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职业挑战:让你挑战,没让你玩命! 第二百四十章整波大的!万兽来朝!

《职业挑战:让你挑战,没让你玩命!》第二百四十章整波大的!万兽来朝!

  于子林的消息没错,十天后,朝廷便传来了旨意,允许南越开办两座盐场,商户若有意购买下一个盐场,需付二十万两银子。

  几日内就要交这么大笔现银,出的起的商户不多,毕竟做买卖的,谁手里没压点货什么。

  但食盐暴利,大景的盐价极为昂贵,四五十文一斤,导致有些贫困的百姓几个月不知盐味。而私盐十来文一斤,都还有不小的利润,中间如此高的利润,众商户自是垂涎不已。

  之所以造成这个原因,乃是因为朝廷在中间不断加价收税,打仗缺银子了,遇到天灾**缺银子了,皇帝寿辰、修陵寝等缺银子,都经常在盐上做文章或是从盐商、盐场拿钱。

  这便使得食盐的价格居高不下,最后这一切当然还是转嫁到了买盐的百姓身上。

  李安和这一两年挺倒霉的,生意连连受挫,听说了此事后,感觉自己发财东山再起的机会来了,有意向拿下一个盐场,从此一本万利地赚钱。只是他手里的资金不够,当然若是能够给他一段时间,他一定有办法筹措到二十万两银子。

  可官府不等人,说哪天便是哪天。

  李安和只能歇了自己单独拿下盐场的想法,到处找人合作,希望能找几个人共同出资吃下一个盐场。

  只是还没等他跟其他人谈好,两座盐场便已有了明确的归属。

  一座是被广州商户都不陌生的刘记商行拿下,还有一家大家都没听说过,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山岳商行给拿下了,听说是高州那边的商人。

  众多还在犹豫的商人扼腕不已,暗恨自己当时为什么要犹豫,为什么想再等等,看能不能便宜点,最后全便宜了别人。

  可事已至此,再懊恼也没办法。拿不到盐场,这些商人们便又去争盐引。

  一张盐引一万两银子,对这些商人而言不是什么难事,拿到了盐引便有了贩盐的资格,也算能分一杯羹了。

  刘子岳也让人拿了两张盐引,反正不贵,拿在手里万一有用得着的地方呢。

  当然,他最重视的还是盐场。

  说是朝廷卖给两家盐场,但实际上给的只是经营盐场的资格,具体的盐场连个影子都没有,还要让他们自己去建。

  制盐的方法很简单,主要是利用海水蒸发,留下结晶便是粗盐,然后提炼去除杂质就是雪白的细盐了。

  南越海岸线上,有些地方适合建天然的晒盐场。

  开办盐场需要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这几个条件,因为这样有利于蒸发。

  刘子岳虽然知道大致的过程,但到底没有亲自实践过,因此他让冉文清在兴泰招聘盐工,寻找有经验的盐工。

  告示贴出去后没多久,还真有几名汉子站了出来。

  他们都是从江南来的流民,以前在盐场干活,后来江南发生了□□,盐场也受到冲击,为了活命,他们只得带着家里人往南逃,最后来到了兴泰定居。看兴泰对有一技之长的匠人都很好,一听说要招盐工,他们便站了出来。

  有了熟悉盐场运作的熟练盐工后,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选址,建盐场,晒盐。

  冉文清白天向盐工们学习了解盐场的运作,晚上啃相关的书,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两个盐场总算初具雏形了。

  刘子岳从头到尾就没操什么心,有一批能干的属下就是好,他躺着数钱就行了。

  两个盐场建起来后,冉文清又招了一批信得过的培训成盐工,派去盐场,两个盐场正式运转,到火热的七月,盐场的第一批盐出来了。

  刘子岳捏着雪白的食盐尝了尝,味道比起现代还是差了点。这是因为盐场的提纯这一步比较粗糙,粗盐溶于水过滤蒸煮后,便算是提纯了,但其实里

  面还有些杂物没有清除干净。

  不过这已经比市面上所卖的不少食盐好多了。

  盐场盐工待遇差,工作极为辛苦,便导致盐工做事消极,官方盐场的加工并不精细。而且食盐是生活必需品,不管提没提纯,弄得干不干净,都一样有人买。官盐又是垄断,不愁卖,自然也就没有动力去好好提纯,以提高食盐的质量了。

  相较之下,私盐要好很多,无论是色泽还是纯度都要比官盐高出一等。

  刘子岳将盐放了回去,笑道:“不错。”

  得了他的首肯,盐场开始继续产盐,八月两个盐场的产盐量便达到了五万多斤。这个数字虽不少,但冉文清还不满意,继续带人扩建盐场,提高产量。

  两个盐场建成后,最显著的变化便是南越本地人不用再吃外地运来的盐了,盐商们都拿着盐引去两个盐场拿盐。

  少了繁杂的运输环节,广州食盐的价格降到了三十多文钱一斤,而且食盐的品质更好了,白如雪,简直是物美价廉。

  很快本土的食盐便取代了外地运来的食盐。

  到十月,本地市面上已经很难觅到外地食盐的踪迹。

  同时,两大盐场的产量也开始翻倍,到十一月,一个月的产量已经逼近二十万斤的大关,所出产的食盐不止能够供应南越本地百姓所需,逐渐还有多余的能够卖到外地。

  这一年朝廷多发了百张盐引,不少盐场都排起了长队,要等许久才有货,如今听说南越有现成的食盐,而且质量非常好,于是商人们干脆拿着盐引到南越采购食盐。

  刘记商行和山岳商行,开始对外售卖食盐,两大盐场继续扩大产量,渐渐地成为了刘子岳手里一只下蛋的金鸡,成为继白糖和棉布之后,刘记商行最重要的一项收入来源。

  预计到明白就能将投进去的四十万两银子赚回来。

  盐场步上正规后,新一年的白糖也出产了不少。

  黄思严做好了准备,去大景各地采购了各种广受外商喜爱物资,加上兴泰生产的白糖、棉布装了满满一大艘船的货物,准备南下干票大的。

  这次他仍旧是与苗掌柜一起南下,两只船队商量好,一同出发,等到了南洋再分开,走不同的路线,这样在路上彼此之间有个照应。

  只是他们还没出发,就有一队番邦商人仓皇逃到广州,向官府报了案,说在海上遇到了一群海盗,所携带的货物被洗劫一空,还有不少船员被杀。

  剩下的几人看情况不对,赶紧放下一艘小船逃走。但这群人在海上不走运,遇到了巨浪,小船被打翻,最后还是几个出海捕捞的渔民救了他们才捡回了一条命。

  黎丞身为广州知府,接了报案,但对此事却没有好办法。

  因为沿海一直有海盗,只是比较稀少,来无影去无踪的,抢完就跑,他们一般也不敢抢劫大的船队,只敢打劫落单的小船,因此并没有在本地掀起太大的风浪。

  像这次这样残暴地对来往船只下手,还是第一遭,官府没有水师,黎丞也不过只是一个知府,他能做的便是将这件事上报朝廷,请朝廷处置。

  可朝廷现在还陷在江南暴动这个泥淖里,哪抽得出力气清剿一群乌合之众的海盗,所以奏折递上去后就没了下文。

  刘子岳知道这事后有些忧心,特意叫来了黄思严叮嘱了一番:“你们这次南下留心些,若是情况不对就赶紧逃,人比货要紧。”

  黄思严不是很在意:“公子,大海茫茫,咱们未必会碰到海盗。再说,我们两艘船有一百多人,还带了些武器,海盗也挑软柿子捏,未必敢朝我们动手,您就放心吧。”

  这话也有道理,大海那么宽,又没个坐标,没点运气很难碰上。黄思严他们遇到海盗的概率极小,而且人也不可能因噎

  废食,不能因为担心遇到海盗就不做海上贸易了。

  “话是如此,你们还是小心些,趁着还没走,让龙天禄将船只检查一遍,再看看哪里需要加固的,一块儿弄好。”刘子岳叮嘱他。

  黄思严嘿嘿笑:“好的,公子,那小的这就去找龙天禄。你放心,咱们去了多少人,就一定带多少人回来。”

  他将船体加固了一群,又准备了几条逃生用的小船有备无患,这才带着人出发了。

  黄思严走后,接下来一段时间,海上频频传来商船遇袭被打劫的消息。不止是从南洋来的,甚至扩散到了北上的船只,都可能遭遇袭击。

  很明显,广州这一带的海盗比以前猖獗多了,而且海盗的队伍明显扩大了不少。

  刘子岳觉得很奇怪,找了黎丞询问才得知,其实前些年也有海盗打劫的事,只是不如今年频繁。不知为何,最近几个月海盗活动特别猖獗。

  面对这种情况,黎丞也很着急,可广州没有水师,他也无能为力,只能一次次地向朝廷上书,奏明此事,请朝廷派人来剿除海盗。

  但不知是不是天不佑大景,去年的大旱竟然延续到了今年。从去年夏天到今年冬季,快一年半的时间,江南就下过三场比较大的雨,然后便是持续长达数月的干旱。

  干旱导致今年江南多地农作物颗粒无收,百姓生活无以为继,落草为寇的比比皆是。这也是导致晋王一直没法平息江南之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刘子岳听完这些,有种天要亡大景朝的感觉。

  历史上每到王朝中后期,便会出现各种乱子,天灾**不断,导致生灵涂炭,百姓揭竿而起。

  但面对这种种情况,他一个被皇帝遗忘的皇子也做不了什么,如今唯一能做的便是顾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刘子岳只希望黄思严他们这一行平安,过完年能够安安稳稳地回来。

  京城,延平帝愁得头发都白了,连去后宫的心情都没了。

  他自认为还算勤勉,也不什么暴君昏君,但不知怎么回事,老天爷却频频降下天灾,江南粮仓连续两年遭遇大旱,还有反民作乱,至今一年多了,还没法解决。

  延平帝生出了将晋王召回来的心思。

  不过他这个想法还没能付诸行动,便接到了晋王的密折。

  奏折中,晋王参奏了与他一同平叛的武威将军赵世昌。说赵世昌在平乱中,对反贼多有手软,放过了一群反贼之子,排兵布阵中不停指挥,一意孤行,导致兵败,并在清剿中,中饱私囊等等。

  总共列举了赵世昌的八宗罪,还呈了一堆的证据和证人。

  延平帝大怒,难怪这仗一直打得如此不顺利呢。

  他当即下旨绑了赵世昌一家,又下了急诏将赵世昌押回京中。

  赵世昌对晋王的一系列指控坚决不肯承认,但他的心腹却站出来指认他在剿匪过程中贪功冒进,贪污受贿,拿了钱放走了反贼之子等等。

  如此铁证,赵世昌没法辩白,在朝堂上捶打着胸口认命苦笑。

  延平帝当即下令将赵世昌押送进天牢。

  最后还是一批大臣替赵世昌求情,皇帝才饶了他的小命,但死罪能逃活罪难免,延平帝抄了他的家,罢免了其官职,还将其全家流放到南越。

  ***

  公孙夏得知此消息时已是正月。

  他拿着京里的来信,长叹了一声,将信递给了徐云川:“赵世昌为人耿直古板,他放了几个小孩子我相信,但要说他贪污受贿,不听军命,导致兵败,我不信。”

  徐云川不了解此人,没有说话。

  公孙夏自己难受了一会儿,苦笑道:“我派几个人接他,让他到高州来吧,我在一日便看顾他一日,也算是全了同僚一场的情分。”

  二月末,赵世昌一家赶到了高州。

  他们年前便从京城出发,走的陆路,家里的老父亲和一个三岁的孩子,还有一个身体比较弱的妇人都死在了流放路上。

  剩下的十几个人虽还活着,但每个人脸上都布满了风霜,眼底也已经没有了光泽,显然这一路受了不少磋磨。

  公孙夏看得难受,派人安顿好了他们,又请赵世昌一同吃饭。

  开始,赵世昌只是闷头喝酒,等喝高了后,他的话匣子打开了:“我怎么都没想到蓝奇会出卖我,站出来指认我,晋王真是好手段,连他都能收买。”

  蓝奇是他的副将,从一个小兵的时候就跟着他,十几年出生入死,结果说背叛他就背叛了他,他现在想起来,心里都很难受。

  公孙夏叹了口气:“江南战事到底是什么情况?为何这么久还不能结束?”

  赵世昌喝了一口闷酒,垂头道:“根本不是反民作乱,这是一群信封红莲教的信徒发起的叛乱。红莲教在江南、荆湖等地发展已有数十年时间,信徒甚广,贩夫走卒,富商豪绅,甚至是一部分官员都是其信徒。”

  “红莲教?这个教的教义是什么?”公孙夏询问道。

  赵世昌说:“好像是什么红莲业火,荡平世间之不平和罪恶。前期这个红莲教一直藏得很深,近几个月我们才发现这些反贼之间表面看似没有关系,实在都有关联,而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便是这个红莲教。”

  公孙夏道:“既是一个教派,那当有首领,他们的头领是谁?”

  赵世昌摇头:“我也不知道,听说好像是教主,教主之下还有护法,坛主,层级分明。现在几支反叛军的首领据说就是教中的护法。”

  公孙夏叹气:“难怪这群反民如此难缠。”

  有组织的反贼和一群杂乱无章的反贼,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延平帝继位以来也不是没发生过地方反叛,但持续这么久的还是头一遭。战事一天不结束,这天下便一天不太平,公孙夏有些忧心,盘算着自己是不是该想办法回京城了。

  ***

  对京城这些变故,刘子岳全然不知,他一直盯着海上贸易这块。

  年后,又陆续有三艘商船遭遇了海盗抢劫。

  这些海盗不知怎么回事,似乎很清楚南来北往的商船的航行轨迹,专门在海上守株待兔。大部分的商船虽然有一些护卫,可到底人少,哪是这些穷凶极恶的海盗的对手,很快就遭了殃。

  连续发生了多起海盗抢劫案,导致广州的过往行商战战兢兢的。

  不少商队为了对付海盗,干脆几支商队联合起来,一同出发。本以为这么多船,那些海盗就不敢动手抢劫了,但还是有船队遇害,而且受害者的规模还一下子增加好几支商队。

  据有幸逃生的商人回来说,这些海盗的船尖而小,速度非常快,比商船快很多,他们根本追不上对方,也逃不过对方的追捕。但凡被盯上,嫌少有能逃掉的。

  这些海盗既谋财也害命,若是看到船员商人,拔刀就砍,特别残忍,哪怕交出了货物和值钱的东西,他们也不会放过船上的人。

  如此的结果就是闹得广州的商人人心惶惶的,连进出口的船只都少了许多。

  面对此种情况,黎丞很无奈,了解完情况后又上书朝廷,恳请朝廷出兵清剿海盗,同时向城中各商户发布了他们所了解到的海盗的相关信息,让大家出海时小心,尽量避开海盗经常出没的区域。

  但海盗在海上神出鬼没的,见过他们的大多都死了,朝廷公布出来的消息并没多少有用的,广州的商贸大受打击。

  刘子岳看着都进入了四月,黄思严和苗掌柜他们还没回来,不禁有些忧心,干脆派了人去码头守着,一有

  消息就回来通知他。

  时间一晃进入了五月,台风就要来了,船还是没能回来,刘子岳有些沉不住气了。黄思严他们这次都去了半年多了,便是这回的货物比较多,也应该要回来了才对。

  等啊等,等到五月底,总算有了消息。

  但却不是什么好消息,黄思严和十几名船员狼狈地回到了广州,一个个瘦得差点脱了形。

  刘子岳赶紧让人请了大夫,又让厨房准备了软糯易消化的粥给他们吃。

  等十几人看过大夫,吃了东西,换了衣服,仿若重新活过来了似的,刘子岳才有功夫询问黄思严。

  黄思严提起这事就愧疚:“公子,对不起,小的们遇到了海盗,没能守住船,还丢了那么大一批货。”

  黄思严这次去南洋本来挺顺利的,船行驶了半个多月后,抵达南海,他们便与苗家分开了,双方商量各走一条路,以免去了相同的地方白跑一趟。

  黄思严的船队继续向南,抵达爪哇一带后,开始售卖货物,与岛上的居民,还有西边来的商人交换物品,一路向南边走边停,直到将船上的货物都换成了金银珠宝、香料等珍贵之物后,已经是三月了。

  为赶在夏季前回广州,他们便启程北上返航。

  前面也一直挺顺利的,但在距广州还有三四天路程的距离时,那天傍晚,他们突然遭遇了海盗袭击。

  起初,黄思严组织了船员们反抗,利用手里的武器打退了第一波海盗。

  但次日清晨,又来了一批海盗,数量比前一天的翻了一倍多,多达上百人。这些人水性极好,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黄思严他们已经没有弓箭,只有近身武器,只得直面相交。

  双方激战,杀了一个多时辰,海盗源源不绝,最后看着一个又一个兄弟倒下,黄思严没办法,只得组织剩下的人动用了船上的一条救生船,弃大船逃走。

  只是救生船比较小,船上所备的淡水和食物都很少,而且他们在海上迷失了方向。

  哪怕距广州不远,一行人也只能在海上漂,根据太阳和星星的位置模糊确定广州的方向,然后拼命往广州方向划,就这样在海上漂了七八天,他们才驶入了近海,被一艘路过的商船发现,从而将他们救了起来送到了广州。

  刘子岳听完后,气得直拍桌子:“此事不赖你,这是意外,谁能预料得到。你好好休息,养好身体后,再说别的,我去找黎大人!”

  说罢,起身直接去府衙。

  黎丞消息很灵通,这会儿已经知道了刘记商行的船只遇到了海盗的事。

  他见了刘子岳后表示:“七公子,贵商行的遭遇黎某都听说了,这些海盗实在是太猖獗了,无法无天。黎某这就上奏折给朝廷。”

  刘子岳讥诮地笑了:“黎大人上了好几封折子了吧,朝廷怎么说?”

  提起这个,黎丞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朝廷说了,等过阵子会派兵铲除海盗。”

  “过阵子是什么时候?”刘子岳又问。

  黎丞苦笑:“七公子若是很着急,不若上书一封朝廷,兴许朝廷能……早点派兵,也算是造福广州百姓和商旅了。”

  刘子岳嘲讽地看着他:“我还没那么大面子。”

  海盗只是在海上作乱而已,又影响不了朝廷,影响不了大景的江山,朝廷急什么?

  黎丞讪讪地笑了,劝道:“七公子,黎某知道公子着急,但此事急不得,急也无用。这些海盗在海上神出鬼没的,来无影去无踪,府衙也是拿他们没办法,只能提醒过往商旅注意防范海盗,七公子不若回去等候消息吧。若是朝廷派兵清剿了海盗,挖出了他们的老巢,寻得了七公子的这批物资,府衙定如是奉还。”

  刘子岳眉头蹙得紧紧的:“黎大人的意思

  是咱们什么都做不了,只能这么干等了?”

  黎丞无奈:“七公子见谅,朝廷没有派兵,黎某也是没办法啊。”

  这话虽不中听,但也是事实,黎丞确实没什么法子。

  但就要任凭这些海盗这么猖狂吗?

  他那一船的货怎么也要值个一二十万两银子,还有死在海盗手里的几十条人命,就这么算了吗?

  而且今天不管他们,听之任之,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商船遇害。

  刘子岳心情沉重地回了府衙,派人出去搜集遇害船只的消息,试图从这其中找出一些关联。

  海盗究竟是随机作案,还是有选择有预谋的袭击某些船只呢?

  从去年底到今年中旬,大半年的时间,总共有十几艘船遭遇海盗的抢劫,这些船只之间并没有任何相关联的信息,看起来更像是海盗随即作案。

  不过被抢劫的船只规模都比较大,装载的货物也很多。

  从这些信息,也没法推测出海盗的资料,更别提在茫茫大海中找出他们了。

  刘子岳有些头痛。

  城里的商人们也是惶恐不安,互相打探消息,有的甚至决定改走陆路了。但货物从陆路运输到北方,成本很高,所耗费的时间也要更多,而且现在江南还在打仗,山贼土匪也不少,搞不好也会遇到打劫的。

  这是不得已的下下策,所以城中的商人们齐聚在一起,商量对策。

  池正业代表刘记商行去了,大家商量来商量去,还是只有一个办法,抱团出行,三五条船不够那就十来条船一起出发,多配些功夫比较好的护卫,这样一来,在海上若是遇到小股的海盗也不敢抢他们。要是不走运,遇到了大批量的海盗,大家守望相助,也有一拼之力。

  只是这也只能是个暂时的法子,毕竟大家的行程、货物、路线都不一样,未必能凑齐这么多船。

  回来后,池正业将此事告诉了刘子岳:“公子,这只能是一时的权宜之计。长期肯定不行,咱们的白糖、棉布、食盐量都很大,都需要从广州运出,如果风险太大,势必会影响到咱们的买卖。”

  即便他们自己不出船了,可那些商人要将这些东西运出去也是要走海路的。若海上运输的风险太大,势必会有一批人打退堂鼓,尤其是食盐。

  北边和西南、西北都有不少盐场,商人也不一定非要来南越拿盐。其他盐场,哪怕食盐不够,排队就是,顶多也就多等一段时间,总比遇到海盗强。

  刘子岳也深知这点,他说:“还是得想办法清剿了这批海盗才行。”

  池正业点头:“没错,这些海盗残暴狠毒,跟他们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只能杀光。”

  这些海盗可不是一般人,他们不光求财,还肆意杀害船员。

  刘子岳在屋子里踱了半天,最后道:“这事既然官府不管,府衙没人,那咱们自己组织人手去清剿海盗。”

  “公子,这……这合适吗?”池正业迟疑道。

  刘子岳轻嗤:“朝廷不管,我们自己管还不行吗?当然,这个事要在官府过个明路,我这就去找黎丞。”

  ***

  黎丞听说刘子岳又来了,便知道是怎么回事,颇有些头痛,但又不能不见,只得客客气气地招待了刘子岳。

  “七公子,前阵子黎某已与公孙大人通过了信,我们联合上书朝廷,想必过阵子朝廷就会派兵来清剿这些海盗,您且放宽心,等一等。”

  还是这套说辞,刘子岳的耳朵都快听出茧子来了。

  他笑着说:“黎大人有心了,我代广州百姓,商旅谢谢黎大人。”

  “不敢当,不敢当,这乃是黎某职责所在。”黎丞赶紧摇头。

  刘子岳笑着说:“黎大人心系百姓,爱

  民如子,乃是广州百姓人尽皆知的事实。我也知道,此事黎大人也很着急,也希望能够尽快解决,无奈江南战事还未平息,朝廷也是分身乏术,无可奈何。”

  黎丞不知道刘子岳今天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怎么变得突然如此好说话了。

  他内心很惊讶,面上却一副无奈的样子:“多谢七公子理解,我相信等朝廷腾出空来必然会尽快解决此事。”

  刘子岳拱手道:“我也相信,只是朝廷有朝廷的难处,身为大景子民,咱们若能有法子替朝廷,替百姓分忧解劳,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黎大人,你说是不是?”

  黎丞连忙点头:“这是当然。”

  “既然黎大人也认可了我的想法,那我就放心了,回去也可放心去做了。”刘子岳畅快地笑道。

  这话说得黎丞一头雾水,总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小心说错了话把自己卖了。

  他狐疑地看着刘子岳:“七公子,这是回去准备做什么?”

  刘子岳大剌剌地说:“回去召集人手,训练,出海杀海盗啊!既然朝廷现在抽不出人手,就咱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了这个难题,也能为朝廷省不少事,黎大人,你说是不是?”

  什么是不是?这家伙就是偷换概念,分明是想正大光明地练兵。

  黎丞当然不愿意,刘子岳在南越练了兵,这事若传回京城,他第一个跑不了。

  到时候,刘子岳未必有事,但他这个广州知府铁定是做到头了。

  他连忙劝刘子岳:“七公子,这……这怕是不妥吧,您再等等,我一会儿再写封急报进京,想必很快就能得到消息的。”

  刘子岳抬了抬下巴说:“黎大人,不是我想为难你,半个月前又有一艘船被抢劫了,船上三十多名船员全部遇害。若是再不对这些海盗出手,这样的惨剧还会不断地发生,晚一天说不定又会有一艘船遇难。黎大人,你要不同意我的法子,那你给个具体的时间,官府到底什么时候去剿灭海盗?”

  黎丞哪给得出具体的时间啊,这事又不是他说了算。

  他苦笑着说:“七公子,您就别为难我了,这事我说了算不了啊。”

  “既如此,那还不如听我的,我回去就组织广州的商人,让他们各家派出一部分船员训练,跟海盗一决高下。”刘子岳旧事重提。

  为了让黎丞松口,他还将其他商人也搬了出来。

  黎丞闻音知意,听明白了,刘子岳的意思是打着广州商人自救的说法,对外的口径是这些训练的自卫队都是各商队自己的人,便是传到朝廷,也有办法圆过去。

  既然现成的借口都给他了,黎丞也就顺着坡下:“还是七公子有办法,你若能发动广州的商人们团结起来,剿灭海盗,那黎某上书朝廷,向你们请功。”

  做戏嘛就要做全套,在朝廷也过个明路,免得哪天追究下来,说他知情不报。

  刘子岳笑呵呵地说:“多谢黎大人,我这就回去召集众商人,商量清剿海盗的事。”

  黎丞点头:“有劳七公子了,祝七公子马到成功。”

  把刘子岳送走后,黎丞在府里左思右想,还是觉得这个事风险有点大。不管七公子打着什么借口,但练兵都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他也可以现在就上书朝廷,禀明此事,参七公子一本。

  但他又担心,因为七公子这话说得有理有据,还找到了完美的借口,商人自救,回头闹到朝廷,万一陛下不满,心疼七公子,最后倒霉的还是他。

  而且七公子在广州呆了这么多年,平日里也从不给他添麻烦,大家交情还不错。这样背后打小报告,未免太小人了,黎丞做不出来。

  可也不能风险都被他背啊。

  黎丞左思右想,犹豫了很久,干脆提笔

  写了一封信给公孙夏,将这事告诉公孙夏,看公孙夏这只老狐狸怎么做,若公孙夏能想办法阻止七公子,就再好不过了。

  黎丞当即写好了信,让人快快送去高州知府,亲自交给公孙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