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认贼作父,我比吕布还猛 第331章献帝的想法

  这一篇衣带诏,董承看得是热泪盈眶。

  他算是知道皇帝的心意了。

  禅位吧,赶紧的,累了。

  对皇帝的这种心态,董承真的挺理解的。

  这十几年来,皇帝过的那是什么日子?

  之前的颠沛流离就不用说了,就算到了许都--伏后先后给他生了两个儿子,然后这两个儿子都没活过三岁,就夭折了。

  虽然现在这孩子夭折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可是皇家的保护好歹还是要强一些,结果两个不约而同地都活不过三岁--你跟我说这是偶然?我信了你的鬼,你个糟老头子坏得很。

  曹操这个糟老头子,真的坏。

  两个儿子,基本就可以肯定是曹操弄死的。

  因为没有儿子的皇帝,对曹操这样的权臣才是最有利的。

  再这么下去,就算献帝自己还能活,也没法留下自己的血脉了。

  无后为大。

  哪怕是皇帝,也是一样的。

  只要他在曹操的控制中,只要他还当这个皇帝,他就没法有儿子,生一个,就一定会被曹操弄死一个。

  这都不能说曹操残忍,在政治斗争中,这种残忍,才是正常的。

  而袁绍也是一丘之貉的奸贼,袁绍赢了曹操,控制了自己,只怕会做得更狠。

  不然的话,当时袁绍明明有那么强的实力,都不来奉迎天子,反而是在曹操王易等人奉迎自己之后,强行找曹操要人?

  这种行为,比曹操更恶劣啊!

  所以全村的希望……哦不,皇室的希望,也就只能寄托在刘皇叔身上了。

  刘皇叔当不当皇帝,这一点天子倒无所谓,反正这傀儡皇帝当得也没什么滋味,如果说之前十来岁的时候,他还梦想过自己在皇帝的位置上,有机会重新拿回大权的话,那么现在二十四岁的天子,已经不再抱有那样的妄想了。

  天下,有能力者才能够拿到,盛世的时候,固然自己作为先皇的儿子,也许什么都不做,就能当天子,可是现在这样的乱世,除了曹操袁绍以及皇叔这样的豪杰,自己打下的天下才坐得稳之外,谁能坐得稳?

  就算自己跑去了皇叔的地盘上,而且皇叔也很好的决定不夺自己的位置,让自己继续当皇帝,可是自己要怎么才能够指挥皇叔麾下的那些将领大臣?

  他们效忠的可是皇叔,而不是自己啊。

  到时候自己就得扶植属于自己的势力,那么就会和皇叔的那些属下发生冲突。

  等到那时,皇叔还会袖手旁观吗?

  这样的势力交替,本来就不会和平。

  以刘协的聪明才智,当然看得出这一点。

  最关键的是,在最应该学习的这十余年的时间里,他什么都没有学到。

  没有大儒给他讲课,没有人教他治国理政。

  他已经二十四岁了,失去了学习治理国家的最好机会。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协还能做什么?他什么都不能做。

  他没有班底,没有能力,只有一个天子的名头。

  所以作为一个聪明人,他也只能做一个最聪明的选择。

  逃出许都不可能,他只要还是天子,就会有着足够的价值。

  只有成为一个平民,没有任何的价值,才有可能保住性命,保住后人。

  让一个绝对信得过的人,把自己的禅位书送去荆州皇叔那里,然后自己找个机会,宣布退位,禅位给刘皇叔。

  接下来就不管自己的事了,带着自己一后一妃,去民间当个普通人去。

  当然,自己下场多半是被软禁起来,可是那样一来,自己的性命,反而可以得到足够的保障。

  留着自己,才会有缓冲的余地,自己要是死了,刘皇叔就没有了最后的束缚。

  以曹操的老辣,是不会轻易要自己的命的,这样一来,自己面对的情况,就比之前好得多了。

  更重要的是,曹操和刘备之间,也就没了最大的矛盾所在。

  曹操可以选择投降,也可以选择继续抵抗。

  可是不管他怎么选择,献帝的命已经不重要了。

  这是献帝想出来的保命之法。

  这么多年下来,献帝的雄心,那时已经几乎没有了,他现在想的就是安安稳稳地活下去。

  可是位置越高,要想要在失去权力的情况下活下去,那就越难。

  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不然怎么有个成语叫激流勇退?

  当然这个成语三国时期还没有,可是意思是接近的。

  在高处的情况下,想要抽身而走,没点勇气,还真做不到。

  所以刘协思前想后,觉得也只有这条路了。

  皇位对他来说,现在只见其害,不见其利。

  交给别人吧,又对不起祖宗。

  只有禅位给刘备,才算是两全其美。

  首先不至于对不起祖宗--都是姓刘的当皇帝,祖宗在天有灵,也不会有什么意见吧,再说了,那个王易,不是传闻有光武大帝指点,才有了如今的成就吗?

  后汉之所以兴起,靠得不就是光武大帝?

  光武帝是自己的先祖,不是刘备的先祖一-刘备可是中山靖王那一系的,和自己不是一码事,可是却去指点刘备的儿子不来指点自己,这说明啥?说明先祖也放弃了他这一系,而让更优秀的另外一系来替代他呀!

  想想他爷爷桓帝(虽然不是亲爷爷),他爹灵帝(这个倒是亲爹),在位的时候干的那些倒行逆施,戕害士子的事儿,先祖抛弃自己,似乎也是应该的啊。

  要是桓灵二帝有刘备的手腕,有王易的机智,又怎么会搞得天下大乱呢?

  自己只能顺天应人,禅位皇叔,这才能够弥补自己父亲与祖辈的过失啊。

  当人找到一个理由说服自己之后,就很容易把自己给麻醉了,所以刘协就愉快地作出了这个决定,然后把诏书缝进衣袋里,接下来交给了董承。

  至于董承接下来要怎么操作,献帝就管不着了。

  只要那诏书到了皇叔的手上,他就可以对天下宣布这一点,不愁自己的声音传不出去。

  到时候,乱的就是曹操那一党人了。

  最主要的是,现在许都做主的是荀残,荀彧虽然是曹操的铁杆,可是他依旧是个保皇派,是不会对自己怎么样的。

  对于这一点,刘协倒是非常自信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