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蜀山轶事 第八十三章 长二小,我来了4

《蜀山轶事》第八十三章 长二小,我来了4

作者:张不伦 字数:2127 书籍:蜀山轶事

  下午课少,四点多就早早放了学。

  张不伦见坐厂车时间还早,留在教室里,和暂时不想回家的魏林棋一起,趴在桌上写作业,边写边聊。

  孙玉琪又来了:“张不伦,上我家玩会吧!”

  这次,连魏林棋都笑了:“就你们家那两间破房子,有什么好玩的?”

  孙玉琪想了一下:“那我们去省博物馆玩吧!”

  魏林棋眼一亮,看了张不伦一眼:“博物馆你去玩过吗?”

  见张不伦摇头,魏林棋起身开始收拾书包,说:“走吧,我们带你去博物馆玩一会,那里面还真有不少好玩的东西。”

  张不伦对从未去过的博物馆也很好奇,三个孩子蹦蹦跳跳出校门就直奔学校北面的省博物馆而去。学校离博物馆路程不是很远,二十多分钟就到了。孙玉琪熟门熟路地把张不伦他们俩领到了一个正在修葺中的围墙豁口边,三个人钻了进去,连门票都不用买。

  安徽省博物馆在老城区应该算是标志性建筑了。50年代初期,国家选定安徽、山东、河南、甘肃作为样板建设四大省级地志博物馆,1956年,安徽省博物馆建成。大楼外观仿苏联风格,两层楼体,中心楼层凸起有四层,远看高大气派,雄伟壮丽。

  那天馆里没有什么人,楼外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悄悄进到楼内,一路走马观花,当张不伦走到一个叫楚大鼎的庞大东西前时,突然就感觉有种凝重气息扑面而来。结合着自己刚刚看过上下五千年的那些浅薄底子,对照着放在大鼎旁的文字介绍,读了半天才弄明白个大概。

  鼎是一种古人用来蒸煮食物的器物,风行于商周时代。省博物馆陈列的这个楚大鼎,是在楚国中期铸造的,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代表了当时我国最先进的青铜器铸造工艺。据说,楚大鼎还是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历史久远,鼎上沿口处,至今还有两三处古文字没人能够辨识。

  十九世纪初,一股盗墓风席卷全国。长沙、洛阳、西安、寿县等“地下博物馆”成为盗墓者鲸掠的“宝地”。1933年,长丰县朱家集李三古堆被盗,大量青铜器被文物贩子转手到天津、北京等地,在全国引起轰动。

  楚大鼎因体积较大、转运困难才幸免于难。当时的安徽省地方政府赶紧将李三古堆里幸存的青铜器转移到当时的省会安庆。不久,中日战争爆发,安庆成为沦陷区,这批珍贵的青铜器等文物被水运到重庆。上船时,楚大鼎被装进一个大木箱,民工们抬不动,就采取“滚雪团”的办法,将这些木箱从岸上滚到船上。楚大鼎总算保住了,但却伤痕累累。

  日本投降后,运到重庆的楚大鼎等一批青铜器被运到了南京。解放后,这些劫后余生的文物被搬回了合肥。楚大鼎的体积在全国所有出土的大鼎中是最大的。1958年,领袖在参观这座鼎时都感叹道:好大一口鼎,能煮一头牛呵!

  站在这件老祖宗级的国宝前仰望,张不伦心中油然生出些许莫名其妙的沧桑感,突然就想起了三国演义开篇词。

  “走,我们看化石去,那个更好玩!”显然,孙玉琪和魏林棋都不是第一次来了。在另一个展馆,张不伦又一次大开眼界,他看到了铲齿象,东方剑齿象,固镇水牛头骨,龟山巢湖鱼龙,巢县银山智人枕骨,和县人头盖骨等等好多几十万年前的化石,那是他从未见过的。

  展馆另一处还矗立着一个高4米,长8米的淮河古菱齿象骨架,看了边上的介绍,这是一具约60岁的老年雄象化石,是迄今我国发现的同类象化石中比较完整的骨架之一,距今有20多万年历史。万年,几十年,永垂不朽,张不伦想着所看到的上下五千年的事,觉得历史是如此有趣,仿佛不知有哪块缺失,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描述。

  那天还看了很多东西,古钱,古玉、古壁,第一次参观博物馆的经历,给张不伦带来最大的收获,就是多年后但凡有人在酒桌上谈古董,他依然敢侃侃而谈,一付我见多了的样子。

  六点多的时候,魏林棋和孙玉琪送张不伦上了厂车,上车一瞬间,孙玉琪还在执着邀请:“明天去我家玩呗,班上还真没我孙少侠看得起的!”

  张不伦魏林棋相对无言。

  第二日上午,第一节课课间,董老师陪着两个警察一起进了教室,指了下孙玉琪:“你跟我们到办公室去下。”

  看着莫名其妙的孙玉琪,张不伦也有些疑惑,上博物馆不买票不至于到学校来抓人吧?张不伦看了下魏林棋,魏林棋点点头,两人一起悄悄跟到了教室办公室门口。里面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正哭得稀里哗啦:“同志啊,活不了啊,那块表还是我公公在我们结婚那会才传给我们的,这一下说丢就丢了,可怎么办啊,平常这块表就没有多少人知道,这肯定是熟人偷了啊!”

  见警察和董老师进门,那个妇女像是见了救星一样,指着孙玉琪,一下兴奋起来:“警察同志,表肯定是他拿的,街坊邻居里就他家有嫌疑,他爷爷成分不好,他爸爸就好偷东西,那年严打才关起来的。你想,我们街坊四邻平常都不锁门,昨天五点多一到家,一开柜子,表没了。那时候,正好是他放学时间,这小子,平常就是痞,操不完的心,你们说,不是他,还能是谁?”

  然后一把拉住孙玉琪的手:“小三子,你跟二妈讲,你把表拿哪去了,二妈不怪你!”

  孙玉琪脸涨得通红,始终一言不发,只是恨恨地看着二妈。

  看着孙玉琪那张委屈的脸,张不伦想起了自己被袁老师打的那天,他一步跨进办公室,大声说:“报告老师,我证明孙玉琪没有偷表!”

  董老师看着他,很诧异:“你怎么证明?”

  张不伦心一横,脱口而出:“我和孙玉琪昨天在博物馆玩到六点多才回的家!”

  魏林棋跟着也进来了:“老师,我也证明,我们昨天在一起玩!”

  董老师顿时很生气,喝到:“啊?放学还不回家,你们把校级校规当放屁啊!都给我滚回去,回头再处理你们!”

  街坊和警察最终还是走了,董老师也没处罚张不伦他们。

  只是后来的日子,孙玉琪天天开始要嚷着桃园三结义了。

  那些天,三个人经常在一起,听孙玉琪讲他们家的故事。孙玉琪的爷爷是国军一个连长,就是合肥当地人,解放军还没到城门边,他爷爷就脱了军装偷偷回家了。就是到了后来流年不顺,这段历史又被人挖了出来。

  孙玉琪的爸爸自小聪明,只是因为成分问题,升学无望,没事从在家研究偷偷摸摸,倒成了合肥城有名的佛爷之一,还带了不少徒弟。

  碰上严打,名气大的孙佛爷按盗窃罪重判,去了大西北。

  小时候的孙玉琪,从他爸哪倒是学了不少亲传招数,天天显摆。可惜张不伦,魏林棋不屑一顾,都不想学。

  这孩子为了想在他们俩面前证明自己,干了些事,竟然惊动了分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