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医武赘婿 第三百一十章 还有谁!

《重生医武赘婿》第三百一十章 还有谁!

作者: 字数:1746 书籍:重生医武赘婿

  书致安顿好哥哥,准备出门上学。出了兄弟俩居住的院子,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山势和缓的小山丘,山下有院落、莲池、假山、花圃、靶场,山上有两层青檐小楼,名曰“望海楼”,是明珠父子的书房。

  一道游廊环山而建,大约有十几米长,青瓦红柱,雕栏画栋,曲折萦回,一直从兄弟俩居住的院子通到山顶上去。此时正值盛夏,廊边鲜花掩映、碧萝成荫,左侧正对什刹海的碧波,右侧是浅草茵茵的山坡。湖光山色相映,美得叫人惊心动魄。

  即便已经在这个宅子里住了小半年,每每看到这种景象,书致还是忍不住驻足惊叹。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当真比古代和现代之间的差距还要大!

  他前世在大医院工作多年,也曾出入本市的一些高档小区,见识过富商权贵几百平带花园的大别墅。但这种在北京二环住湖景豪宅的阔气,还是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不知道那些穿越成王子皇妃的主角是怎么适应这巨大的身份落差的,反正他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很是心虚了一段时间,仿佛自己是一个不劳而获、凭空窃取了别人优越生活的小贼一般。

  只是园子虽然大,却显得有些空荡荡的——依附纳兰明珠居住的,有一百多户仆从,但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明珠的幕僚、师爷、打理田地商铺的管事和这些人的家属。

  真正伺候他们一家起居的仆人,只有一名管家、两个门房、两个跟明珠出门的长随、四个陪双胞胎读书的书童,两个马夫、一个花匠,六个灶上的人,四个来往传话、洒扫浆补的女人。

  纳兰家一家四口全是自己动手穿衣吃饭,喝茶倒水,并没有古言小说里常见的那些端茶倒水、铺床叠被的年轻丫鬟。

  当然,这并不是因为纳兰明珠艰苦朴素、品格高尚,而是因为人口和经济因素。

  首先,纳兰家支庶不盛、人丁稀少。主人少了,需要用的仆人自然就少。

  其次,入关以后,在其他满族亲贵重臣大肆跑马圈地、掠夺田产财富的时候,书致的祖父叶赫那拉·尼雅哈偏偏因病早逝了,只留下一个年仅12岁的独子纳兰明珠,这使得纳兰家错过了一次宝贵的财富原始积累的机会。如今在众多的皇亲国戚当中,他们家只能算家境平平。

  明珠虽然当了刑部尚书,但是现在清朝还没有实行高薪养廉的制度,一个一品尚书一年的俸禄才180两银子,约等于后世人民币六万多元的年薪。一个月5000块的月薪让书致惊叹甚至不如他们医院的护工——人家正经护工还有节假日双倍工资呢。

  再加上成德的病又一直让觉罗氏有种非常强烈的危机感,她总觉得一定要多攒些银子产业,将来才会有好女孩愿意嫁过来——对此书致真的想说,额娘你多虑了,我哥可能缺福、缺寿,唯独不可能缺的就是女粉。

  总而言之,觉罗氏持家十分勤俭,即便纳兰家的经济状况正在迅速改善,但年轻时候养成的习惯一时半会儿是改不过来的。

  当然,“一家四口住在北京二环以内、占地九亩、三进带花园的湖景豪宅里,用着二十二个全职佣人,算勤俭节约吗”这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书致安顿好哥哥,骑马出门,到正黄旗的官学里上学。结果到了学里,却发现教室全空了,大家都聚在校场上交头接耳、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书致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康熙皇帝又发了秋狩的旨意,邀请上三旗亲贵之家出身的子弟随行,一同前往西山狩猎。

  满人的祖先是靠渔猎为生的游牧民族,为了储备过冬的粮食,每年秋天往往由族长亲自带队,全族男丁倾巢出动,像打仗一般布成严密的阵型,将猎物圈起来,围而猎之。

  入关之后,虽然衣食无缺,但满洲贵族们仍旧保留了秋天围猎的传统。如今在位的康熙皇帝年仅十四岁,尚未亲政,却已经连续三年亲自出席秋狩大典了。

  每年的秋狩持续三到五天,除了围猎之外,还有赛马摔跤、射箭投壶、斗狗斗鹰、划拳猜枚乃至跳舞唱歌等节目,热闹非常。上三旗里叫得上名字的亲贵大臣家的子弟都会参加,少则一二百,多则二三百人,相当于清朝的“社交季”,连学堂也因此放了半个月的假。

  作为内大臣的儿子,纳兰兄弟都在皇帝的“打猎玩伴”邀请名单上。只是随驾出行不能带伺候的人,吃饭穿衣都要自己动手,成德有病在身十分不便,一向只有书致独去。

  晚上回到家中,明珠也说起此事:“皇上只比你们大了几个月,马上就要成年亲政。听内务府的人说,他早在太皇太后面前立过誓,今年要打一个‘大猎物’,在宗亲百官面前显示天子的威严。所以你此行不过虚应故事,随便猎两只兔子黄羊交差便是,千万不要卖弄射术,盖过了皇上的风头。”

  书致会意:“阿玛放心。”

  觉罗氏也叮嘱小儿子道:“除了马鞍马具、长弓箭矢这些必须的东西,我还给你备了便服四套、戎服两套,雨衣也带了一套,记得勤着更换。缂丝蚊帐一副,湘妃竹席一床,茶具一套,雨具一套,餐具一套,都装在那个竹编的大箱子里;另有独活止痛散四剂,香麝活血丸八枚,三七化瘀膏一盒,用法待会我给你写成条子,贴在盒子上。”

  书致不禁觉得心口热热的:“额娘,犯不上准备这么多伤药,往年都没用上。”

  “用不上就带回来,能费得了多大的事?行猎受伤可不是闹着玩的,”觉罗氏皱眉道,“你外叔祖父(多尔衮)那么一个能征善战的人,明朝的江山都被他打得改了姓,最后却在行猎的时候堕马而死!你小孩子家家的,哪里知道在猎场上用的那都是真刀真剑!可千万要当心呐!”

  作为“骑马不规范、亲人两行泪”的典型反面教材,多尔衮在古北口狩猎时堕马受伤,伤口红肿溃烂,不治而死的故事,双生子从五岁学骑马开始,已经不知道听过多少回了。

  书致哭笑不得,面上还是恭敬应道:“儿子知道了,不会逞强的。”

  觉罗氏这才欣慰地笑了。

  纳兰成德也已经下了床,正披着衣裳跟父母弟弟一同吃饭,此时不由插话道:“伤药倒还尚可,我看那单子上有‘银护臂一对、银肩甲一副’,这是做什么用的,防止野兽袭人吗?”

  书致抬起左手,比出一个架鹰的姿势:“将护臂绑在胳膊上,这样猎鹰便可以用爪子扣住银甲,落在人的身上,稍作休息。肩甲也是一样的作用。”

  成德恍然大悟,笑道:“北宋苏学士有‘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名句,我一直在想这个‘右臂擎着苍鹰’,究竟是怎样一个‘擎’法,原来竟是这样!”

  他难得对弓马之事感兴趣,书致也不禁来了兴致:“苏东坡这句词的精髓,还不在于‘擎’,而在一个‘卷’字上。”

  “这话怎讲?”

  书致解释道:“皇上年幼,尚且不能独自行猎,每每出动必有数百精兵随行。我见他们乌泱泱的一大帮子人骑着马,在草地上乍然而来、乍然而去,所到之处马蹄卷起漫天的尘土,飘在空中久久不散,可不正是‘卷平冈’么?”

  成德听得心驰神往,放下手中的碗筷,却怎么也想象不来那种“千骑万乘,袭卷而来”的画面。他不禁动了念头,出言问弟弟:“书书,你随驾狩猎,皇上会单独教考你们的武艺吗?”

  “只要你不主动往他面前凑就不会,我去了三次了,就只远远见过皇上一面而已。”

  “原来是这样。”成德暗自沉思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