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傅少追妻路漫漫 第166章 “我不洗了。”

《傅少追妻路漫漫》第166章 “我不洗了。”

作者:柒岁半 字数:1032 书籍:傅少追妻路漫漫

  焦点已变成了卜凡。

  数百道目光一齐转向他,目光中有善意的微笑,有嘲讽的冷笑,有不屑、有吃惊,也有艳羡。

  毕竟,能与芙蓉姑娘面对面说过话的人实在没几个,更何况还是芙蓉姑娘主动走上前,主动发问呢?

  芙蓉微笑着,又道:“先生有什么指教?”

  卜凡红着脸,强笑道:“没有没有…··不敢·…适才我是问他……”

  他手忙脚乱地往身旁指了指,却发现刚才那个年轻人已不见了,他指着的人,是一个头发已花白的老婆婆。

  老婆婆微弓着腰,瞪了他一眼,用拐杖向地上顿了顿,大声道:“这人!老婆子什么时候和你说过话!”

  卜凡的脸更红了。

  人丛中已响起了轻微的哄笑声。

  芙蓉眼波一转,冲卜凡福了一福,微笑道:“稍后小女子会献上一套‘剑器’之舞,请这位先生和各位多多指教。现在,请各位先观赏小女子的大师兄的硬功绝技‘铁锤开碑’,好不好?”

  “好!”

  芙蓉展颜一笑,转身向回走,轻轻扭动的腰肢立即将全场的目光都从卜凡身上带开了。

  卜凡不觉暗暗松了口气。

  他本想乘此机会挤出人群,忽然又想起那位芙蓉姑娘所说的“剑器”之舞,不觉又起了好奇之心。

  她所说的难道是唐朝公孙大娘所创之“剑器”之舞吗?

  传说草圣张旭因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书法之神髓。

  诗圣杜甫也有一首“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诗传世。可见“剑器”之神妙非凡。区区一个跑江湖卖艺的小班子里,真有人会舞“剑器?”

  卜凡不信。

  虽说不信,他还是想留下来看看,不是希望看到真正的“剑器”之舞,而是想看看这位芙蓉姑娘何以能令围观众人这般癫狂。因为在他看来,芙蓉虽说很有几分姿色,却绝称不上是绝色美人,围观人众显然也并不是因她的美色才那样狂热。

  一声巨响将卜凡的注意力又拉回场中。

  大汉仍然悬躺在两张方凳之间,大磨盘仍然压在他身上,石磨上却多了一块两尺来厚的大青石。

  一名赤膊大汉向掌心吐了口唾沫,擦了擦手掌,双手一拍,拎起了一柄大铁锤,他深吸一口气,胳膊上的肌肉立刻隆起,大吼一声,抡起铁锤向大青石上狠命地砸了下去。

  “轰”地一声巨响,石屑纷飞。

  大青石裂成了四五块,磨盘却完好无损,大汉仍然直挺挺躺着,纹丝不动。

  “好!”

  “好功夫!”

  四下顿时响起震耳的叫好声。

  众人纷纷扬手,场中钱如雨下。

  卜凡也摸出一把铜钱扔了出去,口中也不禁大叫道:

  “好!好好!”

  这回他可学乖了,一边叫,一边偷眼瞄着身边几个人。

  这几个人一住口,他也不叫了。

  那位须发皆白的小老头又自布帘后钻出来,笑容满面,不住地拱手作揖。

  他身后紧跟着四名青衣少年。看样子都不过十二三岁,身手却十分利索,一人蹲在地上,两手连抓,一眨眼间在场中转了个圈子,地上的铜钱就全到了他手中的一方托盘里。两名少年一人端着张方桌,一人拎着张圆凳,一闪身跃上磨盘,将桌子凳子在石磨上叠放好。第四名少年却一直站着没动,双手嵌着一方托盘,盘中有一卷红绸,一个白瓷盘。

  卜凡看了一眼,又看了一眼,还是没看清瓷盘子里是什么东西,问身边一人道:“那是什么?”

  那人头也不回,道:“你老兄是第一次看芙蓉姑娘的表演吧?”

  卜凡道:“是。”

  那人道:“盘子里是块豆腐。”

  卜凡道:“豆腐?豆腐上面一团黑色的呢?”

  那人道:“是核桃。”

  卜凡奇怪道:“核桃?豆腐上放个核桃?干什么用?”

  那人有些不耐烦了,口气听上去还很有些不屑:“等着吧,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卜凡苦笑。

  小老头儿端起瓷盘,走到圈子边,道:“各位,这是一块豆腐,一个核桃,有哪位不信,可以伸手摸一摸,试一试。”

  果然就有四五只手伸了过来,有的触摸着豆腐,有的拿起核桃,用劲捏着。

  小老头儿笑道:“是真最假?”

  几人七嘴八舌地道:“真的,半点不假!”

  小老儿笑道:“好!各位请看好,芙蓉姑娘这就出来了。”

  青布帘后忽然响起一阵琵琶声。

  “叮叮咚咚”的弹奏声中,青布帘缓缓拉开,芙蓉缓缓走了出来。

  不知什么时候,她已换上了一件火红色的披风,披风上缀着数十条各色彩带。她走进场中,轻轻一旋身,披风与彩带齐飞,看去宛如一只开屏的孔雀。

  但她的手中却没有剑。

  连剑都没有,又何称“剑器”之舞呢?

  卜凡的兴趣顿时减弱了三分,也有些失望。

  奇怪的是围观众人却没有失望,反而同声喝彩。

  芙蓉一旋身间,左手伸出,五根纤柔的手指如一朵盛开的幽兰,拈起了少年托盘中那卷红绸。

  “刷”,一声轻响,丈八红绸在半空中抖开,如一条火红的轻云。

  芙蓉又一旋身,右手握住红绸中端,左手一挥,红绸忽然间变得笔直,直扫向少年手中的托盘。

  少年双臂一扬,已将白瓷盘扔向空中。

  眼看瓷盘已将落地,红绸忽地如灵蛇般一扭身,绸端翘起,卷住了瓷盘,一卷一送,瓷盘已轻轻巧巧地摆在了高高叠起的圆凳上。

  众人顿时又喝起彩来。

  芙蓉拈起红绸时,舒缓的琵琶之声已逐渐加快,此时,琴声益急,一二百人的轰然叫好声竟也没能盖过这琴声。

  卜凡不禁对这弹琵琶的乐师产生厂兴趣。

  乐师坐在墙角的一张方凳上,戴着风帽,面蒙黑纱,一件宽大的黑布饱一直垂到地面。只从那苍白纤秀的十指来看,可能是一个女人。

  一个跑江湖卖艺的为何会如此打扮?是故作神秘,还是另有隐情?

  卜凡已无暇细想,因为他已被芙蓉的“剑器”之舞吸引了。

  芙蓉的身姿如一只七彩孔雀,在场中轻盈地跳跃着,旋转着。旋成一团炫目的七彩云霞,红绸时而飘忽境蜒如淡淡的云雾,时而迅急交剪如闪电。

  琴声愈急。

  乐师苍白纤秀的五指幻成一团淡淡的白影在琴弦上掠动着。

  场中已不见芙蓉,只见一条青淡的绚丽多彩的光影围绕在石磨周围。

  琴声渐逐和缓。

  飞扬的,绚烂多彩的光影也渐渐和缓,凝成一团七彩之霞,云霞里露出了芙蓉的笑脸。

  手持红绸当空舞的芙蓉。

  翩若惊鸿的芙蓉。

  笑意盈盈的芙答。

  面颊嫣红的芙蓉。

  卜凡不觉已迷醉,迷醉在她的舞姿里,迷醉在她嫣红的笑意里,迷醉在她如明月般皎洁,如晨雾般迷蒙的目光里。

  观众已很长时间没有喝彩了,也没有人说话,甚至连他们的呼吸声都轻了很多。

  的确,面对这样美的舞蹈,这样美的琴声,这样美的人,又有谁能不被迷醉呢?

  卜凡赞叹着,微笑着,不觉转动目光,看四下里观众的表情。

  他看见的每一双眼睛里,都闪动着喜悦、欢欣和黯然的醉意。

  无一例外。也不应该有例外。

  卜凡的目光忽然顿住。

  还真有一个例外。

  这人挤在人群中,卜凡只能看见他小半张脸。他的额头高而宽阔,额下是一双深陷的眼睛。

  这双眼睛里没有狂热,更没有迷醉,有的只是严峻、沉着、明郁,似乎他正看着的不是舞者的精灵,而是食人的魔鬼。

  他是谁?

  卜凡觉得这双眼睛很熟悉,他应该见过这个人。可如果这人是他认识的那个人,这双眼睛里就不该有如此阴郁、狠毒的光焰。

  舒缓的琴声突地变急了,急如铁马奔腾,尖锐如金铁交鸣。

  芙蓉舒缓的舞姿也突地急旋起来,长长的红绸由她周身翻腾着,划起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圆圈,抖起了一朵朵硕大的红花。

  琴声忽地顿住。

  芙蓉已急旋而起,飘飞在半空中,围绕在她周身如一个个汹涌的浪头般的红绸忽地弹起,幻成一道锐急的红影。

  一声轻响。

  红绸的一端击在了核桃上。

  核桃碎裂。核桃下的豆腐却完好无损。

  人群中顿时搅起一阵儿近疯狂的声浪,尖叫声、击掌声、跺脚声震得卜凡头发晕耳鼓发麻。

  芙蓉手腕一抖,已将红绸收成一团,握在手中,半空中一张腰,飘然落下。

  她的大红披风全翻了下去,裙摆也飘飞起来,宽宽的裤脚倒卷上去,|Qī|shū|ωǎng|露出一双秀美柔润的足踝和一小截白腻如酥的小腿。

  人群中立即响起三两声响亮的口哨声。

  显然是几个小混混儿或登徒子因她露出的足踝而起哄了。

  芙蓉的身体似乎一震,落地时竟未能站稳,腿一转,滑倒在地。

  一直是躺着的赤膊大汉一挺身跳了起来,将压在胸腹之上的大磨盘弹出三四尺远,大吼道:“是谁?!”

  芙蓉嫣红的脸颊已变得苍白,双目之中怒色一闪,红绸已如利箭般向人丛中射去。

  卜凡吃了一惊。

  红绸正射向那双阴沉的眼睛。

  观众惊呼一声,尚未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红绸已静止,如弓弦般绷紧在空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