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回到过去屠个龙 第一卷 番外I大明枯槐

《回到过去屠个龙》第一卷 番外I大明枯槐

作者:四维弥张 字数:2921 书籍:回到过去屠个龙

  这是一名老人,一个很老很老的老人……凭着他的记忆,他大概有五百三十三岁了,嗯,应该是这个数。

  他的身体已经不似曾经的硬朗了,甚至现在还有些佝偻。

  当然,这是因为天地灵气逐渐枯竭,他无法再回到他的巅峰状态了。若是天地灵气充裕,他甚至觉得自己都还可以去京城浪上好几圈。这可不是说笑的!

  可惜啊可惜,他已经老了。人老了嘛,自然就喜欢回忆一些过往的事情。

  那一年,他还记得,按照现在常用的公元纪年来说应该是1368年,也就是洪武元年,那一年,他见到了那个他愿终生追随的人。

  那时,他们都还小,地位的差距犹如天堑。那时他是侍读,而那人,却是皇子。

  几年后,皇子殿下被封为了燕王,他跟随殿下,来到了位于燕京的燕王府。

  尽管那么多年过去了,他依旧记得气势磅礴的燕王府初次展现在他眼前的样子。

  尽管那么多年过去了,燕王府的每一条长廊他都还记得,燕王府的每一个小院他也都还熟悉。燕王府是他的家,永远都是。

  变故,是发生在洪武十年的那一天晚上。

  十八岁的殿下刚刚完成晚课,准备歇息,而他作为侍读还要陪着殿下回到卧房。

  走在回卧房的路上,殿下突然对他说,常槐,孤突然很想要应天府的那个位置。

  他那时惊呆了,我很明白殿下这句话中的意思。同时,他也明白,殿下将这个想法告诉了他,是真正的将他看做是心腹。

  所以他问了,殿下,有什么我能为您做的吗?

  你想学武吗?那时殿下这么问的。

  愿意,卑职愿意为殿下赴汤蹈火!他这么回答道。

  接下来殿下不再说话,他们已经到了殿下的卧房了,那里自然会有仆人照顾他的。

  而他,也该休息了。

  第二天,殿下请来了一位锦衣卫,看装扮应该是一位千户。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位千户大人的名字他也忘得一干二净,只是隐隐约约记得,千户大人好像姓纪。

  从那以后,他便跟这位千户大人勤修武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十八岁才开始修习武艺,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个时间实在是太晚了,有这个劲头,倒不如多练练力气好下地干活。

  可是他的天赋很好,在这位锦衣卫纪千户的倾囊相授下,他的修为增长很快,甚至成为了一名可受万人敬仰的巫。

  后来,跟随殿下出征时,他已然是一名仙级的大巫。

  而也正是这次跟随殿下出征,让他更加坚定了提升自己修为的想法。他要变得强大起来,他从此不允许任何人伤害到自己的殿下。

  那大概是建文四年,应天府城破之时,他立在殿下的身后,有一箭……他未能拦下。

  拦下那一箭的,是那位千户大人。似乎也是因为那一箭,千户大人被殿下提拔为了锦衣卫的指挥使。

  从今往后,殿下应该被称为陛下。

  陛下定都燕京,改年号为永乐。

  对于定都燕京,他曾问过陛下,明明北方连年战乱,为何还要将国都定在靠近北境的燕京。

  那时陛下大笑了几声,指着燕山的方向,对他说,常槐,皇帝应是一国之支柱,应当居于北境,镇守国门,应当为天下社稷而死。唯有这样,才能民心所向,才能战无不胜。

  嗯……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陛下的子子孙孙都牢牢记得这一点,直到大明国破,也没有退后一步。

  而他,不是君王,他只是一个侍读变成的护卫。那时的他不懂陛下说的话,只明白眼前这位黄袍加身的陛下,应是他用生命捍卫的人。

  又过了好些年,是永乐十三年还是永乐十四年,他记不得了。他只记得这一年发生的最大的事,就是自己的那半个师傅,那位纪姓的指挥使大人,被陛下下令斩了。

  那一天,燕京城内人心惶惶。

  在那一天的夜里,陛下召见了他。

  在陛下的书房中,只有他们二人,甚至连屋外的那些护卫,也被陛下给支开了。

  那时,陛下坐在木椅上,书案上是堆积如山的奏章、一块金质腰牌和一把金属质感的未出鞘的黑色宝刀。

  那时陛下说,纪刚的罪名是朕强加上去的。这些年,锦衣卫所收集的情报都由他经手,他知道的太多了。他死了之后,便没人知道,锦衣卫中有一个叫做洛常槐的人了。

  陛下顿了顿,伸出手指了指书案上的那把宝刀,严肃地对他说。

  你是唯一一个不被别人知晓的锦衣卫。现在,朕授予你指挥使衔位,并赐予你阎罗刀。朕要你记住,你的身份朕不会说出去,而你身为锦衣卫指挥使只有查案之权,并无调度之权。

  朕不似太祖,无修炼之质,因此,朕总有驾崩之日。朕赋予你这些权利,是希望你能护卫我大明江山,护卫朕的子孙后代。

  凭你的指挥使令,可查处全国上下所有文件,凡有阻你查案者,朕许你斩立决。

  这件事,朕会知会炽儿的。从今往后,你……便是我大明的守护神。

  他接过陛下交给他的阎罗刀与指挥使令,也接过了无比沉重的担子。

  后来,永乐二十二年,陛下……驾崩。

  从那一刻起,便无人知晓洛常槐这个名字。历代皇帝们只知道,成祖留下了一位守护神一般的锦衣卫指挥使,永远庇护着大明。

  将陛下送入皇陵的那一天,他买了坛酒,坐在不远的一个山头,独自喝酒。

  过了那么多年,他才想明白,陛下自以为下了一个天衣无缝的圈套让他往里钻,殊不知,从他第一日成为陛下的侍读起,他便是一心一意地效忠于陛下,绝无二心,就是那句“愿为殿下赴汤蹈火”的那句话,也绝对是发自肺腑。

  或许连他自己也没有察觉到,和陛下的朝夕相处,他对他早已不是君臣之情那么简单了。

  而他会信守承诺,为陛下守着他的天下社稷。

  直到……那一天的到来。

  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大明王朝就此终止。

  那一天,他没有去救崇祯皇帝,因为他明白,大明王朝已经救不回来了,唯有崇祯一死,才可救陛下子孙世代平安。

  对于他来说,大明灭了也没有关系,只要皇家的血脉有流传下去,就足够了。

  他不是大明的守护神,他只是朱家的守护神。

  不过,他还是来到了燕京城,在那里等待了一段时间。

  他在等的,是顺治入京。

  那一天,清军的阵势很宏大。

  那一天,是大清王朝正式立足于华夏史册的日子。

  那一天,有很多很多人在京城中等着顺治。

  他回京城,并不是想要刺杀顺治,大明王朝的灭亡已成定局,他改变不了了。就算他杀了顺治,也没有丝毫作用。

  他回燕京,算是要保护顺治,最后一次为大明清理门户。

  他的阎罗刀再次出鞘,这一次,他举起长刀,将迎向同僚。

  他知道,锦衣卫中一直有一个命名为指挥使司的特殊机构。

  该司由太祖成立,收纳每一任退役的锦衣卫指挥使,组建出了大明王朝的最强战力。

  并且,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司就连历任皇帝都不知道。关于这个机构的存在,他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知晓并且一直提防着他们。

  那一天,他站在巷口,持刀而立,拦住了那些人的去路。

  一个又一个身穿麒麟服手持绣春刀的中年人从阴影中走出来。这些人中,有很多他洛常槐的熟人。

  毛骧、蒋献、赛哈智、陆炳、袁彬、石文义、马吉祥……

  这些人都是大名鼎鼎的锦衣卫指挥使,当然,他们也是他的同僚。

  他不需问他们,因为他能读懂他们在想些什么。崇祯自缢时,他不现身还情有可原,但是他们不现身,就是有私心。

  他们想杀掉顺治,谋朝篡位!

  那一天,他只说了一句话。

  在下锦衣卫指挥使洛常槐,成祖有命,阻我者,斩立决。

  那一天是他拿着阎罗刀最后一次杀人,而这一次,算是彻彻底底地断了大明的延续。

  多年以后,他再回忆起那天的光景,记忆中所留下的,只有那条染满鲜血的巷子。

  后来,他便隐居于江南的一座小山上,随便搭了个木屋,随性地生活。

  他其实挺喜欢这样的生活的,远离官场的喧嚣,远离政治的黑暗。他花重金请人为他搭了一座亭子,建在湖边,与他的茅屋作伴。

  朱家后代已经被他藏了起来,不用担心现在的皇帝找到他们,而他每年也都会去看看他们,继续坚守着那个承诺。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具体多久他记不清了,那一天,有个青年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找到了他。

  青年说自己来自苏州任家,名叫任林殊,字天策。

  青年来这里,是想让自己的儿子任恭炽拜他为师。

  他同意了,因为这个孩子的天赋,实在是让他眼热。

  然后,就这么生活到了现在。

  他稍稍坐正了身子,将手臂的刀解了下来。

  人老了,果然是喜欢回忆过去啊。

  心中生发出这样的感慨,他向不远处正在练武的小男孩招了招手。

  “觋儿,停一下。过来,为师有东西给你。”

  小男孩跑过来,站在他的面前,用一双水灵的大眼睛看着他。

  他拿过刀,将刀递给了小男孩,笑道:“觋儿,为师现在将这阎罗刀赠送于你。这把刀陪伴了为师一辈子,为师虽说没用它来除恶扬善,但至少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之事。为师对你的要求不多,只要你不要自持实力狂傲自大,便任你如何。”

  小男孩接过刀,眼中露出了无比的坚定:“是,师父,徒儿会记住的。”

  他点点头,朝小男孩挥了挥手,说道:“好了,你继续去练刀吧,为师累了,要休息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