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带着崇祯去流浪 第三百六十二章:带你回家(三)

《带着崇祯去流浪》第三百六十二章:带你回家(三)

作者:人间十年 字数:2758 书籍:带着崇祯去流浪

  高杰率领亲兵和八旗兵厮杀,他力斩十多个清兵,最后寡不敌众,和妻儿被数百清兵逼到一个山坡上,他看了看战场,已没有还活着明军将士。

  高杰仰天长叹,他拔出腰刀,想自杀成仁,夫人却拉住他,和他说道:“夫君,奴家不愿被侮辱,请夫君先杀奴家。”

  夫人露出脖子,略带微笑凝望高杰,高杰杀人如麻,可此时杀过多少人的双手却在颤抖,怎么都不能一刀结束夫人性命。

  在高杰犹豫间,清军万箭齐发,高杰用身体护在妻儿前,江北四镇之一高杰军镇自此全军覆没,高杰中箭而死。

  妻子和儿子在他保护下活下来,外甥李本深率领残部投降,多铎念高杰忠勇,下令厚葬,又令李本深带着高杰夫人和儿子去山东定居。

  清军占领河南全境,多尔衮在京城享受胜利喜悦,清军兵马南下攻城略地,,两路大军一路攻占河南,一路攻入南直隶,击败明军,也招降明军,兵力达到百万。

  但多尔衮没有过分迷信武力,下一步是进攻大顺军,还是继续进攻弘光朝廷?

  他召集济尔哈朗和大贝勒代善,商议下一步军事行动,济尔哈朗和代善都提出不同意见,济尔哈朗认为应该进攻大顺军,毕竟大顺军战斗力比明军只强不弱,又在陕西休养生息,在任由其休养生息,很快就会恢复之前实力。

  但是代善却反驳济尔哈朗,大顺军在陕西贫瘠之地,攻打大顺军并不能为清军带来军饷和粮草,唯有继续往南进攻,夺取江南的膏腴之地,可以为军队提供军粮和粮饷。

  两人吵得不可开交,这时候在大同府驻守的博洛突然让部将赶回到京城,和多尔衮汇报,陕西大顺军似乎有进攻大同府迹象,请求多尔衮给大同府增兵。

  多尔衮在北直隶只有济尔哈朗部,还有京城五万守备部队,其他兵马都在河南和南直隶,此时调回来远水不解近渴。

  为了守住大同府,他立马调济尔哈朗部支援大同府,京城部队入驻保定府,防止明军突袭京城。

  代善认为多尔衮不应该守势,应该调动兵马拔掉山西崇祯朝廷,多尔衮没有同意这个观点,他告诉代善,此时拔掉崇祯朝廷,只会让明军武装力量团结在一起,整个关内都将会是反抗清军的义军。

  更别提在崇祯朝廷西边,还有大顺军,此时攻破崇祯朝廷,不是给大顺军做嫁衣吗?

  济尔哈朗立马又提出进攻大顺军策略,他认为有他率领三万部队,还有大同府守备部队,完全可以从大同府攻入陕西。

  在延安府击败李过部队,再一次沿着阿济格南下道路,把大顺军赶走。

  代善立马驳斥济尔哈朗:“你这是多线开战,我大清勇士就算是再勇猛,也不能这样无限征战。”

  多尔衮觉得两人都有道理,但也都没有道理,大顺军要进攻大同府,那就让他

  进攻大同府,有博洛一万兵马驻守大同府,还有济尔哈朗援军,大顺军不可能打穿大同府。

  他把重心还是放在江南,毕竟大清军队百万,这么庞大的军队,必须依靠江南地区才能够维持,令豪格继续进攻应天府,年底前灭掉弘光朝廷,又令多铎南下湖广,将大西军和大顺军压制在西部贫瘠地区。

  清军战略没有变化,被清军猛攻的应天府终于开始崩溃,马世英在扬州城坚守一个多月,再一次被清军猛攻,江北防线在清军炮轰中土崩瓦解。

  马世英在扬州兵马不到两万余人,清军在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藩王率领下发起总攻,马世英率领军民抵挡三天三夜,终于挡不住清军潮水一般进攻。

  在清军猛攻下,扬州城内明军叛乱,马世英被迫放弃扬州城,只带着少数心腹和亲兵逃回到南京城。

  扬州城被攻破,南京城城内军民风声鹤唳,朝廷大臣武将有投降清军之意,城内守军军心涣散,南京城几乎成为一座不设防城市。

  弘光帝不敢在城内驻守,带着数千将士前往黄得功军营,黄得功在河南被清军击败后,撤回到南直隶,在辖区内聚拢各地兵马,麾下兵力得到恢复,全军有六万余人,在他率领下在芜湖组建防线。

  黄得功以为南京城可以坚守数天,他可以率领部队从芜湖突袭清军后军,可当知道陛下放弃南京防守,来到他的军营后,黄得功几乎崩溃。

  他虽然痛心弘光帝放弃南京城,却还是带着陛下坚守芜湖,弘光帝从南京城到芜湖后,南京城不攻自破,城内数十万军民降清。

  豪格带着部队进入南京城,本应该是多铎率领大军进入南京城,因为聆敬阳到来,变成豪格进入南京。

  但是南京城终归是被清军攻破,豪格占领南京城后,又得到兵马数十万,他让三藩王挑选精兵,把一些老弱病残遣散回家,又下令部队继续进攻弘光朝廷其他军队。

  此时弘光朝廷在南直隶,就剩下黄得功一部兵马实力较强,其他的不是散兵游勇,就是一溃千里追都追不上的溃军。

  清军调集重兵进攻芜湖,黄得功率领部队在芜湖浴血奋战,历史上黄得功率领部队抵抗清军,但由于部下投降,黄得功被叛徒偷袭负伤,壮烈牺牲。

  但是这一次他的部队没有叛贼,而是跟着他一起抵抗到底,因为那些叛贼跟着他北伐,不是死在中原,就是在中原投降清军,跟着撤回到南直隶的,都是和清军有血海深仇的将士,不能存在临阵投降。

  因为黄得功在芜湖提前布置防线,又占据防守位置,清军一时间没有攻下芜湖,反而损失不少军队,气得豪格亲自率领部队进攻黄得功。

  黄得功沉着应战,在芜湖一战斩杀叛军数十名将领,还烧毁清军一百多艘战船,打得清军不敢进攻。

  豪格把主力部队都用来进攻弘光朝廷部队,在浙东的鲁王

  部队,见弘光系军队被击败,再不支援下一个就要被清军消灭,鲁王令张煌言,张名振领兵驰援南直隶。

  整个华东地区,还有一战之力的是福建地区的郑成功部队,此时郑成功在郑氏集团中并不是一把手,郑氏集团一把手是其父亲郑芝龙。

  郑芝龙没有发兵救援南直隶,而是等待弘光朝廷灭亡后,拥护福建的唐王,

  失去最强战力部队支援,张煌言和张名振并没有气馁,带着鲁王系主力部队从宁国府驰援黄得功,豪格在宁国府兵马不多,宁国府守军被鲁王兵马击溃,兵峰直抵应天府。

  豪格大惊,被迫放弃进攻黄得功,率部回援应天府。

  清军和鲁王系军队在应天府溧阳决战,鲁王系兵马不多,却同仇敌忾,清军兵马多实力强,却也有一个弊端,一路势如破竹,收编大量降兵降将,又因为步子迈得太大,没有来得及消化吸收降军。

  打顺风战役时,尚能够一起发力,打得明军抱团鼠窜,逆风时,降兵降将再一次发挥本色,望风而逃,清军和鲁王军队战争中没有第一时间攻下明军,请军中又大量降兵自行溃散。

  见清军溃散后,张煌言和张名振兵分两路。

  张煌言率部在溧阳和清军决战,张名振率部突袭高淳,将在此地驻守的孔友德部击溃,和黄得功取得联系,黄得功得知鲁王兵马来援,令三千部下死守芜湖,他率领三万兵马和张名振会师。

  两军会师后,合力向西支援张煌言,此时张煌言率领七万军队和清军决战,张煌言麾下部队不仅仅有明军,还有各地义军,面对实力强劲的清军,明军将士舍生忘死,和清军数次交锋,每一次交锋都损失不少兵马,但仍旧是坚持到底,没有溃散。

  豪格动用八旗火器部队,用红夷大炮和鸟铳进攻明军,红夷大炮在野战中并不突出,一次次轰炸并没有给明军造成较大杀伤,倒是鸟铳兵打死不少明军。

  清军准备再一次发动进攻,豪格突然接到孔友德部被明军击溃消息,他忙下令在南直隶其他各地清军,速速向应天府聚拢,又令尚可喜部狙击黄得功和张名振支援溧阳明军。

  黄得功和张名振部已经是下山猛虎,不管是绿营兵,叛军,还是八旗兵,都不能阻止他们前进的步伐,黄得功和张名振一路横扫清军阻击部队,终于杀到溧阳,和张煌言会师。

  张煌言部队被打得即将崩溃,要不是援军及时带来,张煌言已做好自刎准备,援军抵达后,豪格也非庸才,他亲自率领八旗兵和明军交战,却暗中下令明军其他各部猛攻芜湖,把黄得功大本营拔掉。

  黄得功驰援张煌言时,就已放弃芜湖,陛下也一直在他的军中,他和张煌言,张名振商议,下一步应该去哪里?

  张名振,张煌言是鲁王麾下将领,不好建议黄得功,倒是黄得功见两人不说话,就想带着部队撤回到徽州府,以丛山关天险抵挡清军南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