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的系统不正常 第二百六十八章 难不成你想当我儿子?

《我的系统不正常》第二百六十八章 难不成你想当我儿子?

作者:余书山大 字数:1729 书籍:我的系统不正常

  声音在寂静的寺院里回响,不过片刻,从大雄宝殿后面疾步走来一个身材矮小的白眉老僧。但见他瘦骨嶙峋,宽大的僧袍上打满了补丁,丝毫看不出一代高僧的风范。

  真愚一边走一边说道:“道衍师兄大驾光临,麓山寺蓬荜生辉!贫僧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道衍迎了上去,说道:“多年未见,想不到小和尚你还是瘦得跟猴一样,看来你的饭是白吃了!”

  真愚说道:“师兄还是这么喜欢说笑!阔别数年,师兄风采依旧,可喜可贺!”

  道衍笑骂道:“小和尚言不由衷,小心死后要进阿鼻地狱。”

  真愚笑道:“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贫僧要是堕入地狱,也要学学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道衍露出钦佩之色,竖起大拇指说道:“好,这才是真和尚!”

  道衍不再玩笑,将王源、萧毅、韩武逐一引荐给真愚认识。

  韩武拿出真惠禅师的书信交给真愚,说道:“这是真惠大师的亲笔信,请大师过目。”

  真愚打开信笺,仔细地看完,说道:“既然是主持师兄托付,两位少侠安心在敝寺住下就是。不过,敝寺简陋,恐怕怠慢了两位。”

  真愚说完,引领着众人来到方丈室。方丈室十分简陋,门窗残破,屋顶漏光。道衍看到方丈室正中挂着一轴观音画像,急忙上前跪拜。待到道衍起身,真愚这才请众人落座。

  道衍仔细打量着方丈室,说道:“真愚师弟,虽然出家人不该贪图享受,但是你这里未免也太过艰难。你也六十多岁了,长此以往,如何受得了!”

  真愚亲自给四人泡上香茗,说道:“多谢师兄关怀。若是有生之年能振兴这古麓山寺,贫僧虽死无憾!”

  道衍叹息着摇了摇头,问道:“筹到多少重建的钱财了?”

  真愚说道:“惭愧。九牛一毛……”

  道衍说道:“老衲助你一臂之力,如何?”

  真愚答道:“师兄道法通神,重建麓山寺自然不费吹灰之力。贫僧毫无功德,所以不避艰难,来湖湘广结善缘、广弘佛法。若是想着轻易就能重建麓山寺,贫僧也不必来此修行了。”

  道衍轻叹一声,说道:“人各有志,老衲也不强迫你。你这庙里现在有多少僧人?为何不见人影?”

  真愚说道:“加上贫僧,一共只有五个。师兄之所以看不到人,是因为他们都外出化缘去了。”

  道衍说道:“南无阿弥陀佛。不论麓山寺是否能重建,真愚师弟的弘誓大愿就是无量功德!”

  真愚合掌说道:“道衍师兄谬赞,贫僧愧不敢当。”

  王源在一旁说道:“有大师这等矢志不渝、坚毅不拔之人,麓山寺何愁不能重建!”

  真愚说道:“承施主吉言,我等必当尽力而为。”

  真愚忽然想起来一件事情,对道衍说道:“道衍师兄,你有个老熟人也在敝寺。”

  道衍问道:“是谁?”

  真愚卖了个关子,说道:“见了就知道了!”

  道衍大为好奇,不知道真愚到底说的哪个老熟人。思来想去,自己在长沙除了真愚再也没有熟悉的人,更是急于想知道答案,于是催着真愚带自己去。真愚并不推却,领着四人朝藏经楼走去。

  藏经楼一片废墟,昔日雄伟壮丽的楼阁如今只剩下瓦砾石堆。藏经楼东侧有一座碑亭,亭子已经倒塌,只留下一块高大的石碑屹立在骄阳之下。石碑前面站着一个头戴四方平定巾,身穿五蝠捧寿大襟袍的男子。只见他一边用右手手指临摹着石碑上的文字,一边头也不回地说道:“真愚大师,李北海这篇《麓山寺碑》飘逸古朴、稳健奇崛、文采烁然,果真是绝世珍品!”

  道衍感觉这声音很熟悉,一时又没想起是谁,于是悄悄地走近,在侧面打量着那人。那人四十多岁,面皮白净,山羊短须,一脸正气,正在一心一意临摹《麓山寺碑》。

  道衍心想,原来是他呀!于是故意轻咳一声,大喝道:“好你个夏原吉,身为朝廷重臣,不思报效社稷、为民分忧,却到这里躲清闲。你该当何罪!”

  夏原吉大惊失色,急忙转过身来。当看到是道衍站在自己身旁时,不禁脱口而出:“少师!”他急忙整了整衣冠,朝着道衍长揖说道:“夏原吉拜见少师!”

  王源听得那中年人自称是夏原吉,顿时惊喜异常。夏原吉官至户部尚书,政绩卓越,是名满天下的治世能臣。他忠孝两全、宽厚仁慈、爱民如子,是当世读书人的楷模。王源没想到能在麓山寺遇到心中的偶像,心潮澎湃,满怀崇敬地望着夏原吉。

  萧毅、韩武听夏原吉称呼道衍为少师,都是一头雾水。韩武偷偷地问真愚:“大师,什么是少师?”

  真愚轻声答道:“少师就是太子少师!”

  “啊!”王源、萧毅、韩武不禁异口同声地惊呼。

  王源急忙问道:“莫非道衍大师就是名震天下的黑衣宰相姚广孝?”

  真愚答道:“正是!”

  王源呆若木鸡,没想到在麓山寺遇到了两位天下闻名的大人物。自己和姚广孝共处了一天多时间,竟然没有看出他的真正身份。王源心想,怪不得姚广孝说因他而死的人成千上万,果然不是大话!自己一直自视聪明,却原来只是井底之蛙。

  姚广孝年轻时出家为僧,法名道衍,精通儒、佛、道、兵诸家之学。他在四十八岁的时候,经人举荐去辅助当时的燕王朱棣。太祖皇帝朱元璋龙御归天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开始逐步削藩。道衍力劝朱棣举兵,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靖难”。在靖难之役中,道衍辅佐燕王世子固守北平,击溃数十万朝廷的北伐之师。后来,他建议燕王朱棣轻骑挺进,直取京师。果然,京师兵力空虚,朱棣一举攻克应天府。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得登大宝。朱棣继承大统以后,改年号为永乐,封道衍为僧录司左善世。第二年,又封道衍为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

  姚广孝说道:“什么太师、少师,在这里只有道衍和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