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云阳赋 血染枫林

《云阳赋》血染枫林

作者:烟云公子 字数:9476 书籍:云阳赋

  第二十四章 血染枫林

  由于周不易刚刚过世,瞿红袖并没有立马随程锦尚等人去到云阳。听闻瞿红袖答应出山,连成宗也甚感意外,因为在他心里,对青幕居这些时日的作为有些不满,更重要的是他始终觉得这青幕居有些神秘,并不像外界所传的那样是个世外桃源,修行圣地。

  “你有何发现?”边向禽问道。

  “我去了周不易的墓地,并未见异常,但是却遇到了一个人。”

  “什么人?”

  “那日我在山上探听消息时所遇见的那位江湖人士。”

  “就是你说险些发现你行踪的那位?”

  “不错。”

  “有什么不对吗?”程锦尚问道。

  “此人三十有余,身高八尺,面向冷峻,虽未交手,但我能感觉肯定是个高手。”

  “他在这山中做什么,你可查探清楚了?”边向禽问道。

  “我私下问了几名学童,据他们所说,这人名叫聂青云,是红狐瞿红袖的朋友。”

  “那就好,我还担心他是渤州的人,瞿姑娘已经答应为我所用,那我们就无需担忧她的这位朋友了。”程锦尚舒了一口气。

  “可是将军您不觉得奇怪嘛,这位瞿姑娘在这山中修行,身边为何会有如此厉害的江湖高手?”

  “按理说是有些奇怪,可是你想想,乱世之中,多少人觊觎周先生的才能,有的人讲理,被拒之后也就自行离开了,可有的人却不这么想,敌人的朋友那还是敌人,周先生如若被他人所用,对自己就是个巨大的威胁,所以周先生虽远在深山,却也有很多危险,同理,瞿姑娘名声在外,丝毫不逊色于周先生,再加上老先生突然暴毙,身边有高手保护也不奇怪。”程锦尚分析道。

  “这倒是也说得通,那将军可曾问过这位红狐,周先生是如何死的?”

  “一进屋便说到天下大势,倒真是把这个问题忘了,你可曾打听到什么消息?”

  “山中学童都不太愿谈这件事,只道是突染恶疾,医治无效。”

  “人活于世,总是会有很多意外,你有担忧也是对的,不过目前看来,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这位江湖高手的身份也查探清楚了,其他已经不重要了,我们离云阳日久,想必将军府会有很多事情等着咱们,我们还是先回云阳再说吧。”

  连成宗心中虽然依旧充满怀疑,但眼下也确实找不到具体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所以也就只得先随程锦尚等人返回云阳。

  合围土龙坎已经一月有余,战事并没有什么进展,经过多次审问,伍文通几乎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交代了出来,可是这些对于攻打土龙坎基本没什么用途,土龙坎山高路陡,上有数万精锐把守,就算能找到小路上山,但敌人以上攻下,几乎相当于以一敌百,面对如此天堑,陶臣末也没有更多办法,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毕竟土龙坎居高,粮草供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出现问题。

  闲了这么长时间,王立阳已然是百无聊赖了,总是绕着弯子试探陶臣末什么时候可以出兵,但是陶臣末每次都只是笑说时机未到,王立阳无奈,只得将气撒在操练场上。

  相比陶臣末有目的性的等待,杨明珍却开始慢慢焦急起来,土龙坎确实可以抵挡陶臣末进军的步伐,春夏多雨,水源倒也不缺,可此地军粮供应着实让人头疼,山高路险,平日里费些人力也没什么问题,可如今陶臣末大军三面围困,哪里像以前那般轻松,而且自己在黔阳的存粮最多也就只能再供应三个月,如此下去,自己肯定会一败涂地,心里焦急,他遣人召回了在土龙坎的曹静荣。

  见到曹静荣,杨明珍十分热切,眼前这个人可是自己的救命稻草。

  “陶臣末攻我,让我损失惨重,如今又大军围困土龙坎,静荣老弟可有解急之法?”

  “为今之计只有等。”

  “当真就没有其他办法了?”

  “府司大人请想想,先前伍文通鲁莽冒进,哪一次讨到好果子吃了?现如今陶臣末的军力与我们相当,硬碰硬,谁都讨不了便宜,更何况,陶臣末这小子诡计多端,我们要是冒然出击,说不定便会中了他的圈套。”

  “陶臣末有后援,他能等,可是我们等不得呀。”

  “府司大人不必着急,我想这陶臣末眼下也没什么办法,要不然他早就进开始进攻了,现在土龙坎仅与黔阳互通,陶臣末定然会从这里做文章,咱们也可以来个请君入瓮。”

  “怎么说?”

  “土龙坎建立防事至今还未曾有人攻破过,陶臣末再有能耐也不可能长上翅膀飞上去,他唯一能想办法的就只剩土龙坎与黔阳这条道,想必此刻他定然已经在暗中观察这条官道的情况,咱们不妨故布疑阵,减少这条道的布防,让他来攻,之后再给他来个前后夹击。”

  “如此也好,现在想来,本司确实更愿意陶臣末主动出击。”

  “大人,卑职还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我兄弟还有何话不能说,讲。”

  “事关李秀。”

  “你想为他求情?”

  “大人,李秀丢失黔西,确该治罪,可眼下正是用人之际,何不给他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呢?”

  “可本司说的话又岂能收回?”

  “大人,李秀到底有何能力你是亲眼见过的,再说了,黔西被破的个中缘由还说不定是什么呢,最主要的是眼下最头疼的是陶臣末而不是李秀,李秀与陶臣末打过交道,给他一次机会,说不定还能多几分胜算。”

  “若不是李秀、伍文通这两个废物,本司的黔西又岂会这般轻易的就丢了,陶臣末也不至于嚣张至此,更何况,桐平城破就是因他李秀不战而降,静荣,你说什么本司都可以答应,可这件事情,你得容我好好想想。”

  “大人,非常时期得用非常手段,也就可以用用非常之人,大人若是记恨,秋后算账也不迟,卑职言尽于此,还望大人为大局着想。”

  “事已至此,也不急于一时,静荣啊,前方战事就拜托你了,本司、黔州将士的性命可都在你手上,如何对付陶臣末,就依你适才说的办法去做,至于李秀等等的一些琐事,本司会好好考虑考虑的,你就不必徒添烦恼了。”

  既然如此,曹静荣也就不好再讲什么了。

  话说李秀被关了一月有余,刚开始还试图挣扎,到后面也就喊不动了,小卒替他带的口信也没有了后文,所以干脆也就不闹腾了,只有季河清每日照旧呼呼睡大觉,李秀是既觉得好笑又觉得无奈。

  曹静荣的意见杨明珍不是没有考虑过,当时黔西大败,再加之伍文通蛊惑,让他将怒气彻底撒在了李秀身上,后来伍文通再败,杨明珍开始反思自己的决定,想来黔西战事必然另有缘由,可他这些年在黔州横行惯了,自己说的话比皇帝还要有分量,既然自己亲自下令将李秀打入大牢,此刻要想收回成命,面子上总是说不过去,所以才这么长时间没有过问李秀,今日曹静荣再提此事,杨明珍还当真是有些犹豫,不过眼下战事僵持,他也没有必要立马做什么决断。

  时间又过去了十余日,王立阳着实是闲不住了,便再一次前往陶臣末的营帐,询问何时出战,陶臣末依旧只道时机未到。

  “将军,咱们何必只盯着土龙坎呢,既然土龙坎打不下来,我们何不绕开他直接攻打黔阳城?”

  魏文忠听了也表示赞同,众人便都看向陶臣末。

  “黔阳离土龙坎只有不到一日路程,我们若是绕开土龙坎直接攻打黔阳,只有一种结果对我们是有利的,那便是我们必须在三个时辰之内攻下黔阳,如果超过三个时辰,黔阳道的援军便会陆续抵达,土龙坎大军也会随即出击,到时候我们便会背腹受敌,首尾难顾,这对我们可没有半点好处,所以,要向攻下黔阳,彻底扳倒杨明珍,必须要先将土龙坎这颗钉子拔掉。”

  这么一说,众人貌似也就明白了。

  “将军,那何时才是合适的时机啊?”

  “我也不知道,但时机不会随时出现,这需要我们自己把握,我知道诸位想速战速决,可两军交战,一不小心便会万劫不复,你们一定要记住,我们要的不仅仅是黔州,还有这整个天下,所谓上善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不到万不得已,我们没必要玉石俱焚,否则这一切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听完陶臣末一席话,众人心中开朗,心里的浮躁之气也打消了大半,那便只好依着眼前形势,寻找合适时机再战。

  这日午后,陶臣末正在帐中焚香打坐,卫兵来报说有消息传来,这便同时进来了两人,一人来自黔阳道,一人来自云阳。

  黔阳道传来的消息便是关于土龙坎与黔阳沿途的布防之事,据来人所报,相比前段时间,黔阳道的布防已经松懈不少,且近来粮草运送已不及往日频繁。

  云阳来人则是带来了新的兵器和粮草,此外,还有一封信。

  信中两个内容,其一,王金易已收服云州。其二,红狐瞿红袖出山赴云阳。

  心中所说的内容对陶臣末来说无异于都是好消息,至少目前看来是,程锦尚这封信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想告诉陶臣末无需有后顾之忧,云阳无危,他只需专注于黔州战事便可。

  可是,程锦尚的绝对信任对陶臣末来说便也是一种不可言喻的压力,自兵发黔州,已过去两个多月,虽未尝败绩,但真正的硬仗却还没开打。

  沉思良久,陶臣末决定小试牛刀。

  招来众人,宣布了攻打土龙坎的决定,众人皆欣喜无比。

  点兵誓师,众将出击。

  魏文忠、王立阳、任蒹葭各领三路人马向前推进。

  土龙坎居高临下,山上防事皆就地取材,用巨石所筑,上山之路皆为小径,大军很难齐头并进,如此冲杀一阵,只见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云卫伤亡不小,尽管众将士奋力拼杀,但却寸步难进。陶臣末见状即刻鸣金收兵。

  回到营帐,众人郁闷不已,特别是王立阳,他本以为终于可以大展身手,奈何却碰了一鼻子灰,任他一身本领却难有发挥。

  陶臣末来回踱步,心里不断在盘算着。

  良久,陶臣末开口道:“今日一战,诸位无需气馁,结果全在我意料之中,此行的目的就在于试探,现在看来,诸位心中应该有底了,要想拿下土龙坎,咱们还得从长计议。”

  “他奶奶的,这土龙坎比咱们的天影关还难打,将军,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做。”王立阳问道。

  “这一次,我们败了,土龙坎的守军必然士气高涨,如果咱们再败几次,他们必然轻敌,传我命令,全体将士今日好好休整,明日咱们再攻,再败,再攻。”

  “我明白了,将军的意思是咱们只顾不停的攻打,但不真正拼命,这样时间一长,敌军定会疲于应付或者说松懈怠慢,之后我们在强攻。”任蒹葭恍然大悟道。

  “不错,眼下也只有此计可行。”

  恰这时,有人来报说收拾伤兵的时候带回来了两个土龙坎的士兵,但伤势较重,怕难以救回,请示是否需要抓紧对其进行盘问。

  陶臣末一听,赶紧领着众人前去查看,要是真能从其口中问出些关于土龙坎的消息,也可能会有用处。

  陶臣末等人刚到,却见几名医官叹着气。

  “什么情况?”魏文忠问道。

  “这两人被刺穿了脾脏,没有抢救过来。”

  “什么,那你们可曾盘问他们有关土龙坎的事?”

  “这二人伤势太重,根本说不出什么话,我们本打算将其伤势进行控制之后再行问话,可还是晚了一步。”

  见这二人已经无用,陶臣末等人也只得悻悻离去,几个士兵便也将这二人抬出去准备就地埋了。

  “等等。”任蒹葭突然想起了什么。

  “夫人有何发现?”

  “将军,我在想,有一个办法倒可以试试。”

  “什么办法。”

  “这二人的甲胄我们先留下,依照将军的意思,今后我们还会数次进攻,我在想,到时候不妨找两个机灵的人穿上这甲胄趁交战之机混上土龙坎,暗地打探一下这山上的布防以及其它对我们有用的消息。”

  “夫人妙计,我看可行。”

  “混上去倒是容易,可每军人员都有编队,如若遇到整队列兵,轮值巡防也很容易被发现啊。”魏文忠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有一种人便不会列兵,也不会轮值。”任蒹葭微笑道。

  “伤兵!”魏文忠恍然大悟。

  “不错,伤兵。”

  “既然如此,那我去。”王立阳立即请命。

  “我也去。”魏文忠也赶紧说道。

  陶臣末想了想,说道:“文忠,你挑一个机灵的人,随你去。”

  “为啥不是我?”

  “你出战意愿最强,我需要你留下来激励士气,发动进攻。”陶臣末笑道。

  这么一说,王立阳竟有几分高兴,魏文忠无奈的摇摇头,他的这位大哥只有能打仗,什么事都好商量。

  注意打定,魏文忠便挑选了一个手下,开始准备。

  第二天戌时,天已泛黑,陶臣末再次整军进攻,为让魏文忠等人潜入敌营,这一次的进攻相当猛烈,陶臣末特意安排了长矛进攻,挑落了不少土龙坎的守卫,眼见时机差不多了,陶臣末便又鸣金收兵,魏文忠及其手下便穿着敌军甲胄躺在了地上。

  待陶臣末退去,土龙坎士兵开始收拾伤员,魏文忠二人便顺利的被抬上了土龙坎。

  对于陶臣末这种看似毫无目的的攻击,曹静荣很快便参透了其中的用意,他知道陶臣末意在麻痹守军,伺机而动,所以他叫来左右,下了严令,不管陶臣末什么时候攻打,也不管每次有多少人进攻,都要将之作为最后一战来打,若有松懈,无论何职,皆以军法 论处。

  魏文忠被抬进伤兵营,有大夫要过来治疗,他便示意自己伤情不严重,让他先去救其他人,陶臣末两番强攻,土龙坎也伤亡不小,医官们自然也乐意遇见魏文忠这种人,所以也没过问便自行忙去了,魏文忠与自己的随从假意自己包扎,然后便混在各色伤兵之中等待机会刺探敌情。

  两次进攻,让陶臣末又多了一些主意,这土龙坎守军居高临下,短兵相接,云卫讨不到任何便宜,要想与敌军处于同一高度公平较量,只有在兵器上下功夫,送魏文忠上山这一次,长矛阵形起到了关键作用,退回本营之后,陶臣末便即下令将所有长矛、长戟、长戈集中来用,数量不够的便制作竹筅辅之,并将战术交予任蒹葭、王立阳,之后再由这二人负责率兵演练,良祛则在各部奔走,尽量筹集更多的兵器、人员。

  入夜,魏文忠与其随从相互搀扶着大摇大摆的在各自忙碌的士兵中穿行,尽量沿着土龙坎的防线行走,中途也遇到几名士兵的盘查,劝解他们好生养伤不要四处走动,魏文忠只是唯唯解释说是大夫让他们多走动,有利于恢复,以便很快参战,如此一说,几个卫兵也未再过多盘问。

  约在辰时,众人正疲惫不堪,山脚下却又想起了阵阵喊杀声,魏文忠瞬间清醒,他知道肯定又是云卫开始进攻了,这土龙坎士兵也反应迅速,很快便集结在了防线之上,此刻形势紧迫,正是继续打探的好时机,魏文忠立马招呼随从开始在山中转悠,天虽未明,但各防事位置隐约可见,奇怪的是下层防线兵员堆积,紧张备战,但山中更高处的守军却几乎未动,魏文忠想上前查探,却被几个守卫拦了下来,魏文忠突然怒道:“小的们虽然受伤了,但为何不让我们参战,我要去找上将军说理。”

  这守卫本来很警惕,突然笑道:“我说兄弟,你急什么急,来了这土龙坎还怕没有仗打,规矩就是规矩,曹将军有令在先,下坎将士就算战死,没有他的亲准,任何人都不能前往上坎,更别说你只是为了请战,如此上去,怕是讨不了好果子吃。”

  魏文忠气呼呼的哼了一声,说道:“上将军找不着,那咱们自己上阵杀敌去。”说罢便带着随从急匆匆的往回走,这随从也是机警,也跟着气冲冲的埋怨了几句。

  前面几名守卫无奈摇摇头,其中一人说道:“我们被困在这儿一个多月了,竟然还有这样的傻子想迫不及待上阵杀敌?”其他几人无语,只是带着几分嘲笑的摇摇头。

  虽只有一两次试探,但是魏文忠心中对这土龙坎的布防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形势,只要再有个一两天,他便可以将这土龙坎的所有布防划出个道道来。

  陶臣末的进攻持续了大概一个时辰,山下又送来了不少伤兵,只是到目前为止,魏文忠都还未曾见过这曹静荣,看样子,曹静荣应当是坐镇上坎,而且他十分自信陶臣末短时间内一定不会攻上来。

  而这一次,陶臣末又有了新的收获,为了检验自己的想法,这一次进攻,陶臣末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千长矛兵,很显然,效果不错,这一次给对方造成的伤亡要大得多,最重要的是他这一次并没有亮多少底牌,经过各方凑集,目前长兵器可组装的云卫在一万左右,待时机成熟,再将这一万云卫全部投入进攻之中,不说就此攻破土龙坎但起码也得掉几层皮。

  此次进攻之后不到一日,陶臣末再次下令进攻,但这一次全部都只是做做样子,喊杀声震天,但云卫冲到山脚之下便又很快退了回来。入夜,约莫亥时,陶臣末故技重施,只喊不攻。

  第二日酉时,陶臣末再一次旧戏重演,亥时,云卫再喊一波,如此反复,弄得土龙坎守军整日吃不安宁,睡不安生,时间一久,云卫再次进攻,土龙坎守军便都变得拖沓,他们笃信陶臣末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眼看时机差不多,陶臣末再次下令进攻,但他也并不要求血拼,只要给守军造成伤亡便达目的,等到守军开始真的防范起来,陶臣末便又下令云卫只造势不真打,如此真真假假的攻打了土龙坎二十余日,弄得土龙坎守军毛的毛躁,懒的懒惰,曹静荣开始感到不安,虽然他已洞悉陶臣末用意,也多次下令严防,可任何人都经不起如此这趟,更何况长期精神高度紧绷的守军,就连他自己也分不清陶臣末到底何时开始进攻,而黔阳道运来的粮草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少了,长此以往,土龙坎怕是难保了。魏文忠也抓住其中的一次机会趁机混下山来。

  见到魏文忠完好归来,陶臣末、王立阳等人自是十分高兴,魏文忠迫不及待的汇报了土龙坎上的具体情况。土龙坎分上下两坎,下坎又有两道防线,一道巨石为屏,重兵把守,一道枫林茂密,骑兵、军械难用,上坎为军机要地,曹静荣等军中高官升帐于此,传布机密,守卫为军中精锐,若无特许,外人完全不能入内,上下坎只有一条山脊相连,两侧均是悬崖峭壁,难以逾越,下坎若破,曹静荣可迅速将守卫收回上坎再做抵抗,此两坎只能一一攻破而绝无一举两得之便宜。此外,土龙坎上有天然山泉,常年不断,水源充足,坎上兵粮已有减少,但并未断绝,以此情况土龙坎再坚守两三月并不会有太大问题,但如今因陶臣末不断袭扰,坎上士兵多有躁动,特别是曹静荣本部以外的士兵,如今的土龙坎看是牢不可破,实则暗藏危机,

  军中异动,曹静荣自由察觉,思来想去,曹静荣命人迅速传递两个消息回黔阳,要求杨明珍务必配合,否则土龙坎必危,其一,黔阳道必然布满了云卫的探子,粮草运送哪怕是以沙石充当也绝不能减少,否则一旦探子知悉,陶臣末定然会料到土龙坎粮草断绝,必会抓住机会不断强攻。其二,尽快决断,释放李秀、季河清,让其从黔阳抽调兵力从后方攻击云卫,以此前后夹击,反攻陶臣末。

  听闻曹静荣的两个建议,杨明珍立马安排人手着手实施第一件事,至于第二件事,杨明珍犹豫了很久,最后为了自己的前程,还是决定按照曹静荣的意见去做。

  接到被释放而且还要带兵打仗的消息,李秀竟然十分开心,这次就该轮到季河清不高兴了,他深知杨明珍从未将他与李秀当作自己人看待,若不是迫在眉睫,这一次他俩恐怕是绝难翻身的。

  看到季河清甚是郁闷,李秀便出言宽慰道:“无论怎样,杨府司对我等也算是有恩情,哪怕长期以来总是受小人诽谤排挤,但你我终究还是在军中能作些主,陶臣末这一次志在必得,你我二人尽力而为,就算是报答杨府司的恩情了,至于结果如何,那不是你我能决定的。”

  “倘若我们真的打败了陶臣末,今后便又只安于黔州一隅吗?大哥,你可甘心?”

  “若真打败了陶臣末,云阳势力必然减半,到时候入渝州,进泰安也并不是不可能,更何况,若真眼睁睁的看着陶臣末攻下黔州,那你我又何去何从,降了他,又如何保证今后在云阳军中的待遇能比我们在黔州好?”

  “你说得不错,可是程锦尚何许人?他英名在外,岂是杨府司可比的,陶臣末不过二十余岁,他程锦尚便可交予他近十万大军主持南征大计,这是何等的气魄,想想这么些年来,你我在黔州带的兵也就万余被流放的儿郎,我季河清祖上光耀,如今却落到这般田地,不闯出功名,将来死后,我有何脸面去面对列祖列宗?”

  “可是背信弃义,投靠敌人,就算将来功成名就,你就能安心吗?”

  季河清瞬间气急,但介于李秀是他上司,他也不好发作,只得气呼呼的说道:“行,那我们便把自己的命交给老天,我随你去攻打陶臣末,但是如果我们这一次再败,我便要履行当初在桐平时与陶臣末的约定,至于大哥你守不守约,我不会再说半句。”

  李秀突然笑道,摇摇头说:“你这是料定我们要败呀。”

  “大哥放心,既然领兵出战,我必然全力以赴,至于结果如何,看天命。”

  “好,你我这就去面见杨府司。”

  见到李秀、季河清,杨明珍态度并没有好太多,依旧一脸严肃的说道:“你二人丢了黔西,本是大罪,但曹静荣将军多次建议本司给你二人机会戴罪立功,如今看来正是时候,陶臣末围攻土龙坎近两月,曹将军应对疲乏,为永绝陶贼兵患,本司决定命你二人领兵攻打陶臣末后方,与曹将军前后夹击,将这陶臣末给本司灭了,此战若成,你二人前罪可恕,若是不成......好了,兵员已集结完毕,你二人准备好了便去吧,曹将军派来的人已在等候你们,具体事宜,他会传达。”如此是非之时,杨明珍也十分清楚有些话还不能说得太绝。

  稍稍做了些准备,李秀、季河清便点兵出发,如今的黔阳只有不到两万守军,杨明珍孤注一掷,为李秀、季河清点了万余兵马,只留了几千人守卫黔阳,李秀一败陶臣末,心里一直不甘,这一次,他既重掌兵权,便决定真刀真枪的与陶臣末比试一番。

  只是他不曾料到,前脚刚出黔阳城,云卫探子便已将黔阳大军出行的消息传回了云卫本部。

  当然,与黔阳大军异动一同传回来的还有黔阳道粮草运送恢复原有规模的消息。

  两道消息摆在面前,众人皆沉入深思。

  “卑职愿带兵前去截击李秀,再将他抓到将军面前,看他还冥顽不灵。”王立阳首先请战。

  “卑职也认为此计可行,杨明珍重新启用李秀的目的很简单,无非就是想与土龙坎士兵前后夹击我等,只要我们先一步截断李秀,土龙坎照旧只是孤山一座。”魏文忠附和道。

  任蒹葭并未言语,而是扭头看着陶臣末。

  陶臣末盯着沙盘,缓缓道:“你二人说得一点没错,只要截断李秀,土龙坎照样翻不起任何波澜,可是一旦如此,我们便又回到了先前的样子,依旧围着土龙坎,战事将毫无进展,你们不是早就想开战吗,现在机会来了。”

  “怎么说?”王立阳急切的问道。

  “首先,粮草恢复供量多半只是一个假象,杨明珍意在迷惑我们让我们不敢轻易攻打土龙坎,这愈发说明土龙坎已经出现了危机。其次,他们既然想前后夹击,说明曹静荣已经按捺不住了,他要主动出击,这正是我所期望的,但是,曹静荣主动出击有一个前提,那便是杨明珍的援军,也就是李秀,所以,如果我们半道截击了李秀,曹静荣定然不会再出击了,那我们便又只有围住土龙坎,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所以将军的意思是我们将计就计,等着李秀来,然后让曹静荣自己下山,我们再分兵击之?”任蒹葭说道。

  “正是如此。”

  “可是杨明珍前后夹击,我们能应付过来吗?”任蒹葭不无担忧。

  “我没有十全的把握,可这世上有些事值得冒险,黔州战事该有一个结果了。”

  “具体怎么做,将军你说,我等奉命行事便是。”王立阳道。

  “夫人、良伯,你二人率一万云卫加上从其他各部征调来的将士在我军外围迎战李秀,记住,我不要你们一定赢,只需保持阵形,一定要将李秀挡在身后。我会亲率剩余将士来对付曹静荣,具体事宜,我会详细交代你二人,诸位记住,此战只许胜不许败。”陶臣末斩钉截铁的说道。

  见主帅坚定,众人亦气势翻涌。

  次日戌时,夜幕。云卫后方火光四起,喊杀声大作,任蒹葭与良祛依计各率人马严阵以待。

  果不其然,见山下火光,土龙坎士兵随即便叫嚷着从山上倾泻而下,如山洪迸流,气势磅礴。

  云卫在山下摆出半月阵,月口朝向土龙坎士兵下山方向,陶臣末居中位,王立阳、魏文忠则各守月之两端。陶臣末示意三军稳住,待约有一万余人下得山来,再举火示意王、魏二人,二人会意,瞬间从两翼包收,半月变满月,长矛方阵及时堵住山口,延缓下山士兵的攻势,而月形阵迅速收拢,将先前冲下山来的万余土龙坎士兵未在阵中,一阵乱砍,几无活命。计成,陶臣末再举火传令,王、魏二人即刻散开,圆月变半月,长矛方阵亦随之退却,再一次请君入瓮,土龙坎士兵不明就里,只见云卫攻击减弱便又一股脑往下冲去,这一次,陶臣末放了更多的人入阵,以此反复,土龙坎将士折损过半。

  这时候,曹静荣见几次冲击竟寸步不进,恼怒难止。而另一边,李秀虽然心气高昂,但云卫以逸待劳,有备而战,彷如铁桶一般,李秀自是寸步难行,他只见前方喊杀声震天,却久久未等来两军会和,随着时间的推移,心中开始暗道不妙,相比李秀的专注,季河清更加在意李秀的安全,他并没有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战场之上,而是时时关注着李秀周边的情况。

  多番冲击,曹静荣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自己面对的并不是一个初出茅驴的白面书生,而是一个自己从未遇见过的战术高手。他在发现问题之后立马下令停止攻击,可是陶臣末却并不打算给他这个机会,跟随退去的人流,云卫如水潮水般向土龙坎涌去,夜色暗沉,远处的李秀虽然看得并不清楚,但是他已大致知晓了前方形势,越是如此心里越急,所以便加快了攻势,奈何自己手中兵力有限,任蒹葭等人又都是防御为主,任凭自己百般焦急亦是无计可施。

  土龙坎的地势在此刻开始发挥作用,云卫的进攻节奏慢慢缓了下来,但是陶臣末志在必得,所以全然不顾危险,一马当先,枪挑众将,王立阳、魏文忠率领长矛方阵紧随其后,一步步的蚕食着曹静荣的地盘,因为在山下吃了大亏,溃退的守军有些慌不择路,抵抗自然少了几分,加上陶臣末平时不断袭扰,部分士兵甚至以为这一次又只是做做样子,所以守军想法不一,战力一时间大打折扣。

  魏文忠在山上待了数日,自然也是摸清了不少地势,在突过第一道防线之后,便带着两千好手往山南一侧突去,这里地势陡峭,正因如此,守卫十分薄弱,魏文忠险中求胜,很快便越过山腰,再由上往下折回砍杀阻挡陶臣末等人前进的守军。曹静荣卖力的集中兵力想要组织有效的防御,但奈何此时自己的兵力已折损过半,再加上众人心中慌乱,哪里还能再作有效抵抗。陶臣末一鼓作气,将曹静荣的主力逼进了山腰的那一片茂密枫林之中。

  陶臣末此时下令暂缓进攻,随后将自己的长枪倒插与枫林之外,下令所有士兵放弃长兵器,全部换成短刃,再一步步向前逼近。夜色凝重,四下虫鸟噤声,只有云卫踏断林中枯枝和火把燃烧的吱吱声,陶臣末提着泛白的砍刀,白衣飘红,面色冷峻,一声不言,只是坚定的朝着曹静荣的士兵走过去,曹静荣却并未做好硬拼的准备,他知道此刻云卫士气正盛,他需要避其锋芒,但是陶臣末此刻不会给他半分时间,所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渐渐退去,他要退回上坎再做抵抗。陶臣末气沉丹田,大喊一声“杀”便即杀将过去,王立阳、魏文忠等随即呼号着也都掩杀而去。

  见陶臣末等人已攻上山去,任蒹葭开始向李秀喊话:“受陶将军所托,蒹葭特在此恭候李统领,李统领,大势已去,你当日说的话可还算数?”

  李秀回应道:“夫人这话说早了吧,在下可还未败呢?”

  “你真打算拼光一兵一卒?既知结果又何必做无谓牺牲?”

  “允人之诺,必当践行,今日我李秀绝不会就此罢手。”

  “陶将军早料到你会这样,好,既然如此,你我便分个高下。”

  说罢,二人也不再多言,便都招呼左右开始应战,虽说如此,但是任蒹葭早就吃透了李秀的心思,她知道李秀着急,所以她依旧只是照着陶臣末安排的阵形迎战,而不主动进攻。

  李秀心急,自然讨不了好,久攻不下,包括季河清在内的人都已渐无战意。

  而那头,陶臣末杀得兴起,云卫众将也鏖战正酣,初夏的夜晚伴随着阵阵腥风渐渐起了凉意,曹静荣在黔州征战多年,几乎未尝败绩,今日一战,他终于体会到了失败的窒息感,在沉闷的血腥气息里,他边打边退,勉强退回到了上坎。陶臣末带领云卫一步步渗进了坎下的茂密枫林,上坎地势有限,挤不下那么多残兵,退不回去的黔军或是互践坠崖,或是弃械投降,见此情景,曹静荣知道大势已去,他在黔州屠杀征战多年,仇家数不胜数,就算今晚活着离开土龙坎,想必也活不了几日,所以他并不算就此放弃,横竖都是一死,不如选个有尊严的方式,主意打定,他开始向左右咆哮,打算做最后一搏,突然,只觉背心一凉,低头一看,带着血光的刀尖穿胸而出,曹静荣一脸错愕,他想不到竟然是以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彪悍凶狠的一生,他想要回头看看到底是谁以如此手段结束了自己的性命,可还未来得及便丧失了意识,扑通一声,栽倒在地,在闭眼之前,他仿佛看见了那个人,好像很熟悉,但是又想不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