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家里来了个野原琳 二百零七章,超越时代的产业

《家里来了个野原琳》二百零七章,超越时代的产业

作者:冰镇菠萝吹雪 字数:2959 书籍:家里来了个野原琳

  群臣送葬昭陵,虞祭后方返。

  至此,先帝丧仪止。

  待再回到皇城之时,各署衙朝臣皆是人倦力乏。

  然而却没有人敢抱怨辛苦,反而皆是提着一口气,小心翼翼继续各守其职,力求奋进:接下来便是新帝之朝了。

  先帝丧仪期间,各有司还在按照先一朝的惯性做事,但均知:接下来几年,一切都会不同。

  一朝天子一朝臣。

  **

  若说前朝臣子的更迭还有一段过渡期,那么后宫,才是立竿见影的一朝天子一朝‘臣’。

  先帝丧仪期间,所有嫔妃都随着韦贵妃齐聚哭丧,众人都去了钗环妆饰,穿着一样的丧服,一眼看过去仿佛都是一样的人。

  然而丧仪一结束,立刻就不同了:有子女的嫔妃,可照旧例出宫由子女奉养(若是子女夭折嫔妃,也可留于宫中奉养),但无所生养的低位嫔妃就得立刻出宫往感业寺去。

  此时后宫中一片凄风苦雨,哭声倒是不大了——在先帝丧仪期间的数月内,眼泪也差不多流干净,也都认命了。

  媚娘与掖庭里其余几位才人,各自收拾了东西。

  先帝嫔妃们此番出宫是再不能回来的,殿中省给她们每人配了一辆车,许她们装满一车的箱笼——也算是厚道了。

  粗苯箱笼会有小宦官会帮她们抬到各自的车上,她们则随身背着自己的细软。

  往北漪园外走去时,媚娘转头最后看了一眼院落。

  宫城西面角门处早已排了长长的骡车队(里头还混着数头驴),与媚娘上京那年见到高祖嫔妃被运往感业寺的驴车队相仿——也是,被送去出家当尼姑的嫔妃,宫里也不会安排高头大马来拉车。

  骡车一个个行过角门,车檐上挂着名姓牌。

  每过一辆车,就有一个被殿中省宦官点到名字的嫔妃,哭哭啼啼被‘护送’上马车。有的还拉着相熟的来送行的宫人哭泣不止,难免进度缓慢。

  很快点到了媚娘的名字。

  媚娘没有拖延,只是转身与来送她的陶宫正和刘司正最后道了一声别,然后就直接踩着车凳上了马车。

  殿中省宦官满意点点头——不错,若是武才人跟宫正司的女官哭诉道别起来不愿走,他还真不好催促,武才人肯自己干脆利落地上车最好。

  媚娘踩上骡车的一瞬间,心里各色滋味也转过一遍。

  当年她入宫时,最怕的似乎就是这一幕。

  但现在,她并不怕了。

  因她会回来,更因——

  媚娘看着马车里,坐在她箱笼上的笑眯眯的人,有些惊喜有些无奈道:“你怎么有空送我出宫?”

  惊喜过后想起一事,又不由蹙眉催促道:“不要闹,快下去。你不是说,今日有与礼部、太常寺要议的事儿吗?这样的大事怎么能抛下不管?”

  姜沃倾身上前伸出手,扶住因骡车开始走动而略有些站不稳的媚娘:“今日要议的事押后了。我从礼部出来后就回太史局给自己排了休沐。”

  “又寻了殿中省的人,找到姐姐的车直接上来了。姐姐放心——我已经问过,马车今日就回宫,我再跟车回来。”

  媚娘这才坐在她旁边。

  因车中箱笼太多,两个人就坐的很挤,让媚娘恍然想起有一夜,两人坐在熏笼上,也是这样紧紧依偎在一起,像是两只躲冬的松鼠。

  媚娘又确认道:“真押后了?”

  姜沃点头:“真的,姐姐,我是分不清轻重缓急的人吗?”若是朝中真有事,她当然不会误差,一来耽误公务,二来,若是有人到处寻她,万一牵连到媚娘怎么办。

  媚娘这才放心,又见姜沃这几个月因劳碌瘦了些,不免伸手去捧了捧她的腮,果然觉比去岁虚无了些,就道:“便是礼部事押后了,你也不必跟着出来折腾这一日。趁今日好生歇歇岂不好?”

  姜沃摇头:“不。”

  媚娘无奈:“你也知道,感业寺那边都安排过了,有什么不放心的?”

  姜沃继续摇头道:“哪怕放心,也不舍得。”

  骡车缓缓——姜沃总觉得她们这辆骡车,好像有点慢,似乎走不动似的。

  她寻思:就多一个我,不至于吧。

  还是媚娘道:“我带的都是书,大概沉了些。”

  又问姜沃:“今日是什么事押后了?”

  姜沃原就想告诉媚娘,见她问起,就道:“皇后册封典仪之事。”

  *

  先帝丧仪毕,先帝嫔妃也俱移宫。

  新帝的立后便提上议程了。

  皇后的人选倒是没有异议,原太子妃王氏,但这典仪规格上,就出了问题、

  礼部尚书许敬宗写了一份奏疏,刚递上去就被皇帝叫过去训斥了。

  “今皇后晚辈,何敢典仪逾越文德皇后!”

  李治虽没亲眼见过当年母后被封皇后,但礼部凡递礼仪典制来,都会附带上旧例。

  这回他一见许敬宗拟订的册封王氏典仪,竟然比当年母后的册封礼要隆重,不由恼了,叫过许敬宗来斥责。

  还好许敬宗当年也是东宫属官出身,跟新帝有几分旧香火情,还算是比较敢说话,就连忙回禀道:“陛下,当年文德皇后册封礼,实有殊情。”当年先帝刚登基,东突厥都杀到家门口了,内忧外患颇多,兼之文德皇后本人又一再向先帝请命,轻简封后典仪,这才……

  “可如今太平治世,陛下此朝当立下旧例于后世。”

  在许敬宗看来,大唐开国到当今圣人,正好是第三代,高祖的皇后是追封的,根本没有立后的典范可遵,先帝的立后又是情形特殊,不够标准。那正该从当今立起规矩来啊!

  “不必,一切按母后旧例来。”

  许敬宗想要表现下自己在礼部的专业,顺便卖给新后和王家一个好,结果没摸准皇帝的脉,碰了一鼻子灰,只好灰头土脸回去改了,又捧着去给皇帝看。

  见皇帝这回首肯了,他就于次日请了太常寺卿与太史令来一并商议典仪细节。

  这也是姜沃本来的今日安排。

  谁料姜沃刚到礼部大堂,连水也没有喝上一口呢,就见太尉长孙无忌过来,直接质问许敬宗:“之前的立后典仪,为什么改了!”

  这不得不说一下长孙无忌如今的职权——中书令,兼知尚书、门下二省事

  三省六部,既房玄龄之后,长孙无忌又做到了一人可掌三省事。

  只是房相当年是特殊情况,皇帝与太子俱不在京中。

  长孙无忌……倒也算是特殊情况的一种,实在是贞观末年,宰辅一个个的病逝,先帝为了保太子能够稳固登基,在生前就给了长孙无忌知三省事的权柄,命其辅政。

  如今新帝登基,更不会就削舅舅的官职,反而又加了太尉。

  于是许敬宗这封奏疏,在皇帝看过前,长孙无忌其实是看过的。

  他倒是认同这回礼部的建言,应当从本朝开始把典仪确立下来,传于后世。

  于是听说许敬宗被皇帝训斥两句后,竟然就缩头把典仪规制又都改了,立刻就到礼部兴师问罪来了。

  许敬宗张嘴想辩解,才说了一声:“可圣人道……”

  就被长孙无忌打断:“不许按此制议吉期!”显然是准备自己去见圣人。

  又对许敬宗道:“礼部尚书掌天下礼仪,所定规制衍于后世,岂能曲逢圣心随意更改?再有下回,这礼部尚书你也不必做了。”

  然后拂袖而去。

  许敬宗憋的老脸通红。

  姜沃和太常寺卿被迫围观了一场许敬宗丢脸(实话说是再次丢脸),只好都低头去看眼前的奏疏,装作在认真研究公务——其实也不用研究了,长孙太尉都定了,今日停议。

  于是,姜沃喜提一日假期。

  *

  媚娘听完前因后果,托腮想了一会儿:“此事,陛下和太尉倒是各有缘故。”这回不好论对错,只是都有各自的出发点,不知最后会怎样。

  姜沃笑道:“不管最后典仪如何,反正我看许尚书差点‘汪’的一声哭出来。”

  媚娘失笑,又道:“怎么?听你这意思,不太喜欢这位许尚书?”

  姜沃想了想,用了四个字:“这位许尚书,位以才升。”

  媚娘立刻明白:“有才无德?”

  姜沃点头,跟媚娘大体说了两件许敬宗之事——若无意外,此人将来与媚娘也必有往来牵扯。

  “当年文德皇后丧仪,百官肃然,许敬宗却因欧阳询貌寝而大笑,被先帝怒斥贬官。”

  姜沃靠在媚娘身上继续道:“除以貌笑人不敬同僚外,还有旁的——当年其父为宇文化及所杀,许敬宗为活命,却‘舞蹈以求’杀父仇人。且不只对父不孝,对儿女也不疼爱,只为了银钱就把女儿随意嫁与蛮酋。”[1]

  “文采倒真是好的,当年做中书侍郎时,为先帝拟诏,倚马千言诏书立成。”

  “为着先帝丧仪事,太史局近来也多与礼部打交道,论起公务文书来,这位许尚书也没得说。”

  “但若从我心论,署衙间同僚往来也罢了,但,再不愿与此人有私交的。”

  故而——

  姜沃又对媚娘道:“故而今日这位许尚书,想托我去向圣人说情,我也没应。”

  “托你去?”媚娘先是一怔,随即明悟:“这位许尚书,倒是个善钻营的敏锐人。”

  姜沃点头。

  近来礼部、太常寺、太史局常一起去向圣人回禀丧仪诸事,对李治来说,比起他成为太子后,才勉强混了个脸熟的许敬宗和太常寺卿,当然是对姜沃更熟悉信赖,言谈间不免露出来几分,更有两回单独留下她说些近况。

  这都让许敬宗看在眼里。

  许敬宗此人,从他愿意蹦出来替长孙无忌背锅就可知,是个很能抓住机会就上的人(虽说被长孙太尉直接拿锅拍在了脸上)。

  他亲眼见过新帝对姜太史令颇为信重,又打听出之前棉花和矿灯,尤其是矿灯,可是解了当时太子殿下的一桩麻烦——背后都有这位太史令的身影。

  许敬宗就把姜沃定位到一个新帝早年心腹的位置上,私下也很想结交一下。

  而姜沃对许敬宗的定位也很清晰:公事公办,私事免谈。

  于是直接告辞。

  *

  立政殿。

  长孙无忌走进来的时候,略有些恍神。

  这里他来的太多太熟了,只是之前二十多年,都是来见先帝的。

  如今……

  他看着一身湖蓝色无纹饰常服的外甥坐在案前龙椅上,心里有些感慨也有些酸楚,轻声道:“陛下。”

  李治这一刻跟舅舅是心思相通的。

  他坐在这里,方觉得这个位置的冷硬,与肩上要承担的重量。

  两人四目相对,有一瞬间,仿佛都回到了翠微宫那个对泣的夜晚。

  因此起初的氛围是很温情的。

  直到长孙无忌说起立后典仪的事儿。

  李治蹙眉道:“许敬宗又拿这件事去烦舅舅了?朕已经定了从母后旧例。”

  长孙无忌摇头道:“陛下,礼部的第一封奏疏才是对的——陛下是承平之君,该为后世子孙立范。”

  李治蹙眉:“朕以孝道治天下,岂有让自己的皇后逾越母后的道理。”

  长孙无忌又是欣慰又是头疼,换了称呼:“稚奴,舅舅知你现在极想念先帝先皇后,不肯稍逾。”他看了一眼立政殿的陈设,除了金玉饰物因守孝全都搬去库房外,其余所有器物,哪怕是漆面已有些微剥落的一方矮凳,都没有换掉。

  全部如旧。

  长孙无忌叹息道:“文德皇后与我一母同胞,当年何等情形我最清楚。当时的立后典仪是太简薄了。”

  “礼仪事是要传于后世的大事,不是那等青雀回不回京的小事。”

  “稚奴,听舅舅的,这回不能任性。你若是心里过不去,可于明年改元后,为文德皇后再上尊号。”

  李治望了他片刻,终是点头:“如果舅舅坚持,那便这样吧。”

  长孙无忌告退。

  李治望着空空的立政殿,搁下了手里的笔,不想再去看下一份奏疏了。

  他将垂在身侧的荷包绕在指尖。

  荷包里有一条长命缕。

  今日,是她去感业寺的日子吧。

  **

  骡车临近感业寺,媚娘就对姜沃道:“一会儿你就留在马车里,不要下去了——被里头的尼姑看到只怕不好。”

  姜沃笑眯眯:“姐姐,一会儿就能见到熟人了。”

  媚娘:?

  马车停在感业寺正门口。

  每辆马车上负责赶车的宦官都叩了叩车壁,问起需不需要帮着搬运箱笼。当然,是要‘辛苦费’的,这些宦官愿意格外赶车出来一趟,当然也是为了这个出宫嫔妃们,身上多少都有些钱财。

  媚娘看着姜沃,正要拒绝,忽然听到熟悉的一把嗓音传过来:“不用你!武才人的箱笼我来搬!”

  这声音是……

  帘子一动,媚娘就见到一张熟悉的脸钻了进来:“武才人到了?咱家等了好久了!”还不忘跟姜沃笑道:“太史令竟也来了!”

  姜沃笑眯眯:“严掖庭丞好,不,现在该唤一声严寺监了。”她还拱了拱手:“恭喜高升。”

  严承财笑成了一朵花:“都是托才人的福!”

  严承财——贞观十一年,媚娘进宫时被调到北漪园,负责照应一众新入宫才人的八品掖庭丞。

  这一处就是十年余。

  先帝驾崩后,严承财就消失在掖庭中了,媚娘原以为他是寻门路高升了——反正北漪园也不会再有人了。

  没想到是来了这里,还做了感业寺的寺监。

  严承财笑眯眯道:“原来这里两个负责管事的老宦官,都犯了事儿了。这不,仰仗太史令在圣人跟前说了句好话,咱家就过来了。”

  他就坐在媚娘车外头唠嗑,直到其余妃嫔的箱笼搬完了,严承财才令赶车的宦官,将媚娘的马车赶到东边角门去,拿出钥匙来,另外开了门:“武才人住这处禅院!这扇门是单独打通的,将来太史令想来探望,只管走这边。”

  说着把钥匙给了媚娘一份:“这是头一回开,琐才挂在外头,以后才人得把琐拴在里头锁好,别让外人闯进来。”

  媚娘走进禅院,看着极为熟悉的陈设,甚至有些恍惚:哎?我不是刚从北漪园走吗?怎么有种又回来了的感觉。

  严承财本来想表现一把,自己把媚娘的箱笼搬进来的,结果搬了一下发现沉的要命,立刻放弃,拿了钱出来让赶车宦官搬运。

  他自己则又跑进来跟媚娘和姜沃说话。

  “武才人只管住着,我早与这寺中尼姑说了,武才人身体不好得静养,可不能跟着她们去做什么早晚课跪经捡佛豆的。另外,这每日饭菜,武才人也不必管,咱家有寺监的份例。”

  媚娘转头看着姜沃,心中思绪万千:“其实,那些茹素和早起念佛的苦,我也可以吃,若是在这感业寺太与众不同……”

  姜沃摇头:“姐姐,该吃的苦咱们肯定要吃。”从前那些秉烛夜读,那些琢磨朝政,那些一步步往前走的苦累,以及将来想必不会少的风波险荡——该吃的苦,她们会往下咽。

  “但跟着这些本心就不诚的姑子们天天跪着念经,或是被她们刁难克扣——这种吃也无益的苦,要是还让姐姐经受,这十来年,我岂不都是白过了。”

  姜沃又走到屋子的一角,打开了一个早就为媚娘准备好的箱子。

  里面是满满的册子。

  媚娘也走过来,拿起一本,随手打开一看:“这是世家的《望族谱》?”

  自魏晋来,选官时门第最要紧。

  官员选拔不重本事,倒是更重视祖宗渊源。

  为防止有人冒充世家,所有家族都很重视谱牒的健全——不单是他们一姓的族谱,还有所有他们认可范围内的世家总谱。

  又因这些世家名门不停的联姻,彼此之间关系盘根错节,很是复杂,甚至还诞生过谱牒研究学。

  许多人(甚至不是世家的人),都以能盘明白《望族谱》为荣,甚至可以此谋生。

  可见是一件很需要花时间和经历去研究的事。

  姜沃笑道:“姐姐慢慢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