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蜀山轶事 第五十七章 去、去、去上学7

《蜀山轶事》第五十七章 去、去、去上学7

作者:张不伦 字数:2466 书籍:蜀山轶事

  那日晚饭时分,张妈妈笑眯眯地端上了半份烤鸭。

  工厂附近其实早就有了卖各种卤菜的摊子,是一些厂里职工家属搞的副业。有一家专门卖烤鸭,挂在橱窗里的烤鸭色泽红润油亮,香味扑鼻。每次张不伦兄弟放学路过,总是闻香而过,偷偷流着口水却总不敢奢望,因为在他们印象中烤鸭是个很贵的东西,只有家里来客人的时候才偶尔能尝到。

  那天晚上兄弟俩欢呼雀跃,狼吞虎咽 ,连烤得酥脆的鸭骨头都啃了又啃,回味无穷。张妈妈许诺他们兄弟俩,以后只要考了第一,就可以有烤鸭吃。烤鸭的香味不仅刺激着张不伦兄弟更加努力学习,并且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一直萦绕在张不伦的脑中,九几年的时候还以此为素材写了个小说刊登在广西一家的刊物上。

  不过工厂检验出身的张妈妈向来奖惩分明,对于兄弟俩的成绩,在给予奖励的同时,还采用量化标准提出了相应处罚措施。以后兄弟俩不管哪门功课没考过90分,家门口有个搓衣板,回来以后自己跪着去,什么时候大人喊起来才能起来,一下就彻底坚定了兄弟俩发愤图强的决心。

  不管如何,寒假终于到来了。那年,在放假的日子里,张不伦兄弟遇到了好几件高兴的事。

  爸爸妈妈一人给他们买了一套新衣服,说给他们在过年的时候穿,把兄弟俩高兴了好一阵子。

  过了几天,来接他们回外婆家过年的舅舅金队长,在路上处理完业务上的事后,直接就带着兄弟俩去了交通饭店。上世纪70年代物质生活还很匮乏的时候,安徽省交通厅在合肥大东门外金三角地带上建了一座十层的大楼,当时不仅是合肥第一高楼,更是当时合肥人心目中的标志性建筑,这座大楼就是交通饭店。

  大楼建成那天,很多市民甚至外地人都赶来看看究竟。当时胜利路通往火车站方向还没有路,只有交通饭店门前有条小路,一下子都挪不开步。还有不少市民有幸上去转了一圈,他们一下来,马上就被旁边的人围起来问这问那,十多分钟都不愿散去。而当时的合肥报纸,则用“万民争睹”来形容它给合肥市民带来的震撼。

  金队长带着两个外甥到餐厅坐下,打着响指喊来服务员,像模像样地点了几个高档菜,还上了一种叫北冰洋的汽水。风格豪华大气的阔大空间下,兄弟俩边津津有味吃着,边好奇地看着天花板上华丽的水晶吊灯,还有统一着装的服务员轻手轻脚在身边很有礼貌地走来走去。于是兄弟俩在那个时候第一次体会了什么叫高档饭店,很是尝试了一把当时传说中合肥上流社会的滋味。

  吃完饭的金队长,继续发扬着兄弟俩最喜欢的舅舅那种视金钱如粪土的做派,去路边摊子上买了一大堆烟花爆竹。回到家中,坐在地上,带着张不伦兄弟和小表妹金玲一一清点,平均分作三份。

  往后几日,张不伦兄弟和小表妹金玲过起了相当幸福的日子。晚上,烟花棒,魔术弹,大地开花,小蜈蚣,还有窜得老高的火箭炮轮番上阵,迎来周围小朋友众多羡慕不已的目光。白天,兄弟俩会把鞭炮塞进打空的魔术弹管子里,一人点燃后,一人拿着做打枪瞄准状,然后听啪的一声,玩得不亦乐乎。还会很创新的把鞭炮用罐子压着点着,“嘭”的一声,把罐子崩起老高,然后兄妹三人哈哈大笑。不几日,弹药很快消耗一空。如此强悍的战斗消耗,把金队长也吓了一跳,瞪眼瞅瞅兄妹三人,抓抓头,骑上车又去买了一大堆回来。

  到了那一年的除夕夜,又给了张不伦兄弟一个大大的惊喜,以至于以后每年吃完年夜饭后,他们家又多了一项固定节目。

  吃过年饭,外公外婆去收拾碗筷,张不伦兄弟俩和父母一起坐到电视机前,等着看一个叫《春节晚会》的节目,这个节目是去年除夕才开始出现的。

  1983年,改革开放之初,国民普遍还没从“苦日子”中走出来,一年的忙碌,一年的劳累,到了春节也是一样,娱乐项目几乎是没有。于是《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应运而生,这也是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晚,可以说是中国电视节目的一个里程碑。

  1983年春晚由马季、姜昆、王景愚、刘晓庆临时组成主持阵容,观众可以点播歌曲,因为没有提前策划,看起来更加亲民和热闹。整个晚会历时四个小时,相声节目占了长达九十分钟,人们至今都记得年轻时的冯巩、牛群和刘伟。而石富宽和侯耀文一个相声就说了将近半个小时,这在今天的春晚中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那次春晚上的演员大多都表演好几个节目,李谷一一个人唱了三首歌,加上联唱中的歌曲更是多达七首,最红的一首当属《乡恋》,但这首歌因当时的思想尚未完全开放,后被视为靡靡之音而遭至炮轰。

  而让张不伦兄弟最感兴趣的是王景愚表演的小品《吃鸡》,那天晚上,让很多中国人和张不伦兄弟第一次知道了还有哑剧这种夸张的表演形式,整个表演让人笑得直流眼泪,于是在大年初一被传得家喻户晓。

  有了1983年这个不错的开始,84年的春晚在1984年那个除夕夜里彻底走向神坛。那天晚上,张不伦兄弟一直待在电视机前,看得聚精会神,久久不愿上床。时而哈哈大笑,时而如痴如醉,以至于外公外婆像往年一样在午夜时分喊他们出去放烟花都不去。

  那届春晚被公认为最成功的一届,以至于随着大家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以后每年大年初一提到春晚总是会和那一年带来的感观对比,总是气哼哼的说:“一届不如一届!”再到后来有了网络,春晚当夜基本上就成了全体年轻人的吐槽大会。

  在那天晚上的几个小时里,1984年春晚就主持和节目而言,在几十年后一直依然是让人津津乐道的经典。

  第一次出现了港台主持人和演员。

  第一次出现了小品,陈佩斯朱时茂的《吃面条》好多次让张不伦和金小宝笑得直不起腰,并且他们俩的小品在随后的近十年中都成了春晚的压轴大戏。

  马季的《宇宙牌香烟》此后成了相声界的经典绝唱。

  姜昆和李文华的相声《夸家乡》可圈可点,两人搭档又上了好几年春晚。随着李文华患病姜昆又换了搭档叫唐杰忠,一部《虎口脱险》在以后的日子又成经典。不过后来当了领导的他好像一直没有什么新作品,高龄后更是举着发三俗的大旗天天和一个姓郭的打嘴仗,着实让张不伦鄙视了很长一点时间。

  游本昌表演的默剧《淋浴》也让默剧被大家熟知。

  1950年出生于合肥的香港歌手奚秀兰,演唱的《阿里山的姑娘》、《花儿为什么这么红》旋律优美,其边唱边舞的演唱风格,也成为了之后流行歌手们演出的模式。而这两首歌,几十年后都是张不伦KTV必点曲目。

  在这届春晚上,香港码头工人出身的歌手张明敏以一首《我的中国心》,迅速火遍全国。其红的速度之快,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而且就连他在演出时围的围巾、穿的西服,都成为抢手货,更别说他所出的盒带专辑了,几乎是一上市,就创造了天文数字的销量。

  甚至结尾连李谷一的《难忘今宵》都成了至今春晚从未缺席的片尾曲;

  那年,节目精彩纷呈的晚会让人耳目一新,自此一炮而红。从此后,春晚成了中国家庭的除夕夜的熬年伴侣,更是亿万中国人民新年夜的必备视听盛宴。

  第二天,大年初一,出了门的人们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的同时,必问的一句话就是:“看昨晚的春晚了吗!”而后还会就各个节目细节仔细交流畅谈一番。

  1984年的春天,就这样在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中静静的到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