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佬的前任演技超群 第115章 举报信

《大佬的前任演技超群》第115章 举报信

作者:苏笙笙 字数:1767 书籍:大佬的前任演技超群

  两人一前一后,走进了秦聿铭的办公室。

  这位高大的汉子,办公室也挺宽敞。

  两人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秦聿铭很烦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堆在自己的房间。

  所以,这位部长的办公室和他家一样的简介,木制的桌椅,简单的瓶器,窗台上也只有一盆君子兰,当然柜子是必不可少的。

  秦聿铭用暖水壶给李宽泡了一杯茶,李宽恭敬地接过。

  两人不止是上下级。

  年龄上,也相差甚远。

  一个四十来岁,一个三十不到。

  想来是谈不到一块去的两人,其实很聊得来。

  似乎总有这样的事情,你觉得某人和你聊得来。

  但是你和某些人却聊不来。

  那么你就当有这么一个意识,不是别人的问题,而是你自己级别太低。

  李宽是什么级别呢?

  或许眼前的秦聿铭没有那么清晰的认识,可有的人却有这种感受,和李宽聊得来,但是和秦聿铭没法聊过三句话。

  难道是秦聿铭的问题吗?

  不是,问题出现在李宽这里。

  秦聿铭是攀州工商部部长,其要做的事一般人接触不到,事务繁忙,他不可能将精力分去向下兼容。

  而李宽不一样。

  尽管他在整个体系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出了攀州,他就是一个小小的,不足为道的主任。

  他要接触的人呢,也没有那么聪明。

  马景澄在他心中算是一个特例。

  他要接触的,就是如同师默这样类型的人物,有点小聪明,但是不多。

  师默也不是不能接触大佬级别的人物,同秦聿铭也可以讲上话。

  但是,要让秦聿铭静下来听他讲话,那就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两人看见的就不是一个事。

  师默有没有可能和这个级别的人有过多的交流呢?

  有!

  文艺部部长。

  最闲的没事儿干的人。

  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和趣味。

  由此看来,那些觉得某某某部长不如李宽的人,不是某某某有问题,而是李宽向下兼容了他们。

  而要知道李宽的真实水平,也很简单,看他和谁交流。

  眼光毒辣如刘伯恩这样的人,如果在这里,他一定知道,和秦聿铭交流的这个年轻人,有着、甚至超越秦聿铭的水准。

  若秦聿铭是刚猛的青钢木。

  那李宽就是韧性十足的青松。

  这世上如果有谁能够看透李宽的话,在今年之前,只有两个,宋青州和他师傅。

  今年之后,多了一个,马景澄。

  马景澄早对李宽有了判断。

  黄优优给所有人都送了礼,包括李宽。

  李宽收了没有,收了。

  这时候,李宽弯腰了。

  这是不是李宽,是李宽。

  可如果要到这个人家里去搜查,那一定是什么都没有的。

  他会在适当的时候,用合适的方式将东西都送出去,他管这叫蓄势。

  也叫顺势而为。

  反过来,你要敢给秦聿铭送礼,那简直是找死,你还不如自己挖个坑把自己埋了。

  给他家人送礼,那将死无葬身之地。

  可不论这两人有着怎样迥异的行为,两人在某些方面还是出奇一致的。

  与其说目的相同是两人能够交流的基础,不如说,这是李宽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基石。

  遥想当初,李宽大学毕业,直接被分配到了江边小镇。

  面对各种的诱惑,威胁,打压,那多刚啊!

  刚得头破血流。

  人李宽在江边小镇是怎么说的呢?

  人说:他李宽,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要他收受贿赂,除非大江水倒流,大河水变清。

  结果小命差点没了。

  带着满脸的伤痕。

  独坐在那茶山上,望着那接天一碧的江水,委屈屈,不知所措。

  当时他师傅抽着烟,坐在其身边,是这样说的:

  “你看脚下这大江,如果不绕过群山阻隔,能不能冲到东海?”

  李宽微微扭头,一脸郁闷,也不说话。

  “大江最终是要流向东海的,但是有无数的高山巨石挡住了它,他是停在那儿不流了吗?

  没有吧,他在这一路啊,遇山借势,触石借力,不但没有一江春愁,还养滋养着万物,影响它到东海吗?

  无非是弯一点,弯一点或许浇灌得更多。

  智从口,慧从心;

  智者谋局,慧者悟道;

  你的道是什么?”

  他师傅说完,径直起身离开。

  留下李宽在那里坐了一天一夜。

  如果不是他师傅的提点和历练,今天他还不知道在哪儿遭人打闷棍呢。

  简单地喝了一口之后,李宽将文件递给了秦聿铭:“

  我这儿有份文件,需要您先看看。”

  秦聿铭看了一眼李宽,文件能够递到他这儿,那可就不是一般的文件了。

  李宽在秦聿铭接过文件后,接着说:

  “这是那家专门为专营店定制衣服的厂子,现在转让了!”

  秦聿铭经李宽这么一提,就想了起来。

  这可是宋青州的一项伟大决策啊。

  去年,国家的外汇储备是13.87亿利元,只不过要在前面加一个负号。

  之前几年,正向也没超过十亿。

  攀州作为一个还可以的大城市,这些年,无数的外国人涌入,为了响应全国号召。

  有了专门为外来者提供的专营店。

  就是那个无数人进去看一眼,回去就能给人到处吹牛的店铺。

  有的人叫友谊商店,有的人叫专营店。

  进过专营店,算是这年头普通人最大的见识了。

  不过,攀州和其他地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里面80&东西产地都在攀州,只有20%是进口。

  这项举措是宋青州的决定,所以这家厂子签字的时候,很多人都在场,虽然最后是经过秦聿铭手盖章,但那不过是走流程。

  这并不像西凝一样,是他主导。

  不过秦聿铭看了这份文件,想要不为所动,那是假的。

  还是同样的问题。

  一方面是专营店的利润,另一方面会不会引起市场的动乱。

  秦聿铭并没有急于否定,其中有那么一些原因是由于李宽亲自送来的缘故。

  秦聿铭是一个坐拥一千二百万人口大州商务部的一把手,如果仅仅是靠资历,他不要说一把手,十把手都轮不到他。

  宋青州挑人从来不任人唯亲,也举不避嫌。

  比宋青州更高等级的那些人口中的所谓权谋,在宋青州看来,全是狗屎。

  光有资历,狗屁能力没有。

  有人曾经跟宋青州掰扯大局观,就宋青州那样的人都差点没忍住上去揍他。

  就他们那点狗屎眼界,在宋青州看来,如果让他们从新开始,不要说指点江山,就算是攀州随便的一个部门主管,他们都当不上。

  在宋青州眼里,所谓的大局,如果不从民生上着眼,啥也不是。

  秦聿铭也是宋青州从数十万人中挑出来的。

  不能说绝对无敌,但是可以肯定绝对不差。

  原因很简单,经济是命脉,经济崩了,攀州就会散架。

  攀州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它不能走错。

  可能只要走错一步,攀州就可能倒退三十年。

  看秦聿铭头上那一根根白头发就知道,这位才四十多岁的男人,压力到底有多大。

  也许他在商业上不厉害,但是他了解攀州的布局,了解宋青州的想法,也知道怎样做才是有利的。

  用他的话来讲,他不需要有多厉害,只需要稳得住攀州就足够了。

  比如,他让人找来的商人就不行,要不然最少能够保住欧阳信凭不欠一分钱。

  “你怎么看?”

  良久之后,秦聿铭合上了文件。

  “部长可还记得,年初《攀州之围》讨论上,州长提出的第四条…”

  李宽暗自激动的点可不就在这里吗。

  “你是说,让大江南北流通的桥?”

  秦聿铭看了一眼手中的文件,抬头看向李宽。

  “当然了,尽管目前这只是一座独木桥,但是有总比没有强,先建一个独木桥…”

  李宽很认真地说道:

  “一来,可以看看,是不是能够抵挡得住江水冲击;

  二来,可以看看能不能以此作为据点,架一座足够流量的大桥;

  如果可以,那…”

  李宽留给了秦聿铭短暂的思索时间,“即使最后不成,只此一家,也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不知您觉得如何?”

  秦聿铭自然深知攀州之围的难点,他又看了一眼文件:

  “只是…这其中,有一项,你如何保证我们放行之后,资源流向大江之北?”

  这些人说话都这么绕,非要把富裕说成是大江之南,贫困说成是大江之北,秦聿铭也深受其害,但也不得不顺应着说。

  毕竟这只是内部的事情,传出去,那后果可不堪设想。

  李宽听完后,一笑,从另一个文件袋又拿出一份文件。

  “这是我为了保证‘陶彩’是一座桥,而不是一条搅乱市场的‘鱼’拟出的合同!”

  其实他就是将和马景澄的那些约定变成了白纸黑字,仅此而已。

  “还有这么好心的人?”

  秦聿铭看完里面写的东西。

  这些也正是他担心的问题。

  尽管他和物资部的副部长兰树云沟通过,准备了大量的食物,准备帮助这些人渡过这个冬天。

  然而他还是有点担心。

  如果中间出现什么差池,是不是会用掉物资部在来年秋收以前的储粮。

  毕竟,要面对的,不止是李宽条文上写的这一点人,而是整个州和他们同样的人。

  退一步讲,其实这样也没有关系,只要明年秋收之前州里能够拿得出资金就行,粮食还是能够收上来。

  问题是,能够拿得出来吗?

  如果拿不出来,今年这样的情况又没有好转,那怎么办?

  到那时,可就不是脱衣服走人那么简单了。

  脱衣服容易,可造成的问题没办法解决。

  当下这种情景,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所缓解。

  再者,如果明年出现作物方面的灾害,又当如何?

  作为一个部长,这些都是他要考虑的问题。

  此刻看到李宽的条文。

  秦聿铭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这个冬天,如果有人帮助州里分担一部分社会压力,那必将是很好的。

  在开讨论会的时候,有人也提出建议,告诉有能力民众,州里遇到了困难,需要他们帮助分担压力。

  然而,这是不行的,也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这样做的结果,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攀州变得更难,属于异想天开。

  每一个决定都得考虑那些看得见,还有看不见的影响。

  秦聿铭很满意李宽条文上这长期为老弱病残提供食物的决定。

  思索了片刻之后,他当即表示:“我同意了,这次由我亲自签字,出了问题我来承担。”

  秦聿铭走到办公桌,拿起水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且加盖了公章。

  李宽暗暗地松了一口气:

  遇山借势,触石借力!

  他牢牢地记住,并且深刻地领会了他师傅告诉他的这八个字。

  有了秦聿铭的亲笔签名,后面的事情就好办多了,最多明天早上,所有的事情就会办完。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看马景澄的表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