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春华秋实岁月长 第一百五十章 读书读书还是读书

《春华秋实岁月长》第一百五十章 读书读书还是读书

作者:尘栖 字数:3033 书籍:春华秋实岁月长

  这初中的课程,我和另外一个老师都说好了跟他补,都上完了就让他去参加入学考试。四娘,志胜真的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咱们村里能出一个用老话说的秀才,不容易呢!”

  “是啊,是不容易!志胜他爹就是个秀才,可怜他去得早……”

  “四娘,别伤心了,这都是过去的事,如今这小辈不就有了这样的福气,老话说,吃力养一人,吃字养十人,如今我们是新社会,虽不是过去那样,劳动平等,但志胜读书工作了,孝敬您老人家的定是不会比这劳力工分少呢。”

  “可我跟他们四个都说了,年后就分家,分了家,没结婚的跟着我,小五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了……”

  “这样,四娘,让小五他白天去地里挣工分,晚上我和张老师下课了轮流来给孩子来补。这样看看他学的咋样,若是水平差不多了,就让小五去考,看能不能考上。如果能考上,这便是咱们村里第一个新社会的读书郎了。”

  “这太为难你了吧,良子你为我们家小五这么操心……”

  “四娘,你莫要有负担,可别这么说,我教了一辈子的书了,看了很多孩子,小五是我见过最聪慧的一个。他一天书没读过,数学能考成满分,他真的是个读书的好苗苗。这样的好苗子,如今咱们穷人当家作主了,又是新中国,我们不能给耽误了。如今国家建设都需要人才,咱们这里离南京城也不远。咱们若是能出上一个读书人,这也是给国家做贡献了,我这一辈子教书也值得了。”

  “良子谢谢你啊,亏了你这片心……”

  终于达成了一致。

  这天是转变命运的一天。

  接下来就看如何执行了。

  办法总比困难多。

  小五志胜知道自己可以读书,还可以有读书的希望,他更加努力了。

  白天四点钟便去出工,到了天黑回来。

  点上一盏油灯,连这盏油灯的煤油都是于良老师自掏腰包带过来的。

  一个人补数学,一个人补语文。

  两个月,就把初中三年的课程给教完了。

  当然,志胜很努力,他总是在老师走了之后,彻夜的读书。

  一个晚上他睡觉怕是不超过两个小时。

  终于两个月学完了整个初中的内容,按照时间志胜参加了毕业考试。

  门门优秀,他作为毕业生可以去参加栖霞师范的招生考试了。

  这是他第一次去了县城。

  老师陪着他走了60里路,把他送到县城,陪着他的还有四伯。

  村里的人都不知道,他悄悄去的,是害怕自己考取不了,丢人。

  虽说是不知道,村长拿了两大块锅巴,给志胜装到了包里。

  村长什么都知道。

  这些锅巴,那个时候可是高级点心,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到精粮的。

  县城里有公交车,这一次要去南京城考试。

  那时候坐一趟班车到南京城是两毛钱。

  犹豫再三还是舍不得坐,徒步160里到南京城。

  志胜这么大了,快12岁了。

  听说南京城里的人都是要穿鞋子才能走路上的。

  害怕去学校的时候人家不让进考场。

  大嫂,听说小五要去南京城考试。连夜赶制了一双布鞋,一夜没睡,天亮的时候做好了。

  志胜这是第一次穿鞋子。

  这一路上一百多里快两百里,志胜怕把这鞋子磨坏了,只揣在怀里,舍不得穿。

  一天一夜,志胜和四伯终于在凌晨的时候来到南京,来到了栖霞师范的校门口。

  江南河水多,校门口有一个池塘。

  志胜坐到塘边,从怀里掏出了鞋子。

  在池塘边把自己的脚洗干净了,套上鞋子穿。

  进入学校,进入考场。

  考完试,出了考场,他便脱了鞋子,又将鞋子揣回怀里,往家走回去。

  回到村子里,继续干活,挣工分。

  两个月后,于老师将这录取通知书带了过来。

  志胜考上了!

  他不光初中毕业了,还可以读师范了。

  那个时候,刚解放,师范生比过去的秀才还要稀罕!

  收到了通知书原本就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但一家老小却是愁极了。

  小六也到了该读书的年纪。

  这小小五去读书了,小六也读书了,那家里的活谁来干?

  只剩下一个妹妹,外婆还瘫痪在床!

  四个哥哥和母亲商量了一晚上。

  决定让志胜去读书,说小六木讷,没有志胜聪明会读书,他年纪还小再过上一两年再读也不迟。

  志胜坚决反对。

  他知道他是多么艰难才读了五年级。

  若是小六未必能有这样的好运气。

  看着能读书的年纪不能读书,那该是怎样的难受?

  这种感受志胜感同身受,他遭遇过了,他绝不希望自己的弟弟再次体味。

  “小六年纪小他能干什么活?让他去读书,我留下来!”

  “那那个师范……”

  大家面面相觑。

  “志胜,你好不容易考到,不能放弃!”

  “我不放弃,但是弟弟必须读书,我们一家人弟弟要从一年级开始就让他有书读……”

  “那……”

  “我来想办法……”

  大家围着一圈都不再言语。

  志胜的脾气一家子人都知道,他说了什么就是一定要做到的。

  此时小六躺在竹床上睡的正香。

  他可会想到12年后志胜的这个决定让他有机会读上红华大学,并且学习了核物理,大学毕业之后便去了大西北,他们兄弟两个人都在那片贫瘠而荒凉的土地上。

  但谁也不知道。

  两弹一星上天了。

  弟弟也病了……

  这是后话。

  如今小六睡得正是香甜……

  他们一家42口人,过完这个中秋节分家了。

  外婆说:“成了家的,各归各家。没成家的小五。小六。还有志英跟着我过。”

  中秋节后分家了,这是一段艰难的岁月。

  志胜只能没日没夜的干,挣够了一年的工分。

  小六也去读书了。

  志英在家里帮忙做些家务。

  在挣够了这一年的工分的时候。

  已到了第二年。

  他们四个人的小家,俨然幸福的样子。

  但当志胜看见小六每天背着小书包去学校上学的时候。

  他笑了,他感觉到这个家是有希望的。

  晚稻收了,荷塘里的藕收了,就该种上过冬的青菜了。

  家里的活还有很多。

  瘫痪的外婆。

  家里就靠志胜这一个壮劳力了。

  如今更加艰难了,如果去了学校,家里的人吃什么?

  这是一个问题,这是一个摆在面前的问题。

  冬天的时候到了挖藕的季节。

  江南藕田挖藕是最辛苦的活。

  挖藕也可以算工分,整个寒假志胜都在挣工分。

  村长格外照应,这个工分跟来年春天春播的工分是一样的。

  于老师又跟栖霞师范里负责招生的老师说了家里的情况,而且学校特地出了证明。

  栖霞师范最终研究同意志胜晚一个学期去报到。

  这一个学期,志胜基本上是没日没夜的干活。

  他终于挣够了一年的工分。

  家里除了自己弟弟、妹妹、外婆三口人吃饭的问题,总算解决了。

  志胜去学校了。

  这年春天敲锣打鼓,村子里的人送志胜去南京读书了。

  来到学校了。

  一切都是这么新奇。

  不用干活,只要读书,就能吃饱饭。

  学校里的学生国家都是有补贴的。

  志胜度过一段如同天堂般的生活。

  那天堂的含义就是能吃饱饭了。

  这是个师范专业是出来当老师的。

  三年的专业,志胜只读了两年。

  所有的成绩优秀,准予毕业。

  等到毕业的时候志胜才14岁。

  很快回到村里面教书。志胜不用挣工分都能拿到工资了。

  而且这份工资还不少。

  志胜跟于老师总算是同行了。

  志胜14岁便被分到了村里学校里去教书。

  然而,这个时候,乡村的文盲教育才刚刚普及。

  村里的学生有18岁,20多岁的。

  志胜只是14岁的一个孩子。

  他根本就管不住他们。

  这些大人还不听话。

  一度让志胜很是苦恼。

  于老师看着志胜说:“你倒也是个孩子,你应该再读个大学。我记得最高的专业是在大学里念的。”

  “我还可以吗?”

  “可以的,师范毕业可以报考大学的!”

  “那我考!”

  “边教书边去考金陵大学。”

  “老师,还有,大学收费贵吗?”

  “不同的专业收费不同,应该也有免费的,我们一起查……”

  “到了明年春天就去报名,你去参加考试。若是考中的话,你还可以读书。现在要好好复习。”

  “是的,我就爱读书,若真能读书那就太好了。”

  “你当老师确实也是太小了。那些村里面的大人到也是,辈份比你大,个头比你高。你管他们倒也是难为你了。”

  “好的。”

  有了目标,志胜又开始白天教课,晚上复习备考。

  这一年,志胜当了老师,每月有了工资。

  家里的活也干的不少,家境也渐渐的好些了,外债也还清了。志胜在村里面教了一年的学后,第二年春天报名了金陵大学。

  他六月份去参加考试,七月份便收到录取通知书。

  志胜终于可以踏踏实实的去念金陵大学了。

  他的专业是林学。

  他填志愿的时候找了一个不收费的。原来林学是不收费的。

  这个专业不收学费,是免费的。

  这是最苦的专业。

  只要是读书,志胜从来就不觉得苦。

  只要不收钱便好。

  家里的负担便会好些。

  那个时候,志胜只是想读书,他不知道专业跟专业之间的区别,他只知道读书是最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事情。

  家里的工分照样做,读书落不了。

  原来这个世界上有这么美妙的一件事情,便是读书。

  报道第一天,他就看见学院门口上写着,“定将赤地变青山,定要黄河成碧水。”

  这是他们的校训。

  这两句句话,陪伴了志胜一辈子。

  成为一名林业工作者,是他的目标。

  面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求机若渴,只要是学习的东西。他如同一个海绵一样,吸收着知识的养分,把自己变得丰满。

  每学期,有两次考试,每次考试都有奖学金,他一次也没有落下过。

  志胜的大学都靠他的奖学金度过,甚至他靠奖学金还帮衬了家里。

  除了专业书籍,他开始独自本论,开始读共产党宣言,开始接触很多马列主义的思想。

  他知道了原来大学可以学习到这么多丰富的知识,原来这个世界这么广阔。

  他甚至在学校里的时候,他第一次听了苏联的官员来校的演讲。

  他振奋。

  入殓师灵异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