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医路风雨情 第45章 怪医粗心陷囹圄

《医路风雨情》第45章 怪医粗心陷囹圄

作者:荣俏 字数:2862 书籍:医路风雨情

  第45章怪医粗心陷囹圄

  有好心人给老李头介绍,说回春堂宋老板宅心仁厚,有的病人实在拿不出诊费,也给人看病,老李头便找了过来。

  看见回春堂门面富丽堂皇,他站在门口,犹犹豫豫,不敢进门。

  听完了老人的话,老宋一跺脚,说:“还等什么?我这就跟你过去。”

  他搀扶着老李头,很快就到了李家。

  看完了病人,老宋将药方递给老李头,说:“诊费我就不收了,我家柜上的药都比别家的贵,你就近找一家便宜药店抓药吧,服了两副药,病人应当出汗而愈,若是不出汗,便是药量不足,我来复诊后,再做调整。”

  老人谢过老宋,便到鞠老板的药店去抓药,鞠老板一看是老宋的药方,便诡异地笑了笑,将药抓好递给了老李头,药费还给他打了个八折。

  老李头回家急忙将药熬好,给李铁牛服下,两副药入肚,李铁牛精神略有好转,但并未象老宋说的那样出汗,高烧也未褪去。

  老宋见状,仔细诊视了李铁牛的病情,思忖了半天,确信自己的辩证论治都没有问题,就在原方基础上,将麻黄又加上了一钱,让病人再服两剂。

  结果服了两剂之后,李铁牛精神头又好转了一些,但高热还是不退,身上也出汗,老宋纳闷了,明明自己的治疗没有问题呀,他盯着看李铁牛看了半天,见他虽然病成这样,依然又高又壮。

  老宋心想,一定是李铁牛身高体壮,比一般人耐药,于是,原方其它的药不动,他将麻黄又加了一钱,老李头接过药方,又哭了起来,说:“家里实在没钱抓药了。”

  老宋想,好人做到底,干脆让他到回春堂抓药,连他的药费也免了,老李头一听,千恩万谢。

  结果,一剂药下肚,李铁牛便大汗淋漓,浑身哆嗦,很快昏死了过去,老李头连忙派人来找老宋,等老宋赶到李家,李铁牛已经虚脱身亡。

  老李头哭得昏天黑地,本家的亲戚有好事者跑去报官,官府立刻查封了回春堂,将老李也羁押在县警察局,等候审理。

  县法院派医官审查老宋的药方,发现最后一剂药的生麻黄用到了五钱,这显然是超出了正常剂量,老宋因为用药过量,致人死亡,被判了三年徒刑,还罚款纸币五万,补偿给老李头,作为他养老送终之用。

  在牢里三年,宋宝良受尽了折磨。

  俗话说虎落平阳遭犬欺,落地的凤凰不如鸡。

  宋宝良从一个小镇名医,一落成为狱中的囚徒,心里的落差比其他囚徒大了许多。

  因为没有人替自己上下打点,宋宝良三天两头的被狱卒大骂。

  因为个性高傲不合群,一天到晚,被狱友们欺负。

  可以说,三年的牢狱生活,生生剥脱了宋宝良一层皮。

  在狱中,他有一个信念,就是出狱以后,重整回春堂,恢复它当日的辉煌,这才对得起宋家的列祖列宗。

  再说,自己还有儿子、闺女,虽然他们不曾来探望过,但他心里一直存有幻想,儿女是碍于脸面,才不来探视的。

  一旦他恢复了自由身,宋家就会回到原来的生活轨迹,依然是朱镇人人羡慕的人家。

  实事并未如宋宝良想象的那般美好。

  俗话说,树倒猢狲散。

  老宋的妻子平时就跟老宋关系不和睦,一看老宋坐了大牢,回春堂也被关闭,家中的积蓄也被官府罚没,不禁心灰意冷,她心里暗暗怨恨老宋,平时老说要积德行善,不是免了人家的诊费,就是白白把药送给人家,看看你积德行善的结果吧。

  当年,爹娘本以为将她嫁给郎中,吃喝不缺,谁知道现在倒了大霉,再跟着老宋过下去,自己就得喝西北风去。

  老宋的闺女已经出嫁,老宋妻子变卖了家产,带着儿子回了娘家,用手头的钱,在娘家庄上盖了几间大瓦房,给儿子娶了媳妇,又置办了几亩地产,把老宋撇开,一家人过起了小日子。

  老宋岳父担心老宋出狱后会来纠缠,就给她出了个主意,让他到官府开了张声明,声明和老宋脱离夫妻关系,从此以后,老死不相往来。

  身陷囹圄的老宋不但失去了自由,同时也失去了温暖的家庭。

  老宋出狱后,回到朱镇,打算东山再起。

  回到回春堂,却发现回春堂已经换了新的主人。

  新主人不是别人,正是三年前卖药给老李头的鞠老板。

  他早就觊觎宋家的回春堂,老宋入狱后,回春堂被关闭歇业,老宋妻子为了筹集钱款在娘家盖房、给儿子娶媳妇,就将回春堂卖给了鞠老板,老宋妻子不懂行市,鞠老板说回春堂值多少钱,她就收多少钱,结果,鞠老板仅仅花了四成的价钱,就将梦寐以求的回春堂弄到了手,老宋妻子拿到钱,还对鞠老板感激不尽。

  老宋从邻居那里打听到妻子带着孩子回了娘家,便急匆匆赶到岳父家。

  岳父一见满面沧桑的老宋,不但不给予安慰,还奚落他说:“吆喝,大好人出来了?你没走错门吧?”

  老宋苦笑道:“岳父,您开什么玩笑?虽然三年没登门,您家的大门我还能不认得?”

  老宋妻子端着一盆水站在正房门口,二话不说,朝他泼了过来,浇得老宋浑身湿透,他不解地说:“老婆子,就算是给我去去晦气,也不该用凉水这么泼我。”

  老宋妻子说:“这盆水泼出去,咱俩的缘分就断了,我已经在县上写了声明,与你脱离夫妻关系,从此咱们井水不犯河水。”

  老宋又就问他:“那我儿子呢?你不跟我过也罢了,我找儿子去。”

  老宋妻子骂道:“儿子已经娶媳妇成家了,你别涎着一张X脸去给他添麻烦了。”

  老宋这才明白,妻子和儿女已经将他抛弃了,他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冤了,这个牢坐得冤枉不说,连妻子儿女也嫌弃他。三年以来,家里没有一个人到牢里去探望过他,他不怨他们,因为自己坐牢,家里赔偿了老李头一大笔钱,还被县府又罚了一大笔款,自己不但让家人蒙受了经济损失,还连累他们脸上不光彩,是他对不起家人。

  他一心想着出狱以后,可以一家团圆,他有信心,也能力重新振兴回春堂,把失去的一切都补偿给妻子儿女,一家人重新回到原来的生活轨迹上去。然而,所有的幻想都破灭了,他漫无目的的走在回家的路上,可家又在哪里呢?他已经无家可回,只能在苍茫的天地之间四处回家,到处流浪。

  直到遇到了好心人张桂心,老宋才有了安身之地。

  往事就像一把刀子,深深的插在他的胸口,刀子虽然已经拔出,却留下了深深的疤痕。每当回想往事,疤痕就会再一次被揭开,露出血淋淋的伤口,老宋出神地望着静静流淌的河水,内心却是波澜起伏。

  一周后又是礼拜天,赵玉树应邀带着全家去陈慈恩家吃饭,张再景和张桂心借口裕兴堂离不开人,没有同往。

  中午饭前,老宋问张再景中午做什么饭?张再景从兜里掏出几张票子递给他,说:“你出去买几样卤菜,再炒几个素菜,我这里有两瓶好酒,今天中午,你我加上桂心和老曲,咱们几个喝几盅。”

  老宋买了一只酱肘子,一只烧鸡,又在南屋灶上炒了两个青菜,摆在天井的石板桌上。

  张再景将大堂的门关了,打开一瓶杏花村,说:“今天中午,咱们几个关上门,好好喝一顿。”

  三个人连说:“好好,多少日子没痛痛快快地喝过酒了。”

  四个人边吃边聊,酒到酣处,张再景说:“这人啊,活在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有他难以言说的闹心事儿,谁也别笑话谁。有些事儿啊,老憋在心里就容易憋出毛病来,咱们几个不是当大夫的,就是司药的,都知道情志过极伤及五脏六腑。”

  老曲说:“东家这话说的在理,我先说说我闹心事儿,就是我那个老婆子自从嫁给我,就没有一天身子舒服过,不是这疼就是那疼,我的工钱有一大半花在她身上了,还整天唠叨我对她不好,还有她那个娘家兄弟,总是找各种借口来借钱,你说借给他吧,从来不还,不借给他吧,老婆子又不愿意,就这么着,还说我亏欠她的,我他妈亏欠谁了?”

  旁边的三个人都笑了起来,张桂心笑着说:“曲叔,你这不是闹心事儿,是家务事,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话一点都不假。”

  老曲点点头说:“我是个再简单不过的人,没经历过什么事儿,就这点家务事儿都把我烦得够呛。嗳,老宋,你来这里也两三个月了,东家父子和我是什么样的人,你心里也该有数了吧?我们也看出来了,你是个有故事的人,东家也说了,有些事说出来,心情就放松了,说不定我们还能帮帮你。”

  老宋端起一杯酒,一仰脖子干了,满怀激愤地将他在家乡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们。

  听完了老宋的故事,张再景思索一会儿,问老宋:“老宋,你没觉得这件事情有点蹊跷吗?”

  老宋叹了口气说:“谁说不是呢?我也知道自己被冤枉了,可到底冤枉在哪儿?我又说不上来,李铁牛死了,我最后那张处方麻黄用量的确超量了,这是不争的事实。说实话,我以前也这么用过,只要剂量是由少到多,慢慢加上去的,病人是可以耐受的,所以,我以为李铁牛也会没事儿,还真应了那句话,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你们可要吸取我的教训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