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带着崇祯去流浪 第四百六十二章:牛刀小试(一)

《带着崇祯去流浪》第四百六十二章:牛刀小试(一)

作者:人间十年 字数:3633 书籍:带着崇祯去流浪

  “明崽子,过来啊?”

  清军弓箭射程没有步枪那么远,徐升下令侍卫队伍继续前进,距离城墙两百米左右,这个距离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距离,清军弓兵用抛射方式可以给明军侍卫造成杀伤,但也是步枪最佳狙击距离。

  徐升顶着被清军弓兵射杀风险,向狙击小队士兵下达狙杀令,清军弓兵也向着城下明军放箭。

  几乎是同时,清军弓箭放箭,明军狙击手放枪,清军弓箭手人数更多,明军侍卫队在清军放箭后,立马举起盾牌,迎接清军箭镞洗礼,而明军九颗子弹划过长空,向着哈泰飞去。

  数百清军箭镞从高空中落下,砸在明军盾牌上,明军虽然有盾牌掩护,却还是被射死射伤数十人,狙杀小队在完成第一次开火后,又飞速拉栓,向着哈泰方向一口气开了四枪,然后迅速往后撤退。

  清军弓兵射杀数十个明军,一个个欢呼不已,一些低级军官也向着明军耻笑,可只有一人没有动静。

  那就是哈泰,他直挺挺站在城垛附近,不敢置信看着胸口两个血窟窿,这是什么武器,怎么在这么远距离击中他?

  他想开口和附近部将说话,可怎么都提不起一口气,最后轰然倒地,他的倒下,附近清军满明将领吓坏,连忙将他扶起,却宛然看见胸口伤口。

  两个子弹贯穿哈泰左胸口,其中一颗打破哈泰心脏,也是哈泰的致命伤口。

  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都尉阵死了,整个西平城清军陷入恐慌,刚才还兴高采烈的弓兵更是一脸茫然。

  城外明军却开始擂鼓,雷鸣般的鼓点声,就像是天雷一道道击中清军将士神经,有些清军将士开始打退堂鼓,犹豫投降明军后,要不要继续跟着明军作战。

  聆敬阳正在和李定国进行友好交流,突然听到城外一阵枪响,心想狙击小队就开始进行狙杀吗?

  不一会儿,北门明军传来地动山摇呼喊声,李定国有些好奇,聆敬阳部下怎么突然变得如此躁动,莫非是要在欢迎大西军到来吗?

  聆敬阳却神秘和他说道:“定国将军,我部已狙杀清军大将。”

  开战就狙杀清军大将,而且还在城外狙杀城内清将,这在李定国看来,就像是天荒夜谈。

  他不信,聆敬阳作出邀请手势,两人在一群部将拥簇下来到北门,大老远就听到建奴头子死了。

  聆敬阳惊讶徐升率领的狙击小队,这么迅速取得战果,李定国心里更是震惊,明军怎么会有这等神射手。

  徐升内心充满自豪感,率领狙杀小队,用四十五发子弹干掉清军一个都尉,这可是载入明军史册的战绩。

  虽然清军说哈泰死了,可他没有沾沾自喜,因为他也不确定有没有击毙哈泰,他一脸平静来到聆敬阳面前,和聆敬阳说道:“都督,末将部部下狙击建奴大将,城内建奴说都尉死了,末将也不知道是真假?”

  聆敬阳欣赏徐升态度,在没有确定战果前,没有大摇大摆,和徐升说道:“嗯,干得不错,下去吧。”

  “是”

  徐升带着侍卫队分立聆敬阳两侧,李定国更震惊,狙杀建奴大将,可是大功一件,聆敬阳怎么不奖赏这个小将呢?

  聆敬阳见城内军心不稳,于是和李定国建议,城内清军获取群龙无首,在这个时候发动,威逼城内清军投降。

  这个提议得到李定国支持,他令各部兵马做出攻城姿态,聆敬阳下令炮营持续炮轰,哪怕是把炮弹打完,也要给清军足够的震慑。

  在聆敬阳和李定国指挥下,明军和大西军分别从北门,西门发起强攻,大西军火器部队不多,愣是用弓箭在城下和清军对着射,然后士兵扛着梯子发起强攻,是用人命攀爬城墙,损失很大,却也给清军造成杀伤。

  明军就不同,聆敬阳下令

  炮营继续开炮,然后各部集中盾牌兵顶在前面,弓箭手在后,狙击小队混在弓箭手中,狙击城墙上露躯体的清军将领。

  城内清军被联军突如其来的进攻,惊吓的大乱阵脚,尤其是哈泰被击毙,清明将领没有统一指挥,很多绿营兵有投降念头。

  城内率先抵抗的是八旗兵,数千八旗兵举着武器在城墙上殊死抵抗,这些八旗兵人数不多,却带动很多绿营兵跟着抵抗联军进攻。

  清军抵抗给联军造成很大伤亡,大西军在西门进攻损失惨重,明军在北门也损失数百兵马,但是在狙击手和弓箭手运动到城下,九杆步枪再一次发挥作用。

  在北门指挥战斗的清军将领只要是露头,就遭到狙击手无情狙击,因为战场上人多眼杂,狙击手经验不足,徐升在这一次阻击战中,只狙杀数个清军将领,更多是击伤清将。

  北门的清军将领也发觉明军有神杀手,一个个躲在距离城垛数米远地方,因为角度,狙击手不能进行狙击,徐升带着狙击小队撤出战斗。

  狙击小队撤出战斗,明军加大进攻力度,清军抵抗却越来越弱,大西军进攻被打退后,李定国重新组织兵马发起进攻,大西军在西门进攻越来越顺利。

  八旗兵虽然勇猛,可随着八旗兵不断战死,绿营兵军心开始崩溃,八旗兵又要抵抗联军进攻,还要驱使绿营兵战斗。

  绿营兵也是窝囊,又要和联军打,还要被八旗兵赶着战斗,终于在北门的绿营兵反抗,一个绿营兵把总带着数百八旗兵,突然发起突袭,将在北门顶大门的数十个八旗兵砍死,其他绿营兵见有人反了,也跟着叛乱。

  城内绿营兵和八旗兵随即爆发混战,混战中,绿营兵死伤惨重,八旗兵砍杀绿营兵无数,可毕竟人数太少,最后被少数绿营兵打开北门,迎接明军入城。

  明军入城前,聆敬阳特意让人在军中高喊,绿营兵反正,将校官升一级,兵卒赏银百两,明军也容易辨别绿营兵,绿营兵穿着打扮和八旗兵没得比,一看就知道谁是八旗兵,谁是绿营兵?

  明军入城后,只杀八旗兵,大多数绿营兵跟着明军击杀八旗兵,但也有少数绿营兵下武器,站在城墙两侧,等待战斗的结束。

  北门被明军攻破,城内八旗兵再也顶不住了,清军全线崩溃,大西军却很尴尬,虽然八旗兵崩溃,可仍有少数八旗兵死活不打开城门,从城墙上爬上的大西军将士人数又不多,竟然没有攻破西门。

  最后李定国下令部分大西军从北门入城,和明军消灭城内八旗兵,

  大西军从北门入城,城内战斗一边倒,在明军,大西军,大部分绿营兵围攻下,八旗兵被打得抱头鼠窜,最后只有两千八旗兵和绿营兵从东门突围。

  李定国令骁骑营追击清军,务必歼灭所有清军,大西军和明军都进入西平城,大西军占领西平城南城,明军占领西平城北城,两军以一条巷子为分界线。

  聆敬阳随即也率领明军炮营进城,北城清军投降得快,聆敬阳在北城得到四千多绿营兵,还在北城把王骁等大西军被俘虏将士解救,聆敬阳问获救的大西军将士可愿意留在明军,不愿意里留在明军的可以回去。

  有四百余大西军将士觉得回去脸上无关,于是就留在明军,只有王骁带着两百余人回到城南,重新成为李定国部将。

  李定国在南城俘虏两千多绿营兵,这些绿营兵大多是墙头草,清军势力大就跟着清军,大西军强大就跟着大西军,李定国瞧不上这些人,可清军即将南下,此时需要招兵买马。

  他捏着鼻子把两千多绿营兵编练为新军,由王骁任总兵,被俘虏大西军将士成为新军各级将领和骨干。

  大西军和明军在各自地盘消灭残余清军,到了中午,城内已没有反抗力量,聆敬阳令在开封府的百姓和辎重迅速跟上来,在后天启程前往湖广。

  聆敬阳还单独让贺珍前来

  报道,给贺珍去俘虏中挑选兵马全力,贺珍带着部下来到俘虏中,第一件事就是让之前被清军俘虏的部下回来。

  四千多俘虏中有数百人是他以前部下,见老将军给机会回来,纷纷回到贺珍麾下,贺珍又在俘虏中挑选一千五百余人,组成新军队。

  他没有把俘虏全部吃下去,一方面是怕聆敬阳和其他将领不满,另一方面是全军大多数俘虏兵,影响军队战斗力。

  聆敬阳在他挑选兵马后,又让各部将领去俘虏中挑选兵马,一些不适合继续当兵的人,全部被赶到百姓队伍,为大军护送粮草。

  随后明军在城北仓库中找到一个粮仓,里面又两万石粮食,而清军仓库都在城北,大西军在城北愣是没有找到一粒粮食,聆敬阳体谅大西军,让张顺给大西军送去一万石粮草,又让徐升给大西军送去请柬,今晚设宴邀请大西军众将士。

  小书亭

  大西军在今天战斗中损失部分兵马,粮草也还在后方,李定国本以为城内有粮草,可粮草都在城北,他在想怎么和聆敬阳开口,求得一些粮草,聆敬阳却给他送来一万石粮草。

  这让李定国认为聆敬阳是一个值得交往的朋友,晚上带领大西军将领去参加聆敬阳宴会。

  聆敬阳邀请李定国,是想告诉他,他即将率军去湖广,整个河南地区都送给大西军,李定国有些不是滋味,他很想和聆敬阳并肩作战,可聆敬阳志向不在河南,一心想去江南。

  他和聆敬阳说道:“聆都督,能和你并肩作战,是我之荣幸,这杯酒算我为你践行,干!”

  英雄惜英雄,聆敬阳也一口干,李定国认为明军可以先行南下,攻占汝宁府南部州县,为大部队南下畅通道路。

  聆敬阳早就让李如风率部前往汝阳,为大军南下湖广开辟道路,

  其实大西军将领都认为聆敬阳去湖广,是避免和清军战斗,可今日看聆敬阳率部和清军激战,又不像是消极避免作战。

  很多人不理解,可还是尊重聆敬阳选择,在宴会上,两军将领比拼酒量,聆敬阳和李定国,两个年轻人找一个角落,指点江山决定天下大势。

  李定国比聆敬阳还要小些,还在上升势头,聆敬阳比他有更丰富历史知识,两人都认识到,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抵御清军,但是聆敬阳比他多一些信息,那就是扶桑人军队即将杀入战团。

  扶桑人并不多,就算是有装备先进武器的军队,人数也不会很多,面对清军,明军,大顺军,大西军等强大军队,扶桑人也没有绝对必胜把握。

  首先可以肯定清军绝对不会轻易被击败,就算是被击败,也不会投降清军,毕竟清军已经入主中原,已有天下思想,让他们成为扶桑人附庸,几乎没有可能。

  大顺军,大西军也成立政权,完成从义军到封建王朝转变,他们能够反抗大明,也会和扶桑人打下去,至于大明,聆敬阳以为他们不会放弃属于朱家的大好河山,任由扶桑人践踏中原。

  聆敬阳和李定国说起一个超前想法,大西军在江北和清军作战,但需要有个稳固后方,只有一个稳定后方,才可以和清军坚持下去。

  那清军第一代第二代明将也都大了,只要数年时间,这些悍将都会离世。

  李定国觉得聆敬阳是非常有眼光的人,或许他去湖广是有更远大目标,但是他还是试探性问道:“聆都督,可知晓清军即将大兵南下河南,山西,陕西,聆都督是怕和清军作战吗?”

  “是怕,也不怕,我部兵马太少,去湖广是想聚拢更多兵力,你们如抵挡不住,我提兵北上支援。”

  这时聆敬阳心窝子话,他从组建军队以来,兵力多的时候也有五大军团,在山西实力数一数二。

  可张罗辅和朱由检发动兵变,导致他的兵力骤降,老馒头和王铁刀两部兵马在怀庆府被庆军围攻,这两部兵马几乎损失殆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