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家少爷超凶哒 第826章:你们实在让人觉得恶心(2)

《我家少爷超凶哒》第826章:你们实在让人觉得恶心(2)

作者:潋紫沫 字数:911 书籍:我家少爷超凶哒

  皇宫之中最忙的时候除了各种婚丧祭典外,就数过年前后这近一个月,大宴接着小宴,宴请大臣和内命妇,像日升日落似的此起彼伏。

  武婧儿忙得几乎喝不上一口水,过年前后都是住在绫绮殿内。最忙的时候,她还把因放假在宫里闲逛的太平公主抓了过来,一起分担宫务。

  太平公主聪颖,年前跟着武婧儿学习处理宫务,成绩斐然。武婧儿在她的协助下,虽然是第一次主持,但竟然将年后的几场大宴办得妥妥帖帖,没有出什么岔子。

  过年的余韵散去,武婧儿给年节里忙忙碌碌的宫女和寺人多发了两个月的月例。又见宫中诸人心神疲倦,在各处安排了轮值,让宫女和寺人们轮流休息。

  她则趁机回了一趟家,休息了一天。

  转眼间天气变暖,宫中的垂柳抽芽,百花盛开。武婧儿昨日已把今日紧急的事情都处理完,她今天有一件要紧的事情去做。

  武婧儿要去掖庭局的学堂巡察宫女考试。去年,武婧儿和武媚娘说过要选拔宫女后,就向掖庭局言明考试的范围和考试的时间。

  三月初十,正是宫女选拔考试的日子。

  考试的科目一共有五门,书法、算术、律法、判例和策论。五门当中,只要三门及格就可以获得外出担任女官的资格。

  武婧儿来到掖庭局,只见学堂前面竖着一块大木牍,上书“肃静”两个大字,周围诸人皆屏息凝神,不曾发出一丝声响。

  有愿意外任女官且年满十六岁的宫女都报了名。众人分坐三个学堂,每个学堂约莫有三十来人。武婧儿来时,众人已经端坐,正等考试的哨声响起。

  在外面巡察的武婧儿透过学堂的玻璃窗户,竟然在一众考生中发现了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衣着华丽描金绣银,在一众宫女和考官的暗自打量中,依然悠然自得,看样子对考试成竹在心。

  武婧儿一时看得久了,被太平公主察觉。太平转头回看,发现了武婧儿,朝她调皮地眨眨眼。

  这场考试太平公主之前并没有报名,今天她听到殿内有一位宫女要去考试。于是就跟着去了,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

  在宫女看来是改变命运的考试,但对于太平公主而言,也许只是打发时间的一个小游戏。

  她大摇大摆地进了学堂,考官只好给她安排

  位次,心中暗自祈祷这个公主千万不要弄出什么乱子。不然太平公主和永丰公主,她一定要得罪其中一位了。

  令她没想到的是一整天的考试下来,太平公主竟然和其他人一样安安静静地答题。

  宫女们都有各自的活计,因为五科考试都安排在一天之内,时间紧张,中午的饭菜,众人都是在学堂里面吃的。吃完,立马开始了下一场考试。

  考完一科收了试卷,武婧儿就让人把试卷上的名字糊上。

  她想将除了书法和算术外的试卷誉录下来再批改,但一时找不到人誉录。

  宫中读书习字的宫女要么参加考试了,要么与考生渊源不浅,要么是评卷官,怎么想都不合适。武婧儿一时间犯了难。于是,她厚着脸皮向武媚娘求助。

  武媚娘听完武婧儿的讲述,心神落在了她鼓捣出来的糊名法和誉录法,心中一动。“婉儿,你让范履冰派人将这些试卷誉录一遍。”武媚娘吩咐道。武婧儿补充道:“字体最好差不多,不要太好也不要太差,以免影响评卷。”

  武媚娘除了女官之外,还有一套从儒臣中选出来的智囊班子。这些人在禁中以修撰著作之名为武媚娘出谋划策,被称为“北门学士”。

  “只此一次。”武媚娘认为让这些学士誉录小丫头们作的文章大材小用。武婧儿赔笑:"这次是意外,意外啦,下一次我一定会考虑周全的。"

  武媚娘挥手让武婧儿离开,突然想起什么,眉头一挑,叫住武婧儿,冷笑道:"你如今和我打起了马虎眼。哼……"

  没想到自作聪明却被武媚娘发现了,武婧儿回头讪讪一笑,顾左右而言他:“啊,今天天真好。"

  "滚!"武媚娘闻言都气笑了。

  武婧儿组织的这个考试提前给武媚娘报备了。

  武媚娘是看着她折腾出一个类似于小规模科举的考试来。没想到她还折腾出来两个防止请托的好办法,糊名法和誉录法。

  隋唐之前人才的选拔主要是通过察举制,需要长官举荐,要求“人门兼美”,但最后发展成了以门第取士。

  隋唐的科举制则打破了门第的藩篱,允许士人自由报考,不问家世,只看文章做得好坏。

  然而此时的

  科举考试没有糊名,也没有誉录,主考官能清楚地看到每一份试卷的主人,评判的标准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由大人物推荐或者在社会上享有盛名的人总能在科举考试的录取中占据优势。因此很多学子向大人物“行卷”,进献自己的文章;或者向大人物自荐,求得"公荐”。若没有大人物举荐或者无甚社会名声,在当今的科场很难出头。

  曾有一则关于杜牧的趣闻。一太学博士拿着杜牧的《阿房宫赋》向主考官推荐,请求主考官给杜牧头名。

  主考官说头名已经定了,太学博士退而求其次要求把杜牧安排在第五名。主考官应下,回到宴席说了这事,当场就有人反驳说杜牧行事放浪不能当第五名。主考官叹道,他已经许了太学博士,即使

  是杜牧是个杀猪买酒的,也不会再改了。

  武婧儿对杜牧这个不知真假的趣事记得很清楚。

  与之相关的还有个李白的《与韩荆州书》。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①这话一听就知道是奉承话,李白之所以这么写就是想让韩荆州推荐他啊。

  武婧儿还见过许多衣衫破旧风尘仆仆的举子,骑着瘦驴,捧着文章到处“求知己”,进行“行卷"。

  如今在主持宫女考试时,武婧儿灵光一闪,突然想起了这一遭,于是就把糊名法和誉录法鼓捣到武媚娘面前了。

  怎么会被识破了呢?武婧儿百思不得其解。次日下午,上官婉儿将誉录好的试卷送到绫绮殿。

  上官婉儿笑问道:“殿下,你看看还可以吗?誉录的试卷经过两拨人的检查,与原卷内容一分不差。"

  武婧儿翻了一下,誉录的试卷虽然字迹稍有不同,但书法功底相近,对评卷的影响应该不大。"很好,劳烦你和他们了。"武婧儿赞道。

  "殿下言重了。"说罢,上官婉儿又小声道:“学士们对殿下提供的这两个法子都称赞公平,想着科举要是实行这样的法子也就好了。不知道科举什么时候能实行糊名法和誉录法。"

  武婧儿瞥了一眼上官婉儿,笑道:“这可是你们这些近侍该建议的,法子我已经提供了,天后实行与否都有她自己的考量。"

  上官婉儿道:"殿下说的对。婉儿觉得这等利国利

  民法子的实行是早晚的事情。"

  武婧儿笑道:“我也这么觉得。”上官婉儿离去后,武婧儿将试卷交给评卷官批改。

  武婧儿自己也是一名评卷官,算术试卷的评卷官。在考完试的当天晚上,她就批改完了,成绩已经发到了对应考生的手上。

  太平公主自信地过来考试,结果看到考题后,人都愣住了,尤其是算术考题。果不其然,太平公

  主的算术考了倒数第十。

  不过总成绩出来后,太平公主竟然过了,这让武婧儿十分惊讶,更让武婧儿惊讶的是她过的那三门科目都得了甲等。

  太平公主的书法能得甲等,武婧儿毫不意外。从太宗皇帝到相王李轮,他们一家子的书法都不错,有几位甚至能称得上书法家。

  太平家学渊源,自幼临摹名家字帖,又被李治和武媚娘这样的高手指点,书法自然不俗。判例和律法联系紧密,太平公主的律法得的是最次等,但判例却出乎武婧儿的意料得了甲等。她的判例非常巧妙地避开法律,援引了礼法做依据,而她这样写在唐朝是行得通的。

  唐朝在制定律法上坚持“以礼入法”的原则,甚至它的法令体系可以看作推行“礼”的工具。因此太平的答案不仅过了,而且还得了甲等,颇受评卷官青睐。

  太平公主自幼跟在李治武媚娘身边对政事耳濡目染,她写的策论言之有物,紧扣时事,也得了甲等。

  太平公主的另外两门科目之所以没过,主要是因为她根本没学过。

  太平公主跟着武婧儿处理宫务时,账目算得不错。以至于武婧儿根本没发现太平只学过基本的算术运算。

  除了太平公主外,通过考试的还有十二人。武婧儿派人将这些女孩送到了织造局,再由织造局送到市舶司和流求都督府。

  令武婧儿惊讶的是,这十二人中竟然有一半请求去流求都督府。流求偏远,条件艰苦,唯有海船与陆地相通,没想到竟然有一半的人要去这里。

  武婧儿好奇之下,问了一个宫女。

  这宫女也不怯生,直接和武婧儿摆起了事实:“织造局的最高长官是正五品的司织,市舶司的长官是从五品,但流求都督府的都督有可能达到从三品哩。我们几个认为还是流求都督府更具有发展前途。"

  武婧儿:听起来很

  有道理呢。

  太平公主看着众人都有了着落,问道:"我呢?"

  武婧儿摊手道:"那你婚结不结?"太平公主的婚期定在了七月,六礼已经走了一大半。驸马薛绍年龄与太平相当,俊美无俦,风姿隽爽,温文尔雅,是一位难得的佳婿。

  太平公主闻言,脸红了下,低声道:“我成完亲也可以去嘛。姨娘要记得给我留个位置。”武婧儿笑着对她说:“太平,成绩只有一年的有效期哦。过了今年,便是姨娘出马也没什么用了。"

  太平公主听了,跺了下脚道:“大不了我以后再考。哼,我以后肯定能考上,那什么算术和律法我已经在学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