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天眼之下 第二百四十五章 新型的空气凝胶

《天眼之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新型的空气凝胶

作者:三道褶 字数:2926 书籍:天眼之下

  离开了季思文的办公室,我再次赶到了C区的封闭测试室,房门是紧闭的,测试室的功能就是能给里面提供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做实验的时候方便,同时还可避免实验过程产生噪声影响其他人。

  门虽然是封闭的,但是墙体却有一部分是玻璃的,而且是那种高强度的防弹玻璃,这是为了便于人在外边观察。

  我还没走到跟前,就看到玻璃窗外边站了好几个人,所有人都翘首以盼,好像在期待着什么。

  还好,人员不是很多,还有空隙留给我,我稍稍找了一个视觉还算不错的位置站住,房间的情景便一目了然了。

  此时的房间里一共有三个人,其中两个是实验人员,正在穿着防护服站在一个台子上测试,而另外一个是季思文,此时她正在坐在一个角落里,眼神紧盯着台子。

  台子上的两个人,身边放置了三个像是玻璃块一样的东西,看着挺大,大约有个半立方左右,但是当一个人拿起其中的一个的时候,我忽然间感觉很轻,因为如果是玻璃,这个东西即便一只手能拿起来,手腕也是要弯曲一下的,而这个人手腕平稳,好像手里没有任何东西一般。

  紧接着,这个人把手里的这个类玻璃的物体放置在一个精密的测重仪器上,然后开始记录数字,因为距离有些远,而我的角度也不够好,所以我没看清仪器上显示的数字。

  可是我却从身边人的惊呼声听出来了,那个物体那么大的体积,也只是有306.38毫克!

  这是什么概念,目测这物体的厚度至少得六七毫米的样子,即便按照五毫米计算,半平方的面积下,体积也得是2500立方厘米,也就是这东西0.12毫克/立方厘米,要知道空气的密度也得是1.29毫克/立方厘米,这说明这东西只是空气密度的十分之一啊!这特么也太轻了。

  我还没从刚刚的震惊里缓过神来,里面的两个研究人员又开始工作了,其中一个把面前的测重器械推走了,另外一个又推过来一个新的设备,这个设备连着一套罐子,端头看着像个喷枪,我猜测应该是喷火器一类的东西。

  此时前面那个人又把刚刚侧重的那块新材料拿了过来,放置在台面上,那喷枪的那个人把喷枪点燃了,然后开始用火苗去烧那个材料。

  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理,反正随着烧,那人不停的扭动喷枪的一个阀门,火焰的颜色开始逐渐的发生变化,从开始的黄变成红,再从红变成蓝,最终是几乎透明的火焰了。

  而那个材料长时间没有变化,最终在火焰几乎看不到的时候,终于开始融化起来,这个时候身边的再次惊呼起来,2136度!

  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铁的融化点是1500多度,而熔点最高的金属钨的熔点也才1700度不到,2136,完全超过了金属的熔点了。

  质量轻,熔点高,这个材料应该是新型材料的翘楚了。

  可是让我震惊的实验还没有结束,紧接着第三个实验道具上台,看着应该是一台液压机,工作人员又拿起了另外一块材料,把它竖着放在液压机中间,借着开始开动机器。

  随着压力的增加,仪表盘上的数字开始变化,但是变化太快,看不太

  清,刚开始的时候材料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但是随着压力的增加,逐渐开始弯曲变形,一直等到把原有的宽度压缩到了一半,材料仍然是完整的。

  这个时候工作人员一边记录数据,一边开始放松压力,直到压力全部撤出,材料继续恢复到了原有的样子。

  可是实验并没有结束,工作人员再次开动液压机,压力再次提升,直到压到刚刚的样子还是没停,一直压到只有原来的1/3的时候,材料终于绷不住,一片被折为了两片,中间断开了。

  而此时通过周边人的议论和惊恐声,我再次得到了一组数字,弯曲极限67.36%,压力值是2897公斤。

  此时我的大脑基本上短路了,我已经分辨不出这组数据的具体意义的,不过,这并不影响里面的工作人员进行下一组实验。

  这一组实验就简单粗暴的多了,同样是个液压机,但是这一次是锥形的端头,而最后一块材料是平铺在下面的,锥形的液压机极力的向下压缩,就像是一把利刃刺向材料一样。

  随着压力的增加,材料逐渐开始变形,形成了一个凹型的形状,就像是一张纸,放在手心上,自己用力按压纸张中间那样,但是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多久,终于材料的承受压力到达极限,中间的材料被击碎,而原有的变形恢复,就像是一块玻璃被子弹穿透后的样子一般。

  耳边又传来了一组数据,987公斤,同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身边的众人已经高兴的不知所以了。

  而我则茫然的回味着刚才的那些数据,虽然对材料研究没那么深,但是那些数据却实打实的触动了我,比如刚刚的987公斤,意思就是没有这个力量就穿透不了这个材料,而子弹绝对没有这个本事,所以防弹是肯定没问题的。

  比如上面的那个2897公斤,具体意义我不懂,但是我是做建筑的,这应该就跟结构上的抗弯性能差不多,至少说明这东西比现有的钢筋混凝土的抗弯能力要强,可以完全替代建筑材料。

  即便想到这些,我也知道我对这些材料的想象也只是九牛一毛,它的应用远远的大于此。

  这个时候,房间里的实验已经停止了下来,季思文满意的站起了身,脸上的冷霜已经消散,换上了淡淡的笑意,她眼神有意无意的扫了一下窗外欢呼的人群,终于看到了我,那淡淡的笑容便立刻换成了一张完美的笑脸。

  我也看到了她,与她对视一笑,因为周围人不少,我又不想把自己的身份暴露出来,搞得好像自己有多么特殊一般,所以用手指指了指她的办公室方向后,便转身离开了。

  我刚回到她的办公室,她就随后跟了进来,问道:“怎么忽然间过来了?也不知道跟我打声招呼,是罗宾通知你来的吗?”

  “不是,一时兴起,想起来我给你送来的图纸了,想看看你们研究的怎么样了!没想到看到了这么一出好戏。”我解释道,“对了,那材料是什么?是罗宾说的空气凝胶吗?”

  季思文点了点头,说道:“没错,就是空气凝胶,而且准确的说是升级版的空气凝胶,罗宾通过纳米工艺,对原有的空气凝胶的组合方式进行了重新调整,结果你也看到了,性能提升很大,更轻、更坚固、耐高温性更

  强,抗弯能力也很强,其实今天的实验你只是看了一部分,它除了以上优点,还有良好的防潮和隔热功能。”

  “那这个材料就没有缺点吗?”我问道。

  她微微一笑,说道:“当然有啦!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

  “什么缺点?”

  “易碎!”

  “什么?”我吃惊道,“这不可能啊!我刚刚可是看到了,抗弯能力很好的,怎么可能会易碎呢?”

  “你看的这是常温状态,低温状态,或者说温度低于零下50摄氏度以后,它的弯曲性会大大的降低。”

  我点了点头,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金属也是如此,随着温度的降低,它们的延展性都会降低,这是为什么在极寒的温度下,比如在极地地区,金属制品很容易绷断的主要原因。

  “这也没什么,所有的固体材料不都是这样吗?”我问道。

  她摇了摇头,说道:“道理是一样,但是事实上差别很大,别的物体随着温度的降低,延展性是曲线型变化的,而这个材料是断崖式的下跌。”

  “什么意思?我是说你可以举个例子!”

  “举个例子就是当温度低于零下60摄氏度的时候,这种材料几乎没有任何延展性,轻微的变形就引起整体的碎裂。”

  “但是……我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随着延展性的降低,材料的刚度应该是增加的吧!”

  她点点头,“是,没错,刚度也是直线上升的,但是这没用啊!”

  “为什么?”

  “刚过易折,懂了吗?”

  我意识到了关键的问题,“也就是说,当温度低于零下60摄氏度,这种空气凝胶轻轻一碰就碎了?”

  她点了点头,说道:“轻轻一碰就碎可能有些夸张,但是与这种材料的其他性能相比,这么说也不是很过分,如果材料的厚度不够,在极寒的情况下,一颗子弹的力量就能让这个材料分崩离析。”

  这个解释顿时让我有些泄气,因为我在刚刚看到这个材料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在飞船和新型飞机上的运用,要知道这两个东西都是要考虑负重的。

  当前的船速和飞行速度,在很大程度是受重量制约的,重量越大,对发动机的要求也就越高,而速度天花板也就越低。

  如果是这种新型的空气凝胶能够代替现有的船体和飞机主体的结构材料,那么对于整体的造船和航空工业都是质的提升。

  很容易想象,在这种材料的加持下,以现有的发动机技术,飞机将会飞的更快,而轮船的载重将会更大,我梦想中的飞行母舰也将不再是空中楼阁。

  可就是这个低温易碎性,把我的幻想打破了,因为零下六十度是很容易达到的,且不说极地地区,即便的斯列亚哥那种在极圈周边的地方,最低温度也能到零下七十度了。

  飞机更不用说了,因为只要进入平流层,温度很容易降到零下六十度以下,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材料是坚决不能用的,因为一只鸟就可能把主体击碎,更别说进入空战了,那就是送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