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玉堂闲话 上坟之事

《玉堂闲话》上坟之事

作者:刘玉堂 字数:1189 书籍:玉堂闲话

  我父母去世得比较早,我又是我们家唯一的男孩,我全部关于童年的记忆就是上坟。一年中需上坟的日子大概这么些:生日、忌日、春节、寒食、鬼节、十一、冬至;外加元宵节送灯、清明节扫墓。如果你要结婚娶媳妇,还须上喜坟。一年至少要去个八、九次。

  最早是我二姐领我去上坟,但一切程序进行个差不多之后,她要在那里哭,一边哭一边诉说命运之不幸、生活之艰辛,有时哭得附近干活的人都去劝,令我在旁边儿倍觉尴尬。

  我二姐这人脾气特别暴,稍稍不如她的意,她开口就骂,动手就打,我从小就怕她。对于她每次上坟都要哭这件事我几次想跟她说说,到时不要哭,但鼓了好几次勇气也始终没敢开口。之后就是我自己去上坟了。我家的坟地在一块叫做三十二亩地的中间,而七月十五正是青纱帐葱笼茂密的时候,一人多高的苞米或高粱将整个地面遮掩得森严、恐怖。我一个十来岁的孩子钻到那里边儿当然就非常紧张,草草将一应程序做完就赶快钻出来。一不小心还会被豆秧或野瓜的秧给绊倒了。正月十五的傍晚去送灯,也常常会遇见刮大风,划好几根火柴还点不着,点着了一会儿又给吹灭了,还须重新点。于童年或少年期间去上坟,无论如何不是件愉快的事情。

  将上坟看成是愉悦的事情,大概只有一次:上喜坟。坟头纸也是红的。你如果找个城市媳妇,她对上坟这一套不一定懂,也不一定会磕头,你就要教给她是怎么个事儿;她八成会羞羞答答或嘻嘻哩哩,尔后笨拙地模仿着。哎,那气氛你觉得还有点喜庆的味道,好像结婚办喜事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似的。

  我参军离家的时候,曾跟我二姐说以后上坟的事就拜托给你了。她说我嫁到本庄上来,一是要照顾你,二就是要上坟。我说,你以后去上坟不要哭好吗?她说咱爹活着的时候,我经常跟他吵,惹他生气,我每次去上坟就想起来觉得对不起他,这么多年过去了,以后我也不会去哭了。在我先参军,后工作,再后离开家乡的二十多年间,她一直是坚持上坟的。

  有那么几年,我觉得上坟是迷信活动,上不上的问题不大;加之普及大寨县的时候我们庄上的所有坟头儿都给平了,上也找不着地方。我偶尔回趟家,就没认真上。待我人到中年的时候,就觉得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它是缅怀和纪念先人的一个很好的形式。你年纪越大、官做得越大、越有学问,就越看重这件事。

  有一年,我于寒食的那天出差归来。在车上就看见路旁的一片麦地里摆着一些供品,四位脸模样差不多、年龄从四十到六十不等的中老年在旁边儿蹲着或坐着,抽着烟,神情不怎么对头,且一言不发。这一路就让我颇费猜测:他们是在上坟定了,虽然坟头儿已经没了;这哥儿四个的关系大概还有点小微妙,平时见了面未必能说话,但此时却要蹲在一起来上坟。到了他们这个年龄,唯一能使他们坐在一起的,大概唯有上坟这件事了。此时他们心里肯定会热乎乎的,说不定还会检讨一番:啊,旁边的这三位是我的一奶同胞啊,先前某些地方听了老婆的话,做得不怎么对头啊!尽管上完了坟他们该怎么样还会怎么样。

  当我离开家乡,客居在城市生活的时候,每当逢年过节,我就想到这件事:老家的人该上坟了,我也该买点烧纸烧烧了。有一年,我和儿子朝着我家乡的方向去烧纸,竟遇见好多烧纸的人。他们说,这样也行,这叫遥祭,而先人们的灵魂是可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心理上竟觉得宽慰了许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