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穿书之拐个刺客当老公 710 老怪物的老巢穴

《穿书之拐个刺客当老公》710 老怪物的老巢穴

作者:丹华故里 字数:943 书籍:穿书之拐个刺客当老公

  见汤光耀来了,萧文明不免感到有些惊异,可转念一想,一切却又在情理之中。

  毕竟汤光耀不是个愚蠢的笨蛋,对于萧文明,他虽然做不到在临海屯内安插下眼线,但至少也会派人在屯子外盯着。

  像自己三百人出动这么大的阵仗,是断然瞒不过汤光耀的眼睛的。

  并且这样大的行动,他也不能视而不见,追赶出来几乎是他必然的选择。

  但是汤光耀的意见,也不可能对萧文明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萧文明一边命令胡宇和刘辰两支队伍率先出发,则和张俊手下的一百弟兄,留在原地和汤光耀说话。

  萧文明故意装傻:“今日春光明媚,莫非趟大人是过来踏春赏景来了吗?”

  当然不可能是了。

  汤光耀说道:“听说萧千户大军出动,不知所为何事。所以本县才匆忙赶来,想要询问一下。”

  “哦!汤大人为的就是这件事啊!”萧文明轻描淡写地说道,“也没什么大事,就是听说附近来了倭寇,我一个屯田所的千户,当然不可能置之不管,所以就领着大军过来看看了。”

  汤光耀一听这话就慌了:“什么?本县来了倭寇?在哪里?”

  他不能不慌。

  作为一县的县令,有倭寇登陆袭扰,本身就是一项大的罪过。要是他对于倭寇的行踪还茫然不知,要是上头询问起来更是罪加一等。

  萧文明回答道:“汤县令放心,倭寇不在临海县,听说是在隔壁的吴江县。”

  听了这话,汤光耀这才松了口气,却又再次紧张了起来:“萧千户,你是本县的千户,要是打到外县去,可与体制不合啊!”

  汤光耀这套说辞早在萧文明的意料之内,因此他也准备好了应答之词:“谁说我打到外县去的?”

  “啊,对啊。既然不打到外县,萧千户何必如此兴师动众?”

  汤光耀比萧文明大了十几岁,算是萧文明的长辈,因此之前还称萧文明一身“贤侄”。

  可现在萧文明这个晚辈,就要教训起汤光耀这个前辈来了。

  “我说汤大人,你是个文人,不懂军事也就罢了,难道还不懂基本的常识吗?倭寇可不讲什么体制不体制的,他们现在虽然在吴江县行动,可万一打到了临海县怎么办?我现在率军出去,就是为了在两县交界之处设防,防止他们进入本县,难道这也错了吗?”

  这话是真没说错。

  萧文明这一招叫什么叫做御敌于“县”门之外,就汤光耀这个县令而言,如果能将倭寇挡在临海县县界之外,那无疑是再好不过了。

  因此汤光耀的态度,立即就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萧千户真是深谋远虑!那本县就先祝千户旗开得胜。等千户凯旋之时,就由我出面,让县里的士绅设宴给萧千户接风洗尘……”

  这个汤光耀在官场上是个老油条,可对于军事他却是个门外汉。

  倭寇是那么好对付的吗?

  也就是萧文明现在手下的萧家军有这样的战斗力,要是换了别家的、领县的屯田兵,面对一百多倭寇,有多少算多少,冲上去全都是白给……

  因此萧文明说道:“汤大人也别高兴的太早了,不管是本县还是邻县,出了倭寇总不是什么好事,更不是什幺小事。要我看,还得由汤大人出面,向苏州知府桑大人通报一声,让他早作准备才好。”

  萧文明这话就说到点子上了。

  无论是临海县还是吴江县,都在苏州的管辖之内。邻县发生了这样的大事,临海县虽然不能插手,但是完全不过问、也不上报,也难免有失职之嫌。

  尤其是桑淳元之前在处理白炎教之案的时候,同临海县一文一武两位官员颇有几分龃龉。对于倭寇袭扰这样的大事,要是瞒着桑淳元,完全不知会一声,搞不好回过手来,这位小心眼的桑知府就会来一个秋后算账……

  汤光耀和萧文明可不同。

  萧文明的基本盘,是临海屯和屯子里三百子弟兵,并且临海屯千户之职,按照朝廷的规矩是世袭的,只要大齐朝存在一天、只要萧文明手里的三百萧家军没有完蛋,那么桑淳元堂堂一个苏州知府,一样拿萧文明没有办法。

  可汤光耀不一样。

  他是一个朝廷的流官,临海县的人事权、财政权,全都掌握在苏州知府手里,别说把汤光耀削职查办了,就是平时给他多穿几次小鞋,也够他喝上一壶的。

  因此萧文明的提议,对汤光耀有如醍醐灌顶。

  这位知县老爷一拍大腿:“萧千户言之有理啊!我这就亲自跑一趟,去苏州府里通知桑大人,临海县这里就全都拜托萧千户了!”

  汤光耀都跑出县衙门了,要是再跑回去,让县衙里的人去苏州府走一趟,那就会纯粹浪费一整天的时间,得不偿失。不如干脆自己跑一趟,既节省的时间又可以把话说清楚,免得一句话传来传去的就变了味儿。

  送走了汤光耀,萧文明这才同张俊的一百人马兼程前行,追着先一步出发的刘辰和胡宇二人,向吴江县的方向赶去。

  吴江县同临海县情况相似,也都是江南水米之乡,经济上同样十分富裕,地形上也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兼有一两座小山丘。

  待萧文明来到临海县同吴江县的交界之地,抬眼望去就只看见一片平坦的农田,田里种着还没有长大的秧苗,一切都显得十分平和。

  萧文明拉来带路的张大户问道:“这里哪来的倭寇?我看太平的很啊!别是你带错了路吧?”

  张大户战战兢兢的回答:“应该……应该没带错吧……”

  说着,他上前几步、手搭凉棚,向远方眺望,忽然又退后了几步,退到了萧文明的身后,用发颤的嗓音说道:“萧大人……萧大人……我没带错路……你看那条河,就是我游过来的那条河……”

  萧文明也上前了两步,果然看见两片农田之中流淌着一条小河,这条小河也就两丈来宽,河水倒也十分湍急,大约就是临海县和吴江县的界河了。

  今天刚见到张大户的时候,他浑身湿得就好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看样子,他刚游过河应该是不差的,遇到了倭寇也不会有什么疑问,他骗谁也不可能来骗萧文明……

  那倭寇在哪里呢?

  或许已经杀到吴江县城里面去了吗?

  那这个事情可就闹大了!

  萧文明正在疑心之间,却听张俊喊道:“少爷快看!前面河对岸有许多人马!”

  在三个头目之中,甚至可以说在三百个屯田兵里,张俊都是有名的千里眼,眼神是出了名的好。

  因此张俊说自己看到了情况,萧文明不可能不重视。

  于是萧文明赶忙率军快走几步来到岸边,又极目远眺,果然发现地平线处有一票人马正在活动,只是他们距离萧文明实在是太远了,既看不清他们的身份,也看不清他们到底在做些什么……BiquPai.CoM

  萧文明又招来张俊:“张俊,你眼神好,赶快过来看看,看看对面那些人在做什么勾当。”

  张俊答应一声,立即走上前来,闪在萧文明的身前,向前头张望了好一阵,忽然大声说道:“少爷我看清了,我看清了,那边有倭寇,好多倭寇!”

  张俊的话不容置疑。

  他是在金陵城下同倭寇短兵相接过的,对倭寇的特征可以说是再了解不过的,对于你死我活的敌人,他又怎么可能认错呢?

  听了张俊的话,萧文明也努力向前望去,然而他穿越回来之后,却似乎继承了穿越前的那一双近视眼,只能看见远处花花绿绿的一片人在活动,却并不能分别他们的身份。

  这时的萧文明有些后悔,自己穿越来了这么长的时间,怎么就忘了发明望远镜呢?

  然而片刻之后,却见远处几幢房屋升起了黑烟。

  这几股黑烟可不是清淡飘逸的炊烟,而是浓重的浓烟,浓烟之下几条火蛇不时闪现,显然是这几处房屋被点燃之后冒出的。

  光这几道黑烟,萧文明几乎就已经可以确认倭寇的身份了。

  无论是隔了几千年、几百年,也无论是在哪一个平行世界,倭人都是一样的残忍、凶暴,一样奉行着所谓的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

  这几道浓烟的背后,不知有多少华夏子女,丧生在了倭刀之下。

  这样的仇恨萧文明又岂能容忍?

  他也顾不得此地到底是临海县境内,还是吴江县境内了,直接下达命令:“弟兄们,倭寇行凶杀害百姓,给老子冲啊!杀了倭寇,救民水火!”

  萧文明的萧家军同倭寇那也是老对手了,萧文明这两句动员,就足以让手下三百弟兄群情激奋。

  然而摆在眼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怎样过河?

  江南的河和北方的河可不一样,江南的河看似都不宽,可是河水都十分湍急,并且河床都很深——往往一条不起眼的,似乎都能一跃而过的小河,都能有五六尺、甚至一丈来深。

  萧文明穿越前在当村官的时候,就发生过从北方来的游客,在小河里下水游泳的时候,险些被溺死的情况。

  因此,即便萧文明手下这些萧家军都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大多会一些水性,可要是命令他们趟水过河,危险性还是太大了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