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全洪荒都方了,咱能不直播了么 第7章 四方云动,争夺弑神枪!

《全洪荒都方了,咱能不直播了么》第7章 四方云动,争夺弑神枪!

作者:新雪旧梦 字数:1800 书籍:全洪荒都方了,咱能不直播了么

  三年后, 公元1683,康熙十一年春。

  北京郊外王家村,一间整齐阔气的青砖大瓦房里, 传来婴儿哇哇大哭的声音, 乡绅王仕礼蹲在门前, 大口大口地吸着烟叶,满脸愁苦之色。

  你道为何?

  原来,王氏一家乃是当地有名的乡绅富农,历来以耕读为业。王仕礼的父亲中过前明的秀才,家中几代经营,置下二百多亩良田和十几间青瓦大屋, 是附近村子里有名的富户。

  王仕礼年幼时还曾在北京的学堂里念过两年书,颇有几分见识。夫妻俩守着家业, 日子过得十分富庶, 唯一的遗憾便是膝下无子。今年王仕礼已经过了三十岁,妻子于氏终于梦熊有喜, 产下一个男婴来。

  夫妻俩还来不及高兴, 便听到镇上请来的稳婆惊恐大喊:“不得了了,旱魃魁降世了!”说着竟然丢下孩子,拔腿就跑, 惊慌的呼叫声震破田野。

  王氏夫妇连忙抱起儿子查看,这才发现他们求神拜佛、千辛万苦才得来的宝贝儿子竟然患有罕见的病症——他的尾椎骨上拖着条一指多长的肉尾巴,上面还黏着几簇毛发, 像极了猪尾。

  可是好端端的小少爷怎么会有一条猪尾巴呢?

  王仕礼想封锁消息,可是稳婆那一嗓子, 已经嚷得人尽皆知。镇上胡子花白的刘大夫被请来问诊, 一见孩子就都吓得晕了过去, 醒来之后连说不祥,背着药箱火速逃离了王家村。王氏家族的宗老们很快赶到王仕礼家,苦口婆心地劝他夫妇俩,将这生而不祥的孽种溺死。

  王仕礼和妻子自是不舍,可这事已经传得乡里皆知,孩子有着这样的毛病,将来如何为人处世?王妻含泪劝丈夫道:“与其活着受罪,倒还不如让他清清白白地去了。”

  无奈之下,王仕礼来到北京外城,想替儿子置办一副好棺木,体体面面地发送了他。

  天缘凑巧,正在他对着小小的棺材黯然落泪时,忽然听两个外省来的客商说起一件奇事——原来苏州有一位士绅范少参,他的儿子伏庵一生下来就没有肛/门。范员外悬赏千金,遍访整个姑苏的名医,最后寻到了一位家中累世行医的江南杏林名家——叶朝采叶大夫。

  叶氏用“金刀割股、麻线缝合”之法,成功治好了范公子。这件事震惊了整个江南,还被载入了《苏州府志》当中。

  王仕礼不由心中一动。范公子天生残障,尚且能够治好,自家儿子生得白白胖胖,只不过是屁股上多了一点儿东西,都是小地方的大夫没见过世面,这才大惊小怪的。如果换了叶朝采这样的名医,兴许这病能治好也未可知啊!

  更巧的是,这位传说中的叶神医目前人就在北京城里!

  王仕礼找到儿时一起读过书、如今在翰林院当刀笔吏的一位同窗,向他打听消息。

  康熙九年,江苏无锡举人顾贞观和刑部尚书明珠之子纳兰成德合力营救因“丁酉科场案”而蒙冤被遗戍宁古塔的文坛名士吴兆骞,以认修内务府工程名义赎罪放还,轰动大江南北。

  这是有清一代自明史案以来,数千名因文字获罪、被流放宁古塔的文人当中,第一个活着被放还的人。吴兆骞归省之日,他的老家江苏苏州吴江松陵镇上人头攒动,士绅名流争相拜会。

  翰林院掌院学士徐干学为其做《喜吴汉槎南还》诗,与其唱和的多达数百人,名医叶朝采也是其中的一员。

  翌年,明珠为其长子请医延药,求到了叶朝采门前。叶朝采的祖父死在了嘉定三屠当中,原本对满人没有好感,但是看在吴兆骞的面子上还是答应赴京,如今正作为客卿,居住在明府上。

  王仕礼眼中燃起的希望破灭了:“我一介汉民,哪里进得去正黄旗的驻地,即便散尽家财,也未必请得动尚书大人家的府医吧。”

  “这倒未必。”同窗沉吟片刻,提议道,“我听说明大人家小公子有些古怪,他一个满人,竟然不喜欢骑马摔跤,而喜欢当大夫给人家看病,听说医术很是了得,能接筋续骨。但是达官贵人们养尊处优,哪有那么容易断胳膊断腿?所以周围普通旗人百姓上门,他也一律肯治,你不妨去试试。”

  什么?素来只听说满洲人爱舞刀弄枪,怎么还有爱给人家看病的?王仕礼半信半疑地问:“这位明二公子多大年纪了,师从哪位名医?”

  “错了,人家不姓明,”同窗笑道:“他们满人有‘称名不称姓’的习惯,一般以名字的首字相呼,而非姓氏。”

  “我刚才跟你说起的刑部尚书明大人,其实姓‘叶赫那拉’,汉名叫‘纳兰明珠’。听说他膝下有三子,都是嫡福晋爱新觉罗氏所出,其中老大老二是同日出生的一对孪生子。”

  “长公子叫成德,是我们翰林院掌院学士徐干学大人的得意门生,如今已经进了学,生得有如天人下凡、极为不俗。二公子叫书致,是皇上的爱臣、御前三等侍卫,我倒未曾见过,不过看他哥哥的模样,左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吧。”

  “十七八岁?你没弄错吧?”王仕礼皱眉。医道何其艰深,寻常人穷极一生也未必能够参透,哪有一个小孩子就成了名医的道理呢?但话又说回来,他儿子本来就要死了,还怕什么庸医?

  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王仕礼回家接上妻儿,又雇了一个在城里书局当伙计、会说满语的同乡。他让妻子抱着儿子坐在车里,自己和同乡则穿绸缎马褂、戴红顶凉帽,骑着租来的高头大马,腰里挂着刀,一副旗人老爷的打扮。

  在进内城门的时候,同乡谎称是自己和王仕礼都是留守盛京的满洲镶白旗人,来正黄旗驻地走亲戚。守门的士兵不疑有他,两人顺利混进内城,来到了正黄旗高官显贵居住的德胜门大街上。

  这一下可正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两人几乎看花了眼。什刹海的优美湖景和沿湖高墙大院的风光自然不必多说,单说王仕礼惊讶地发现,这里的院子怎么都没有门啊?

  他驾车沿着那高墙走了一里多地,可那墙却好像无穷无尽似的,前瞻后顾,看到的还是一成不变的青瓦白墙。王仕礼几乎以为自己找错了地方,是不是跑到什么漕运屯米的大粮仓之类的地方来了。

  他又将信将疑地往前走了两三里地,才终于看到两扇面阔五间、有家丁挎刀值守的大门,上面挂着一个满语的匾,旁边用汉语小字写道“索府”,证明这里的确是旗人贵族的驻地,人家不是没有门,而是院子太大了,大门开得太远。

  也是他们运气好,恰好赶上了清晨换班,没有被附近巡逻的正黄旗士兵盘问。王仕礼又识得几个字,竟然就这样看着匾额上的府名,一户一户地找到了纳兰家趴着两头雄狮的朱红大门前。

  “明府,”王仕礼念着匾额上的字,暗想道,“这里的匾额都是蒙语、满语为主,唯独他家是汉字匾额。”

  再联想到满洲人入关不过二三十年,名字大都起得稀奇古怪的,不是七十、六十、费扬古之类的满洲名字,就是哈丹/□□这种更拗口的蒙古名字。

  但是纳兰家三个男主人的名字——明珠、成德、书致,都是显而易见的汉名,可见他们一家,都是忠实的汉文化爱好者。王仕礼便猜测,这附近唯一一家挂汉字匾额的府邸就是自己要找的地方了。

  “只是这位明大人的汉文水平好像很一般啊——‘纳兰府’三个字不雅吗,哪有管自己家叫‘冥府’的道理呢?”王仕礼有些凌乱地想道。

  正要移步上前,那位会说满语的同乡却开始慌了,他生怕这样贸然上门得罪了大人物,招来杀身之祸,于是说什么也不肯再上前一步。王仕礼无法,只得硬着头皮上前,用汉语向那看门的门房问好。

  没想到那门房竟然也用字正腔圆的汉语官话回问:“您贵姓?找谁?”

  纳兰家的门房提笔坐在桌子后面,头也不抬地指着面前一高一低两叠名帖说:“找我们老爷的,把帖子放左边,约摸要等个十来天;找我们大公子的,帖子放右边,可能得排到明年去了。”

  王仕礼忙道:“我找叶大夫,苏州来的叶朝采叶神医。”

  “叶大夫最近正忙着,不见客。”

  “那贵府的二爷呢?”王仕礼又壮着胆子问道。

  “找我们二爷?这倒容易。”门房终于抬头,打量了他一眼,“你有病吗?”

  ???

  怎么一言不合就开口骂人呢?

  王仕礼不由一头雾水:“在下身强体壮,头脑清醒。”

  “那就请回吧,我们二爷也不见客。除非你有病。”

  王仕礼这才反应过来,当即喜道:“我有病,我有病。啊,不,我是说我这儿有病人。”

  那门房便从桌子底下抽出一张印着许多字迹的宣纸来:“病人叫什么名字,得的什么病,几天了。”

  “这......”王仕礼不禁踟蹰起来,他怎么好跟不是大夫的陌生人说自家儿子多了一条尾巴?尤其对方还位高权重,要是觉得不祥晦气,就是立刻把他们一家拖出去打死也没处说理去啊。

  王仕礼只好继续恳求:“能否告知贵府公子的所在,我想当面向他陈述病情。”

  “我说你这个人说话怎么一点也不敞亮?”那门房不禁露出不悦的神情,“我们二爷好歹也是皇上的心腹爱臣,我怎能平白把他的行踪告诉外人?万一你要是刺客怎么办?”

  “在下不是。”王仕礼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连忙辩解。

  那门房终于不耐烦道:“闲话少说,你不想说就走远些。”

  王仕礼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混进内城,不达目的如何肯走?眼见对方要张口叫家丁,他不由焦急地说:“我真的有事找你们二爷。”

  正在僵持之际,王仕礼忽然听门内有人叫道:“快牵马来,二爷有急事要出门。”

  王仕礼大喜,下意识回头看去,正好见一个华服公子快步迈过门槛,只见他穿着沉香色缎地四裾长袍,腰间一道白玉绸带勒出劲痩的腰身,手持一柄乌银马鞭;身高七尺有余,身形颀长,星眉剑目,威严俊朗,看上去真的只有十七八岁的年纪。

  两旁门房都恭敬地跪地打千,早有人牵过一匹浑身乌黑的骏马来。书致翻身上马,正欲扬鞭,不料前方忽然扑出一个人来,对他喊道:“公子留步。”

  书致一惊,连忙勒紧缰绳:“谁在前面?”

  门房赶紧上来禀告道:“一个怪人,说是来找叶大夫看病的。”

  “叶朝采的医馆在明府夹巷里,从前边转进小路一直走就是了。”书致抬鞭给他指了路,“我有急事,正要过去,你若跟得上,随我来便是。”说罢纵马扬鞭,主仆三人俱是一骑黑色骠骑,像道离弦的利箭似的直奔医馆而去。

  王仕礼一愣,连忙驾车跟了上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