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宋的天空 第一卷 飞龙在天 第五十章 御驾亲征

《大宋的天空》第一卷 飞龙在天 第五十章 御驾亲征

作者:墨尚花开 字数:5640 书籍:大宋的天空

  为了消灭北汉,周世宗柴荣曾御驾亲征,却是无功而返。赵匡胤登基后,一直想找机会消灭这个蕞尔小国。

  大宋这次挥师河东,是第三次。早在五年前(乾德元年),赵匡胤就打过一次北汉。

  乾德元年(963)七月,荆南和湖南刚刚平定,赵匡胤就派安国节度使王全斌(后来的伐蜀总司令),领兵闯入北汉边境。北汉向大辽求援,睡王耶律璟发来六万铁骑,王全斌看看不能取胜,攻克乐平(今山西省昔阳县)后,俘获敌人数千人而归。

  乾德二年(964),赵匡胤命李继勋与康延泽等率步骑万余人进攻北汉的辽州(今山西左权),太原(亦称晋阳)将领郝贵超领兵来援,两军激战于辽州城下,宋军大获全胜。辽州刺史杜延韬见大势已去,便率领冀进、侯美籍等部下与三千士卒,献城投降。

  北汉再次向契丹求援,耶律璟又发步骑六万人来取辽州。赵匡胤复命李继勋与曹彬、罗彦环、郭进等领六万大军迎战,大破契丹与北汉军于城下。

  有了征灭荆南、湖南、后蜀的战斗经验,这次重整旗鼓,再战北汉,赵匡胤对其势在必得。在选将上,他首先想到的是征伐后蜀的大将曹彬,还有自己的“义社十兄弟”之一的李继勋。

  李继勋,大名府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郭威镇守邺都(大名府)时,李继勋投入郭威门下,后周初任殿前司散员都指挥使。高平之战,因功升任殿前都虞候,领永州防御使。柴荣攻辽,李继勋任战棹左厢都部署,后升为安国军(邢州)节度使。赵匡胤陈桥兵变,李继勋在邢州,没能参与。李筠叛乱,李继勋为昭义军节度使,镇守潞州,负责进攻北汉。乾德五年(967)加同平章事,为使相。

  李继勋与北汉有过多年的战事交锋,对北汉的山川地理、用兵战法可以称得上了如指掌。此次征讨北汉,他也是最合适的主帅。

  开宝元年(968年)八月,赵匡胤命昭义节度使李继勋统率一路大军从潞州进军,宣徽南院使曹彬统率一路大军从汾州进军,兵锋直指太原。

  九月,北汉内部发生兵变,供奉官侯霸荣杀死北汉新主刘继恩,宰相郭无为又杀死侯霸荣,迎立太原府尹刘继元为国主。

  北汉内部政权动荡,外部又有大宋步步紧逼,北汉陷入内忧外患、生死存亡的一线之间。刘继元见宋军来势凶猛,急急地向大辽请援,同时命侍卫都虞侯刘继业、冯进珂等领兵扼守团柏谷(今山西祁县东南),抵御宋军。

  十月,宋太祖遣使到太原送去诏谕:若刘继元归附,可授平卢节度使;另外,赵匡胤也送给郭无为一份诏书,若北汉归宋,郭无为可授安国节度使。郭无为得诏后十分高兴,劝刘继元向大宋称臣。刘继元不肯,郭无为只能独自跟大宋进行间谍往来。

  十一月,辽军兵马总管塔尔率大军驰援北汉,逼近太原。李继勋见久攻太原不下,现在又有辽军增援,为了保存实力,决定撤兵回师。

  大宋又一次无功而返。

  ◆ 亲自出马

  大辽就像北汉花钱请的保镖,时刻挡在大宋和北汉之间,一有点战事就出手,让赵匡胤很是郁闷。

  开宝二年(969)二月,正当赵匡胤为北汉的问题耗费心机的时候,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传到了他的耳中,大辽皇帝“睡王”耶律璟被弑身亡。此时正是大辽政权危急时刻,定然无暇西顾。

  这真是千载难逢的绝佳时机。

  二月初八,赵匡胤再次任命李继勋为河东行营前军都部署,侍卫步军指挥使党进担任副手,曹彬为都监,第四次出兵北汉。

  为了防备契丹支援北汉,赵匡胤任命棣州防御使何继箔为石岭关部署,建雄军节度使赵赞为汾州路部署,彰德军节度使韩重赟为北面都部署,彰义军节度使郭延义担任副职,密切监视契丹的一举一动,坚决不能让大辽的铁骑向太原多前进一步。能拦住大辽外援,大宋就有了九成的胜算。

  赵匡胤在长春殿设宴款待众位将领,同时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决定:“朕要御驾亲征。”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真是额外的福利。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那夜的壮行酒,大宋君臣喝得豪情万丈,喝得地暗天昏。

  十一日,赵匡胤任命开封尹赵光义为上都留守,枢密副使沈义伦为大内部署、判留司三司事。为了一雪前耻,赵匡胤正式下诏御驾亲征,就为彻底拿下北汉这块硬骨头。

  赵匡胤兵分三路:命曹彬、党进统率前锋军队先行奔赴太原,李继勋、赵赞统率中军从侧翼跟进,自己亲率主力大军跟进。

  十七日,宋太祖率领大军从京城出发,出兵河东。

  党进,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州)人,早年曾为杜重威家奴,后参军,目不识丁,但孔武有力,为人质朴。

  在禁军任高级将领时,他见禁军其他将领都把手下兵马器甲的相关数据写在木棍上,以备皇帝查问,他便加以效仿。

  一次,正好遇到赵匡胤来视察,由于不识字,木棍上虽有数据,党进也无法回答,只得将自己的木棍呈给赵匡胤,道:“皇上问的都在上面。”赵匡胤看后哈哈大笑。

  这次北伐,党进能被赵匡胤选中,任命他为河东行营前军副都部署,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也是看中党进的勇武、直率,不会结党营私。

  人算不如天算,此次出兵,让赵匡胤没有想到是,当曹彬、李继勋统率大军进入太行山后,在北方酷寒之季的山西,竟然天降大雨。

  这是一场千年难遇的大雨,足足下了半个月,从二月二十八开始,大宋军队被大雨死死的挡在了潞州,整整停滞了半个月。

  没有大辽撑腰,北汉军一路狂败。

  三月十八日,李继勋在太原城下大败北汉军队。

  二十一日,赵匡胤的主力大军来到太原城下。

  ◆ 击退杨无敌

  刘继元继位后,任命侍卫都虞候的刘继业与冯进珂领兵镇守团栢谷,抵御宋军。

  刘继业,本名杨继业,北汉第一勇将,人称“杨无敌”。并州太原人,后汉麟州刺史杨弘信之子。由于很能打,被北汉世祖刘崇赐名刘继业。

  刘继业后来归顺大宋,改回原名杨继业。他就是杨家将里,七郎八虎的爹,八姐九妹的父亲,佘老太君的丈夫,赫赫有名的老令公杨继业。大宋朝的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不过此时,他还叫刘继业,是北汉最厉害的将。

  赵匡胤亲征北汉,刘继业、冯进珂自知寡不敌众,撤回太原。刘继元震怒,褫夺二人兵权。

  赵匡胤一到太原,就在城外布下四座大寨,党进的兵马驻扎在城东。

  是夜,刘继业趁宋军尚未安营,率数百骑兵突袭东门大寨。党进仓促应战,率随从数人大败刘继业,一直追击到城边。

  刘继业连滚带爬跳到护城河里,一阵狗刨,游到城墙根下,大喊救命。

  守城的北汉将士,一看是自家的将军,赶紧从上面放下一个箩筐,把刘继业拉上城头。灰头土脸,一身落汤鸡的刘继业这才得以幸免被俘。

  杨家将在大宋威名赫赫,声名远扬,这一次是老令公杨继业的军事生涯中是为数不多的败绩。

  开宝二年(969)六月,刘继业随郭无为率兵突围,又一次坠马伤足,再次退回城中。

  ◆ 水淹太原

  太原城防坚固,高垣厚垒,赵匡胤是清楚的。当年在清油观,救下京娘,送其回家,至今,仍历历在目。

  断了大辽铁骑的增援,考虑到短时强攻不可取,赵匡胤决定打持久战,慢慢玩,他命人在汾河上架起一座新桥。

  隔三差五组织士兵攻城,始终攻城不下。太原城四周护城河又宽又深,完全打消了赵匡胤通过挖地道进城的想法。

  这天,巡逻的兵丁在护城河里捞到一只莲花灯,灯上有一行小字“水流无限”。赵匡胤不解其意。

  曹彬道:“臣读诗豪刘梦得《竹枝词》,记得里面的四句:‘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陛下现在愁的是如何攻下太原城,似乎‘水流无限’可以解除我们的烦忧,莫非有人提醒我们用‘水攻’?”

  赵匡胤一拍大腿,“水攻好啊!朕怎么就没想起来呢!”

  开宝二年(969)三月,赵匡胤决定采用水攻,引汾河水淹灌太原城。

  命人征发太原附近各县的几万名男丁集中在太原城下,筑起一圈长堤,将太原城围起来。大军后撤,在太原城四周建立营寨,太原城南是李继勋的军队;太原城西是赵赞的军队;太原城北是曹彬的军队;太原城东是党进的军队。一切准备完毕,赵匡胤命令大军掘开汾水、晋水,太原城四面慢慢被大水淹没,瞬间变成了水中的一个孤岛。

  大水从城墙下的沟渠暗道和城门处,纷纷涌进城内。刘继元派人用石头砖瓦和泥土封堵各处河道涵沟,还有东西南北各处城门。城内到处是河水带来的漂浮物和死老鼠、牲畜,北汉军民纷纷叫苦不迭。

  刘继元几次派人突围,均未能成功,他期待的契丹援军迟迟未到,郭无为劝其降宋,刘继元不肯。

  四月,接到北汉求救消息的大辽,第一时间组建援汉军团。契丹兵分两路,一路走太原附近的石岭关,一路直扑大宋重镇定州。赵匡胤早已做好了准备,张开大网等着大辽援兵到来。

  镇守石岭关的何继箔按照赵匡胤的部署,在山西阳曲设下伏兵,让开先头部队,击其中间。等着契丹骑兵过半,宋军伏兵四起,喊杀冲天,辽兵大乱,此役斩首契丹几千人,并生擒契丹将领武州刺史王彦符。

  得到捷报,赵匡胤异常地高兴,他命人将几千个契丹人的头颅和铠甲依次高悬在太原城前。他想用血淋淋的事实,警告北汉刘继元,投降吧,别再做无谓的抵抗,你们指望的契丹援兵已经在半路上被我军截杀了。

  看着这些血淋淋的人头,北汉君民一下子成了泄气的皮球,士气低落到了冰点。可是,刘继元还不想放弃,他想凭借太原城的坚固,做最后的死守。

  四月十五日,赵匡胤亲临汾河边视察造船。

  五月初七,契丹的第二支援军打定州经过,想由此西进,援救太原。镇守定州大将韩重赟守住关隘,契丹兵无法前进一步,被迫退走,韩重赟乘势追击,大败契丹,斩首三千多人,擒获其将领二十多人。捷报再次传来,宋兵士气大振。

  五月十二日,赵匡胤命令水军驾船载着强弩从四面围攻太原城,横州团练使王廷义脱去盔甲,率军猛攻,不幸头部中箭阵亡,殿前都虞候石汉卿也在攻城中战死。

  二十八日,都虞候赵廷翰等一些渴望建功立业的武将叩头请战,愿以死效力,奏请太祖,要求冒死拿下太原城。

  赵匡胤动容道:“你们都跟随我多年,没有一个不是以一当百,成为我所倚重仰仗的重臣,休戚与共的近卫,我宁愿得不到太原,也不愿意让你们冒着敌军的刀锋箭雨去冲锋陷阵出生入死。”下令没有命令不允许再去攻城,众将官感激涕零,哭倒在地。

  为让北汉群臣彻底投降大宋,和平解放北汉,拯救黎民苍生,郭无为使尽浑身解数,彻底表现出他的“行为艺术”。

  一天,刘继元宴集群臣,郭无为在庭中痛哭道:“为何要以空城抗百万之师?”抽出佩刀就要自刎,想以此煽动人心,归降大宋。

  刘继元急忙走过来,拉着郭无为一起坐下,绝口不提投降一事。次日,刘继元又遣使去辽国催促援兵。

  北汉坚守危城,至闰五月,太原南城一处城墙被水冲坏,大水涌进城内。

  宋军整军正准备乘舟冲进城去,北汉军民也齐聚于此,顿时万箭齐发,投石车配合弓弩车,拼死抵抗。

  也许是天不亡北汉,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不知从哪里漂来一堆柴草,不偏不倚,柴草漂浮到了城池缺口,将缺口堵塞住了。这真是救命的稻草啊!北汉军民趁机用滚木礌石设障堵住水口。大宋官兵好不容易等来了一个破城的机会,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溜走了。

  ◆ 无为真的无为

  疾风知劲草,国乱显忠臣。北汉的宰相郭无为,的的确确是个二臣贼子。

  几番劝降无果,郭无为觉得要让北汉投降,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为了赢得更大的筹码,保住富贵,他决定在太原城没被攻破之前,直接领兵去投靠赵匡胤。

  开宝二年(公元969年)闰五月,郭无为终于想到了一个天衣无缝的计划,他向刘继元建议,自己要带兵夜间突袭宋军。哪里是真偷袭,明摆着这是要投降,把北汉兵带进大宋的包围圈。

  刘继元明显是个缺爱的孩子,一听郭无为这么说,感动得不要不要的,当下就拨了一千精锐给他,还派杨继业和郭守斌两人做他的副手。这可是北汉最厉害的兵,最厉害的将,刘继元这是把压箱底的家当都掏出来了。

  当晚,松油火把照彻之下,汉军列队待发,刘继元率百官到延夏门,将帅印亲手捧给郭无为。

  大风起兮云飞扬,宰相一去兮国遭殃。刘继元看不出郭无为心里的小九九,杨业和郭守斌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军,郭无为的心思,他们心里明镜似的。

  夜出奇的黑,郭无为心里正做着春秋大梦,他马上就要脱离刘继元的束缚,奔向大宋美好新生活。

  大军走着走着,杨继业一不小心“跌落马下”,崴着了脚,先带自己所部精锐回城歇息了;郭守斌所部的一部分士兵在自家的城池里走着走着,不知走到哪里去了,竟然给整迷路了。

  两个副将,一个也没跟上,郭无为身边只剩下百十人。这样狼狈投靠宋军,筹码太小,自己一定捞不到什么好果子,气得郭无为大骂两位副将无能。

  此时的郭无为,真的无所作为了。无可奈何花落去,只能长夜叹鹧鸪。这游戏没法玩了,只得带着剩下的兵将无功而返。

  宦官卫德贵早就对郭无为起了疑心,他派人暗中打探,得知了郭无为里通外军,企图投降宋朝的确凿消息,立即向主子刘继元揭发郭无为想要投敌叛国的阴谋。

  当得知郭无为企图投降时,刘继元竟气得“昏厥三次”。虽然郭无为扶持自己登上皇位,他一直心存感激,但是投敌叛国,这是杀无赦的死罪,罪不可恕。

  墙倒众人推!众多平时就被郭无为欺压的朝中大臣,乘势群起而攻之。刘继元震怒之下,判处郭无为死刑,拉到菜市口,当众绞死。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无明留风尘。贪一场镜花水月, 终得个曲终人散。

  道士下山,本想飞黄腾达,换日改天,不知是否算到自己会是一个缢杀丧命的结局。这真是:

  十年深山苦修真,换得宰相无上尊。

  褪去麻衣披紫蟒,摘下玄冠着乌巾。

  定国安邦浑似梦,叛国投诚误终身。

  三尺白绫戚惨惨,昭勋有阁郭无分。

  自古豪杰多情种,僧道也会恋红尘。历史没有如果,要不然大宋的功臣簿里面又会多一个叫郭无为的名字。

  放着好好的道士不做,非要下山搞事情。不过是大梦一场空,不过是孤影照惊鸿,不过是白驹过隙一场梦,不过是梦里有几许恩爱情仇。北宋末年,又有一个自称会“六甲法”的道士跳出来拯救大宋,他也姓郭,名字叫郭京,结果导致了“靖康之耻”,金兵的铁蹄,踏翻了北宋朝廷。

  长达三个多月的时间,宋军眼睁睁地看着被水围困的太原城,自己攻不进去,对方也跑不出来。一汪水困住一座城,一座城护着一个国。

  初夏时节,天气炎热,宋军驻扎在草地里,很多士兵感染腹泻病和瘟疫,赵匡胤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太常博士李光赞提议,为了保存实力,大军应该班师回朝。

  开宝二年(公元969年)闰五月,辽国再次增兵来援,为减少伤亡,赵匡胤毅然下令罢兵还朝。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道路两旁,是我丢弃的垃圾乐色,一同带走的,是我心头,永远的惆怅。

  ◆ 带不走你的国,就带走你的人

  赵匡胤兵伐北汉,对沿途百姓那是恩威并施,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抽空还帮忙打水扫地修房子。宋兵也是逢人就宣传大宋天子赵匡胤多么仁慈,东京现在就是天堂,吃穿不愁还有钱花,天下人人向往。

  于是,很多北汉百姓纷纷要求跟着赵匡胤回大宋,有几个胆大的还跑到赵匡胤的前敌指挥办公室,呼啦啦跪倒一大片,恳求大宋天子救苦救难,收留他们这些北汉难民,给他们一碗饭吃。

  为了救民于水火,赵匡胤在退兵的时候,顺便将北汉百姓一万多人移民到山东、河南,官府给每个人发放口粮,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

  北汉当时兵力只剩三万,人口还有三万五千多户。移民迁走一万多人,赵匡胤这招釜底抽薪,让北汉彻底名存实亡了。

  此次北伐,大宋又一次铩羽而归,无果而终。就这样,柴荣、赵匡胤这哥俩,到死都没能降服北汉。

  直到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赵光义亲率二十万大军,分四路会攻太原,经过一个月的围城,刘继元被迫出降,立国二十九年的北汉灭亡。

  宋军撤兵后,汾水退去,被水淹过的土墙,太阳一晒。太原城多处城墙都发生了坍塌。

  辽国使者韩知范叹息道:“宋师之引水浸城也,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若知先浸而后涸,则并人无类矣。”

  如果赵匡胤再坚持半个月,太原城恐怕就不攻自破了。

  六月,赵匡胤率大军回到京师。

  潭州防御使潘美给太祖赵匡胤发来战报,南汉又派兵袭扰郴州。

  发兵北汉之前,赵匡胤曾命令南唐后主李煜致函南汉国主刘鋹,要求南汉归还侵占湖南的桂州(今广西桂林)、贺州(今广西贺州),向大宋称臣。

  刘鋹不但拒绝了大宋的要求,还在给李煜的回函中,出言不逊,并囚南唐使节。

  李煜把刘鋹传来的书信直接派使者送到东京,呈给赵匡胤。由于征伐北汉失意,老赵正在生闷气。这回又看到南汉这边如此的傲慢无礼,不买自己的账。

  赵匡胤有点坐不住了,按照“先南后北”的统一策略,他迟早都会平了南汉的,既然南汉这么蛮横,把我老赵的面子按在地上摩擦,是时候让南汉尝一尝大宋的小刀切肉了。

  “我这柿子你不好捏!”赵匡胤拍案而起,“尔等小国,你就准备着迎接天朝的怒火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