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仙道之帝 第五百七十一章冥幽古魔纹蝎

《仙道之帝》第五百七十一章冥幽古魔纹蝎

作者:SSD 字数:2734 书籍:仙道之帝

  皇子生病,按例该报尚药局,会有六品医官侍御医来给瞧病记录脉案。

  而晋王又与其余皇子不同。

  他这些年一直养在皇帝身边,皇帝早吩咐过,给晋王看病,就用专门侍奉帝王的五品‘奉御’。

  也就是说他一旦请尚药局,皇帝那里必会知晓。

  所以——

  李治拦着人不许去尚药局。任由卢夫人含泪来劝他请医,李治也坚持道:“我只是微有不适,若是为此小事去尚药局请大夫来瞧,父皇必知。岂不是又给父皇添烦恼,谁都不许去请!”

  甚至皇帝打发人来叫幼子一起过去用膳,晋王这边的宫人,都只按吩咐回道,晋王有些累着了似的,一直未醒。

  皇帝此时也不疑有他:刚从昭陵回来,累了也是有的。

  李治就这么抱着被子在床上‘老实本分’畏惧着病着。

  *

  到了第二日,王氏见自家王爷脸色煞白,愁眉不展的病容,都不肯再信只是累了,连声追问怎么回事。李治也只怏怏透漏了一句:“没什么,只是四哥昨儿教导了我两句。”

  王氏一听魏王,立刻开始很耿直抱怨道:“王爷不知,你去昭陵那几日,朝上都是请皇帝立魏王为太子的动静。唉,怎么陪着庶人去昭陵的事儿偏就落在王爷身上呢?魏王倒是有空,一直在宫里围着圣人打转!”

  抱怨完,又忽然道:“王爷去这一趟就病了,会不会是沾上什么晦气了,要不要赶紧去清殿拜拜?

  李治知道王氏真没有故意气自己的意思,而是作为一个晋王妃很热心的在替他打算,但就是给李治噎的要命。

  什么晦气,谁是晦气?这话听得他刺耳又扎心。

  只好道:“王妃多虑了,不必去拜清了。”

  王氏见他不许,就换了种思路:“也是,神佛之佑只怕短时间内不见效验。王爷,你说我要不要去求求我舅舅,让他在圣人跟前替王爷分说一二?圣人还是很信任我舅舅的!”

  虽说王氏出身太原王家,但此刻她亲眷中,在朝上官位最高的却不是王家长辈,而是她亲舅舅柳奭。

  柳奭,河东柳氏人,曾任中书舍人,前年刚升了门下省侍郎。中书舍人这个官职,负责起草诏令,是看上去官职不高但属于重要天子近臣级别。更何况柳奭又新升了官,也算说得上话的人。

  李治无语:……何必要柳奭,我舅舅长孙无忌去说情岂不是更管用?

  不对!他差点被王氏绕进去,为什么要人去说情?我又没犯错。

  李治心累,连忙捂着头表示太疼了,要睡觉。

  王氏只好走了,然后根本不按李治的要求,而是行动力很强去尚药局了一趟,然后又很快乐地借此机会让萧氏去清殿前跪一日给王爷祝祷一番。

  这动静闹得不小,皇帝很快就知道了,问云湖:“不是说雉奴只是有些累着了吗?怎么晋王妃如此担心?”

  索性自己带着御奉去看一眼。

  皇帝一见,觉得雉奴确实不似累着了,竟是神色不属,气色憔悴,又听奉御诊了是‘心思郁结’,不由疑惑起来。

  雉奴刚从昭陵回来的时候,并不是这样的啊,他对于承干肯重新燃起生志是很欢喜的,如何会忽然心思郁结?

  让奉御再诊,还是一样的回答。

  奉御也苦啊:扶脉没有明显的风寒发热症状,但晋王却这么憔悴,陛下盯着他问什么症候,他难道能说没病?

  正所谓望闻问切,切脉既然切不出来,御奉直接发挥‘望’的功力,按照晋王的神色描述病情为‘心思郁结’,皇帝再问,他又想起晋王刚去过昭陵,就又添了句‘忧思怔忪’。

  皇帝在儿子这里没问出‘郁结’为何,就看着孩子喝了药睡了才起身离开。

  离开前,让云湖带走一个素日常跟着晋王出门的小宦官。

  云湖问了一圈,很快锁定了小山,把他带走了。

  小山何等的机灵,先是‘抵死不从’,在皇帝的威压以及要把他调离晋王的处置下,小山才磕头不止,一脸痛苦地交代了魏王是如何‘劝’晋王老实本分的,又是如何反复提起‘曾经的汉王李元昌,被赐了毒酒,死的时候七窍流血,想来很是痛苦’这件恐怖事。

  皇帝面沉如水。

  都没有特意去想,忽然脑海里就浮现出从前一事——毕竟都没有多久以前,只不过是两年前的事。

  李泰无缘无故训斥了雉奴,甚至还把抬舆的宦官们都给打了。

  那时候,太子刚犯了大错,有他这个要投奔突厥的反面典型在前,李泰行事就显得很正常了,似乎只是当哥哥的急脾气,替他这个父亲说两句弟弟。皇帝也没怎么往心里去。

  可如今,他在考虑李泰能不能做太子的时候,无数的往事和细节就都浮现在眼前——将来,青雀会好好待雉奴吗?若是对雉奴都非恐吓即训斥的,那么已经是庶人的承乾,又素来与他有旧怨的承干又会如何?

  其余儿女(虽然单个不显,但作为数量众多的群体,皇帝还是要顾虑的)将来又如何?

  皇帝只觉得头突突的疼,似乎有人拿着锤子不停地凿他一般。

  **

  于是等到第四日,李治‘郁结稍减’能够出门时,倒是换了皇帝病下,不得不免朝养病。

  皇帝这一病,朝上一片焦灼。

  太子刚废,储君未立,陛下您可不能出事啊!

  不过几位宰辅求见了皇帝后就安心不少:他们看的出皇帝只是这一月来受到的打击太多,用神太过,以至攻心,本身并没有病入膏肓的大病。

  只需要好好调养。

  那朝臣们就暂且不慌了:皇帝既然神志清醒,没有人比他更怕扔下江山社稷无主,他一定会做出决断的。

  慌得是魏王。

  他又慌又不解:自从父皇这回病了,对他的态度很古怪,竟然有些冷淡以及不愿意见他的意味。原先他成日在父皇跟前打转,父皇都是乐见的,可这回他要去侍疾,父皇却只让他回府里多与师傅们做学问,不必在跟前端药倒水的忙这些小事。

  但……父皇却让雉奴随时在跟前呆着。

  雉奴!

  这两年哪怕太子颓势,雉奴也不肯亲近他,总躲着他。就算被他拦住,也往往只是白着一张小脸,他说什么点什么头,似乎很顺从,但其实根本不肯靠近他。

  李泰还知道,自己进宫的时候,雉奴甚至会溜出宫去躲在舅舅家,把李泰气个半死。

  越抓不住就越想拿捏,于是太子被废后,李泰才志得意满,没忍住拿李元昌狠狠吓唬了他一回。

  难道父皇这回对自己冷淡,是因为这个?

  不会吧?雉奴那样胆小,不会敢跟父皇告状吧?

  那父皇对他这样忽然冷淡,难道是不想立他做太子了?难道想立雉奴吗!

  李泰觉得心乱如麻。

  难道我好容易熬走了一个大哥,还要再熬一个弟弟不成?

  且我跟太子斗了这么多年,太子最后能被废,少不了我的努力,怎么能让雉奴捡个现成便宜!

  对太子之位渴求了太多年,李泰为此付出了太多,执念之深旁人再难想象。如今终于看到东宫空了出来,这几日来,李泰心底那种渴望与急切,没有任何人能够理解。就像在沙漠走了太久,快要渴疯了的人,终于看见了绿洲。

  这时候,谁跟他争都不行!

  *

  因被父皇冷淡,李泰是带着极度焦躁不满回魏王府的。

  属官都不敢去触霉头,都各自躲着。可怜伺候的人躲不开,只得硬着头皮上去,果然有被罚了打板子的。

  人人自危,恨不得在李泰面前消失。

  但有人特殊,有一位已经先等在了李泰的书房,见李泰这般暴躁,还敢很自然地问他,魏王为何如此面目?

  李泰烦躁道:“父皇不知怎么回事,今日又不肯留我侍疾,只让我自去,但却还是留下了雉奴!难道父皇要放着我这个年长有才有威望的儿子不立,去立雉奴那种软趴趴的幼子吗?”

  那人便道:“魏王今日去圣人跟前,必是劝圣人保重身体,以及彰显自身孝顺的——那王爷就走错了路了。”

  敢跟李泰这样直截了当说话的人是杜楚客。

  姜沃曾经跟媚娘介绍过他,比起其余的魏王党,这位属于铁粉,还兼产粮粉,会主动去宣传魏王的礼贤下士与诗文成就。

  杜楚客有才,但本质上是个赌徒。

  他是杜如晦的弟弟,只是长辈们都故去后,两人早就分了家。

  在杜楚客心里,早逝的兄长杜如晦很厉害,他的功劳够大,大到哪怕他死了十多年,皇帝依然深深记在心里,一定要将他挂到凌烟阁里去。

  杜楚客也想靠自己有这样的一天。

  冥冥中,他也选中了一位嫡次子扶持,那便是魏王李泰。

  多年来为其出谋划策,终于到了收获的一日。

  他比魏王聪明,看得出圣人的顾虑,也看得出现在魏王有些迷障。

  此时见魏王暴躁发问,杜楚客就悠然道:“王爷设身处地想想,圣人向来只重视嫡子——如今已废嫡长子,爱子只有王爷与晋王两个了。晋王年幼,又是圣人亲自抚养的,圣人一定是担心晋王将来过得不好。”

  “如今王爷觉得圣人犹豫太子之位的归属,甚至觉得圣人此时偏爱晋王,其实都是对您的考验啊。”

  “若是王爷比圣人还要疼爱晋王,令圣人放心,太子之位岂不是易如反掌?”

  且说杜楚客见事确实明白,不过他有个谋士的通病——喜欢装一下世外高人,为了让李泰更加依赖他信重他,凡事是不肯说的那么明白,多是高深莫测的点拨。

  于是他点出事情的最关键后,觉得具体做法就觉得不用教了——魏王这些年别的不说,在讨圣人喜欢上,比先太子可强多了,肯定会好好去圣人跟前展示兄友弟恭,爱护晋王的。

  杜楚客就告辞了。

  这一走,令他终身悔恨,很多年后想起此事都恨不得抽自己两巴掌的悔恨。

  李泰果然被杜楚客给点醒了。

  然后开始后悔:是啊,他现在吓唬雉奴干什么啊,现在正该好好把他当掌上明珠捧起来——真想要搓扁揉圆,等自己做了太子做了皇帝后,还不是手拿把攥!

  他懊悔半日,想着如何才能补救此事,让父皇觉得,他特别疼爱雉奴。

  李泰冥思苦想片刻,想出来个好主意。

  **

  第五日。

  皇帝喝过药,正随意靠在榻上看奏章,听李泰来了,本来不欲见的——他要把立储之事再压两年,好好看一看他剩下的两个嫡子,不会仓促立储,免得悔之不及。

  于是他不想见明显有意太子位的青雀。

  然而云湖为难走回来,道魏王不肯走,只坚持有话要对陛下说。

  皇帝只好让他进来。

  “你说吧。”

  李泰亲亲热热如往常一样,直接坐在皇帝身边:“父皇!儿子昨夜梦到了母后。母后对大哥所为极伤痛的,她嘱咐儿子将来要好好照应弟弟。”

  “儿子醒来后哭了良久,思及雉奴是儿子唯一的同胞弟弟,心中就决断了一事!”

  他望着皇帝,坚定而难掩热切道:“父皇若是立儿子为太子,再不必担心雉奴!儿与父皇立誓——如今我只有一个儿子,将来我就把他杀掉,把皇位传给雉奴!”[1]

  “父皇可放心了!”

  *

  二凤皇帝看了他疼爱的青雀片刻。

  这张总是带着濡慕笑容、带着无限崇敬对着他的圆脸,似乎是他梦寐以求的乖儿子。

  可依旧是这样讨好乖巧的表情,怎么能说出,将来把自己的儿子杀掉这种话。

  皇帝只觉脑中翁然,下意识伸手去拿茶盏,碰到冰凉的瓷器,方觉自己手也冰凉,且带着难以察觉却不可自制的颤抖。

  他收回了手。

  人道养儿方知父母恩。

  大抵是人只有自己做了父母,有了对孩子那种对待珍宝一样的爱,才更能体会到父母的苦心。

  皇帝想起自己刚有承干的时候,那种激动狂喜无限疼爱之心,别说孩子生病,哪怕少吃两口,他都担心。

  然而现在青雀很自然地说出,可以杀掉自己的儿子,把皇位传给雉奴。

  青雀的儿子……不是什么未出生的一个虚影。他已经实实在在有了一个儿子。因是青雀的长子,那孩子出生时皇帝也去看过,是个胖胖的,手脚乱挥很健康的婴儿,稍微一戳就会哇哇大哭,哭声也很洪亮。

  如他们兄弟小时候一样。

  皇帝端量着李泰:也从如此天真稚子长大的孩子,如何变成了这样?

  “父皇……”李泰忽然有些畏惧,轻轻叫了一声似乎在出神望着自己的父皇。

  他从没见过父皇这样的眼神,很幽深,完全看不清情绪。

  皇帝回神,倒是与往常无异一般,很平静地嗯了一声:“好。你的心,朕都明白了。你回去吧,明日早朝后,朕会留下几位重臣,定下立储之事。”

  皇帝就见李泰的脸上,绽放出从来没见过的真正惊喜,那眼睛亮的刺眼,让皇帝不由转开了目光。

  他忽然想起了承干临走前的话。

  皇帝觉得从未有过的疲倦席卷而来,他淡声道:“你走吧。”

  “是!”李泰特别洪亮地回答了一声,然后转身往外疾步走去。

  “等等。”皇帝见他这张扬的样子,补了一句:“要稳重,不要提前闹得人尽皆知。”

  免得丢人。

  李泰却觉得这句话又是另一重保障了,再次响亮地应了一声,这才快活地离开了立政殿。

  觉得外头天蓝云白!

  他看向东边——那东宫,他马上就要住进去了!

  **

  第六日。

  皇帝召长孙无忌、房玄龄、褚遂良、李勣等十来位重臣于立政殿。他神色和语气都很平静,说的话却石破天惊:“昨日魏王与朕言……”

  他将李泰要‘杀子传弟’的保证复述了一遍,然后顿了一下,似乎也赞同一样,问道:“既如此,朕立魏王为太子如何?”

  重臣皆是大惊:这是什么恐怖发言?

  若说旁人只是惊,那么长孙无忌和李勣除了最开始惊外,就要压制住自己内心涌起的狂喜!

  尤其是李勣,他到底不是常在朝堂的文官,忍得还有点辛苦,只要握拳用力掐自己掌心,来压制内心那个畅快大笑的自己:晋王太子之位,稳矣!

  谢谢魏王送江山!

  长孙无忌和李勣都压制的很辛苦,倒是褚遂良大惊后,立刻站出来说:“这等有悖人伦的话,陛下怎能相信?且若是真的,那魏王连亲子都可杀之,何况一弟?”

  “陛下思之慎之!”

  皇帝长叹似泣。

  长孙无忌站出来,郑重伏拜:“为陛下诸子计,为百姓万民计,晋王治孝顺仁厚,臣,请立其为太子!”

  褚遂良立刻跟上:“臣亦请命。”

  往往在朝上都能有个座儿的宰辅们,此时一个个跪下去,跟着请命:“臣请立晋王。”

  凡是聪明人,都知道,魏王这句话一出,已是自己拱手送掉了太子位。

  *

  如果说,长孙无忌和李勣在听说魏王发言后,是从天而降的惊喜,那对杜楚客来说,就是纯纯的惊悚了。

  虽说李泰按照皇帝的吩咐,没有大肆跟外人宣传他要做太子了,但在他心里,杜楚客不是外人,是大功臣,于是没忍住告诉了杜楚客。

  杜楚客听闻此事后,整个人都懵了。

  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从魏王府告退的。

  回府后,他枯坐了半个时辰,一动不动,似乎被打击的连眼珠子都转不动了。

  等他终于反应过来的时候,也彻彻底底破防了:**,智障!

  快跑,再不跑要跟着魏王陪葬了!

  杜楚客到底是个有决断的人,立刻壮士断腕,去皇帝跟前磕头,道自己这些年猪油蒙了心,居然一直捧着魏王,不敬太子,昨夜大哥托梦给他,痛骂了他一宿。今日他再无颜面立于朝堂之上,决心辞官。

  皇帝念在杜如晦的面子上,给了他个北丰县令,让他走了——北丰是杜家的祖籍,回家乡去做个父母官,也算是皇帝高抬贵手了。

  杜楚客跑的比兔子还快,都没有等到第二天,当天就收拾包裹,离了长安城。

  这伤心地,是一刻也待不下去了!

  倒是魏王,根本不知道杜楚客已经跑路,还在府中挑选最喜爱的紫袍,准备明日穿的衣裳——

  听说今日父皇已经召宰辅们往立政殿去了,又有旨意宣他明日入宫。想来是要立他为太子!

  **

  第七日。

  魏王李泰在宫门口被侍卫团团围住时,还茫然不解,斥责道:“你们好大的狗胆,如何敢拦我?我要去见父皇!”

  铁甲侍卫们丝毫不为所动:“圣人有命,东莱郡王不必入宫面圣了,请先往‘武德殿’暂居。无诏不得出门。”

  说是暂居,其实就是扣押。

  这一日,皇帝明发两道圣旨。

  提前有心理准备的宰辅们还好,其余朝臣们,简直是被炸的七荤八素。

  第一道圣旨:

  魏王泰,志骄慢上,结党朝臣,引官朋党,谋夺储位,即日起削去魏王爵,降为东莱郡王。且择日贬出京城,去往东莱。

  第二道圣旨:

  立晋王治为太子!

  与此同时,长孙无忌已经亲自带人往魏王府去点花名册去了——魏王既然被削去亲王爵降为东莱郡王,那这些属臣和兵卫自然要重新整过,该留的留,该跟着东莱郡王走的,就打包一起打发走。

  朝臣目瞪口呆:魏王为了储君位争斗了数年,再没想到,于数日内败于晋王之手!

  立政殿内,李治刚开口:“父皇,四哥……”

  皇帝止住:“雉奴,不要为他求情。朕知你深守孝悌之道,对兄长们都很敬慕。但从今天起,你要学着做一个太子,哪怕舍不得也要做出应有的处置——你四哥生了这样的心,便不能在将他留在京城,懂了吗?”

  李治先是露出不舍之色,之后才坚定起来点了点头:“父皇,儿子懂了,也会学着去决断的!”

  但很快又道:“那……父皇能不能让我送四哥出长安?我该去送送的。”

  就像,曾经送走大哥一样。

  四哥,我也该去跟你好好道别。

  皇帝颇觉安慰:“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