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玉堂闲话 不仅仅是留恋

《玉堂闲话》不仅仅是留恋

作者:刘玉堂 字数:1362 书籍:玉堂闲话

  仿佛才是昨天的事似的,中国农村共有的一个基层单位——生产队还是那么堂而皇之地存在着,没有谁觉得别扭。可家庭联产承包一时兴,它所有的缺点都来了,几乎是一夜之间就消失了。人们的心情很复杂:这样一个农村里面唯一的社会主义集体道路的标志,说取消一下子就真格地取消了?我曾亲眼见过一个在自己家的责任田里锄地的小青年,干不上一会儿就窜到附近干活的人那儿去了。他说是一个人干活越干越没劲,永远干不完似的,人多好干活,人少好吃么儿嘛是吧?当然就很留恋,很惶惑,很失落,甚至还有些不满的情绪生出来。尽管人们的生活显而易见地比先前好得多了。

  《最后一个生产队》发出来之后,一个专事转载的刊物的编辑告诉我,嗯,你这东西要是一个月以前发出来就好了,那就不会被认为是怀念和留恋生产队,跟中央领导人唱对台戏了;有的评论文章则称,这篇东西实际是为生产队唱了一曲挽歌;有的就说,此篇预言了未来农村重新组合的发展方向;还有的新闻记者对我说,这样的生产队实际上还有不少,光山东就有三个,北京郊区还有一个,东北就更多,只不过不叫生产队就是了,可记工分的办法还实行着……

  解释某个政策对不对,不是作家的任务;反映转型时期农民心态的蜕变震颤也早已不新鲜,农村改革十多年来的功过得失也无须你来评价;我只是想端一段真实的原汁原味的生活给你看。生活的本身比任何赋予了主题和含意的作品都要复杂得多、生动得多。如今所有的绿色食品都标榜未加任何化学添加剂了,这东西也未加任何化学添加剂。

  生产队是个历史现象,任何历史现象都不能简单地用好与坏、是与非、对与错来作一般意义上的评判。你可以说它是大锅饭的根源,但那时的人际关系比方“一家有难、众人相帮”什么的又非常地让人怀念。还有那种男男女女一起劳动的气氛,甚至劳累痛苦都可以忘记。而那种嘻嘻哈哈、旨在肌肤相亲的游戏却让人津津乐道。“集体劳动好,把爱情来产生”是农村青年共同的经验。如今想来农村青年谈恋爱,也就是通过劳动和参加个宣传队有点机会。

  《最后一个生产队》是想写沂蒙山人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生存状态,写山里人与外地人的差异。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文化,一方文化造就一方人的心态。文学创作的着眼点就是差异,没有差异就没有个性。你说这里的乡土文化与现代流行趋向疏离也罢,说国家意识形态在这里变了味儿地消化和流走也罢,反正这里的人就是这么想和这么活的。他就喜欢饿着肚子为吃得很饱的人操心,累得满头大汗还关心国家变不变颜色的问题你有啥办法?

  乡土小说还是应该姓土而不姓洋,特别是语言。语言实在、生活化、口语化了,往往被认为是土;语言华丽、形容词一大堆、用翻译过来的欧式句子或不时地夹杂点英语什么的,那就是洋。由土到洋不是很难,由洋再到土却未必容易。一个真正土的人写出来的东西绝对土不了,只有有学问的人才会土,而且土得自觉,土得有味儿,土得有道道儿。我称它为学问化方言。这样的语言应该是城市人看了不觉得土,农村人看了不觉得洋。刘玉华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退到解放前;强制命令一刀切,全然不顾三中全。”还有将说话说成啰啰儿什么的,我也觉得土不到哪里去。他土得不明白,你可以指责一下;他土得你明白,那就无可厚非。

  我在艺术上追求一种朴素、自然、本真,原汁原味,类似生活流的东西。如今的读者不再是通过你的作品来学文化,学修辞,学造句,而是看里边有没有真东西,过多少年人们还能记住的也还是这个。也没有那份耐心去猜谜语,费老鼻子劲去琢磨你写的是什么了。你再标榜层次有多高,又是什么派,他就是不买你的账你有啥办法?除非你下决心不让人家看懂。为了这个,我觉得一切形式上的东西都不重要了。还是要深入生活,不断端出新东西。

  我要表述的不仅仅是留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