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厨子很忙 第一百九十一章 “厨神”来访

《厨子很忙》第一百九十一章 “厨神”来访

作者:南城老九 字数:2966 书籍:厨子很忙

  “成交,但是酒水不能算!”姚远马上就回答。

  代金券啊,这可是个好东西,只要刘能兴能打开这个口子,马上这个美食村的造血能力就又能上一层楼。

  代金券这个东西是姚远早就想办的一件事情,没办法,手里钱不够,只好就想一点歪招,而代金券恰巧能够解决他缺钱的问题。

  面对有需求的客户,推出美食村的代金券,另外这个“八大碗”还有以后的产品,都可以预售些代金券,这样就可以迅速回笼些资金。

  这就叫做歪打正着,没想到为了解决“八大碗”产能的问题,这个代金券就提前派上了用场。

  多好的一个机会啊,刘能兴口中的工作人员,肯定是有一定的消费能力的,那绝对是以后村里消费的主力。

  这个代金券如果是由村里去推广,想塞进他们手里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现在不光能解决了常石磊的问题,顺手还把红旗美食村代金券作为福利给发了出去,只要把这个概念给推出去,以后只要稍微动一点心思,这个代金券就肯定能推广的开。

  这第一批代金券推出去就有官方背书,就问你牛不牛?

  镇里订这批“八大碗”的货款早就已经到账了,只要给它转换成代金券的销售款就行,这样貌似厨房这边价格上吃了二十块钱的亏,但刨去销售渠道中的物流和发货的人力成本,没准还是赚了呢。

  同时常石磊的供货问题解决了,就又多了一份销售额。

  距离春节已经每两天了,八大碗的销售日渐火爆,早就已经供不应求,现在应该把生产做一些调整。

  村里的经营户也不能让他们再囤货了,食品这个东西有着严格的保质期限制,囤的多了万一不能及时销售,有可能会造成库存积压、甚至浪费。

  得跟韩明商量一下,年前还剩三天时间,这三天所有产能优先供应陈石磊那边,毕竟那边都是崭新的客户,代表的是未来市场,而且一旦销售出去资金就能迅速回笼。

  而村里经营户这边,主要的销售高峰肯定会在初一以后,一般来说过了初一,城里的郊游大军才会出动。所以最好能打一个时间差,把厨房里的人员调配好,先保一下零售市场,在年三十之前把常石磊那边的需求给搞定,过了三十,估计零售这边的压力就会小了很多。

  然后年三十、初一的再加个班,紧急把把村里的缺口再给补上。

  只好就这样,有点拆了东墙补西墙的感觉,可谁让咱现在还是猥琐发育期,产能就这么多呢。

  看来这个年是不太能过得好了,厨房里所有员工就都得忙起来。

  不过作为厨师,一旦入了这个所谓的勤行,也早就有了这个自觉,所谓的餐饮工作者,都是越到节假日越忙,那就是定律。看来这个月这个厨房厨子的工资、奖金、加班费可能会创了新高。

  ......

  厨房里新来的那两位炊事兵的表现让所有人都大开眼界,两个人进入厨房后,就迅速进入了角色,人家把姿态放得很低,就是学徒的角色。

  厨房里新来了两个小学徒,应该是帮工做的事情一下子被两个人承包了,只要不是开餐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时间,赵志、刘勇就一直在忙碌,厨房里在他们上岗不到一天的时间,居然肉眼可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整齐又有序。

  怎么说呢,韩明管理下的厨房肯定是标准以上,本来就称得上是卫生整洁,可是在经过两个人的半天工作以后,就连菜架上的蔬菜、包括胡萝卜、土豆之类的都排起了整齐的队列,盘子、碗包括各种用具都跟用尺子比着一样,码放的整整齐齐,让人看上去就赏心悦目、就规矩。

  显然这是人家在部队厨房里执行的标准,估计这种标准也已经深入了他们的本能。

  简直是捡到宝了,韩明见状就马上下令,让几个厨房里的各位牢记这个标准,准备以后也照此执行,而赵志、刘勇则被他分配到了别的岗位,不允许他们再去做厨杂工作。

  没办法,这两位学徒的实习时间有限,过了初五就得跟着鲁总出发去非洲,而就在这短短的一周左右的时间内,两个人必须得掌握一系列菜品的做法。

  而且这两个人在目睹了韩大厨在电视镜头前,把港岛名厨何厚德挑落马下的过程,就腼腆的提出来想学习些更多的内容。

  所谓是内行看门道,虽然作为炊事兵对厨艺的要求另有一套,跟对菜肴的制作并不会像是社会上的大厨那样,要求精致和漂亮,但同样是作为厨师,对极致味道的追求那是一样的。

  人家一打眼也看出来了韩大厨手下是真有两下子,遇到这样的学习机会肯定就不会放过。

  韩大厨也乐意教,当兵的人谁不爱呀,尤其是这么勤快的两个炊事兵。

  但是也挺奇怪,赵志、刘勇死活不肯承认自己还是现役军人的身份,只是说自己有过当兵的经历。

  哄鬼呢,鬼都不信,但凡是退役了一段时间的兵,就不可能有他们身上那种腰板挺得笔直,动不动就要打立正的习惯。

  中午开餐时间已经过了,大多数厨师都去了外边休息 ,赵志、刘勇还在厨房守着一口汤锅,在熬制着味油。

  门口一暗,走进来一位衣着体面、身材高大、长发披肩带了些艺术家气质的中年人。

  中年人进门打量了一下四周,见厨房里只有这两位,便张口询问:“两位兄弟,请问姚总或者韩大厨在不在?”

  高个子赵志抬起头愣了一下,一下子认出了眼前的来人,有点激动的说不出话:“您是?您是董先生?!”

  董振祥笑着:“别叫先生,咱们厨师们里的规矩不是都叫师傅吗?”

  赵志把手里的大勺一下子丢在工作台上:“董师傅,真的是您?!”

  好嘛,都是厨师,董振祥的鼎鼎大名看来在部队里也是有一号的。

  也难怪,人家为了宣传自己的企业,他本身的经历和荣誉就是最好的噱头,在有关餐饮的出版物甚至是有关时尚的宣传品里,他的形象几乎是随处可见,加上网络的推波助澜,这位董氏的掌门人恐怕比大多是的影视明星的知名度还要高上一些、形象也更为人所熟悉。

  董振祥看到两个人脸上的惊讶,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我就是董振祥,你们二位是新来的吧,看起来有点面生啊?”

  刘勇抢着回答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啊,我们是来学习的,前两天刚刚到。”

  董振祥点点头:“好好学!这个厨房可不一般,在这能学到不少东西呢,请问姚总在不在啊?”

  刘勇指了指头顶:“应该就在楼上呢,韩师傅也在。”

  董振祥冲着两个人笑了笑,径直上楼了。

  留下楼下的哥俩就有点懵,这是间什么样的厨房啊?明明是一个乡村厨房,却能承办电视台举办的厨艺大赛,港岛名厨参赛都被这家厨房的厨师长给挑落马下。

  可是看这个厨房的出品,明明都是以乡村土菜为主啊,要不鲁总也不会安排哥俩来着学什么“焖酥锅”、“八大碗”之类的农村宴席上才会出现的这些乡土菜。

  在上万公里外的非洲工作的战友,一年半载的时间才会有机会回国,在那个荒郊野外的矿区工作,都是想家想狠了的,鲁总细心,想给营地的兄弟们在饮食上安排些花样,炊事班能提供些地道的家乡风味,对出门在外的兄弟会是个莫大的安慰。

  吃饱了肚子不想家,不想家的队伍就好带,甚至能大大提升战斗力呢。

  怎么也没想到,有着“厨神”之称的董振祥能出现在这个专门做农家菜的厨房,还是专门来找自己的厨师长。

  这家厨房真的出乎两个人的预料,怎么就给人有种神秘感呢?!

  ......

  董振祥的“董氏乡厨”已经都装修完毕,准备开始试营业了,这次人家亲自上门是过来送请帖,准备在试营业之前先有一个试菜的过程,好确定以后营业的菜单。

  当然他这次来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要跟姚远确认一下,有些食材的供应。

  既然叫做“董氏乡厨”,那么以后营业提供的菜品就必须要有本乡、乡土的味道,姚远手里掌握的一些食材,让他觉得垂涎三尺,如果能就地取材的话,自己的这家乡厨味道肯定会能做到一鸣惊人。

  水库鱼是第一位的,这个水库里的鱼是彻底野生的,没有经过任何的人工投喂,就非常有吸引力,对了,这个湖里产的硕大个的河虾也得要过来,一个小河虾到了董氏餐饮手里,就能做出大文章。

  藏香猪也是势在必得,那位姚远的老父亲,天天带着一个傻子和几位农民,把体型本来就不大的藏香猪轰到山林里到处跑,就那么野生放养,造成这款藏香猪肉质跟市场上能买到的肉猪根本就是两种东西,做中餐,猪肉可以说是第一食材,这个也是势在必得。

  还有一种就是那个绿头鸭,没想到这位姚远居然撺掇着镇里搞起了这种鸭子的养殖,这种鸭子是从野生驯化而来,特点就是鸭肉没有带一点点鸭子的腥臊味道,用来做自己的董氏烤鸭虽然不合格,但如果用这个品种的鸭子来替换菜单上其它的鸭肉菜肴,味道上就会有质的提升。而这么好的食材,居然是给姚远专供,别人想买还买不到!

  董振祥腾腾腾的上楼,准备跟姚远好好聊聊供货的事情。

  可是他就没想到,如果这些食材都落到了他手里,用在了他新开业的“董氏乡厨”的菜单上以后,那姚远以后还干个屁.....

  (本章完)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