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在古代开星舰 第一百九十五章 追逐爱情的老板娘

《我在古代开星舰》第一百九十五章 追逐爱情的老板娘

作者:小耳朵的图图 字数:1807 书籍:我在古代开星舰

  西北苦寒,行旅艰险。卓不凡和一小部回民定居下来后,每年都有一两次给他们到甘肃东部城市采办生活用品。因为他到底是练武之人,虽至暮年,体魄仍极强壮,加以他又是汉人,到城市中和汉人交易也方便得多。

  这年岁暮,他照例到甘肃东部采办冬货。无意间在天水郊外碰见“三龙二虎”铁骑奔腾,武士打扮。他一看就知道这些人学过多年功夫,而且一定是满清的鹰犬。他犯了疑心,恐怕他们是来访查当年遗留下来的西捻的。因此暗暗跟将下去,仗着轻功超卓,居然远远地跟在健马之后,看着他们一行五骑上麦积山去。

  卓不凡追了他们半夜,到他们发觉姜翼贤祖孙,荒山夜斗时,他也发现了姜翼贤竟似曾相识。再看下去见姜翼贤使出梅花门的刀法步法,更确定了这人必定是自己的同门。因此他一认出来,便立刻挥剑上前,解了姜凤琼姑娘的困危。

  书接前文。这师兄弟俩荒山重逢,恍如隔世。卓不凡在西北多年,知道姜凤琼姑娘的病是因水土不眼,旅途困顿而起,他随身带得有药,趁着姜老头子刚才所煮的茶尤自滚热,便给她服下,叫她安睡。姜凤琼和敌人厮杀了半夜,一躺下地,便睡得很酣。卓不凡笑着对姜翼贤道:“师兄你不必担心,明天她便会好了。”

  姜凤琼姑娘睡得很酣,他们两个老头儿却一夜没睡。荒山夜话,苦茶解寒,互诉三十多年来的经历。卓不凡听得师兄现在正是亡命江湖,有家难归,便慨然邀请师兄和他同到回民部落中住。他道:“我们住的地方在甘肃极西荒漠之地,虽然日子过得苦一点,但却似世外桃源,尽可作‘避秦’的处所。”

  姜翼贤笑道:“我到甘肃,就是想找你。果然天从人愿,得来全不费功夫。你不邀请我,我也要去的了。我们又不是公子哥儿,什么苦吃不得!没说的,只有到你那里避些时了。”

  经过一晚酣睡,第二天姜凤琼果然霍然而愈。姜老头子对她说要去师叔祖处暂避一时。她听了半晌不语,姜老头子急忙劝慰她道:“孩子,我们不是久居,过些时候,我们还要回去,你不用难过。”他劝孙女不要难过,他自己的眼睛却有些红润了。

  姜凤琼见她爷爷这个样子,心中一酸,却急装出欢笑的样子道:“爷爷,我并没有难过啊。随师叔祖去多见识一些地方,还可以多学一些武艺,不很好吗。哦,师叔祖你老住的叫什么地方?”

  卓不凡笑道:“说出这个地名,你一定会觉得奇怪,叫做‘碱泉’子。泉水是苦涩的。你不知道,越到西北,水源越是难找。有一个井,不管它是苦水甜水,人们全把它当甘露看待。所以凡有水源的地方,就把它取作地名。在碱泉子附近,还有马连井子、盐水、公婆泉等地名,还有一个更怪的地名,叫做‘吊吊水’,‘吊吊’是‘滴滴’的两字的变音,那处水源只能一滴一滴的等它漏下来。”

  姜凤琼伸了伸舌头:“哎哟,这么个难找法!”

  卓不凡笑道:“姑娘,你别发愁。现在要比从前好得多了。我们在那里住了二十多年,种了一些树,另觅水源,打了几口井,再把冬天的雪水储下来,春夏之交,还可种一些蔬菜呢!姑娘,你应该懂得,有人就有办法,人多更有办法。”

  姜凤琼听到此处,笑对她爷爷说:“那我看朱师叔他们也该有办法,他们的人不是一天天多了。”

  卓不凡诧然问道:“哪位朱师叔?”

  姜老头子将义和团和朱红灯的事约略告诉他。他听说是“扶清灭洋”的,很不高兴。因为他身经大变,眼看捻军和回民受清军大屠杀,对清廷的仇恨已经刻骨铭心;他又未接触过义和团,当然更不了解朱红灯的策略。虽然经姜老头子解说朱红灯这人绝不会投降朝廷,他还是不敢信任,心中以为是师兄庇护自己的徒儿。不过他知道了清廷就是因为他师兄是朱红灯的师父,才要搜捕他杀害他,也觉得事情颇为复杂。自己远居边塞,真相不易明了,也就默然无语。

  当下他们三人,谈谈说说,一路上倒不觉寂寥,不过几天就到了碱泉子。回民们见他回来了,都很高兴。听说姜老头子是他师兄,姜凤琼是他的师侄孙女,都是有本事的人,更表欢迎。年轻的姑娘们见姜凤琼长得这么美,更上来拉拉扯扯,问长问短。姜凤琼见回族姑娘们如此天真活泼,也觉得很对心思。

  自此姜老头子祖孙就在碱泉子住下来。碱泉子这部回民给左宗棠大军迫至此地时,本来已给屠杀剩不到三百人,现在经过二十多年休养生息,人口增长得很快,已有五百来人了,聚居起来,也居然成为小村落。

  姜老头子在碱泉子住下来,晃眼又是四年。他和回民们虽然相处得很好,可是想起孙女的婚事,心中总觉不安。姜凤琼已经二十二岁了。如果在平时,早就该有婆家了。

  这四年时间,说来不算很长,但外面已又是一番世界。义和团的势力迅速发展,像春天野火一样,在北方几省烧将起来,蔓延的地区越来越广,甘肃东部也开始有义和团的活动了。

  同时清廷对义和团的态度,也有了个大转变。本来满清统治者对义和团的政策,一直就是在矛盾中,他们自然是想把义和团消灭的,可是由于义和团势大,他们迫于无奈,不得不承认它是“合法团体”;这样在“利用”与“防范”的夹缝中,义和团和清廷,几年来总算没有发生大冲突。可是到了光绪廿五年,山东全省农民,大部都入了义和团的“拳厂”,和山东拥有特权、欺压平民的列强传教士及教民冲突起来。传教士认定拳民是“叛逆”,鼓励教民武装侵犯义和团,并且夸大对义和团的“恐怖”。当时列强驻华公使,由美国公使康哲出头,压迫清廷撤换原来的山东巡抚毓贤,而换以更大的屠夫袁世凯。袁世凯是绝对媚外的“洋务派”,拥有强大的私人军队,他一到山东,义和团便陷入血海之中。他定出“严禁拳匪暂行章程”八条,凡有练拳或赞成拳厂者杀无赦。他这种极端残忍的屠杀,引起的是山东义和团全面的反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