当前位置 首页 我的群友纷纷成神了! 第三十二章 我终于失去了你

《我的群友纷纷成神了!》第三十二章 我终于失去了你

作者:三得利乌龙茶 字数:2857 书籍:我的群友纷纷成神了!

  白起慢悠悠道:“他想去挖石涅,我同意了,让他将文书呈上来。一听写文书,他就满脸痛苦。朱襄不是由蔺相如教导吗?他怎么会厌恶写文书?”

  廉原嘴微张。

  他完全没想到朱襄公情绪低落,居然是自己在闹脾气。

  不愧是朱襄公,见到武安君也完全不惧呢。

  他犹豫了一下,用委婉的话解释道:“朱襄公得蔺卿和荀卿教导,学识自然不差,只是不喜写文章。”

  白起疑惑:“荀卿?难道是曾经稷下学宫的祭酒荀况?”

  廉原道:“是。”

  白起道:“蔺相如和荀况都不像会纵容弟子的人,朱襄被他们教导,居然会不喜写文章?”

  廉原委婉道:“蔺卿和荀卿当然有训斥过,不过朱襄公每日都要出外巡视田地,十分劳累,他们舍不得训斥太过。”

  白起明白了。看来蔺相如和荀况都很宠溺朱襄。

  白起问道:“廉将军也这样?”

  廉原想了想,道:“主父略好。”

  略……白起再次明白了,看来廉颇也很宠溺朱襄。

  他得到消息后,立刻回去找秦王分享。

  还在一边看曾孙黑历史,一边吃盐水煮豆子,一边笑的老秦王见白起回来,对白起招招手:“将军也来看看,朱襄笔下政儿真有意思。你家儿孙是不是也这样?”

  白起先将朱襄正在收敛赵兵尸骨,之后要呈上文书带人去挖石涅的事告知秦王,又将自己从朱襄护卫口中打探到的消息说与秦王听。

  他知道,秦王一定会关心朱襄曾经的生活和现在的人际关系,才好让朱襄心甘情愿入秦。

  “荀况,哼。”秦王一听到荀子的名字,脸立刻拉得老长。

  秦国、历代秦王和如今的老秦王没少被儒家骂,什么“儒不入秦”,秦王装作不在乎,但心里想着就是气。

  寡人可以不用你,但你们怎么能嫌弃秦国和寡人!

  不过荀子曾经入秦,虽然不肯来见他,但接受了范雎的召见,还夸奖了一番秦国。所以秦王对荀况没有对其他儒者那么厌恶。

  至于荀况说秦国不修仁德,一定会灭亡的话,秦王就选择性忽视了。

  “子楚曾说,朱襄不仅是蔺相如的门客,蔺相如更视他如子侄。果然如此。”秦王感慨,“许明、相和、荀况居然也都围绕在他身边默默保护他,这个人,必须入秦。”

  白起心里就像是有手指在挠一样。

  既然君上你说朱襄必须入秦,又为何要让朱襄回赵国,还同意朱襄主动找赵王送死?

  白起再次询问,秦王再次卖关子。

  看着白起的面瘫脸终于露出了郁闷的神色,老秦王开心极了,等用膳时不仅把秦军好不容易打捞起来的河鱼吃得干干净净,还多用了两碗豆饭,喝了一大碗豆叶羹。

  虽然朱襄带来了新的粮草,但仍旧以豆子为主,所以老秦王还是每日吃豆饭喝豆汤。

  他揉揉肚子,很想念咸阳的美味。但长平有热闹看,先生又说太子干得不错,比起美味佳肴,还是留在长平一边看热闹,一边培养太子,更有意思。

  当然,秦王从朱襄口中得知范雎心中的忐忑后,每隔几日就提笔写信给范雎,诉说自己对范雎的信任和看重,让范雎千万不要听别人胡言乱语,白起这颗小星星怎么比得过相国这轮明月?

  范雎看到秦王的信,冷汗都吓出来了。

  白起在长平再次获得大胜后,无论是秦国还是其他六国,都有人想要阻止白起的兵锋,最好让白起被冤杀。所以范雎最近被不少人游说。

  白起不仅擅长打仗,也擅长治理和抚民,简直文武双全;他现在功劳这么大,秦国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又是秦人,更受秦王重视。将来白起恐怕是周公姜尚之类的人物,相国你以后不能再站在秦王身边了,你和秦王之间要隔着一个白相国了!

  范雎虽然端着高深莫测的表情把这群说客都赶走了,但心里已经有了些许忐忑。

  秦国重军功,白起又是秦人,秦王会不会真的让白起跃于自己之上?

  范雎入秦后第一个大功劳,就是让秦王废除了宣太后干政的权力,将宣太后的弟弟穰侯、华阳君,以及宣太后喜爱的小儿子(也是秦王的胞弟)泾阳君、高陵君驱逐出国都,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封地,不再重用他们。

  穰侯魏冉原本是秦国的相国。秦王将他免职后,范雎才成为相国。

  魏冉年纪本来就大了,回到封地后越想越气,把自己气死了。所以范雎一直自认为魏冉与自己有仇。

  白起升迁的路上曾被魏冉提拔,他和魏冉关系较为亲近。所以范雎一直自认为,白起对自己肯定有怨恨,一旦跃居自己头上,一定会想办法为魏冉报仇。

  范雎这么想,是因为他以己度人,自己就是睚眦必报的人。

  范雎出身较为低微,曾经差点被魏相冤枉鞭死。死里逃生的经历,让范雎很有心理阴影,对失去权势非常恐惧。

  他一想到白起替代自己成为秦王宠臣,夜晚就不断梦见当年自己差点被魏相鞭死的情景。

  当范雎已经快被说客说服,要向秦王进言,让白起撤兵,并悄悄说一些“白起自恃功高,私下对君上多有怨言”的谗言的时候,秦王的信来了。

  范雎吓出了一身冷汗,差点大病一场——他其实已经病了,但不敢让秦王发现自己看到信后吓病,强撑着继续上朝辅佐太子。

  他刚刚生出诬陷白起的心思,秦王就写信敲打他,莫非已经知道那些说客的话,开始怀疑自己了?

  范雎越想越害怕,都考虑要不要逃离秦国了。

  秦王的信又来了。

  秦王不断在信中安抚范雎,贬低白起,又在信中说起朱襄和朱襄笔下的政儿,就像是和范雎拉家常一样。

  范雎的惶恐在秦王不断送来的书信中渐渐消失。

  他大哭了一场,然后病愈了。

  范雎想,秦王确实是知道自己被人游说。但秦王没有敲打他,而是安抚他。这些书信都是君上在展现对自己的看重和信任啊!

  秦王身在长平,就在白起身边,还写信给自己,说白起不如自己,这是多么深厚的看重啊!

  范雎想起自己对与秦王君臣之情的怀疑,愧疚万分,甚至自我厌恶。

  范雎啊范雎,你自己因为魏相对你的怀疑而差点死去,你最厌恶无缘无故的怀疑,所以你怎么能无缘无故怀疑君上呢!

  你明明差点做出背叛君上的事,君上还写信来安慰你,你对得起你的君上吗!

  我范雎对不起君上啊!

  范雎在回了几封规规矩矩的信后,终于给秦王写了一封直抒胸臆的忏悔书信。

  因为挖煤不小心感染了风寒,经由许明和相和告状,被秦王提溜到身边养病的朱襄探头偷看,然后吟诗总结:“我心似君心,必不负相思意。”

  这句话化用“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出自李之仪的《卜算子》。词中虽写的是相思,但谁都知道,古人多用男女情比喻君臣情。李之仪这首词哀怨的是宋徽宗听信谗言将自己贬谪。

  秦王瞥了朱襄一眼,道:“少学些民间歌谣,多看《诗》,完全不合韵律。”

  朱襄心道,我当然知道唐诗宋词在这个时代都是打油诗,不合韵律。

  他狡辩道:“我只是随口一句,不是作诗。”

  秦王懒得理睬这个给了一根棍子就会往上爬的晚辈,道:“果然如你猜测,已经有人在先生耳边胡言乱语,该杀。”

  朱襄道:“他们游说失败后肯定已经全跑了,杀不了。”

  白起见秦王和朱襄的对话,额头上沁出了汗珠。

  他擦了擦汗珠,看向朱襄的眼神中潜藏着浓浓的敬佩。

  朱襄怎么就敢这样随意地对待君上?他就不怕君上震怒,杀了他吗!

  哦,朱襄说他不怕,他说他没几个月就要死了。秦王等着他被赵王杀,肯定不会杀他。

  白起小口小口地深呼吸。这些日子,他已经练就了一副深呼吸还不被别人察觉的本事。

  秦王将书信收好,问道:“别贫嘴,你那水车修建好了?不塌了?”

  朱襄挖煤矿的时候找到了伴生的石灰矿,兴致勃勃要煅烧水泥,并在水车上用上。

  但朱襄虽然知道水泥的成分,但不知道水泥各个成分比例,结果水泥很快裂开,试做的水车坍塌。

  秦王为这件事笑话了朱襄很久。

  “这次又没用水泥,当然不塌。”朱襄辩解道,“失败是成功的阿母,下次我一定能成功!”

  秦王“嗯嗯”,脸上还带着嘲讽的笑。

  白起额头上又沁出了冷汗。

  他再次小口小口地深呼吸,平息心中的震撼。

  秦王嘲讽完后,继续道:“水车建起来了,你不是说要用赵兵的兵器铸造农具?我同意了。”

  各国君主只在正式场合和显示出自己威严的时候用“寡人”(楚王是“本大王”),平时仍旧用“我”甚至“予”,没有后世那么多规矩。

  秦王与自来熟的朱襄熟悉之后,也懒得再装了。

  老秦王在六国人心中和鬼神差不多可怕,但他实际上是一个很随和肆意的人。

  其实看秦国历史的记载,秦国国君基本都不太喜欢繁文缛节,平时很随和肆意,甚至偶尔还会浪过头。

  秦王在初次请教范雎的时候,就在范雎面前长跪不起,口称“先生”。

  在范雎怕得罪宣太后,不肯说得太深时,秦王委屈地问了好几遍“先生不肯赐教我吗”“先生终究不肯再赐教寡人了吗”,还对范雎说自己愚笨,得了范雎是自己祖上烧了高香。

  这样的秦王,私下能有多霸气?

  朱襄家的始皇崽半夜驱车去找王翦嘤嘤嘤抱着大腿哭不要离开我啊,完全和他曾祖父一个模子印出来的。这就是老秦人家的遗传。

  朱襄是一个没有多少阶级观念的人。哪怕来了这个世界好几年,但现在自己不是都要死了吗?他怎么放松怎么来。秦王要在他面前装长辈,他就敢在秦王面前真的当自己是晚辈。

  还是后世那种敢对长辈拌嘴的晚辈。

  “谢谢秦王,秦王是个大好人!”朱襄拱手高兴道,“我现在就去……哎哟。”

  秦王顺手将卷起的竹简敲到朱襄脑袋上:“养病,让相和去。”

  朱襄揉了揉脑袋,道:“没想到相和是墨家钜子。我还以为钜子是一个人,和荀子孟子孔子老子一样呢。”

  秦王皱眉:“蔺相如怎么教的你?这点常识都不知道?”

  朱襄实话实说道:“蔺公光是教我《诗经》,都想把我一天三顿揍了,怎么可能还有精力教其他?”

  秦王:“……”这家伙还很得意。

  他顺手又敲了两下:“还有,你说要做石磨,让相和带人去选石头,去做。”

  铁头娃朱襄再次笑眯眯拱手感谢:“等石磨做出来,我给秦王做豆腐吃。豆腐用豆子做成,比豆子好吃。”

  秦王颔首:“随你。”

  他结束了闲聊,摊开上党附近的地图,询问朱襄上党附近应该如何“开发”。

  “开发”是朱襄说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