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宋的天空 第一卷 飞龙在天 第三章 一根哨棒逞英豪

《大宋的天空》第一卷 飞龙在天 第三章 一根哨棒逞英豪

作者:墨尚花开 字数:2321 书籍:大宋的天空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似乎投胎也是个技术活,有个优秀的爹很重要。在老爹赵弘殷的百般调教下,十八般兵刃,赵匡胤学了一个遍。无论是骑马射箭,还是拳脚手搏,赵匡胤是一学就会,小树林里,打谷场上,城墙根下,到处都成了他的练功场。

  几度春去秋来,赵匡胤渐渐地从一个毛孩子长成一个大小伙子,身高八尺,丹凤眼,卧蚕眉,豹头红脸,容貌雄伟,龙行虎步,器度豁达,文武双全,武艺超群,有见识的人知道他一定不是常人。

  在所有兵器当中,赵匡胤觉得还是棍子最适合他,这东西顺手,到处都有,不像那些使剑的,天天在腰里挎着唬人。

  棍子可长可短,必要时还可以当扁担,不必天天带在身边,随便掰棵小树,撸掉枝杈,就是一件应手的兵器。勾弹封逼撸挤抽挪,诸般等势,处处黄龙舒展;斩将杀敌,棍扫一大片,勇武难挡。

  赵匡胤又将一根长棍,做成两段,中间加了个链条,就像李小龙使的双截棍,不过就是棍子更长一些。

  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嘿。后来赵匡胤把双截棍用在军队里,做成一长一短的“盘龙棍”,专门攻击敌骑兵的马腿,在战场上所向披靡。

  赵匡胤深谙武学拳术,现在山东、河南一带流行的“大洪拳”,就是赵匡胤所创。大洪拳的特点是以活马步桩为根基,架子大开大合,刚劲有力,极具搏杀实效。还有一套“太祖长拳”,更是被少林寺继承发扬,名扬四海。

  艺高人胆大,大宋时期,老百姓最津津乐道的事,就是太祖一根哨棒打下四百州江山的事迹。

  不过此时的赵匡胤心里所想的还是: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一代更比一代强,他要超过他爹,当最大的官。

  就在赵匡胤踌躇满志,想要到老爹的军营里一展身手的时候,这时候,又变天了。

  天福七年(942)六月,由于石敬瑭一直无法兑现给契丹的贡品,五十一时就把自己给郁闷死了,给儿子们留下了一堆烂摊子。或许是觉得自己的儿子们“猪狗不如”,或许是良心发现,要保全他们的小命。总之,石敬瑭没有把皇位传给亲儿子,而是给了自己的养子石重贵,即后晋出帝。

  晋出帝石重贵不肯向契丹称臣,惹怒了契丹皇帝耶律德光。

  开运三年(946年)十一月,辽太宗耶律德光亲自统率军征讨后晋,他指示降将赵延寿与瀛州刺史诈降,送假情报给石重贵,晋出帝不辨真假,急于成功,赶紧任命姑父杜重威为兵马大元帅,统领大军北上抗击契丹。

  这个杜重威,是个标准的软骨头,不堪重用,领上兵的那一刻,他已经决定要效法大舅哥石敬瑭了,跟契丹打得火热。最后,契丹头头们口头答应立杜威,只要不抵抗,投降大辽,就拥立他做皇帝。

  杜重威觉得这回自家的祖坟也可以冒青烟了,为了当皇帝,他带领十万大军一起投降了。辽军在杜重威的带领下,搭着顺风车,一路南下,兵不血刃,兵临京师开封城下。

  公元947年一月十一日,杜重威声称打了胜仗,骗开了城门,辽军哗啦一下涌入开封城。石重贵无以为计,欲纵火自焚,近侍把他一把拉住,才免为灰烬。

  契丹人这回打下开封,就在开封定都,改国号为“辽”。把对杜重威的承诺全都抛之脑后了。

  一头饿狼闯进了羊群,为了补充军备,契丹军在中原到处烧杀抢掠,美其名曰“打草谷”。 黑熊为了得到蜂蜜,端了马蜂窝,自己肯定也要付出代价的。

  不出半年,辽人在开封城实在待不下去了,就决定撤回北方。作为战利品,后晋出帝石重贵被打进木笼囚车,连同抢来的财物一并带走,被北方势力掠走的中原皇帝,石重贵是第一个,绝不是最后一个。后来还有大宋的“靖康耻,犹未雪”的徽钦二帝。

  契丹北撤,中原无主,群龙无首。

  太原王刘知远看得真真的,他屈指一数,老刘家可是有三百年的大汉基因,于是抢先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后汉。

  公元947年六月,刘知远进入东京开封并在此建都。发布文告,蠲免赋税,大赦天下。

  顺便说一句,后晋灭亡,契丹北归,杜重威的皇帝梦彻彻底底地泡汤了。北汉时,杜重威被人暴尸街头,马踩车压,践踏成泥,落了个死无葬身之地。

  这就是奸贼最后的下场。

  ◆ 麻雀救命

  少年义气,挥斥方遒。

  每日,赵匡胤腰悬双节棍,在开封城中,走街串巷,生非闯事,打抱不平。打恶霸、杀契丹,除奸臣,由此也结交了韩令坤、慕容延昭、张光远、罗彦威、杨廷龙、周霸、史圭、李汉升等英雄好汉和豪杰义士。

  一天,赵匡胤和韩令坤在土屋中较量武艺,屋外的麻雀,叽叽喳喳的吵个不停。

  两人停下来,匡胤道:“莫非有什么毒蛇出没,不然这小小虫,怎么叫得这么凶呢?”

  韩令坤道:“这些小鸟,一天到晚不知道在争什么?吃的也争,窝也争,媳妇也争,争不到就打架。”

  匡胤道:“同类相争,可见都不是什么好鸟。”

  韩令坤道:“我这里有弹弓,我去把它射走就完了。”

  “好!我们一起去收拾这些家伙。”匡胤说着,同韩令坤一同竞相冲到屋外。

  两只麻雀不知在争抢什么,从树上斗到地上,从地上斗到树上。韩令坤举起弹弓,瞄准了其中的一个大的。

  口中骂道:“大的欺负小的,我让你知道什么是公道!”啪的一下,土坷垃带着正义的怒火射向那只大点的麻雀。

  就听得轰隆一声巨响,身后的土屋,无缘无故地瞬间墙倒屋塌。

  这事也被记录在《宋史》中:“又尝与韩令坤博土室中,雀斗户外,因竞起掩雀,而室随坏。”

  二人吓了一大跳,还好离开的及时,没伤着半分,否则的话,小命就交代了。事后想想,这雀儿难道是老天派下来通风报信的?也未可知。

  ◆ 娶妻贺金蝉

  赵匡胤整天腰里别着一根双节棍,跟着一帮兄弟在街上溜达,伸张正义,打抱不平。今天不是哪个大臣的公子被揍得鼻青脸肿找上门来,明天就是哪个校尉的儿子被扯破了衣服,前来理论。杜氏觉得儿子大了不好管,就和赵弘毅商量着给匡胤娶门亲,让媳妇管吧。

  赵弘殷和贺景思都在护圣指挥营任职,两人关系很铁,常在一起喝酒撸串八卦。

  贺景思的祖上是“金龟换酒”的唐朝大诗人贺知章,家中世代书香门第,两家的孩子,赵匡胤和贺金婵二人从小就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

  匡胤比金蝉大两岁,打小就知道护着这位小妹妹,要星星不给月亮,要月亮不给星星,春天送野花,夏天送雪糕,秋天送菠菜,冬天送干柴,没少献殷勤。

  后晋开运初年(944年),赵弘殷带着儿子赵匡胤到贺景思家下聘求亲,贺景思心里乐开了花。两家选了个好日子,十八岁的赵匡胤和十六岁的贺金蝉,当年就喜结连理,成就百年之好。

  果然,娶了媳妇的赵匡胤一改往日的争强好胜、醉酒好斗的纨绔秉性,开始喜欢上看书,经常坐在那里手不释卷,遇到好书,也会不惜花费重金买下。

  贺金蝉温良贤淑,对公婆孝顺有加,家务操持得井井有条。赵弘殷和杜氏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赵匡胤后来出去闯荡,多年在外征战,贺氏一直费心劳力地支撑着这个家,养育儿女,孝养公婆,教导叔子小姑,没让赵匡胤操一点心。大宋三百年盛世繁华,军功章上也有她的一半。

  当后汉在开封定都之后,赵匡胤心想,我一定要干点啥吧,他不知道,自己的噩梦即将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