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天地纵横 一百四十八章

《天地纵横》一百四十八章

作者:狂人老杨 字数:3698 书籍:天地纵横

  李同见白正先带着一个颇为陌生的官员到来,那人腰带上挂有特许的军机令牌,步伐稳健,虽然低着头,但腰杆还是笔挺的,两手抓着宽大的袖口,目不斜视,给人一种规矩知礼的好印象。

  “臣白正先拜见陛下,圣体躬安。皇后娘娘金安,淑妃娘娘安。”白正先率先行礼,方晓羽亦跟着来一遍,完成自我介绍。

  “平身吧,朕今天身体不适,怠慢两位爱卿了。”

  “陛下为国为民,殚精竭虑。臣等不能担责分忧,反而打扰陛下,罪该万死。”

  “好了,白将军,我们翁婿之间就不要如此客气了。两位前来所为何事?”

  “陛下,请方大人呈奏吧。”白正先将手里的折子递给方晓羽,既然坑了他,就要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作为补偿。

  方晓羽接过,只扫了一眼,随之讲述:“启奏陛下,自称‘干王军’的反贼张重明,因朝廷不允其招安封官,近日起兵侵入新阳州,兵力在十万左右,现已攻占讯城,固城,盾安城,其中盾安城守备及其下属将士,与敌死战,壮烈殉国。今,反贼有再犯京畿之可能,臣等奏请陛下严加防范。”

  “白将军有何见解?”李同询问。

  “臣以为张重明刚刚夺权,局势未稳,便匆匆的再次起兵,目的是逼迫陛下进行招安,应其所求,其心可诛!陛下若允,其他贼人必将效仿,反复无常,天下难安。而今,我京畿有十数万大军誓死效忠,再有一纸诏令,命京畿四周,前阳州、后目州、大江州,调九镇兵马前来,再凑集七万,合兵一处,定可让此贼有来无回!”

  李同脑海中浮现贼势分布,张重明在东,地处陆江流过所形成的冲积平原,以江为险,实占东升、陆阴、陆阳三州之地,兵力最高达到三十万之众,不过这是将老弱病残一齐算上的结果。

  从主动请降上来看,张重明的日子并不好过。其南边还有几股相对弱小的反贼势力,他们本同出一脉,皆称干王军,顾名思义,专干帝王的人,但,他们各自为政,相互防范,常常发生摩擦。张重明背主夺权,让他们找到发难的借口。张重明既想吞并其他反贼,安定后方,又害怕朝廷趁机将其剿灭。故而想先欺骗朝廷,稳定之后,再行反叛。

  中部的洪春,现年四十六,比张重明大十二岁,本是县衙小吏,于民间素有“美”名,曾有人说他仗义疏财,乐于助人。造反之后,更有传言他是水龙所化,能呼风唤雨。按五德始终说,大胤属火,他就是专门灭火的,所以自号“百江王”。

  胤国中部地区属于东高西低,南丘北漠的格局,土地相对贫瘠。东南大旱,中部的日子也不好过,第二年便闹了粮荒,洪春等人趁势揭竿而起。

  若说东南的叛乱一开始朝廷还可以控制,等到中部一乱,顿起燎原之势,出现七十二头领,三十八反王,遍地开花,朝廷就有些捉襟见肘了。后来,征讨一路大军的哗变,直接给朝廷致命一击,专攻为守,自顾不暇了。

  李同想了又想,说出自己顾虑:“白将军,朕以为张重明此时并无侵犯京畿之决心,调几万兵马前去增援,稳住局势便可。朝廷还是应该坚持原有的战略,先定中部,再取其他。”

  当然,李同还有更深的考虑,干王军有地盘,战力较强,不宜先碰。中部那些流贼就是一些乌合之众,柿子先挑软的捏,胤国太需要一场大的胜利来振奋军心民心,震慑群贼了。

  “陛下,若是那张重明借此做大,我们便养虎为患了!”

  “国势如此,必有取舍。平定中部,我们才能联系西边和南边的诸藩王。他们之中,许多人与朝廷断绝消息已久,恐生不臣之心。平定中部,我们便收复十六州的土地,有数千万百姓可用。若我们与张重明决战,中部流贼可能趁势来攻,两面夹击,我军倾危之险。然而我们攻打中部流贼,张重明未必敢来相助,他先要忙着收拾自己身后那烂摊子。”

  白正先听罢,连连点头:“陛下所言极是,是臣短视了。”

  “白将军过谦了,你乃国家股肱之臣,岂可妄自菲薄。传朕旨意,京畿各营,调兵十万,是为中军,另调北部边疆铁骑五万进京,并责令各藩镇出兵,组建征讨大军剿灭叛贼!朕要于明年今日,彻底平定中部十六州!”

  “陛下英明,臣等鞠躬尽瘁,誓死报国。”

  “壮哉!家有犟子不败起家,国有诤臣不亡其国。今日,白将军与方爱卿敢于直谏,朕心甚慰。”

  李同没有忽略方晓羽:“方爱卿,尔现居何职?”

  方晓羽心中颤抖,终于到他了:“臣为翰林编修,仰赖陛下恩德,入职军机。”

  “如此忠勇之臣,岂可埋没翰林!传朕旨意,方晓羽擢升兵部侍郎,兼文渊阁辅政及军机大臣。”

  方晓羽受宠若惊,这可是连跳几级,一步通天的待遇:“臣谢陛下隆恩。”此时,他就如当年金榜题名,洞房花烛一样,浑身舒爽。

  赌对了,陛下果然是英明仁厚之君,坊间传闻不可信!

  “以后爱卿只要实心用事,不论别人怎么议论朕,你只要知道,真正忠于朕,忠于朝廷之人,从不会亏待!”

  “臣从来便知,君父乃天,臣子忠君,乃天生之责。”

  “嗯,朕知道了。麻烦爱卿辛苦一趟,将今日之决议,拟定圣旨,立即执行。”

  “臣告退。”方晓羽叩首离开。

  李同待方晓羽走后,下来拉住白正先:“国丈,朕于此凉亭设家宴与你痛饮一番如何?”

  白正先推辞道:“陛下面前不敢造次。”

  李同大笑几声:“国丈多虑了,朕知行伍之人大多好酒,可吞山河。上次家宴,未能尽兴,朕之过也。今日,朕必今内务取出陈年老酒,与你共饮。再说,淑妃也在,两父女多日不见,岂有不思之理?”

  “那臣就斗胆了。”经历两次大战,白正先现在丝毫不敢有轻视李同之念,甚至有些惧怕。

  皇帝近几日的表现,联合之前,便有些阴谋论调说,陛下故作轻浮昏庸,实则把控全局,所谋甚大。因为自先帝起,胤国便有些积重难返。官员结党,贪污成风,诸王势大,地方割据,百姓贫苦,如一把干了许久的稻草,只需要一粒火星,便可成焚天之焰。

  到陛下之时,确实难有作为。然而,如今陛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短短数日之间,败阉党,收拢大权,除妖邪,神鬼皆惧。一些有志于忠君报国之辈,纷纷开始靠拢,并由此而组成一个名为“帝党”的群体。

  家宴摆上,推杯换盏之间,白正先已然酩酊。

  白盈盈在一旁担忧的看着其父的状态,劝道:“爹,您身体不适,还是少喝一点为好。”她知道父亲这些年被冷落,心中多少有些怨言。如今复起,重责在身,就怕故态复萌,口不择言,说错话,做错事,落得像先帝之时一样的下场,降职留用还好,就怕更惨。

  她并不了解自己的夫君,当今的皇帝。然而,见他刚刚虚伪的模样,心中也是胆寒。明明不喜爱她与郑文秀两人却能在别人面前,表现的恩宠有加。其实方入宫之时,她也抱有争宠之心。毕竟女人谁不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爱自己?可是,皇帝只把她当作安稳父亲的工具,其余时间根本不理睬她。

  白盈盈偷偷看了看一旁的肖婉,见她笑面迎人,倒酒请菜,宛如一代贤后,又想起昨夜被她留在寝宫之时的一言不发。这两人果然是“臭味相投”,难怪一为皇,二为后。

  “国丈,锦衣卫指挥使,你可有推荐人选?”又喝完一杯,李同突然一问。

  白正先道:“锦衣卫指挥使?臣保举麾下一员大将,名为孙邵,其人足智多谋,办事细致,应当能够胜任。”

  “国丈所谏,必不会错。明日朕便下旨,由他担任锦衣卫指挥使。那南北镇抚司,国丈可有推荐?”

  “有……”白正先正要说下去,却被白盈盈故意摔在地上的酒壶破碎的声音打断。酒意瞬间清醒了不少,伴君如伴虎,官员任免乃是皇帝所思所想之事,自己怎能越俎代庖?他连连解释:“锦衣卫乃陛下亲军,谁人当得当不得,陛下自有考量。”

  李同笑着望了眼白盈盈,像是明白她的心思:“国丈多虑了。朕是信任你。锦衣卫乃对外军事之谍报,自然应当听取你这大将军的意见。否则战争之时,仍有派系斗争,于军于国都颇为不利。朕也相信国丈举荐之人,必是忠君爱国之辈,断不会结党营私。”他说着,露出一副“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神态。

  “陛下!”

  白正先又一次被李同的演技所感动,愧疚不已:“臣所举必是忠于陛下之人,与任何人都绝无关系。”

  李同点点头,微微笑,又给他斟了杯酒,玩了一手,一切自在不言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