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修仙从魔教卧底开始 第八十八章 祭坛

《修仙从魔教卧底开始》第八十八章 祭坛

作者:决绝的羊驼 字数:1872 书籍:修仙从魔教卧底开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太监独有的阴柔嗓音在每个人耳边响起,只见水镜之中飞快闪过一幕又一幕自影视剧中剪辑出来的画面,无一例外都是太监摊开一卷明黄色的圣旨,正在宣读。

  【————这是后世无数古装剧中常见的画面,每当太监宣读皇帝圣旨之时,总会以这八个字开头,以至于不了解历史的人甚至误以为历朝圣旨的开头格式一贯如此。然而这其实是明太:祖朱元璋开的头。】

  嗯?

  这位明太·祖居然喜欢这个调调的吗?

  秦始皇赢政怔了怔。

  他以为自己创造出皇帝这个词已经很独特。没想到朱元璋还喜欢把天命挂在圣旨开头,岂不是时时都在夸自己乃天命所钟?论厚脸皮自我吹捧,他好像输了啊!

  朱元璋本人倒是很淡定。

  他能从一个平民走到今日,说是天命之子也不为过吧?否则,难道要他告诉天下百姓:只要向我学,皇帝轮流做?

  只不过,仙人的语气好似并不赞成?

  事实证明,这并非他的错觉——

  【华夏历代开国皇帝,都喜欢对自己进行种种神化,宣扬一番"天命在我"的思想。这并非朱元璋所首创。只不过,唯有他喜欢时时将天命挂在嘴边,穷尽一切手段渲染,甚至不惜否定自己前半生的奋斗。】

  【公元1367年,朱元璋出兵北伐,同时发布了一道著名的檄文——】

  【檄文开篇就开宗明义,提出华夷之别,强调自古以来都是中原皇帝治理天下,而夷狄居外奉中原为主,“未闻以夷狄居中国治天下者也”。又说蒙元能入主中原,与其他无关,只因“此乃天授”。而“胡虎百年之国运”,现在“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他又对北方替元朝卖命的汉人豪强一顿痛骂,说他们"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虎禽兽之名" !那么,首倡天下、奋起反抗蒙元的红巾军在他看来又如何呢?——朱元璋只简简单单用了"妖人”二字概括,似乎完全忘记了自己也曾是妖人的一员。而替元朝剿灭了红巾妖人的北方豪强,则是“生民之巨害,皆非华夏之主也”。】

  r />

  看到水镜中浮现出的黑色字迹,汉高祖刘邦不由一乐:

  ·这位后回的木家室市·国是与力士·

  搅中存现出的重点于过,又同在对外下由“小

  契,死的都能说成活的!”

  他完全能猜到这封檄文后面会怎么写,无非就是贬低所有人,单独抬高自己,顺便收买人心,把能拉拢的全部拉拢过来。

  刘邦还不忘和吕雉打赌:“不妨猜一猜后续如何写,看我们谁的想法更接近。倘若我赢了,皇后你须得亲自为我斟茶。”

  吕雉看他一眼,用轻飘飘的口吻打出暴击:“总不会是‘分我一杯羹’。”

  【元朝政府纲常败坏,北方豪强数典忘祖,红巾军只是作乱天下的妖人,既然如此,注定要救济斯民的圣人又是谁呢?】

  【————当然就是他朱元璋啦!】

  水镜之中,一卷长长的檄文展露出来。逐渐显露出最后被重点标黑的段落————

  【……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目视我中原之民,久无所主,深用疚心……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

  【最后,他还不忘争取其他少数民族,表示: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之人,但只要知礼义,愿为臣民,他就一视同仁。】

  【————就这样,这篇花团锦簇的檄文,几乎拉拢了蒙古贵族与元廷高层之外的所有人,朱元璋最终一统天下顺理成章。】

  【读完此文,直让人对这位大明开国皇帝高超的政治手腕拍案叫绝,但封建帝王的冷酷无耻,在字句之间亦是如此分明。】

  【——将红巾军打为妖人,于是自己前半生身为红巾的事实也好像一笔勾销。红巾军要杀尽不平,他却只要愿意臣服者都一视同仁包容,可不就人人欢欣鼓舞吗?】

  “果然如此!”尽管已经猜到朱元璋大概会如何说,但秦始皇赢政还是有些失望,帝王心术他当然也懂,朱元璋为何要否定红巾军,他亦是心知吐明,却终究有些失望,以为此举失于磊落,“堂堂正正打天下,又何必讳言红巾之事?若有人以此为借口来争夺天下,打服他就是了。”

  汉武帝刘彻倒是觉得无所谓:"若是能因此加快北伐步伐,倒也不无不可!"

  >反正皇帝嘛,最擅长的就是翻脸无情,出尔反尔。刘彻本人更是个中之人。

  更何况,若是承认红巾军,当初的朱元璋可是韩宋之臣,哪怕韩宋已经后继无人,名分上的压制也不得不考虑……

  大明洪武年间。

  “咱当初可没有起义的意思

  无人敢说话,所有人恨不得堵上耳朵

  唯有朱元璋还在白欺取人

  ."的PX白起X危只是实在活不下去了……”

  一干臣子连连点头:“啊对对对。此陛下之所以有天命也!”您一点儿都没想过要起义造反,但是天命选中了您啊!

  嘴上吹捧着,他们的耳朵悄悄竖起。钱少事多老板疯,只能听点八卦混日子啦——

  【倘若说此处还能算是权宜之计,为了当上皇帝一统天下嘛,说点瞎话不寒豫!】

  【毕竟在北伐之前,他还有数次与元朝“通好”的“前科”,张士诚与元军在高邮大战,而他救援完六合,还要主动把战利品还给元军,只为了后者不要来进攻呢。不仅是朱元璋,元末的割据势力,谁没和元朝眉来眼去过?一切都是权宜之计嘛。】

  【然而登基之后,朱元璋的言行就过于离谱了——先是对元朝一顿夸,说屠城的成吉思汗"功德在人"。又立帝王庙,秦始皇和隋文帝都没资格进去,忽必烈进了。他还说"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世",说元亡是因天命已失,"天怒人怨,盗贼蜂起,群雄角逐,窃据州郡"。他不得已之下才起兵东征西讨,而当他发展到鼎盛之时,这天下已经不属于元朝了。所以呢,他是大大的顺民,不是造元朝的反,是从那些造反的盗贼手中夺回了天下,即“朕取天下于群雄之手,不在元氏之手”。】

  【类似的话,朱元璋反复地说,反复地讲,反复地讲给天下人听,仿佛要给所有人洗脑。在他口中,红巾军是"以妖言惑众,不能上顺天意、下顺民心,是用自底灭亡",而他自己原本是老者实实的大元农民,结果红巾军乱兵四起,害得他无法再过安生日子,逼不得已之下这才托身于行伍。他绝对不是有意图谋天下,只是万万没想到天命在我————"岂非朕无心于天下而以救民为心,故天特命之乎?”】

  听到这里,汉高祖刘邦也不和吕雉打赌了,这对夫妻齐

  齐露出荒唐之色。

  刘邦搓了搓牙花子:“何必呢?朕虽说是斩白蛇起义,只给自己小小润色了一二,却不曾编出如此离谱的谎话来呀?”

  吕雉突然觉得死鬼老公顺眼了一丢丢。至少在某些方面,刘邦还没那么离谱。

  "此人是如何发家的,天下谁人不知?偏要说逼不得已入伍,从始至终不曾想过要造前朝的反,反而是从其他作乱天下的人手中收复江山————难道要邦蒙元朝廷给他领一枚大元忠臣令?”

  唐太宗李世民也觉得很离谱。

  ————汉朝会骂暴秦,唐朝把隋炀帝骂出了屎,这都属于历朝历代的常规操作。从未听说过有开国皇帝对前朝大夸特夸,反复表示自己当初是个顺民的。就好像,大元和大明相亲相爱,起义军都是乱党似的。

  红巾军若是知道,也只能打出表情包:……终究是错付了。

  【给自己包装天命很正常,但反复强调自己绝对不是起义造反,将起义军打为妖人,连同自己的前半生都一并否定,这样的矫枉过正,就实在太扭曲太可笑了。】

  【同样是布衣出身的刘邦,当上皇帝之后何曾对陈胜如此丑化污蔑?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之中,对这位首倡起义者不无褒扬,而西汉一朝自刘邦起,都对陈胜予以血食祭祀,直到王莽算汉才告终。】

  【更别提反复强调自己绝对没有造前朝的反。哪朝哪代的帝王不是大大方方表示自己天命在身,这才能推翻残暴的前朝?唯有朱元璋,非要说自己从来没造前朝的反,是从天下群雄手中夺取的天下。】

  【———要说朱元璋真的多喜欢元朝,只看他八次北伐赶尽杀绝,就知道完全不存在的。之所以如此,无非自身起于草莽,造反得了天下,便担心后来者有样学样。】

  【正因如此,朱元璋还在《御制大诰》中语重心长地告诫百姓:从汉朝到现在,总有一些人不肯过太平日子非要造反作乱(指陈胜等首倡起义者),结果最后下场如何?”———身死,姓氏俱灭者多矣。”又昧着良心,完全不顾父母兄长之死,说当初元朝承平时,大家过得都是好日子,“虽至贫者,尽其家之所有,贫有贫乐”。然后,最经典的一段话来了—————】

  “纵然所供不足,或遇雨水愆期,虫蝗并作,并淫雨涝而不收,饥懂并臻,间有缺食而死者,终非兵刃之死。设使被兵所逼,仓惶投崖,

  趋火赴渊而殁,观其窘于衣食而死者,岂不优游自尽者乎!”

  【朱元璋大声对百姓们说:你们看,造反作乱刀兵加身,最后死得老惨老惨了,就算是衣食不足饿死,也比这好多了吧?】

  【好家伙,我直呼好家伙。说这话的人应该摸一摸良心,看看当初自己的父母是怎么死的,自己又是为什么起义造反的————哦,朱元璋表示,他才没有造反呢。】

  【为此,他还整了一套"殿兴有福"的理论出来,大概就是说,带头造反破坏天下太平的人注定不得好死,后面造反的“殿兴者”只是不得已起兵收拾被祸乱的天下而已。所以“殃归首乱,福在殿兴”。】

  【————屠龙者终成恶龙,诚哉斯言!】

  朱元璋神情恍惚,仿佛陷入了回忆之中。

  他似乎又想起了当年那段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日子,兄弟几人跪在地主家门口苦苦哀求,却被冷酷无情拒之门外,连为父母葬身的些许钱财都借不到。好不容易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有了一块地埋葬父母兄长,又遇到大水,几乎将坟墓冲垮。

  他在狂风暴雨之中也曾仰望苍天,问老天爷为何不给他们这些小民活路;他在乞讨化缘的路上,也曾看遍无数的悲剧……

  当年红巾起义点燃天下,他也曾那样兴奋,那样满怀激情地投奔郭子兴,也曾暗暗发誓出人头地,要将天下欺压百姓的地主豪绅通通消灭,要让悲剧不再重演……

  是什么时候开始,就对这段过往讳莫如深,连当初的龙凤年号也不肯提起分毫?

  是因为随着自己越走越高,走上统治者的地位,才发现脚下的蚁民如此可怕,他们的力量能掀翻元朝,也能掀翻自己吗?

  所以,他干方百计抹除那段过去,希望所有百姓永远都不会意识到自己拥有如此可怕的力量,他的江山能万世永固……

  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当年的热血青年已经变成了老辣深沉的帝王。

  唯有高悬的水镜仿佛亘古不灭———

  【为了朱家江山永固,除了反复宣扬天命论,反复宣扬造反绝不可取,反复否定元末起义军,将他们打为天下的祸乱之源,朱元璋还想尽办法推行“忠君”思想—————】

  【他不仅将儒家的三纲五常奉为圭臬,要求天下人严格遵守礼法,连百姓穿

  什么颜色的衣服都要按照礼法规定的等级制度来,还因为《孟子》一书涉及"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仇雠"等思想,被他认为此非臣子所言,而将孟子踢出文庙。尽管后来因为臣子死谏而收回成命,他却对《孟子》一书进行了删节,将他认为有问题的思想言论通通删除干净。】

  【夺取天下之前,他对刘伯温等曾经出仕元朝的儒士礼遇备至,当上皇帝之后,他立刻翻脸无情,责备他们"不守臣节"。】

  【——洪武三年四月,元顺帝病逝。五月,李文忠攻克应昌,逐走元嗣主爱猷识里达腊,得知消息的百官欢欣雀跃,都来恭贺朱元璋。结果朱元璋对刘伯温等人来了一句:“尔本元臣,今日之捷,尔不当贺也。”不仅如此,他还张榜告知天下:“凡北方捷至,尝仕元者不许称贺。”】

  【————这简直是极致的阴阳怪气加羞辱。难以想象刘伯温等人当时的心情!】

  【搞笑的是,当朱元璋在天下广招贤士,有人宁肯断指也不肯出仕,他却不表彰其忠诚于元朝,而是恼羞成怒杀人抄家!】

  看到这里,大明群臣的心情都很复杂。

  尤其是曾经在元朝出仕,后来追随朱元璋的刘伯温,心中莫名涌起了一股委屈。

  ——是,他选择朱元璋固然是认为对方有成就霸业的潜力。但当初不也是朱元璋礼贤下士,对他千般许诺万般邀请的吗?

  ——追人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骗到手了就翻脸无情。过河拆桥都没有这么无耻!

  告病在家的刘伯温简直满腹怨念。

  【为了明刑】弼教,自洪武十八年起,朱元璋特意编撰了一部推行天下的《御制大诰》,前后四编。】

  【初编内容针对贪官污吏,用生动的事例发出了血淋淋的警告,一旦他们敢违法乱纪,下场惨不忍睹。二编内容针对不服管教的“刁民”——朱元璋将百姓分为士农工商,令其各司其职,而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逸夫”,就是他重点针对的对象,是注定要作乱的“刁民”。三编内容再次对所有官吏百姓作出告诫,表示朕实在太难了,想尽办法劝你们都不听,就别怪朕大开杀戒。最后一编,针对的是武将。朱元璋在其中破口大骂大明的武将们飞扬跋扈,欺压底层士卒,种种行径令人发指,不收敛就小心他清算了。】

  【只要翻开《大诰》,仿佛大明天下

  就没有一个好人,文官贪污,武将跋扈,百姓奸滑,而朱元璋宛如一个苦口婆心的老父亲,教化不成,最后只能举起屠刀。】

  【后世的普通人看到都只能悲瑟发抖。】

  【怎么说呢?贪官污吏该杀,跋扈武将该死,最无辜的大概是同样被判死刑的无业游民吧?明太:祖朱元璋治下,人人都要学习《大诰》,人人都要干活,不允许有一个闲人,民间百姓的日子便如一滩死水。】

  【这么说或许不直观,不妨来一场人生模拟游戏:《假如穿越到洪武二十年》。】

  伴随着一阵轻快的游戏音,水镜之中,突然出现了一个文字模拟游戏界面。

  平行时空的众人全都愣住了。

  这是什么?

  有人好奇地伸手戳了上去。

  【一周目:你穿越了,你的父母都是农民,来自后世的你完全不会干农活,也不想干农活,你很好奇古代的生活,四处闲逛,结果农夫不允许离开一里之地。你才不要种田呢,游手好闲没几天,你被官府抓住,以“逸夫”的身份,被判处死刑。】

  【二周目:重生的你知道了,无业游民没有生存权。你假装要经商,在本地开了路引,这才顺利离开———你拿着路引来到外地,却被人发现根本没有带货物,你又被当作无业游民抓起来,被杀/被流放。】

  【三周目:这个世界有点危险,你决定弄清楚情况之前还是先老老实实种田。你跟着父母学种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辛苦苦一年,终于收获时,你又被抓了——原来是因为你们家隔壁有一个游手好闲的无业游民,皇帝规定,一里之间,百户之内,出现这种人,里甲和邻里亲戚如果视而不见,通通都要被流放到塞外去。】

  【四周目:你汲取教训,把附近所有人家的情况都摸得清清楚楚,包括他们家有几口人,分别做什么营生————其实互相知根知底也是皇帝规定过的,土著都很清楚,只是你死了三次才知道——这回好了,你觉得没问题了。然而你依旧被抓了。原来,你家隔壁有一个经商的人,出门两年没回来,音信全无。身为邻居的你本来应该有所察觉,第一时间询问。结果你没有尽到职责,所以要连你一起追究责任。】

  【五周目:有外地人来经商带着路引却没有货物,结果当地坊厢村店却不曾捉拿,恰好又是“邻里”的你,同样被治罪。】

  【六周

  目:你觉得当百姓太危险了,发奋学习考科举入朝为官,忽有一日朝中出了大案,尽管你跟那位贪污受贿的官员毫无往来,然而一堆乱七八糟的关系扯下来,你也被卷入其中,到菜市场上砍了头。】

  【七周目:你觉得当百姓和当官都很危险,不如就留在当地做个小吏。这日子果然一下子好过起来了。上官不管事,百姓敬你如神,你忍不住越来越膨胀,贪污受贿作威作福……这一天,你突然醒来,发现自己被百姓绑起来送进了京城,皇帝一声令下,剥皮萱草套餐你值得拥有!】

  【八周目:上一次的死亡给你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你终于找到了这个游戏的充值键,疯狂氮金,成功获得一个藩王身份。噫,你好了!蓬王的生活太美好了!惨烈的死法让你心理变态,做出种种惨无人道之事。但哪怕你欺压良民,无恶不作,被推出去受死的也是王妃,而你只是损失了一点头发而已。你快乐到飞起——好耶,终于掌握了游戏通关攻略!】

  不知不觉,仿佛有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在天地之间耸立,将每一个人都笼罩在其中。

  最底层的百姓挣扎求活,而金字塔的上层,无论皇帝、藩王,还是官员,但凡有人做出一点小小的动作,都会对下层造成准以言喻的影响。可能皇帝只是跺了跺脚,力量传导下去就让百姓死伤无数…

  “?????”

  汉武帝刘彻打出一排问号。

  “人生模拟游戏原来是这个意思……果然够直白,够刁钻,也够辛辣!”

  "嘶……"他琢磨琢磨,幸灾乐祸道,"不知那大明天子受不受得住这份看重!"

  ——是的,尽管仙人的话似乎全都是辛酸的讽刺,但刘彻以为这本就是一种看重。语气中甚至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味道。

  刘彻越琢磨越像是这回事。

  ……大约就是,看不上的窝囊废皇帝,讽刺三两句就完了,都懒得浪费口水长篇大论,譬如之前那位北宋太宗赵光义。

  ……而这大明天子朱元璋,只凭他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功绩,便足已名垂干古。或许在仙人看来,他本可以做得更好?

  但按照这个思路来看的话,自己岂不是属于不被看重的那一类?这必不可能!

  汉武帝刘彻驱散这个念头,继续目光灼灼盯向水镜,还是看大明天子的笑话

  好了。

  【一个贫民,因食不果腹而毅然参加起义,经过一路风风雨雨,最终驱除胡虏,恢复中华,这是何等荡气回肠的传奇!】

  【后世之人每读之,如何不心驰神往?】

  【然而,成为天子的朱元璋,却毅然背弃了自己的前半生,背弃了红巾军,背弃了随自己南征北战的功臣,背弃了曾经的阶级,可能唯一没有背弃的,就是他对贪官污吏的痛恨。在他极端的“家天下”思想之下,嫔妃宫女,只是殉葬的工具人,满朝官吏,不过是替他饲养蜜蜂的养蜂人。而天下百姓,就是他蜂巢之中的蜜蜂。】

  【蜜蜂不需要思想,只要安安分分各司其职,定期提供蜂蜜;养蜂人也别想搞任何小动作,只能老老实实饲养蜜蜂,一旦乱伸手,就要受到“天罚”。至于他自己,当然也要尽到主人的责任,让蜂巢中的蜜蜂茁壮成长,能提供的蜂蜜也越来越多。至于他的儿子们,因为一时贫玩或好奇,弄死几只蜜蜂偷几勺蜜,当然随他去啦。】

  【基于如此朴素的思想,朱元璋惩治贪腐薹不留情,同时休养生息,与民便利。他兴社学,建立养济院等社会福利机构。禁止庶民之家蓄奴,公侯之家最多也只能续养奴仆20人,同时废除佃农制度,甚至下旨让佃农在地主面前只以兄弟相称……】

  【对可能作乱的刁民,以及所有贪官污吏,他有多么刻薄无情;对于那些老老实实当蜜蜂的良民,他就有多么温情脉脉。】

  【不得不说,站在后世的视角上,朱元璋毫无疑问是一位极度专·制与自私的封建帝王。在他治下的百姓宛如一群任劳任怨的工蚁,从出生就被决定了未来的一生,不允许做出任何可能扰乱秩序的行为。】

  【但对于当时的百姓而言,才经历过乱世的他们,不用再担心战乱之苦,不用作为底层汉民受蒙古贵族的欺压,能够有几亩薄田养家糊口,还有一位肯很施辣手惩治贪官污吏的天子,就已经知足了吧?】

  【当然,历史人物终究有他们的时代局限性,朱元璋许多令后人诟病的政策,包括殉葬制度,路引制、籍没制、军户制、藩王守边等等等,其实都来自于元朝。】

  【——当初元朝凭借强大的军事能力一举摧毁了文治顶峰的宋朝,使文明倒退为野蛮。明朝在元未的废墟上建立,生在元朝长在元朝的朱元璋,所建设出来的大明王朝,必然也在方方面面受到元朝的影响,不可能画风突变为千年前的汉唐

  之风。这并非他的过错,而是时代造就的遗憾。】

  【以至于后世之人每每回顾历史,便忍不住喘嘘:当大明在儒家的三纲五常之下越走越偏,大洋彼岸的西方诸国,却走上了思想启蒙文艺复兴之路;当华夏还在封建王朝的治乱循环中打转之时,大洋彼岸的西方诸国,已经远渡重洋殖民全球!】

  “大洋彼岸的西方诸国?!”

  从沉思中回过神来的朱元璋猛然抬起头。

  ……突然警觉!

  “殖民全球是什么意思?”

  “难道西方又有异族崛起?我大明若不努力奋进,便会落得南宋的下场?”刚刚结束蒙元统治的他对这类事情特别敏感。

  顾不得再想那么多,朱元璋第一时间对太子朱标开口:“标儿你记住,大明万万不可重蹈南宋覆辙!海外西方是吧?迟早有一日,咱大明的战舰也要出海远航!”

  【朱元璋想尽种种办法希望杜绝百姓起义造反,但明朝最终还是亡于农民起义。而取代它的,是一个更落后也更野蛮的异族王朝,在闭关锁国之中将华夏一举推入了深渊!尽管这似乎不是大明的锅,但后人依旧忍不住想,倘使明太祖朱元璋一开始为大明定下更开放的基调,而不是在程朱理学的死胡同中自缚手脚;倘使大明能更加注重科技的发展,更加注重海洋的主权,不一味推崇复古,而是致力于探索未知,后世的黑暗与屈辱是否不会发生?诸夏是否会走向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而这一切终究只是一场空想罢了。】

  【无论如何,在蒙元统治中原的黑暗时代,是朱元璋以布衣之身起义,最终建立了后世人眼中“不称臣,不纳贡,不割地,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大明,为神州万万百姓重新带来希望与光明!】

  【——他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事迹,直到数百年之后,九州板荡、华夏沦亡的时代,仍激励着后来者奋斗终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