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继祖传宗 第一百八十一章 步入正轨

《继祖传宗》第一百八十一章 步入正轨

作者:亿城安 字数:2935 书籍:继祖传宗

  为此,刘继祖又召集了长老会,大家对其进行了修订完善就开始施行起来。

  首先是薪酬规定,按照族规,所有参加劳动的人都有酬劳。族长每月十两银子,副族长每月八两银子,长老每月五两银子,年满十五岁的成人每人每月二两银子,年满十二岁参加劳动的小孩子每月也有一两银子。他们还规定,有超出所在各部安排的工作内容的还有额外的钱发。

  族里还补发了前面几个月的酬劳,这可把大家都乐坏了。族里的这些福利待遇虽然表面上还是比不上三宗门,但他们现在的衣、食、住、用、行、看病、上学都不要钱,实际上折算下来一点都不少。

  任务奖励方面,他们则根据任务的难度简单分为了三等。他们先对任务进行了界定,首先明确各部安排的日常工作不算任务,那是工作,只领取薪酬。

  任务是指任务处设置的,超出了日常工作范畴,且有一定难度和危险的工作。

  其中三等任务完成,每人奖励五两银子,二等任务完成,每人奖励五十两银子,一等任务完成,每人奖励五百两银子,虽然没有书院的任务等级多,也没有书院的任务酬金高。但百家庄现在总共还不到两百人,规模有限,钱也不多,况且也不接外面的任务,都是族里自己派的任务,因此等级没有搞的太复杂,酬金金额也不算高。不过大家还是很高兴,尤其是出去执行任务的那些武者和长老们。

  上次跟着龙长老处理金银器和古董的人,以及跟着吴伦去寻找杨胜武的人,都按照二等任务给予了奖励。

  后面跟着刘继祖去抢回被抢的金银并报复了止戈城和拍卖行二掌柜的任务则是按照一等给予了奖励。

  另外对于每个任务中做的多的,贡献大的他们还多奖励了五百两,比如追踪有功的刘亚夫、寻宝有功的李巳、小心谨慎的刘瑾、日夜兼程送信的潘光达和舍命救人的毒武者黄祖光。

  这次虽然发出去了不少钱,但从上到下,大家都认为这是应得的,对于稳定广大武者极为重要。拿到钱的那些武者都是喜出望外,因为即使在三宗门里,完成类似的任务也不一定能拿到这么多钱,何况以他们的年龄,大多还在交学费。

  至于抚恤,他们规定,凡是为宗族事业牺牲的,宗族会为其举行隆重葬礼,妥善安葬,并在宗祠里为其树立牌位,除、清、九、盂四时祭扫供奉。如有父母、妻儿,族里为其准备一千两银子的抚恤金,愿意来百家庄的,由族里负责接来奉养,不愿意搬来的再给五百两银子的安家费。

  这些规定的施行,使得百家庄各个阶层的成员各取所需,大大稳定了整个队伍,其中:

  长老们有了稳定的收入,崇高的地位和体面的工作;

  武者们没有了后顾之忧,有了预期的收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

  不会武技的成人们有了舒适的房子,安身立命的事业和人身财产的安全;

  那些孩子们则有了良好的教育、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奋斗的目标。

  等大家都按照新的规定领到了钱,各个脸上都是笑开了花,都想着赶紧出去逛逛街买些东西。

  但因为现在庄子里实在太忙,根本没一点空闲时间。所以大家都催着范成赶紧把杂货铺建起来,这样他们就可以委托杂货铺帮他们买东西了。

  于是范成就组织人先盖起了杂货铺,他们把祠堂旁边的一块地改成了库房和杂货铺,前面是杂货铺的铺面,后面是族里的库房。

  杂货铺先建了起来,只用了三天时间,样式就仿照周边最普通的铺面房,配套着就做了柜台和货架。

  库房相对慢点,因为建的比较大。他们生产、采购的大量物资,都要存放在这里,还要做到安全、通风、防潮、仿鼠、防虫,防火。

  为此,刘继祖又召集了有经验的人开了一次会,才把库房的样式定了下来。

  库房一共三间,和前面的杂货铺正好构成一个四合院的结构,三间中最大的那间用来存放粮食和吃的,另外两间,一间用来存放各类生活用品,另外一间用来存放武器、装备、药物等战备物资和金银等贵重物品。

  在杂货铺的后面他们还建造了工作间,作为户部的办公地点,有人全天守在那里,既作为守卫也作为管理人员。

  在建造过程中,他们还在地基和墙壁内使用了石灰、花椒来防潮、防虫,地面和墙壁内侧铺了石板防鼠,房顶留了小洞通风。为了安全没有开窗户,门也做的比较坚固宽敞,方便搬运货物。

  与此同时,他们也把养鸡场、养鸭场、养羊场、养猪场、养马场、养牛场和酿酒作坊建了起来。

  除了酿酒作坊其他的这些相对就简单许多了,养鸡场、养鸭场和养羊场只要找到合适的地方,搭些棚子、架子,用围墙或栅栏围起来就行了。

  养猪场稍微麻烦一点,要盖些猪圈,但也比盖房子要容易多了。

  养马场原本是有的,为了出入方便建在了河对岸,那里的马匹主要用于族人外出骑用。这次是在村子这边也建一个养马场,因为运送物资需要骡马车辆,为此他们还专门做了几辆运货的马车,也放在了养马场里。

  养马场里还盖了马厩,同时还配套盖了两个简单点的库房,一间用于堆放草料,一间用于存放鞍鞯之类的相关物资。

  养牛场则按照马场的规格,盖了牛棚,也配了两间差不多大的库房,一间放草料,一间放农具。

  酿酒作坊要更复杂一些,开始时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建。还好有刘老汉在,范成按照刘老汉的指点,组织了专人去城里的酿酒作坊参观,慢慢摸索着才建了起来,还顺便在旁边建了农部的工作间。

  等所有这些畜禽场、房屋、作坊都盖好后,已经过去了半个月的时间。

  这半个月的时间,刘老汉应该是整个庄子里最忙碌的人了。他一方面要组织人开荒,另一方面还要跟着苏孟奇去采购各类物资。自从当了这个农部执事长老,刘老汉似乎是焕发了第二春,忙得脚不沾地,刘柱也成了他的助手,也被使唤的屁股不着地。

  刘老汉先是观察,他先看地,再看人,等看的差不多了之后,才找长老会商量。因为他看出来了,这里的人大多不是正儿八经的农民,务农这个事,大家普遍都不喜欢干,如果没有强制措施,开荒种地这个事可不好干。

  长老会很重视这个事,因为饭是谁都要吃的。因此长老会规定,百家村自族长以下,每个人都必须轮流参加田间劳动,还不能偷奸耍滑。由候怀古负责监督,有不好好干活的,不仅扣发当月的薪酬,还要继续在田间劳动一个月。

  刘继祖、杨胜武、冯定坤以及长老会的所有执事长老都以身作则,轮流参加田间劳动。

  这样一来大家才没了抱怨,都积极参与了进来。有了长老会的支持与族人的参与,刘老汉干劲十足,他想在上冻以前把山下这些荒地都开出来,明年春天,他们就能种上粮食了。

  刘老汉开荒也确实经验丰富,刘继祖老家那些田地很多就是他和他的父祖一起开垦出来的,那些荒地比这里的地可差多了。这个山谷中间是一条小溪,沿着溪流两边的土地还是很容易开垦的。

  众人在刘老汉的带领指挥下,先清理杂草、灌木、石块,然后 进行平整,翻耕,筑埂,加上有马有牛有车,他们开荒的速度很快,每天差不多能开出十多亩田地来。

  刘老汉本来想沿着两边的山林不断开上去,但刘继祖没同意,他说:“包长老是举人,可以免税五百亩,地开多了还要上税,不划算。而且再往上的地方都有林木山石覆盖,不好开垦灌溉,即使开垦了也种不好庄稼。”

  刘老汉虽然觉着可惜,但族长这个孙子的话还是要听的。他还估算着,按照这个进度,他们没准儿还真能赶在上冻前把这些田都开出来呢!刘老汉虽然上了点年纪,但精力依旧旺盛,在这么忙的情况下,他居然还和苏孟奇一起进了好几次城,买回来了三头耕牛、十个猪仔、二十只羊和一大群鸡、鸭、鹅。

  因为已是冬天,鸡鸭鹅和羊他们都是买的长大了的,等把这些都养进各个畜禽场之后,刘老汉又进行了更细的分工,大家轮流开荒、喂养畜禽。除此之外,他们还购买了大量的粮食和之前要买的各类物资,银子也如流水般花了出去。

  运送各类物资的车辆从山道两边源源不断地将货物送到村口的茶馆,然后再由族人运进来。

  三个库房这时已经都堆满了,有些东西放不下,他们就放到了养马场和养牛场的仓库里。库房里有了这些物资,大家的心里终于踏实了些。

  刘继祖这些天白天都是跟着祖父开荒干活,他作为族长和孙子,更要以身作则。晚上则继续进行教学,他主要还是教族人射箭,全体族人,不分男女老幼都要轮流来跟他学,其余的武技现在主要是项长老安排人来教。

  对于这些额外的教学工作,族里单独给了合理的报酬,这样一来大家教起来就有了动力,至于学习的动力,已经不用调动了,自从那些一等任务的报酬给出去之后,所有人的学习动力都被调动了起来,那可是五百两银子啊!

  刘继祖都没想到这些钱花出去还有这样的效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