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病娇王爷偷心妃 第六百六十九章:大漠变化

《病娇王爷偷心妃》第六百六十九章:大漠变化

作者:月满南楼 字数:2923 书籍:病娇王爷偷心妃

  他们都是君留山的老部下了,这么多年君留山困守皇城之中,留在军中的这些人虽然都陆续成为了一方将领,但大家也都看到了在他们之后大岳将领青黄不接的难处。

  他们现在还正当盛年,但将军白发最是催人,战场又是瞬息万变的,谁都可能有马革裹尸的那一天,能寿终正寝反而还是少见的。

  等他们一个一个不在了之后,摄政王也无力再领兵了之后,谁又来守边?

  “有你们这些年轻人在,王爷后继有人,大岳武德不衰,我们也就能放心了。”

  挖沟耗时,他们看着挖到一半,牺牲了的将士的遗体也全部找出了,就留下一个人继续在这边守着,其他的人带着大部分的将士先行折返。

  突厥自此很是安分了一些日子,连在大漠的军队都停了下来。

  不过他们不停也不行,谁让现在九蛮和西夷的军队不再和他们并进,而是隐隐有了针对他们的意思。

  大漠之上,孟末与朝廷前来的官员,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对大漠城池的修复,以及对水源的开凿。

  项应这些日子亲自带着人跑上跑下的,短短几日,全部的人都晒黑了不说,还都瘦了一圈,但是看着人都更加的精神了,身上的气质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特别是那些才入官场的年轻人,这里对他们来说几乎就是另一个世界,一个他们没有看过的世界。

  “寒窗苦读多年,自觉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又蒙圣上与摄政王的恩典,入朝为官,今朝在此一见,才知不过井底之蛙。”

  “官吏治理天下,眼中却只见井口的天空,和井底的地下,我等尚且如此,陛下又当如何?”

  不再讲究的年轻官员们出去时常就是挤着一起就睡了,睡不着的时候也会说些悄悄话,谢长庸面对同伴所言,也只能摇头。

  纵然他们之中有寒门出身的,但能读得起书的,又有几家是真正连口吃的都要靠一家人推来让去的寒门呢。

  “读万卷书,当行万里路,先贤诚不欺我。”

  “书中再有圣人之言,再有天下万民在内,也终究不是百姓。”

  “民愚民智,不在书中,兴衰一句,不道民苦。今日我等能有此亲眼见识的机会,当不负陛下与摄政王之意。”

  原本还有些在心中不满的年轻官员,也在这几日之后变得只踏实做事了,他们都是被特地挑选出来的,他们也没有辜负挑选他们的人的一番心思,都选择了好的那一条路。

  项应等人很是欣慰,他们将这些年轻人带着出来,回去的时候要能让王爷和陛下见到好的结果才是。

  有项应等人带徒弟一样教导他们,加上他们本来也是年轻有为的,很快就熟悉了事务,能将事情办得让人点头了。

  突厥的军队安静了下来,孟末也就更能腾开手来忙活这边的事,一日众人好不容易能一起歇上一口气,孟末将他们请到了府上吃饭。

  大碗的面,大盆的肉块,和一盆一盆端上来的饼,就是孟末给他们准备的吃食。

  在五里关这边忙活的有二十一个人,将守将府坐得满满当当,围着的桌子上也各自放满了盆。

  食不厌精的文人雅士们也半点不与孟末客气,坐一起说笑了几句,就一个个挽起了袖子就起了手速,等东西到碗里了再讲形象也不迟。

  孟末还保留着当年勋贵大家养出来的优雅,手都能快出残影来了,他看着还是慢条斯理的,满满一碗的面条,上面的肉都堆出尖来了。

  拳头大的馒头也不知道他是怎么一边端着细嚼慢咽的架势,一边三两口就吃完了。

  项应比起他来也是不弱的,可以说,在场出自君留山一脉的官员比起同桌的那些年轻人,都能略胜一筹。

  但凡下手迟疑一点,对吃什么犹豫不决的,最后都只能捧着馒头,或面无表情,或一脸哀怨,或强行微笑地大口撕咬。

  谢长庸谢公子文章做得好,才学得了皇帝和摄政王的认可,为人的君子风派也得了众人交口称赞,这个时候顶着身边人哀怨的目光,六亲不认又淡定温和地护住了自己的碗。

  他是在他们之中抢肉抢到最多的,基本能比得上那些年长的官员了。

  其他人见弄不到他手里的,只能望梅止渴一下,边看边吃自己的东西,有人还状若遗憾地在吃东西的空隙间低声嘀咕着。

  “可惜这一次柳兄没有来。”

  旁边听见的人居然纷纷赞同地点头,柳丹卿是出身最好的一个,他们是真的很期待他也来和他们同甘共苦一下。

  要知道,经过这段时间的事,大家的感情都是好了不少的,他们同富贵过,现在也算是共患难了,为了一个目标一起奋斗真的很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谁说不是呢,柳兄这一次抱病未能坚持进来大漠,甚是遗憾啊。”

  他们绝对不是想看柳丹卿来了之后会发生些什么有趣的事,也不是想试一试能不能在这种环节之上找个新的垫底人。

  他们只是抱着同朝为官就该打好关系,这样也有利于以后的朝堂和谐的心理,才遗憾柳丹卿没有来的。

  孟末和项应等人也听到了他们那边逐渐热闹起来的讨论声,一眼就能看明白这些年轻人心理的前辈们都但笑不语。

  项应捧起碗来喝光最后一点面汤,把厚厚的肉片夹进馒头里,一边捞着自己的胡子一边吃。

  孟末也把剩下的肉夹进馒头,有亲卫送上来新的汤,这是军营中抬来的,还能看到一点油花。

  吃饱喝足了,大家各自捧着装着白水的碗坐着谈天说地,孟末笑着举碗敬了众人一碗水。

  “今日怠慢了诸位,还请见谅。”

  这样的宴请放在京城之中,不要说是怠慢了,简直就是在直接羞辱人,但是这里是大漠。

  众人皆举碗回敬,项应喝了一口甘甜的白水,悠悠笑了一声。

  “该是我等敬将军才是,在大漠之内能有这么一顿,在下敬佩。”

  大漠是个什么情况之前朝中不曾在意过,现在的大漠是个情况他们却都是看在眼中的,能将大漠维持到今天,固然有摄政王多年帮扶的原因,但归根究底,这些驻守大漠的将士才是功不可没。

  “以前是我们在守,现在是诸位来建,敬来敬去,不如共饮一杯?”

  “好,我等与将军共饮。”

  众人再喝了一碗,孟末笑着让大家都放松一些,问一问他们这些日子在大漠中的见闻,又说了一些自己在大漠多年来的经历。

  “金国人喜爱奢侈,偶尔其实还能在大漠中找见一些掉落的东西,那些废城里更是有不少遗留的物品。”

  “有一段时间大漠实在艰难,就大家都专门去找那些东西,找见了之后一起让人带出大漠去卖,换些让人能活下去的东西。”

  孟末说起来也是感慨,一群人那个时候到处去挖东西的日子,过得让人真的是哭笑不得又感慨万分的。

  军府毕竟是朝廷的衙门,君留山他们最难的时候也咬牙没让这边的补给断过,但是百姓就没有那么多的东西了,当时当真是什么招都想过。

  “现在好了呀,有诸位来大漠帮着,再等商队建起,大漠也就能真正活过来了。”

  等说笑得差不多了,其余人陆续起身告辞,项应留了下来,放下碗长舒了一口气,揉着有些不知道是吃撑了还是喝水喝撑了的肚子,羡慕看向旁边好像半点没有受影响的孟末。

  “将军今天把所有人都叫来,就是为了吃一顿饭?”

  “王爷来信,让我们多看看那些年轻的孩子,以后说不定是要留一些长久地守在大漠的。”

  孟末自己带过那么多的人,那些军中的将士,从大漠之外来的,除了被强制划分入大漠驻守的人,年轻人中就只有林兴修是自愿来又自愿留下的。

  这些年轻的官员,心中还有不知道多少的抱负想要施展,有多少的展望没有实现,让他们将大半的年华留在大漠这个地方,其中能有多少人会甘愿?

  君留山让孟末观察,替大漠挑选出几个能让他们信得过的人出来,孟末实在也是为难。

  项应听着他说倒是笑了起来,摇了摇头。

  “孟将军还是离开朝堂日久,对这些年轻人都不太了解了,王爷会将他们派过来,自然是因为他们都是有这个可能的,他们都能接受这一件事。”

  “现在交给孟将军来选,是为了让孟将军放心,也是为了日后与孟将军搭档起来,将军能觉得顺心。”

  “选择权尽在将军手中,将军何必烦恼这么多。”

  孟末闻言沉思着,项应是真的撑得有些难受了,也起身和孟末告辞,他必须要出去溜达一下消一消食了。

  送人出门时,孟末问了项应一句话。

  “若是我选错了人,或是耽搁了他们的前程呢。”

  “最终决定的人是陛下和王爷。”

  项应拱手与孟末道别,自己拎了灯笼往外走去,孟末站在门内看着他走远,低头扶额,忍不出笑了出来。

  孟家始终世代是武将,而不是文臣,那些弯弯绕绕的东西,果然还是适合这些文臣去想。

  他现在没有那么急着想要选人了,而君留山那边也不急着催他要人选名单,倒是君后辛一直关注着大漠的情况。

  朝堂之上少了沈士柳没有什么,反而让朝堂更加清净了,少了摄政王也没有什么,这一次君留山不是在大病之后匆忙离开。

  该安排的人和事都已经安排好了,所有人也都知道他离开是为了什么,心中安稳且有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