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春秋战纪 第20章 以为医待诏

《春秋战纪》第20章 以为医待诏

作者:地吧 字数:3361 书籍:春秋战纪

  秦越斜睨他一眼,曼声道:“头乃元神所居,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之处,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会于此。于是,天气所发,六淫之邪,人气所变,五脏之逆,均可导致头痛。头痛是全身病理变化的局部反应。故而太后之病,当从其全身而起,一一施诊,继而全面分析,辨证剖析,方可消除病根,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众太医听得此言,皆暗暗点头。

  又有太医道:“道理确是这般,却不过是泛泛之谈。敢问秦先生,可有何良方能医治太后?”

  秦越缓缓点头,沉吟道:“头风之症,常起于风寒或风热侵袭,痰涎风水,郁遏头部经络,使气血壅滞所致。”

  他一面说着,一面又以悬丝诊脉之法,给太后诊脉视病。

  过了良久,秦越诊视完成,道:“太后头痛时常反复,病势较剧之时,痛连眉梢、眼睛,目昏不能睁开,甚至偶有鼻流臭涕、恶心眩晕、头麻耳鸣等症状。”

  宫中诸人闻言,见他亲眼目睹一般,俱都惊叹不已,连连称赞:“先生真乃神医也!”

  王上亦大喜,忙问道:“秦先生的医术,真神乎其能!太后之症与先生所言别无二致,不知先生可有医治之法?”

  秦越道:“太后头脑疼痛,因患风而起。病根在脑袋之中,风涎不能出,枉服汤药,不可治疗。某有一法:先饮麻沸汤,然后用利刃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

  太后闻言,骇然万分,怀疑秦越有意害她,便要使王上将他杀了。

  其时,四皓待诏于殿前,听说此事,心想秦越乃是自己等人寻来,若因此被杀,不免道心有妨,当即请陈抟从中斡旋。

  陈抟初闻此事,也颇感不可思议。须知秦越不过是世俗凡人,不通修行之事,心中全无超越轮回、不死不灭的念头,而竟要给人开颅治病,岂是常人所能想?

  若是寻常百姓,也便罢了,可太后乃是一国之母,身份何等尊贵,岂可轻易以身试药。

  陈抟当下便寻到秦越,问了治疗法门,知晓其中关节后,便遣人捉了数只虎豹,使其一一演示,竟无一死亡,心中更服其能。

  他有了计较,便上奏王上,道:“太后之疾,非秦越不可医治。”又恐王上心中顾虑,直言道,“今人有疾,讳疾而忌医,终至灭其身。”

  王上闻言,心中不悦,又忌其身份威望,不便驳斥,只得无奈问道:“寡人素闻白云先生神通广大,乃是当世绝顶高人,可有仙法护佑太后无有损伤。”

  陈抟点头道:“王上安心,陈抟虽不能医治太后疾病,却可在秦先生诊治之时,保太后无恙。”

  王上沉吟良久,方才叹道:“既然白云先生如此说了,那便依先生所言。”

  二人正说着,忽有太医院医女来报:“太后忽发噩梦,吓得大叫而醒。惊醒之后,头风复发,立即感到头脑疼痛不可忍。”

  王上闻言,大惊失色,一面赶忙去往太后宫中,一面教陈抟去请秦越。

  陈抟不敢耽搁,离了殿堂,便御气而去。不过片刻,便带着秦越折返宫中。

  秦越随着陈抟而来,才到宫闱之前,远远望见太后,便要转身离去。

  陈抟忙拉住了他,奇道:“秦先生,还未给太后诊治哩,这是做甚?莫非是忘了什么器具,秦先生只管告之,陈抟给你取来便是。”

  秦越摇了摇头,叹道:“太后之疾,已深入骨髓,此刻便将风涎取出,亦不能根除,愈后遇触即复也”。

  陈抟一愣,沉声道:“请秦先生实言告之,若不将那风涎拿出,太后还有多少时日?”

  秦越沉吟一会,才缓缓道:“快则三五日,慢不过旬月之间。”

  陈抟又道:“若将之取出后呢?”

  秦越道:“待取出太后脑中风涎,再辅以汤药,按期服用,可延寿三五载。太后吉人天相,或可苟延七八年。”

  陈抟点了点头,低声道:“既已如此,还请秦先生为太后医治。只是太后的病情,切记不可说与旁人知晓。”

  秦越颇为不解,问道:“若王上亦或是太后问之,难道我也欺瞒他们?”

  陈抟道:“秦先生只管如此。王上是个十分孝顺之人,若教他知晓太后病情,必迁怒于先生,届时先生只怕性命难保。”

  秦越听罢,不禁神情凝重,缓缓点头,道:“就依陈掌门所言!”

  二人有了计较,这才迤迤而行,来到宫中。

  秦越先命宫娥煮了一碗麻沸汤,待太后饮过,睡意袭来,便请王上屏退左右,只留陈抟于一旁照料。

  王上临行前问道:“陈掌门不通医术,秦先生只留他一人,恐难有作为,何不请太医院的医生、医女辅助?”

  秦越道:“风涎滞留太后脑中甚深,须以利刃开颅,方可将之取出。治疗之时,皮肉外翻,血流如注,旁人见之必会万分骇然,惊叫连连,我受累其中,便无法动手啦!”

  他这一番话,只听得王上心惊肉跳,惧意顿生,赶忙负手离去。

  秦越安排妥当,便洗手去污,以白布裹住面颊,只露出眼口。

  又将尖刀置于沸水之中,煮了一会,才请陈抟翻过太后的身子,再以尖刀将其后脑划开。

  太后后脑顿时献血淋漓,虽是睡梦之中,仍不禁轻呼出声。

  陈抟于一旁严阵以待,忽而听闻太后的声音,忙运转神通,以自身灵法裹住太后。

  不多时,秦越便从太后脑中割下一小块黑肉。置于一旁后,便将药敷好,又用细线缝合伤口。

  秦越收起尖刀,取了白布,长吁了一口气,指着那块黑肉,道:“陈掌门,已治完矣!这便是太后脑中的风涎。”

  陈抟愣了一下,惊讶道:“啊?如此神速?”说着,一面缓缓收了灵法,一面传讯四皓,使四皓请王上进来。

  王上得禀,疾步走了进来,人未来到,话声先至,道:“秦先生,太后病情如何?”

  秦越道:“侥天之幸,风涎已然取出。只需调养半载,便可复原。切记勿要动怒,食忌辛辣。”

  陈抟将风涎献上,道:“这便是太后脑中之物。幸有秦先生神术,堪称起死回生。”

  王上细细端详那块黑肉,其状嶙峋,端的奇丑无比,不禁啧啧称奇,道:“不过这么一小块肉瘤,便使得太后终日惶惶,食睡不安。秦先生真神医也,比之太医院那些庸医强上百倍。”

  秦越摇头笑道:“王上言重了。区区小技,何足道哉,何足道哉。”

  王上见太后匍伏在床,姿势甚为不雅,心中颇为不悦,道:“秦先生,太后为何这般睡姿?”

  秦越道:“王上,太后开颅之后,脑后有伤口存留,虽以细线缝合,仍恐触碰后开裂,有血流出,故而暂时不宜躺卧。须得过些时日,待伤口愈合,才可随意行动。”

  王上细查太后后脑伤口,果如其言,虽已缝合,仍不时有些许鲜血渗出,叹道:“秦先生,太后脑后怎的仍有血流出?”

  秦越道:“太后新伤,肌肤尚未结合一致,偶有残血溢出,亦是常理。我有一剂药贴,将之敷在太后脑后,每日更换。如此这般,满月之后,伤口自可愈合。”

  王上喜道:“如此多谢秦先生啦。只是这段时日便苦了太后啦。”

  他一面说着,一面轻唤:“母后?母后?”叫了数次,仍不见回应,不禁心生疑窦,问道,“秦先生,太后怎的还不醒来?”

  秦越笑道:“太后饮了麻沸汤,暂时无所觉。须等药效过后,才能醒转。”

  陈抟问道:“秦先生,这麻沸汤却是何物?怎的太后饮了,便不知人事了?”

  秦越道:“这麻沸汤乃是某用药多年,潜心研究而成。人生于世,逃不过生老病死四字。这病痛又分内外,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才可刳破皮肉,抽割其积聚。”

  陈抟赞道:“秦先生潜心医道,学究天人,果是旁人无可企及。”

  王上笑问道:“这麻沸散如此神妙,秦先生可曾想过授之于人,福泽天下?”

  秦越摇头道:“常言道,道不可轻传。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王上闻言,颇感失望,叹道:“惜哉!惜哉!既然如此,寡人便不为难秦先生啦!今日有劳秦先生,还请陈掌门引秦先生暂去歇息,稍后寡人自有封赏。”

  二人出了王宫,长长吁了口气,心中积压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

  次日,太后转醒,虽仍觉头脑疼痛,却不如从前那般痛彻心扉。

  太医查验伤口,道:“太后脑中之疾已除,只待新伤长成,便可痊愈啦!”

  王上得知,大喜过望,即传王令道:“自古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惜常受累于疾病,使人不堪其忧。今有医者秦越,通古今方书,辨药物真伪,医人在心,心正而药真,能起虢活燮。特以医待诏,行走于太医院,专治宫中顽疾。”

  秦越乃有穷国生人。有穷国不过偏隅小国,民不过数千户,地不出万里。所谓国君,也只与古丘国一州郡守相当。

  此番秦越为医待诏,虽是医散官,却是宫中近臣,便是有穷国国君当面,也须得以礼相待。尤其自太后脑疾治愈后,更为王上所喜,言必称先生。

  秦越终日听闻曲辞谄媚之语,又自恃功高,以太后为倚仗,渐生骄傲之心,便是太医院诸多医官,亦不假颜色。

  如此以往,终于而至一发而不可收拾。屡次出席,不分场合,言语间常有轻慢王室之意,道:“若无我秦越,焉能有太后如今?”

  左右之人言道:“我等常听闻白云先生陈抟之名,世人皆称其有仙风道骨,去神仙不远矣。有太医曾言道:若无白云先生神通护法,太后亦不能得治。”

  秦越讥笑道:“陈抟其人,举进士却不第,郁郁不得志,只得归隐山林,终日嗜酒自醉,有能耐医治太后?”

  又有人道:“今有四皓,德高望重,品行高洁,为当世大贤。先王欲废公子另立,太后劝之无果,乃迎四皓出山,定公子名位,终于成就当今王上。秦先生以为四皓如何?”

  古丘四皓安储之事,秦越尚居有穷国时,便已有所听闻。

  四皓原是先王逸民,因不喜俗世纷争,不愿行尔虞我诈之事,相携来到缥缈峰。

  四人登上缥缈峰,只见千山苍苍,四野茫茫,泉石青幽,草木含情,比之蝇营狗苟的红尘俗世,真是人间净土。遂决心岩居穴处,紫芝疗饥,在缥缈峰隐居。

  后先王因喜庶妃,及至欲以其子为储。王后请陈抟劝阻先王,陈抟言道:“王上性疑,轻易不信人言。可约请四皓出山,相助于公子。”

  王后闻之大喜,使公子遣人以高车驷马,卑词厚礼迎接四皓。

  四皓学识渊博,又修为高深,因常往返于其他世界,故知姜国宣王故事。

  姜国如此泱泱大国,终于而至亡国,便始于姜宣王废长立幼。

  四皓恐王权更迭,以至国内动荡,百姓遭苦,又知公子为人忠厚,便决然出山。

  公子迎四皓于公子府邸,以国士之礼待之,四皓自此形影不离于公子左右。

  时有乌戈国南侵,屯重兵于边界。先王遣公子出征,四皓随行,大获全胜。

  公子凯旋而归,先王于宫中设宴,见公子身后有四皓跟随,气度儒雅,颇为不凡,甚感惊讶,便问道:“谁也?”

  四皓报上姓名,先王奇道:“寡人寻诸位久矣,诸位总是避而不见,为何如今却去辅助公子?”

  四皓道:“良禽择木而栖,贤才择主而事。公子仁慈孝顺,谦恭下士,所以臣等投奔公子,愿为宾客。”说罢,便飘然而去。

  先王叹道:“公子羽毛已丰,甚得人心。”心中亦绝了易储之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无下一章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