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浪子列国历险记 第一卷 流落阿拉伯帝国 第十一章 选都典故

《浪子列国历险记》第一卷 流落阿拉伯帝国 第十一章 选都典故

作者:上尧村夫 字数:3565 书籍:浪子列国历险记

  曼苏尔的军队继续前进。

  这一天,一个亲兵来报,说是哈里发已经迁都安巴尔,请曼苏尔到新都议事。

  “那我的叔叔去了没有?”曼苏尔问那个亲兵:“穆总督有消息吗?”

  “穆司林大将军已经到新都,您叔叔还在路上。”

  “传我命令给穆总督,叫他负责新都的安全,同时请我的叔叔到我这里一叙。”曼苏尔道:“去,把大唐的人请来,到前面那个村上休息,我要见他们。”

  当天亲兵大队就驻扎在此村,等曼苏尔的叔叔一起会合。

  郭昕、杜环、法界、罗含、赤松等人被邀请进了曼苏尔的帐篷,这曼苏尔一向对手下管束很严,禁止扰民,亲兵队伍其实没有进村,而是在村外,也难怪此人深得辖地百姓拥护。

  这时,外面吵吵闹闹,曼苏尔问亲兵何事,那亲兵看了看杜环,轻声地说了几句,那曼苏尔笑了:“他已经不是奴隶了,哑巴没关系,让他进来。”

  原来这哑巴伊本见杜环、郭昕等人进去了,有点不放心,也要进去,被亲兵护卫拦住了。这亲兵见是个哑巴,又不会讲话,一时不知道怎么办。

  那哑巴一进帐篷,就怯生生地躲在杜环后面。

  那曼苏尔批完了一个文件让亲兵送出后对大家道:“今天把大家请来,确是有要事相求。”

  “我们一定力所能及。”

  “其实对你们大唐人来讲也不是什么难事,据说你们大唐人懂一种叫风水的事情,请赐教。”曼苏尔很随意道:“你们谁懂一些啊?”

  大家相互张望了一下,然后笑了。

  “曼苏尔大人,是不是要选地方造房子啊?”郭昕道。

  “不完全是。”

  “据说帝王生前造自己的陵墓,难道哈里发要你为他造陵墓?”罗含教士道。

  曼苏尔摇摇头。

  “阿拨斯帝国是我哈希姆家族建立的,我们乃是先知叔叔的后裔,先知只有一个圣女,没有儿子,自伍麦叶王朝废了先知定下的规矩,篡夺了政权变成独裁王朝后,我们家族一直被打压乃至追杀,其实我们才是正统。”

  曼苏尔似乎回忆往昔:“前朝末代国王荒淫无度,被推翻是真主的安排。那王朝原来的首都在大马士革,既然已被推翻,哈里发认为那不适合做我们的首都,而且,那些前朝余孽在那边一直搞叛乱,试图东山再起,要不是哈里发和我叔叔的穷追猛打,还真是麻烦。你,哭什么?”

  大家一看,那哑巴在杜环后面啜泣呢。

  “估计是姐弟分开不久,又想他姐姐了。”杜环笑道:“伊本,不哭,啊。”

  见那杜环发话,那伊本低下头就一点也不哭了。

  “这个小孩子还没长大,算了。”曼苏尔看了那伊本一眼。

  咳嗽一声后,继续道:“我们原来的首都在库法,可哈里发最近身体不好,有人说是什么风水不好,因此再迁都到安巴尔,其实,我感觉那个地方也不怎么样。但是既然哈里发定了,就不能更改,我想请诸位到新首都看看风水如何,同时也请你们帮我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地方。”

  “施主,其实,结束这战乱,让老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事。”法界大师道:“贫僧一路过来,看到这里到处是杀戮、饿殍,这样下去,贵国如何长久?我佛不主张杀生,善待一切众生。”

  “是啊。大师说的对,我在大唐看到的是盛世,百姓安居乐业,民间崇尚教育,更有完善的官员选拔制度,皇帝用好人,天下就太平。”罗教士也道:“杀戮只能造成更多的仇恨。”

  杜环与郭昕、赤松是洗耳恭听。

  “是啊,二位大师说的对极,这正是我要请你们来的另外一个原因。”那曼苏尔道:“经过这些年的战乱,我阿拉伯人帮派林立,各自为战,弄得民不聊生,我有志于结束这战乱,收拾这一盘散沙为民造福。”

  “目前哈里发是我兄长,由于曾受到前朝的压迫,性情极不稳定,但对我还是很信任的,我必须竭尽全力辅助他。我曾建议哈里发,要建立一个包括所有阿拉伯人在内的团结的伟大帝国,哈里发也认为这正是真主安拉的启示,号召圣战,我们家族将担当起这个重大的责任。”

  “为实现这个目标,伟大的哈里发正准备扫清障碍,创造条件。我们为此也做了不少准备工作,比如,我们要向你们大唐学习,学习你们的文化和技术,每次有东方的客商来这里,我们都会视为上宾,留下他们教会我们一些知识和技巧。”

  曼苏尔朝杜环等点点头道:“这次遇到你们,就是我的荣幸,是缘分,我们不是把你们当战俘,而是当成老师。其实,在这之前和这次战争,我们请到了很多大唐的能工巧匠,或许,你们还认识。只有等战争结束了,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我请你们留在我这里,能运用你们东方的智慧,帮助我实现我的梦想。”

  “这次选都,其实也是我私下的想法,哈里发选了安巴尔,定了就没法改,但本处是我的封地,以前的波斯帝国核心区域,我已统一了这里,老百姓拥护,这里将是我的根基,我自己也需要有一个好的都城,作为事业的发祥地。”

  “我准备奏请兄长哈里发派出使者到贵国议和,结束我们两国的战争,实现和平,你们在这里有很多事可以做。”曼苏尔口气十分肯定。

  “想不到施主有如此雄心和善心,实乃贵国的大幸。”法界大师双手合十。

  “您说的很对,选都确实很重要,有时候决定一个家族与王朝的命运。”杜环突然来劲、插嘴起来。

  众人听罢疑惑不解。

  “杜将军有何高论?”郭昕开玩笑地对杜环讲:“我的小兄弟。”

  “我的郭大哥,没什么高论,呵呵。”杜环笑了:“东周列国时代,有个三家分晋的故事。”

  “这三家分晋与选都城有什么关系呢?”大家望着他。

  那曼苏尔对此也很感兴趣,紧问:“这个贵国的什么故事,我很感兴趣,真的与选都和我朝命运有关?”

  杜环正色道:“这三家分晋的三家乃魏、赵、韩是也,其实是东周时代春秋末期的事件,也是战国时代的开端,在我们华夏那边算是奴隶制度的结束,新制度的建立,我在这里要说的是赵国事情。大家都记得赵国有个赵氏孤儿的历史故事,对,就是他们家。”

  “这扯远了吧,又出了什么赵氏孤儿,有什么关系呢?兄弟。”郭昕问。

  “呵呵,郭兄,其实,赵氏孤儿在前,这三家分晋在后,我说的选都城的事就在中间,没有赵氏孤儿,哪来后面的三家分晋呢,赵家岂不真的绝后啦。”

  杜环笑道:“这赵氏孤儿就是说的赵武,那赵武被救,隐姓埋名,长大后,恢复了家族的地位,传到了他孙子赵鞅这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赵简子。”

  “你们中国人名字也真多,我们阿拉伯人名字也有好多,有的名字都已经同名了,呵呵。”曼苏尔好奇地问道:“那赵简子赵鞅是何许人也?”

  “这个啊,很容易记住,他有个先生很出名,在我们大唐家喻户晓。”杜环道。

  “谁啊,我怎么不知道他有个家喻户晓的先生啊。”郭昕忙问。

  “是啊,我们也没听说过。”其他人都好奇。

  “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知道吗?那东郭先生就是赵简子的师父。”杜环一本正经道:“那赵鞅外出打猎于中山,逃了一头狼,那狼一直跑奔到正在行路的东郭先生那儿,哀嚎求先生救它,先生看他可怜,就把他装在放书简的袋子里。”

  “后来,赵简子追赶到此,遇到自己的老师,就问有没有看到狼,先生回答说没有,那赵鞅就往别处寻找了。”

  “那狼得救了,但肚子饿了,就求先生好事做到底,先生骂狼忘恩负义,狼哪里懂什么恩义,就吃了先生。这狼也因此出名,叫中山狼,呵呵。”

  “善哉,东郭先生真是大义啊,有佛性。”那法界大师道。

  “大师,这东郭先生是愚昧迂腐之极,怎么是大义有佛性呢?那个时候中原佛教还没有吧。”郭昕、杜环二人觉得可笑。

  “佛经上有宝典国萨埵太子饲虎的故事,跟这个差不多,那太子见母老虎饿极,不忍啊,就把自己作为老虎的食物救下母虎和它的嗷嗷待哺的小老虎。”法界辩解道。

  “大师啊,这又扯远了吧,还是说正经的事,那都城与赵家的关系。”郭昕道:“不过这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我们小时候都听长辈们讲过,好像还是这么回事,倒没在意东郭先生是赵简子的师父。”

  “那赵家的都城在邯郸,可赵鞅不仅是政治家,还是个军事家,在政治上有对手压制,需要有退守之地,所谓狡兔有三窟,为防患于未然,必须选一个后备的都城作为战略据点。于是他选中了一个叫董安于的忠臣,帮他完成这件事。”

  “这董安于不愧是建筑家,他是直笔董狐的后人,这董狐与赵家的事就不说了,而这董安于审时度势,将睿智的目光投向远离其他五卿的太原盆地,在背靠龙山、面临晋水、北依盂邑、南带梗阳的汾河西畔筑建了晋阳城。”

  “城中的建筑,以铜柱取代木柱,城墙由板夹夯土而成,墙骨选用丈余高的荻蒿等植物主干,泥土中掺和鸡蛋、食盐。后来,赵鞅自己遭其他家族追杀,逃景阳躲过劫难。”

  “那后来又如何啊?”曼苏尔饶有兴趣地问。

  “后来到了他那接班的小儿子那个时代,他小儿子赵襄子赵无恤被韩、魏、智三家攻打,就在灭族的危机时刻想起了景阳城,于是率全部手下退守景阳,坚持有一年之多。”

  “不仅城内有董安于留下的物资可做军备器械,而且董安于早就收取的民心更稳定了军心,最后反过来联合韩、魏灭了智家,从此晋国只有韩、赵、魏三家执政,导致了后来的三家分晋啊。”

  “没想到你还知道挺多,故事说得好听,长安美女自然心仪兄弟,看来兄弟当年这小阿丁的名头是实致所归。”郭昕拍了拍杜环的肩膀:“兄弟,以后有空再说说东郭先生的难兄难弟。”

  “谁?”

  “南郭先生啊。”

  “嗨,兄弟你尽瞎扯啥东西啊。”

  曼苏尔听罢恍然大悟,起身过来一把拉住杜环,请他做到自己边上的座位,然后喊道:“上茶!”

  “这里也有茶?是奶茶还是我大唐的茶?”

  “是你们大唐的茶,我们的阿拉伯商人带来献给我的,你们在这里安心辅佐我,我也一定创造条件,让你们感觉还在大唐一样。”

  过了一会儿,亲兵把茶煮好呈上。

  “师父,这是什么茶?”赤松世子问他的师父。

  那法界大师曾在各地云游,自然知道多一些。

  “贫僧在鉴真大师处品过此茶,此乃阳羡贡茶。”法界品了一口,余味无穷:“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花不敢先开花。虽然采茶的最佳时候不是现在,但这茶香让贫僧想起了鉴真大师。”

  “刚才杜将军为我讲的典故,深受启发,我意已决:请诸位也为我选一个景阳城,如何?她将成为真主安拉赐予我们的礼物,就叫天赐之城,发音就叫巴格达。”那曼苏尔坚决道。

  “好一个天赐之城巴格达,这么巧合啊。”这罗含大叫起来:“巴格达,恭喜阁下,我已经帮你找到了,真是上天的巧合。”

  “还命中注定吧?”那杜环笑道。

  “哦,我们还没出门,你就找到啦?”曼苏尔很惊奇。

  “我小时候跟着父母避难,逃至底格里斯河畔的一个地方,后来逃到那的难民也多了起来,逐渐成了村庄,我们的景教遇到劫难后,有少量人也避难至此,此村一直没有名字,这些难民及传道者就把这里叫做天赐之城,就这么习惯地喊着成了村名。”

  罗含大声道:“刚才您为新都起名天赐之城巴格达,岂不是巧合,或者是注定?难道您以前知道有这个地名?”

  “没有,绝对没有,看来真巧合。好,等我与叔叔阿布杜拉汇合后去觐见哈里发,然后和你们就一起去那个天赐的地方巴格达。今天真是受益匪浅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