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之甄家赘婿富可敌国 第六十六章 造纸、印刷都赶紧给我弄起来!

《三国之甄家赘婿富可敌国》第六十六章 造纸、印刷都赶紧给我弄起来!

  周仓离开赶往学宫的时候,沈东凌并不在。

  幽州学宫新建,大小事宜千头万绪,郑玄、蔡邕忙的头皮发麻,每天都能发现不少问题,沈东凌被问的烦不胜烦。便将两人带到幽州城内一处工坊里。

  “子昂,你带我们来这里是做什么?”

  两位国学大儒跟在沈东凌的身后,走进这间明显是新建成不久的工坊,面面相觑,想起学宫众多事宜,心里焦急:“子昂,我们来找你是为了解决书籍问题的,可不是为了陪你闲逛!学宫新建,事情颇多,你可不能掉以轻心!”

  为了幽州学宫的发展,两位大儒费劲了心思。连自家珍藏的各种书籍都拿了出来,暂时存放在学宫藏书室,供学子们学习、抄录。暗地里,怕是没少心疼。

  如今幽州学宫的藏书已经不比太学院少了,甚至可能还要多些。但仅是这样是不够的。幽州学宫只是幽州教育计划的第一步,之后的各郡县乡村都要设立官学,这些官学的书籍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没有书籍,官学就是个笑话,教育事业变成了空中楼阁,平民百姓的文化素养便得不到提高,社会发展必将困难重重!

  蔡邕、郑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经在组织一些学子官员,在学宫藏书室里不分昼夜的抄录书籍,以便供应不久后将建成的各郡县乡村官学,但速度缓慢,收效甚微。

  对此,沈东凌不置可否。

  “关于书籍的筹备,两位祭酒完全不必忧。”

  沈东凌领着二位国学大儒走进工坊,这工坊刚刚建成,面积去非常大,划分为各个区域,结构分明,内外均有甄家护卫,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进入!

  蔡邕、郑玄见此处结构分明,护卫森严,知道这里绝非游戏娱乐场所,但这些工具、做派自己却从未见过,自是疑惑不已。

  “老师,这里是造纸坊,旁边是印刷坊,有这两个工坊在,书籍问题便不是问题了。”沈东凌解释到。

  “造纸?”

  蔡邕、郑玄更加疑惑。

  纸,两人都知道,自蔡伦改进造纸术起,蔡候纸早已名传天下,但其产量稀少,质量粗糙,用来书写并没有布帛方便,而且不易保存,至今未能普及。

  因为种种原因,纸虽然也有人在用,但竹简依旧是世界主流,文章典籍更是很少有人会用纸记录。

  富贵人家,多用布帛。

  只有到了晋朝,纸的使用才会成为世界主旋律。

  沈东凌:“蔡候纸是用烂树皮、破渔网、等材料制作的,书写不便,不易保存,我自不会用它。我造的是另一种质量更好也更廉价的纸,叫宣纸。”

  “宣纸?这是何物?”

  蔡邕、郑玄两人更加疑惑了。

  “宣纸是以青檀皮、沙田稻草为原材料经过选料、制浆、配料等工序制造而成。其质地纯白细密,纹理清晰,绵软坚韧,百折不损,光而不滑,吸水润墨,宜书宜画,防腐防蛀,是撰写书籍的上佳之选!”

  蔡邕、郑玄两人十分震惊:“当真如此神奇?”

  沈东凌笑了笑:“当然!而且这只是其中一种。之后还有用藤皮做的藤纸和用竹子做的竹纸,等到这些不同种类的纸能够大批量生产,纸张将代替竹简,世界也将因此改变!”

  “可即便你能造出更好的纸,现在也没用啊,我们缺的是书,大量的书!”

  “老师莫要着急,莫要着急。这不是还有印刷术没介绍么。”

  “印刷术?这是何物?”

  三人行走间,已到了工坊的另一侧,这里到处都是雕版,竹简,刻刀,还有许多淡黄色的纸张,想来应该就是沈东凌所说的宣纸。

  只见得一个个雕刻师傅,手持雕版,在上面细心的雕刻着。

  蔡邕、郑玄伸头看了看,只见得这些雕刻师傅雕刻的图案十分熟悉,好像是字,却不认得,很是奇怪。

  “他们这刻的是......是字!是反着的字!对不对?对不对?!”

  突然间,蔡邕失声大喊,抓住沈东凌的衣襟问到。

  “老师说的没错,就是反着的字!”沈东凌笑着回答。

  “反着的字?那有什么用?刻这东西做什么?”郑玄还没反应过来。

  “你愚啊!还没看明白么?郑公,先将字反刻在雕板上,再刷上墨汁,最后盖上这宣纸,一份文书就成了,就成了啊!”

  蔡邕边做边说,已是明白了全过程。

  郑玄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好!好!好!这样一来,只要纸张足够,书籍就是源源不断啊!真妙,真妙啊!”

  郑玄一边说着一边不着痕迹的瞪了沈东凌一眼:你小子卖什么关子,害老夫丢了面子!

  沈东凌摸了摸鼻子:怪我咯?我想说的,你们没给机会啊......

  郑玄又瞪了沈东凌一眼:不怪你那就是怪我咯?滚一边去!

  ................

  沈东凌无奈,只得拱手说到:“两位先生莫急,容我带您二位去看看样品。”

  沈东凌领着两位国学大儒来到一处重兵守卫的房间里。

  只见得一排排书架整齐的排列着,上面放着几本装订好的册子,也就是“书”,新时代的“书”!

  不等沈东凌开口,蔡邕、郑玄已经走了上去,一人一本细细看了起来。

  “千字文?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

  这两本启蒙读物对两位博学大儒来说,确实太过浅显,算不了什么,可两人却看得如痴如醉。

  《千字文》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天文地理,社会自然、人文风情无所不包;《三字经》更是浅显易懂,取材典范,包含历史、文学、哲学、人伦义理、忠孝节义、天文地理等诸多道理。两部均是用作启蒙教育的上佳之作!

  而且,两本书籍所有的文字都是一样的大小,一样的格式,显然不可能是人工所写,必是那神奇的印刷术所刻印印刷制作的!

  印刷术可行!沈东凌不是在空口白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