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秦:开局抓了嬴政和赵云 第三百四十一章:失误

《大秦:开局抓了嬴政和赵云》第三百四十一章:失误

作者:花式摇头 字数:1784 书籍:大秦:开局抓了嬴政和赵云

  大秦皇帝陛下要创建诸子书院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咸阳。

  而因为有了宋应星,造纸术也被带了过来。

  纸张虽然还未全面普及,但是在官方却已经流转开。

  一张张告示被贴在了各处街头坊市。

  而在皇城门前。

  告示刚刚被贴上告示牌。

  立刻便被咸阳百姓围的水泄不通。

  “咦?这是什么?”

  “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上面居然还写了字。”

  “像是锦帛,可是看起来不锦帛粗糙太多了。”

  “嘿,你们不懂吧,我在京畿县衙当县尉的表兄跟我说过,这东西叫做‘纸’,是咱们陛下发明的,不仅可以用来写字记录,而且造价还十分便宜,比竹简都要便宜。”

  ......

  看着被涂了浆糊贴在墙上的告示,百姓们议论纷纷。

  虽然还未在民间普及,但是也有人通过自己的途径接触过纸张。

  而随着周围人的宣传。

  顿时在人群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特别是那些儒家的学子,盯着墙上的告示更是眼冒金光。

  竹简写字过于麻烦,而锦帛的价格昂贵,就算是他们这些号称财大气粗的儒家子弟都用不起。

  如今听着周围人的宣传、

  他们明白,这纸张不仅能够写字,而且质感接近锦帛,甚至造价比竹简还要低廉。

  “陛下为天下学子造出纸张,此举堪比我儒家圣人。”

  此时这些儒家学子们的脸上,露出了跟当初李斯一模一样激动的情绪。

  如果不是旁边还有大秦的士兵和官员在,恐怕他们都要忍不住撕下来仔细观摩。

  “肃静!”告示旁边的官员高声叫道。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识文辨字。

  所以在张贴告示的地方,还有大秦的官员在一旁负责颂念其中的内容。

  “无论王侯将相,贩夫走卒,但凡是年龄超过五岁,不大于十六岁的少年都可以申请考核。”

  “但凡通过考试者,不仅能习武修仙,更是免除一切食宿和学杂费用。”

  官员将告示张贴后,对着百姓高声颂念着其中的内容。

  “什么?”

  “免去学习的费用,还包揽食宿!”

  “无论王侯将相,贩夫走卒!吾皇万岁,我是听错了吗?”

  听着官员宣读的内容,周围的百姓具是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说道。

  免费提供修仙习武的机会,而且还管吃管住。

  纵然百姓们心理承受能力再强,也有些难以置信会有这等好事。

  这对于多数食不果腹的百姓来说,这已经不是天上掉馅饼可以形容的了。

  然而。

  那告示旁边的官员却眉头一皱。

  因为告示上的内容他还没有念完。

  尽管他第一眼看到告示内容的时候,也在怀疑是不是写错了。

  不过所有告示的内容都是这样,纵然心中不敢相信,他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将内容宣读出来。

  如今。

  正如他们所猜测的那样。

  这些告示内容刚放出来,就在百姓中掀起了不小的轰动。

  然而,

  后面却还有更加劲爆的内容。

  “肃静!”官员沉声道,顺手敲了一声旁边的铜锣。

  duang~!

  告示牌周围瞬间安静了下来。

  咳咳!

  官员清了清嗓子,继续道:

  “但凡加入诸子书院,并顺利结业的学员,可直接入朝为官,成绩优异者,拜卿封将。”

  官员说完,便看向四周。

  此时不复刚才的喧闹。

  周围安静的可怕。

  这一刻,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屏住呼吸,怀疑自己是不是听岔了。

  片刻后。

  有一人小声询问的声音从人群中传来。

  “刚刚他说什么?”

  “好像说,诸子书院结业的人可以直接入朝为官?拜卿封将?”旁边的人有些不确定的回应道。

  “嘶!”

  第二人的回应刚落下,周围便同时响起了无数人倒吸凉气的声音。

  紧接着,所有人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

  紧接着。

  有人扭头便走,边走嘴里还嘟囔着

  “快回家,我现在就回家找我婆娘生孩子,无论如何要让孩子拜入诸子书院。”

  ......

  相比起宋应星负责的农改。

  诸子书院的建设显然要更快一些。

  将庄稼地里面的作物全都换成灵种,就算全民配合,等到灵种成熟至少也要两个月的时间来催熟。

  但是诸子书院就不一样了。

  直接将南部高山上的钦天台给占了下来。

  钦天台本身是作为星官推演聆听天时的地方。

  就说能够听到天上仙神的提示。

  不过随着大秦与天庭陷入纷争,钦天台也彻底荒废了下来。

  而钦天台位处雄山,紫气东来。

  距离人宗总坛不远。

  称得上一片洞天福地。

  如今,用来做诸子书院再适合不过了。

  只需要将牌匾和其中的布置更换。

  原本倾听天神之音的钦天台便成为了大秦育人的诸子书院。

  此时。

  某处山脚村落前、

  一个青须道人面色温和的朝着村长问道“村长,我观山脚下,千亩良田所种之物,非麦非稻,不知为何物?”

  青须道人不是别人,正是从地宗总坛而来的地宗道首。

  本来他的打算是直奔咸阳。

  但是在中途,他却感觉大秦疆域内可以说是天怒人怨。

  便切身尘世,顺便为自己再积累些功德福报。

  将来也好白日飞升,免去天劫。

  听闻地宗道首的询问,年过半百的村长乐呵呵的回应道“这是司天监农事部发的灵薯苗,据说长成的话,每亩能产出数千斤的粮食咧。”

  “什么?每亩数千斤?!”

  哪怕不事农桑的地宗道首此时听到老者报出的数字,也被吓了一跳。

  这老头子在耍我!

  要么这老头子是傻子,要么他把道爷当成了傻子。

  此时,地宗道首只感觉自己受到了羞辱。

  这世间怎么可能会有亩产数千斤的东西。

  而此时,那老村长却再度出声。

  “不怕道长笑话,老朽种了一辈子地,最好的水浇地一季一亩最多也就产三百斤(石还要换算,就用斤吧。),能够亩产数千斤的庄家我也是第一次听说,不愧是陛下培育出的灵种,嘿嘿嘿”

  老者说着笑了起来,完全不顾旁边地宗道首那愈发怪异的眼神。

  亩产几千斤粮食,道爷我福源身后都不敢这么说。

  看来这就是咸阳那人的愚民之策。

  “居然如此愚弄百姓,怪不得整个人间天怒人怨。”

  “不过这样也好,天下越乱,越是适合我地宗广纳福缘。”

  “呸!昏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