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唐宫妃策 第二百五十五章 内忧外患又起

《唐宫妃策》第二百五十五章 内忧外患又起

作者:离亭晚 字数:2726 书籍:唐宫妃策

  陛下的身体暂时还看不出太大的端倪来,只是近身伺候的人知道他会时常吐血、发热,而这也成了郭太后的一块心病。

  从得知陛下的病情以后,郭太后就暗中命郭家众人四处搜罗珍稀的医学古籍往尚药局送,试图从中找出一点治疗的线索。而尘积多年的长阁,因为其中颇有一些孤本,她也命亲信去整理,然后将其中的医书送去给梁御医看。

  就在郭太后发现陛下的发病次数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的时候,尚药局有了新的进展。

  在长阁找出来的一本孤本里头,找到了一个失传已久的方子,或许可以治愈陛下的病。但年代久远,关于病症多少有些语焉不详,梁御医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而且,那方子里头有一味珍贵药材,生长在昆仑上之上,十分难得,世间难觅其踪。

  梁御医将这件事汇报给了郭太后,郭太后道:“恒儿是哀家唯一的子嗣,也是大唐的帝王,若恒儿这个时候有事,恐怕朝局又会动荡不安。所以只要有那么一点点的希望,哀家都得去尝试。哀家这就命人去寻药,你看这药需要多长时间能配得?”

  梁御医苦笑一声,“若真是这样简单,老夫就不必来向太后娘娘说,早已派了药童出去寻药了。这药不但难得,更是难于保存,采下来必须在两个时辰之内配药,不然将药效大减,无甚用处了。”

  郭太后沉吟了片刻,问道:“那么尚药局……可还有信得过的人能办这件事?”

  这个方子本身就已经失传已久,书上写得也不是很明确,连梁御医自己都没有十成的把握能把药成功地制出来。即使制出来了,也未必就能确保治好陛下的病。作为尚药局最好的御医,他并不认为还有谁能胜任此事。

  梁御医并没有回答,他沉默了片刻,像在做一个极大的决定,然后向郭太后深深鞠了个躬,道:“老夫活到这把年纪了,该看的,该享受的,都已经经历过了。老夫亲自请缨,愿前往太行山替陛下配药!”

  郭太后吃了一惊,他这把年纪,莫说是跋山涉水去寻药配药,就算是出一趟远门恐怕都未必出得了。虽然陛下龙体要紧,可……

  “你还是起来罢,陛下的病一向都是你看的,你在哀家身边,哀家还能放下几分心。你若出什么事,叫哀家怎么办?”她亲自伸手扶起梁御医,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帮了她和淳太多。

  梁御医摇了摇头,似乎还有什么事情想说,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只是道:“老夫这衰朽之身,留着也无用。若是舍老夫一人,能为大唐的江山社稷做一点贡献,便是死,也死得其所。老夫心意已决,太后不必再劝。”

  郭太后站起来,向着梁御医郑重地鞠了个躬:“如此,哀家便拜托你了。尚药局的人,你可随意挑选,哀家再命二十名侍卫护送你。”

  梁御医点点头,没说半个谢字,拜别而去。

  梁御医离开之前替李恒开了半年的药方,然后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在侍卫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城。

  自知晓李恒的病情以后,郭太后为了不让他太过于操劳,每天又开始了持续的上朝,垂帘听政。众臣不解其意,但太后自先帝驾崩以后便经常听政,倒也算不得太反常。

  这天的早朝,郭太后正与众臣商议,猜测今年江淮一带恐又有水患,因此需提前准备出赈灾经费。正说着,只听得外头长长的一声:“报——”

  众人脸色都变了,上朝一向是不许人打搅的,只除非一件事,那就是六百里加急兵报,可是随时打断朝堂,送进来请皇帝定夺。

  郭太后藏在袖底的手轻颤,但她还是保持着镇静,命外头的人进来说。

  “启禀陛下,启禀太后娘娘,成德反了!”

  成德?那片地方一向就不大安稳,从前和镇海、淮西等几个地方都有勾结,要反,恐怕也是迟早的事。但郭太后还是有些诧异,“成德怎么会这个时候反,不是刚刚派了田弘正去赴任,继任成德节度使的位置吗?”

  那兵士喘了两口,好不容易把气稍微顺了顺,回道:“王庭凑自立为留后,杀了田弘正!”

  什么?郭太后半天才回过神来,先前田弘正去赴任的时候,带了两千多牙兵,这不符合规矩,而且朝廷也不允许一个节度使有这么多自己的势力,因此不许,遣散了他手下的两千多牙兵。

  哪知道,这才刚把牙兵遣散,田弘正就遇害了。

  郭太后的眉头拧了起来,“怎会这样?”

  那兵士沉默了片刻,道:“据属下所知,田弘正从前东征西讨,恐怕与成德地方的部分将士有旧怨。故王庭凑抓住机会煽风点火,以致于节度使被杀。田节度使正是因为顾虑到这一处,才会带两千牙兵赴任以求保全……”

  如今朝廷里的内忧还没解决,外患又来了。

  郭太后忍不住扶额,这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呢!她身为太后这么长时间,竟没有一件不难办的事,可惜李淳不在了,把这么一个大明宫,这么一个大唐扔给了她!

  早朝就这样仓促地散朝,她再也没有心思去讨论什么未雨绸缪的事,连眼前已经发生的几件事都足够她头痛的了。

  在散朝之后,郭太后并没有马上回蓬莱殿,她就这样沉默地坐在已经空无一人的大殿里,居高临下地望着底下的空旷,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郭鏦没有走,他缓缓走过去,绕过紫宸殿的高台,走到珠帘后头,站在她身旁。

  “三哥哥,我总是觉得力不从心……”念云看见他,两个食指在太阳穴上用力地揉着,眉头紧锁。

  郭鏦沉默了片刻,好似在回味她话里的无奈,良久方道:“你……可有好的人选么?王庭凑既然已经反了,朝廷总没有不征讨的道理……”

  “我知道。”念云依然保持着揉太阳穴的姿态,眼神越发的疲惫,“可是派谁去?如今朝廷里,你看看,哪还有几个可用的人?宫中我还必须留着人,以防万一,不能把真正能用的人都调开。毕竟……”

  郭鏦知道她说的“毕竟”指的是什么,他是那知道陛下真正情况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之一。

  可是,又能如何?朝中必须留下人来以防陛下出现万一,那么王庭凑,难道就纵容他这样自立为留后,纵容他在成德做当地的土皇帝了么?他都已经诛杀了朝廷命官,这,就是谋反的罪。

  郭鏦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我去吧。”

  念云诧异地抬起头来,“你?”

  郭鏦笑了笑,“你不信任你三哥哥么?”

  他在朝中这二十多年,知道树大招风的道理,而且他身为驸马,一向都不大显山露水。但是这么多年的韬光养晦,念云相信,文韬武略,这朝中能和他相提并论的人恐怕也没几个。

  这一次不同于往日,相比地方势力谋反,朝中的局势才是更重要的。她并不是不放心或者不相信他,而是此行太过于凶险。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根本给不了他多少人马,也许只有几千人马,那么他的安危怎么办?

  郭鏦似乎猜到了她心里所想,笑一笑,“念云,你忘了,咱们郭家是武将世家,也最擅长打以少胜多的仗。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不战而胜呢?”

  他故意把语气放得很轻松,告诉她,郭家的声誉不能到现在还在倚仗已经去世好几十年的子仪公。郭家是武将世家,倘若真的找不到合适的人了,众人可能最后还是会把目光投到郭家来。

  与其这样,不如郭家的人主动请缨。

  不战而胜的当然有过一次,那一次,他带着她一起出征,那时候薛七喜也还在她身边。那是三哥哥离她最近的一段时间,他保护着她,亲密无间,并肩作战。

  但这一次……这次怕只是说说而已了。

  念云仍是不放心,“可三哥哥,你若不在,朝中……可怎么办?”

  他伸出手来,轻轻抚摸她高耸的发髻和发髻间沉重的金饰,“朝中还有大哥。”

  大哥袭了父亲的爵,他的才略,以及对她的维护,未必会比他差,只是这些年来她一直同三哥更亲近。

  她有些忧伤地看着郭鏦,她真是没本事,过郡夫人的时候总是要他帮忙,做贵妃的时候仍然要他帮衬,等到现在做了太后,宫中再无能威胁她的人,可她还是保护不了他,她还是需要三哥哥为她出生入死。

  “就这么……赶紧定下吧,明日便领兵出征。长安城里的一切……你多和大哥商量。”

  他把手从她的发髻上收回去,向她行了个礼,转身告退。

  大殿的沉重木门打开,外头的阳光照进来,刺痛了她的双眸。她在铺泻的阳光里看见三哥哥的背影,高冠博带,好似一个剪影。

  “三哥哥——”

  她忽然忍不住,大步跑下那安放龙椅的高台,跑过大殿,在他背后三步远的地方站住。

  郭鏦转过身来,微笑。

  “三哥……”她的声音忽然哽咽了,“你保重。”

  郭鏦笑着点点头,想了想,又叮嘱道:“若是最后你没有选定四皇子,一定要除掉他,不必顾及三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