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春秋战纪 第7章 仙人断长生

《春秋战纪》第7章 仙人断长生

作者:地吧 字数:3402 书籍:春秋战纪

  项府之上,天地规则化作符文,纷纷涌现,循着大道轨迹运转,渐而形成一个硕大的人影,恍若神灵降世,当空而立。

  饶是楚歌,与王禅相识十数载,可说知之甚详,也不由得咋舌不下,喃喃道:“这便是仙人么?竟可使出这等神通,岂是人力所能及!”

  项府诸人此时仰头凝望,皆目瞪口呆,一片黯然。这般通天手段,即便强如二公子项渠,怕是也无法匹敌。

  只见那股剑意漩涡撞击在虚影之上,如同烈阳开裂迸射,剑光夹杂规则符文,飘散在项府半空。

  王禅面色陡变,不等虚影完全破碎,体内一缕缕规则符文再次涌现,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化为一座防御大阵。

  项渠前行受阻,目光一滞,身形悬停半空,忽的将湛卢剑抛起。

  空中残余剑意似受到牵引,凌空飘忽,竟逐渐凝聚于湛卢剑之上。

  只见剑意呼啸,呼吸之间,便已形成一柄光芒璀璨的巨剑。

  王禅见那巨剑气象庄严,不时有威压弥漫,心中大惊,急道:“这项渠好了得的剑道。公子,快快躲在老臣身后,方可护你周全。”

  楚歌更不迟疑,闪身而过,心中好不懊恼:“我初见项渠,只道是个性情火爆的莽夫,不想他修为竟如此了得,便是老师这等人物,都只得招架之功。”

  “王禅老贼,我这一招剑灵合一,可称斩仙,你接得了么?”项渠说着,将巨剑高举,破空斩落,只听一阵嗤嗤声响,规则符文便随之消散。

  但见此时,那些散落的符文忽然发出璀璨的光芒,便听一阵轰隆隆的声响,符文竟于消逝之时,炸裂开来。

  一时之间,各种光芒绽放,眼花缭乱的功夫,便使得项府置身于一片茫茫之中。

  项渠此时目不能视,忙催动宝剑,护住全身,大声道:“弓弩手听令,循着我的声音放箭,及至周边三丈之内,莫放跑了贼人。”

  项府侍卫得令,皆拉弦射箭,一阵连珠急射,羽箭如飞蝗般,嗖嗖射向项渠立身之处。

  如此这般,侍卫拉弓发矢,射完一轮又一轮,直射了十数次,待光芒渐逝,方才罢手。

  此时,项渠所在附近屋顶,已密密麻麻,插满了羽箭,却不见了王禅二人的踪迹。

  项渠见状,恼怒之极,暗忖:“王禅这厮,好不狡狯。我一时不察,竟让他使了个金蝉脱壳之计,逃了出去。”

  项颜这时也已接到通报,知项渠走失了王禅,当即传令道:“持我虎符,调项家亲军追捕。”

  项梁、项渠二人得令,赶忙点起亲兵,召集诸将,道:“众将听令。今有贼人,密探我大魏军机,被大将军识破后,趁夜逃窜。现传大将军令,金陵全城戒严,全力搜捕歹徒,务必将之生擒,交给君上处置。若遇反抗,可就地格杀。”

  项渠又将队伍分为三队:一队守住城门,有项梁坐镇;一队城内缉拿,由各将带队;一队城外搜捕,则是项渠亲自率队。

  一时之间,金陵城人声鼎沸,乱了起来。有军伍于大街小巷之间,大呼小叫,搜捕敌国刺客。

  四座城门亦是紧紧关闭,各有重兵把守。守卫皆抖擞精神,但见生人,必细细盘问。

  项渠领着一队军士,又召集府中高手,于城外网状式搜捕。

  当此之时,王禅趁着项府慌乱之际,已使了个缩地成寸的神通,带着楚歌逃到了金陵城外。

  二人倚靠城墙,楚歌见王禅不停歇的吐血,血渍之中竟夹杂肉块,不禁大惊失色,道:“老师,你的伤势如何?”

  王禅一面衣襟擦拭鲜鱼,一面暗中运功,以真气裹住内脏,过了良久,方才缓缓叹道:“这项渠果然了得,竟凭着一股剑意捣碎我的脏腑,断了我的生机。”

  楚歌急道:“老师,咱们还是先寻找一个安全之所,治疗你的伤势要紧。”

  王禅摇头道:“公子,你且细听。这金陵城此刻人声喧哗,全是嘶吼喊杀之声。项颜任魏国大将军,已有数十年之久,常年把持军事,门生故吏遍布全军。他凭虎符调度魏军,可谓如臂使指,用不着多久,魏军便会追杀而来,咱们还是快些离开魏国。”

  楚歌道:“老师,咱们可是去青丘?”

  王禅深深看了他一眼,却不答话,只是问道:“公子,倘使咱们大楚终是无法复国,公子该作何打算?”

  楚歌闻言,愣了一下,缓缓道:“老师,神族杀我父母,灭我邦国,欲使我辈为奴,此仇之深深似海。此生纵使不复国家,也要教他西昊天暴骨盈野,三年收之未尽也。”

  王禅轻轻点了点头,暗忖:“公子陡遭大难,心情尚颇为激荡,还须过些时候,再开导他一番。”

  楚歌见王禅面色凝重,神情变换不定,只道他伤势恶劣,心中甚感歉疚:“老师的伤只怕极重,若终于难治,我该如何是好?”

  他一面想着,泪水便一面从脸颊上缓缓流了下来,竟浑然无觉。

  王禅强笑道:“公子,你无需难过,老臣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君子不立危墙,咱们还是先离开此处,再做打算。”

  二人正说话间,忽听得一个声音传了过来,道:“呵,只怕你们哪里也去不了啦。”

  话声未落,只听咚咚声响,便有数人从城头跃下,落在二人身前。

  又听一阵马蹄声传来,约摸二十余骑,提着铜灯,沿着官道奔驰而来。

  这两拨人汇合一处,将王禅二人团团围住,或持长刀,或按剑柄,皆神情冷漠,杀气凛然。

  楚歌见那为首之人,正是项渠,心中大怒,道:“项渠,咱们并无国仇家恨,你何故处心积虑,要置我们于死地?”

  项渠嘴角泛起一阵冷笑。这楚国公子委实天真,自春秋之后,天下大乱,亡国灭种常有,又何须深仇大恨?

  王禅叹道:“少将军来得好快!用兵之道,贵乎神速,少将军怕是已得项公衣钵。”

  项渠笑道:“王相国明知必死,又何苦逃逸?你以为护得住身后那位楚王后裔么?”

  他一面说着,一面拔出湛卢剑,收敛神色,缓缓说道:“大魏芈氏项渠请相国赴死!”

  项渠身后诸人闻言,皆刷刷拔出刀剑,指向王禅,齐声道:“请相国赴死。”’诸人齐言,其声洪亮,远远传了出去,久不停歇。

  楚歌心中凛然:“这些人功力深厚,每个都非寻常人物。项府这次怕是好手尽出啦。”

  王禅神色黯然,看了一眼金陵城,喃喃道:“徒儿,一切便托付给你了。”

  楚歌奇道:“老师,您说什么?”

  王禅摇了摇头,缓缓道:“公子,可信得过老臣愿将性命交付于我?”

  楚歌点头道:“老师,何必多言?楚歌之生死,但凭老师一言决之。”

  王禅神情肃然,点了点头,忽的一掌挥出,拍在楚歌头顶,口中喃喃道:“公子,可悲老臣已无来世,只能以一缕残魂护你半生。”

  楚歌还未回过神来,便觉浑身滚烫,恍若有熊熊烈火在体内焚烧,待要伸手瘙挠,又全无力气,身体渐渐蜷缩成一团。

  “啊……老……老师……你杀了我罢!”楚歌仿佛置身炼狱之中,正经历诸多悲惨的酷刑,疼痛侵蚀着身体,渐而弥漫到灵魂深处,使之神智逐渐模糊。

  项渠见状,顿感错愕,怒道:“王禅,你这是做甚?便是要杀了他,何须这般,大可痛痛快快一掌将他打死。”

  王禅斜睨他一眼,却不理会,只是闪过身形,挡在楚歌前面。

  过了一会,嘶吼声逐渐衰弱,终于而至消亡。诸人只道楚歌已死,忽听得一阵小儿啼哭之声,从王禅背后传了出来。

  王禅登时喜形于色,忙转过身去,便见地上衣物夹杂表皮,混成一堆,狼藉不堪。

  他拨开衣物,寻到表皮裂缝处,扯了起来,便现出一个粉妆玉琢的婴儿。

  项渠等人见状,皆瞠目结舌。有左右凑到项渠耳旁,轻声问道:“少将军,这是怎么回事?”

  项渠缓缓摇了摇头,心中疑窦万分:“这便是仙人手段么?竟使人返老还童,简直不可想象。”

  王禅姜那婴儿抱了起来,只见他缓缓睁开眼睛,一双黑瞳隐约泛起金色涟漪,三眨两转悠后,竟伸出双手,咿咿呀呀,要去抓王禅的头发。

  王禅轻笑道:“公子,老臣这便送你离开。此去三十载,你将带着人族的荣耀回归,成为诸神的主宰。”

  王禅看向项渠,道:“少将军,老夫得证长生,悟出一招神通,名曰葬道。少将军天资卓越,乃是了不得的少年英雄,还请指正一二。”

  话声未落,便见他眉心之中,走出一尊仙人。霎时间,天地灵气蜂拥而至,汇入这仙人体内。

  这尊仙人,正是王禅的仙人道身。

  仙人走出,与王禅相视而笑,道:“道友,公子便托付给你啦。”

  王禅亦笑道:“此生能证道长生,已无憾事。种族重担,当有公子担之。道友,一路走好。”说着,身影逐渐飘忽,化作七彩虹光,将变作婴儿的楚歌包裹其中,投天外而去。

  项渠正要出手拦截,仙人却已气息突变,周身大道符文骤现,绕着仙人旋转不休,一股恐怖至极的威猛随之爆发。

  项渠见状,一股危机之感顿时涌现,赶忙一面高擎湛卢剑,一面飞身后退。

  项府诸人先后失神,继而肉身破碎,如同泥塑一般,不断脱落,终于而成齑粉。

  此时,天地蓦然变色。漆黑的夜空,顿时亮如白昼,有血云不断涌现,往天际蔓延,无边无际。

  下一刻,雪花如柳絮,从昏暗的天空飘落。霎时间,遮住了血云,亦将整座金陵城笼罩其中。

  金陵城中,相国府邸,有青衫儒士凭栏而立,眯眼假寐,任由雪花飘落身上。

  许久,儒士蓦地睁开眼睛,府中原本渐趋静止的雪花,倏地扬起,数间屋舍崩塌,支离破碎。

  儒士目光远眺,逐渐失神,喃喃道:“老师,您何必如此!”

  风雪之后,一切又复旧如初,好似王禅几人未曾至此一般。

  春去秋来,岁月如梭,不觉已是十二载。荒域之地的夜晚,天空没有月亮,大地一团漆黑。

  古丘国一处荒野之中,一个十二三岁的孩童拖着一根麻绳,吃力地在山道上走着。

  这孩童赤着脚板,身上只挂了件洗得发白的破烂长袍,浑身骨瘦嶙峋,全不见半点肉色。

  麻绳另一端绑着一个裹着甚紧的草席,草席一头露出两只干瘪的小脚,惨白僵直。

  孩童蹒跚着走了一阵,到底是支撑不住,喘了几口粗气,又用力扯了扯麻绳,瘫坐在地。

  过了好一会儿,才听他喃喃自语道:“老六啊老六,爹爹用绳索将你系在桌腿上,凭你在地上哭闹玩耍。任你吃泥土也好,玩脚趾头也罢,你怎地偏偏要去弄那绳索?现今倒好,解开了索子,小命却丢啦。”

  正说话间,忽听得嘶嘶几声怪叫,见天空中隐约有一团黑云飘动。

  此地多山丘,地形崎岖,有秃鹫等猛禽栖息于此。这黑云便是秃鹫在夜间窥视,寻觅人或动物的尸体以为食物。

  孩童仰着头,见那乌云蔽月,人迹踪绝,坟头凄凄,说不出如斯寂寞,只得低声骂道:“该死的贼鸟,来得倒快。天灾人祸,饿死了恁多人,却饿不死你们这些吃人的畜牲。”

  他一面起身前行,一面又叹道,“唉,死了也算是幸事!一了百了,不必似我这般,每日早起去拾粪,白天还要放牛,夜间又要编草席。困了累了,打个盹儿,没好没歹,还得挨上一顿拳脚。”

  这孩童本是个孤儿,出生便不知父母为何人,被弃于山野之中,幸得一个游方道士相救。

  那道士闲云野鹤般的性子,身边哪能带个呱哇啼哭的幼儿,便在近处的村落中找了户老实人家,给了些银钱,将他寄养,并取名“楚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