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玉堂闲话 沂蒙山:我心灵的家园

《玉堂闲话》沂蒙山:我心灵的家园

作者:刘玉堂 字数:1176 书籍:玉堂闲话

  几乎所有的作家、特别是擅写农村题材的作家,都有着自己的一片乡土。那里的山水是他的血脉,草木是他的毛发,他简直就是那片乡土的直接的一部分,与其血肉相连。于是,面对精彩、热闹、喧哗、冷漠的城市生活,你水土不服了。你不会打BP机,你不会开热水器,你不会讨价还价,你甚至不会过马路;你还不适应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关起门来朝天过的生活;当然,你更厌恶种种的虚伪狡诈、明争暗斗。你觉得城市是别人的城市……这时候你格外怀念自己的故土了,那怕它是贫穷的、落后的。

  因此,他要不厌其烦地反复描绘一座山、一条河、一个童年的朋友,乃至一草一木。那实在是可以放心依偎的臂膀,是精神汪洋中幸福的港湾啊。

  因为是从心里流出来的东西,我们就发现,几乎所有农村题材的东西,都是朴素自然的,货真价实的,一切花里胡梢的花架子都不灵。城市生活的东西似乎可以玩儿一下,农村题材不能玩儿。

  我的家乡沂蒙山是个革命老区,又紧挨着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曲阜。因此,这里既有着我们民族的美德,又有着革命的传统,两项加起来就形成了一种以无私奉献为基本特征的沂蒙精神。当然这个地区的一部分相对闭塞,还比较贫穷。于是这儿的民风习俗语言,处处都呈现着奇特的拼接镶嵌状态,还稍稍地芜杂和怪异,有时最时新的概念语汇表达着最老旧的思想,有时陈旧不堪的观念又孕含了最激进的内容。

  但它贫穷而不落后,忠诚而不愚昧。沂蒙山是开化的,在所有的历史时期它几乎都能领风气之先。战争年代,最有文化的是农村里面的青年妇女。如今你到沂蒙山去,偶尔还会发现一些老太太戴着眼镜坐在门口看报纸,她十有八九就是当年的识字班了。

  沂蒙山又是智慧的土地。书圣王羲之、药圣孙思邈、算圣刘洪、智星诸葛亮都出在这里……

  它还特别富有温情。一个犯了错误的人,很容易就能得到他们的谅解和关照。我曾亲自听到我们村的支书这样说一个下放的“右派”:“当右派不丢人,又不是贪污腐化搞妇女;当右派说明你有文化,咱没文化的想当右派还当不上哩。”我也曾亲自看到一个正被缉拿的“走资派”回来之后,村里的人如何地像看病人似的提溜着东西去看他……

  当然会有许多惋惜,比方这里的人特别能搞意识形态,喜欢主持个会什么的。庄上开会了,没他的事儿,他往往在旁边儿转转悠悠就是一嗓子:“别说话了,都别说话了,好好听嗯。”你要不听,他就很生气。他自己穷得叮当响,却常常为别人和公家的事情操心和生气。这方土地的人,从生活习惯到思维方式与外地人都不一样,一样的政策到了这里,他们总是以一种善良的愿望、不高的文化程度、独特的思维方式做出别样的解释。

  如此写来,你觉得怪温馨、怪温情,却没有审丑,会不深刻。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面对沂蒙山,我无法审丑。它是我心中的净土,心灵的家园。每当我遇到不快或觉得有什么缺憾的时候,我总是想起它并拿它作参照。我们再不能吃它喝它,完了一抹嘴再刻骨地骂它了,不深刻就不深刻去。

  农民不是儿子,也不是老子,他是兄弟。你与他平等。先前作家的本事在于你比他们早发现点什么,早说一点什么;如今,作家的本事则在于将他们的感受变成自己的感受,将他们的话语变成自己的语言。

  一个专写农村题材的作家,只有自觉地平等地将自己混淆于普通山民,创作的生命之树才可以是长青的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