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十方凡道卷 第六十四章 金刚胎藏曼陀罗

《十方凡道卷》第六十四章 金刚胎藏曼陀罗

作者:元天初 字数:2336 书籍:十方凡道卷

  五洲也有落发的僧人,他们终日念诵阿弥托佛,自称佛门弟子。

  而修行道里的僧人,行事做派和五洲的僧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他们却没有佛陀的称谓,而是自称浮屠门弟子,虔心信奉释迦二圣。

  哀无心没有立即回答沈彦秋的问题,而是直接问道:“如今修行道当中,撇开那些个隐世宗门不说,单说天道十二宗中,一大半都是以道门为尊。就是元魔山,幽冥鬼道和自在魔宫这些外道修士,时常也多以贫道二字自称。那黄花观更是直接建立道观,供奉三元道尊。你可知这是为何?”

  沈彦秋道:“还请师尊明示。”

  哀无心道:“凡人有凡人的难处,修士自然也有修士的难处。就连开天辟地的盘皇大帝,也要因为天地相合,不得已撑起天地舍身卫道。我们这些后辈修士,谁又能脱得了劫难?不过现如今的修士,大多也是从凡人修炼而来,故而修士能体味凡人之苦,但凡人就未必能了解修士的难处。”

  他伸指一点沈彦秋:“比如你。”

  沈彦秋点头道:“师尊说的是,弟子从凡人变成修士,其实也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弟子自觉心态上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考虑事情的时候,也不自觉的还把自己当成普通人一样。方才师尊所说,弟子确实不知。”

  “呵呵,我们也不过是具备了一些能力的普通人而已,如果自我刻意强调高人一等的身份,那就落了下乘。”

  哀无心道:“刚才我已经同你说过修真的来历,按理说娲皇圣母造就了人族,在当时神魔共生的情况下,理当传下修行功法,让人族得以自保。可她老人家只是赋予了人族躯体和智慧,羲皇圣父也只是化身凡人,易名伏羲教授人族生存繁衍之道,而不曾传下一字法诀。”

  “偏偏这个事情竟然没有任何确切的记载,这等辛密纵为师也是不得而知,亦不敢妄加揣测。只是初代人祖在当时危急的情形之下,根本无法保全人族不受侵害,只得转向三元道尊和释迦二圣求道。”

  “三元道尊秉承混沌母气化生,持天道造化,掌天地鸿蒙,故而普教诸天万界一切生灵,尽皆一视同仁,不分善恶出身。”

  “释迦二圣却不同。先天而生五太,上三道原始清灵气化生太元,始元和玄元三位道尊。又因三元道尊乃是原始轻灵之气所化,故所有修道之人,都尊称三元道尊为太上太元道尊,太上始元道尊,太上玄元道尊,合称三清道祖。”

  “释迦二圣则是先天太初之气,和先天太易之气所化,分别掌管慈悲二道,一为大慈阿弥陀,一为大悲须菩提。”

  “始、玄、元、易、初先天五太,乃是构筑诸天万界的基础。太元,太始,太玄为上三道,统轻灵之气。太初和太易为下二道,统重浊之气。上三道和下二道份属同出,并没有高下之分。”

  “释迦二圣创立浮屠门,以慈悲之道教化众生。然二圣虽然先天与三元道尊相同,但三元道尊自四重仙道修改的九重真道,最终的目的还是修成元神,成就仙道。实则九重真道也只不过是把四重仙道再细细分化。”

  “可释迦二圣创立的浮屠法门,却大相庭径!他们教导弟子却是不修元神,而是修炼莲花舍利。”

  “就是这莲花和舍利的区别,才最终导致浮屠门分出两个不同的派系。释空圣说合和心,毕迦圣说无能胜。”

  说到这里哀无心长叹一声,又倒了一杯冷凝水:“说到底,还是因为二圣参悟的两部殊胜曼陀罗尼有本质的不同。”

  “先天太初之气,演化一部金刚曼陀罗尼殊华胜。先天太易之气,演化一部胎藏曼陀罗尼殊华胜。”

  “释空圣参悟金刚曼陀罗,教导门人弟子合和心。毕迦圣参悟胎藏曼陀罗,教导门人弟子无能胜。金刚部主心意,说的是意与心合,心与道合,以达超脱。所以修行金刚曼陀罗者,内现莲花之相,少假于外物。胎藏部则主外体,所讲的是修元阳舍利,金身宝筏,横渡苦海。所以修行胎藏曼陀罗者,皆现舍利相,庄严金身。”

  “金刚,胎藏两部曼陀罗,是浮屠门的根本所在。二圣虽然理念不合,但毕竟是同根所生。二圣不忍门人弟子,因为自己的修行理念分歧而苦恼。于是释空圣开辟极乐世界,毕迦圣开辟琉璃净土,将门下弟子都转移到极乐世界和琉璃净土之内,这也是为什么如今浮屠势微,不为人所孰知的原因。”

  “不过释迦二圣和三元道尊不同,三元道尊是原始轻灵之气化生,释迦二圣的太初太易之气却属于先天重浊之气。”

  “轻灵之气上扬,重浊之气下降。三元道尊选择遁破大千世界而去,释迦二圣却选择在大千世界之内,重新开辟极乐世界和琉璃净土这两个世界。若非元神五道修成七劫神化之境以上,能横渡虚空混沌,或是和浮屠有缘之人,任你有多大的道行,也绝找不到这两个世界。”

  沈彦秋道:“听师尊所言,释迦二圣掌管慈悲……咱们大悲宗不是隶属于道门吗?怎么听起来倒是和浮屠门有些关联?”

  哀无心伸手一勾,供桌上那朵火红的晶玉莲花便飘到他的手心上。

  “你刚才不是问,这几件法器是不是历代祖师遗留么?这一点你倒是没猜错,这朵莲花正是四代祖师留下的道法,却不是你所猜的法器。”

  “浮屠盛行之时几乎遍布诸天万界,号称三千大觉,三千菩提。阿罗汉,护法金刚和比丘僧众更是难以估量!当时整个修行道随处可见浮屠山门寺庙,香火之鼎盛就连神仙道也难以相比。”

  “历数四古纪元至今,一直以来都是唯道独尊。便是大自在天魔主创立魔道,妖皇大圣创立妖道,阎魔天子创立鬼道,也都是以道法修炼起家,这几个称尊做祖的人物,都不敢公然摘除道门的身份,故而妖魔道也以道门弟子自居。”

  “浮屠门异军突起,短短的时间内就席卷整个修行道,各家各派几乎都有人转修浮屠舍利莲花。道门中颇有人人自危之感,几乎联合起来抵制浮屠发展,尤以妖魔鬼道为甚。”

  “这就是浮道之争的由来。”

  哀无心感慨着止住话头,把玩着手中的晶玉莲花,时不时的注入一道法力进去,晶玉莲花吸收法力之后,便红光璀璨,无数金色符箓时隐时现,流转不休。

  若不是哀无心说这朵晶玉莲花,是四代祖师留下的一部功法,沈彦秋怎么看都觉得这是一件极其精妙的法器。

  把玩了一会儿,哀无心便将晶玉莲花送回原处,又把那一叶青莲勾到手心,随着法力注入,青莲蒙上一层朦胧的水雾,渐渐凝结成晶莹剔透的水滴,顺着青莲的纹路接连滴落,在哀无心掌心炸开,复又消散成烟气水雾蒸腾而上。

  沈彦秋本以为这三件东西,都是大悲宗流传下来的的法器,哪知道竟然是三部修行功法。

  “三千菩提中有一位妙善菩提,不但精修金刚部曼陀罗,就连胎藏部曼陀罗也有极深的造诣。释空圣也喜他浮屠法性深厚,让他随侍左右日日聆听妙法。妙善菩提不喜静坐,时常化身亿万在凡俗中寻求灵感,四代祖师便因此和他有一段缘分。”

  “其实道门功法也好,浮屠法门也罢,其实根本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超脱大千世界的束缚,以期达到更高的境界。四代祖师对浮屠门并没有什么成见,妙善菩提也是存心广布善缘,四代祖师便将他从妙善菩提那里得来的浮屠法,和本门道法相合,创出了这部《金刚菩提本身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