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整河山 第三十八章:后勤部

《重整河山》第三十八章:后勤部

作者:山巅之清风 字数:1485 书籍:重整河山

  火器署需要严格保密,在泸山深处的秘密所在,工匠等人员已经齐备,只是研制火药需要时间,火药所需要原料开采也需要时间,工匠们目前根据赵启给出的各种图纸正在试着制作各种设备。如:尝试制作钢管、钻孔、试着浇铸地雷壳、手榴弹壳等,试着制作炮管,这些都需要反复摸索、试制、实验。众人并没去火器署,赵开将火器署一应事宜全部交于赵启负责,赵才全力协助。

  后勤部的生产作坊就建在邛都城内西南角,赵开专门画出了很大一块地方,有四处大的院落。

  最里侧的院落是战马署,战马署内一角的铁匠组工匠正在打造马掌,马掌在公元前后起源于古罗马,在古代中国一直没引起重视,直到隋唐才出现铁质马掌,但应用并不广泛,一是古代铁作为战略资源相对匮乏,而是中国古代兵种以步兵为主。一直到西汉汉武帝骑兵才得到重视,赵启设计的马掌更多形制来源于后世。铁匠作坊内两排工作位,每组两名工匠,叮叮当当之声汇成一副乐章。工匠们都赤裸上身,汗从他们的身上滴落在地面之上。工匠们干的热火朝天!

  赵开一行人出了马掌作坊后看向赵义道:“让厨房给他们的伙食做的好一些,多备一些凉开水!”

  赵义回道:“主公,他们的伙食很好,都是按着工匠们统一的标准制作,午饭晚饭都有一定的肉食,蔬菜种类也很多,主食不限量!”

  赵开点点头,一行人又来到旁边制作马鞍的作坊,里面有木匠制作框架,锯凿斧锛各组分工明确,也是一片繁忙场面,在赵义的引导下,来到旁边的作坊,这个作坊里是皮匠,正在制作马鞍的配属用品,这个房间噪声低一些,但一股皮子的味道充斥着整个房间。

  马鞍作坊最后一处作坊是组装作坊,一进屋子,只见全是女工,赵义介绍道:“这些都是各类工匠的家属,这些细致的活交给她们做的会更好,而且速度还快。这也是少主的提议,一方面可以缓解工匠不足,一方面还可以安定那些工匠和家属的心,他们的家庭收入也会高一些。”赵开听后不住点头,回头看看儿子,心里非常高兴。

  马匹披甲作坊,这个作坊是专门制作重甲骑兵马的披甲。当然铁质甲片由甲胄署制成现成甲片运到此处,这里只负责组装甲片,制造披甲之下的皮衬。赵开一行人进入作坊内,也全是娘子军,作坊内两排长长的操作台,操作台两侧坐满了女工,大家动作麻利的干着分配给自己的工作,流水线式的作业就限定了每个人的分工,大家都不甘落后,不让自己负责这块拖后腿,从而促进了工作效率。

  皮甲要害部位内衬铁甲的制作也在后勤处的专职作坊内,这里依然是娘子军的天下,这种皮甲是将一层硬皮、内衬一层软皮,局部两层软皮,要害处皮层间衬薄铁甲片,特别是皮甲前面衬的铁甲片很多,整个甲衣为了方便着甲卸甲方便,也分成几部分。这种铁甲片虽然薄,但硬度很强。赵开让赵义找出制好的皮甲,用弓箭试了一番,防护力很不错,特别是前面可以抵挡一般弓箭。

  服装作坊内一片忙碌,这里也是女人的天下,包括管理人员都是女子,他们正在制作服装,赵启设计的服装正襟、紧身、上衣、裤子、皮质靴子面、皮带。神机营和特战营还配了标准装备,可以挂带各种武器弹药。

  军需作坊内生产的军用帐篷赵启也结合了后世易安装结构,方便使用。

  军粮作坊在另一侧,军粮的研发很重要,能在紧张的战时让士兵填饱肚子非常重要,赵启起初想到压缩饼干,但暂时是无法将面粉膨化粉。只能将面粉、食用油、盐、豆粉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反复蒸晒,使其密度不断变大,最后压制成块,用油纸包好。流程有了,剩下的就是要调口感,反复实验了。其他还有炒面,炒米,肉干粉,肉干等都可以应急。再有就是罐头,那得等到铁的产量达到一定量时,另外还需要提高铁的加工技术,能制作很薄的铁皮,能做成罐头盒。暂时技术不允许。还能制作一些腌制食品,各种腊肉。后世新疆地区的馕可以长时间保存,但要改变形状,做好包装,避免受潮。

  行军厨具也在改良,加进了后世很多因素,赵义还让工匠们根据赵启的启发,研发各类食物,物品。还设计了不同的奖励,工匠们积极性非常高。相信不久就会有更多的新技术、新物品、新食物应用到赵家军队中。

  经过这一次视察,包括赵开在没赵系上层人员都是信心满满,赵开父子还总结了一番,赵开交代赵启放开手脚去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