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飞离行星 罗东方忽然想起,徐加伟和马彪还在消毒室,这么长时间了,应该可以出来了,可怎么还不见他们。林姗姗有点急了,催罗东方快去看看。
罗东方打开消毒室,只见两个人在里面睡着了。他们真的是太累了,但不能在这里长时间的呆着,罗东方只好唤醒他俩,回头叫杨奇过来,一起扶他们来到生物圈,帮助他们脱下宇航服,让他们舒舒服服的在生物圈里好好休息一下。
看到徐加伟和马彪只是太累睡着了,并无不适,林姗姗也放心了。她说:“我们观察一下这颗行星吧,到底是什么来历。”
大家一致赞同,特别是苏晓佳,她说:“干脆绕行星几周,看看有没有破绽,它的大气是不是铁板一块。”
林姗姗把搜索范围逐渐放大,屏幕上很清晰的显示,这是一个庞大的星系,有11颗行星围绕着1个恒星旋转,刚才的那颗行星处在中间位置,体质为地球的两倍,从屏幕上看是颗黄色行星。
杨奇说:“把这颗星放大看看,可以按照苏晓佳的说法,绕它几周。”
林姗姗把它放大,近距离进行观察,他们看到这颗行星被黄色的云层严严的包裹着,根本看不到地面,在绕它飞行时,不时看到云层中出现一堆红光。
“这是雷电,这颗行星的上空同时会有几个地方打雷。”林姗姗说,“打雷是它的常态,并且还催生出生命。”
“岂止是催生,打雷更是它们延续生命的法宝。”罗东方说。
“这宇宙真是无奇不有,雷电竟然也成维持生命的先决条件。”杨奇说。
“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要是有时间,我也想下去考察一番,这个地方的泥土为什么能吃,吃泥喝水竟然能维持生命体系。”罗东方说。
“它的成份很明显是硫磺,硫磺也能吃,并且还离不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整个宇宙也适用。”杨奇说。
“这个话题就只有你们两个人可以讨论,我们都插不上口。”苏晓佳说。
“晓佳,现在怎么感受不到它的引力了?”杨奇说。
苏晓佳说:“它的引力本来就不是太大,我们的速度这么快,它勾引不了。”
“那我们为什么会落到它的上面?”杨奇还是弄不明白。
“那个时候我们晕过去了,问姗姗。”苏晓佳笑着说。
“我们也在昏迷状态,正因为大家都睡着了,无人操作飞船,飞船像一只断线的风筝,漫无目的的在太空游荡,才给这家伙有了可趁之机,就把我们捕获了,所以我们懵懵懂懂的来到这个臭气漫天的地方。”林姗姗说。
“原来是这样,不过也好,丰富了我们的阅历,给我们的旅途增添了话题,只是苦了加伟和马彪。”杨奇说。
“谁说苦了我们?”徐加伟和马彪休息好了,显得十分精神,徐加伟说,“这行星我们还是没白去的,不光丰富了我们的阅历、增加我们的旅途趣味,还在天文及其生命研究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赞同加伟的说法,我们的视野进一步开阔了,唯一遗憾的是当时我没有下去,不然这么亲近的接触外生命,肯定收获更大。”罗东方说。
“那也是,我们毕竟不是研究这方面的,获得的感受也仅仅是感受而已,对研究的价值肯定没有你这位生命科学家大。”徐加伟说。
林姗姗说:“看,这里刚打过雷,一个好大的云洞。”林姗姗说完把焦点转到这个云洞里,并且把镜头推到地面上。
徐加伟叫周文波在这里停一下,好让大家通过这窗口观察一下地面的情况。
“这是一块山地,地上还是寸草不长。”杨奇说。
“不知道它的地下是否也生活着大型生命。”罗东方说,“我估计也会有的,也许形状会有所区别,这里的环境适合这里的生命。”
“要不要再下去看看,有这个洞,下去也方便,并且我们已经掌握的战胜它们和离开它们的方法。”马彪说。
“算了吧,还是回到我们的正道上。”徐加伟说。
杨奇说:“我同意队长的意见,毕竟这个课题是我们的副产品。”
“已经绕几圈了?”徐加伟问。
“两圈。”林姗姗说。
“本来你们打算绕几圈的?”
苏晓佳说:“没定,我原来的意见是绕个遍。”
“哦,那好,按照晓佳的意见办,再在不同的地方绕两圈,全貌就差不多了。”
“谢谢队长。”苏晓佳说,她很感激徐加伟这样轻易的满足她的要求。
“姗姗,教授那边还没消息吗?”徐加伟问。
“没有,出这个行星的时候我联系过,还是联系不上。”林姗姗说,“其实我们现在的状况不容乐观的,仪器上的数据失真,我们现在到底处在哪个位置也搞不清楚,这样盲目的飞行有点危险的,仪器只有火星基地才能远程修复,和教授联系不上就无法求助。”
徐加伟看了下各种仪器上出现的数据,说:“距离地球50亿光年,方向东方,飞行速度200倍光年。”他摇了下头,说,“除了飞行速度可能是真的,其他显然都不准确,要是位置在东方的话,跟教授怎么会联系不上?”
一阵沉默。
其实,不光徐加伟他们焦急,沈威教授心里也是更急,自从春节前和徐加伟他们失联后,好长一段时间过去了,还是没有消息,本来还想在春节时进行天地联欢的,有些关键的视频都录好了。
陈杰说:“教授,您说的虫洞现在好多人都开始怀疑了。”
“这是必然的,当事人失踪,失去了有力的证据,虫洞又回到了猜想阶段。”沈威教授说,“不过,我确信这就是虫洞,相信加伟他们一定还活着,只是偏离了原定航线,目前他们正努力往东方赶。”
“他们会回到航线上吗?”
“会,一定会,加伟的指挥能力和周文波的驾驶能力都没问题。”沈威教授坚定的说。
“那,会不会飞船出了问题,目前正在太空中游荡,或者正降落在哪颗行星上呢?”陈杰轻轻的说。
教授喝了口水,盯着空白的屏幕,喃喃的说:“希望不要出现这种情况,否则真的完了。”
陈杰也不说话了,不知是为加伟他们难过,还是为自己没上去庆幸。
助手进来说:“教授,火星基地吴教授找您视频。”
“我正要找他呢。”沈威教授说着离开实验室,回到办公室里,没坐下就急急的问道:“老吴,这飞船没问题吧?”
“老沈,别急,慢慢说。”
“我能不急吗?失踪这么多天了。”
吴教授说:“我就是为这件事和你通话的,我们基地也进行过分析,认为飞船出问题的概率很低。”
“很低?老吴,你说的是很低?”
“对呀,很低,飞船制造过程中每道工序都经过严格检验,出厂时的检验更是严格得无可挑剔,确定没有瑕疵了才交付使用。”
“你刚才说很低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承认还有可能出现问题?”沈威说。
“纯粹从技术角度讲,没有问题,我们分析,即使有问题的话,问题出在太空的不可控因素上。”
“比如?”
“比如人员,出现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致使飞船失控,又比如遭遇更强大的外星生命,夺走飞船。”吴教授说。
“老吴,你说得也有点道理,尤其是第二种情况,我们真的不可控。上次降落在罗蒙上,他们的文明程度就比我们高,如果遇到更强大的,直接在太空中把我们的飞船捕获走也不是没可能。”
“老沈,对于你提出的虫洞观点我一点都不怀疑,看了你的论文,我也确信飞船落入了虫洞,这是世界天文学上的一座里程碑,非常了不起的重大发现,祝贺你。”
“这个已经不重要了,老吴,现在我们的重点是找到飞船。你说有没有这种可能,飞船是好的,目前也是很安全的在飞,只是由于经历虫洞,里边有我们还未知的现象,致使仪器的数据失真,比如航向仪,显示的数据和实际航向出现偏差,但加伟他们还不知道,还在按着失真的方向飞,这样就越飞越远,永远的失联了。”
吴教授停顿了一会,说:“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由于是经历过虫洞,虫洞的世界我们目前还是一无所知,所以,我不排除这种情况。”
“能不能远程修复,让他们回到正常航向上来?”
“能,只是要先找到他们。”
“能找到他们还说什么?”沈威说,“老吴,我拜托你了,想想办法在不确定位置的情况下予以远程修复。”
“老沈,你这不是给我出难题吗?你也知道,这么遥远的距离,不定向的话,怎么操作得了?”
“不行,老吴,我算是求你了,这7条人命,不找到他们,他们就永远回不来了。”
“你确定是仪器数据失真造成的吗?”
“现在别无他法,只能按这个思路走一走,也许能行。”
正在他们视频争论时,陈杰推门而进,激动的说:“教授,有了,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