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恶煞当朝 第一卷 天下狼烟 第九十二章 生祠

《恶煞当朝》第一卷 天下狼烟 第九十二章 生祠

作者:相厌 字数:2829 书籍:恶煞当朝

  年关将至,镐京一带出奇的冷,奇怪的是没有下雪。

  镐京城外五十里铺又新起了一座李公祠,用来颂扬前镇北都督李崇信的抗北大功。

  百姓们一时间没有可以躲避的去处,反而将这里当做了临时的避难所。

  因为凡是叫李公祠的地方,大都冬舍棉、夏舍丹,二八日开粥场,凡是无业游民,市井乞丐,都喜欢在这里聚群。

  “老杨头,你也给李大都督上柱香,保佑他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呀。”

  “嘿,老刘,你又不是不知道,当下咱们大禹要和北蛮子讲和了,这李都督留着那就是个障碍,即便咱们再上香,只怕他老人家也是出不了大狱了。”

  大伙七嘴八舌议论:

  “老杨头,这里就你当年中过举人,你给大伙说说,为啥这老天爷总是让好人遭殃。”

  老杨头是个七旬老汉,一脸黝黑,叹了一口气:

  “要我说什么天时不利,流年不吉,都不如恶人当道的解释好。

  好人,好人有什么用,你挡了人家的路,人家自然要把你搬开。”

  “老杨头,你就别卖关子了,你说说像李大都督这样的大好人,能挡了谁的路?

  我听家里的老人说,那李大都督有拥立从龙的大功,当年大将军那个位子本就是给他留的。

  是人家李大都督清高,愿意以身报国,这才轮到当今的大将军。

  这样的胸襟,是当朝哪个当官的能比的吗?”

  老杨头嘿嘿一笑:

  “小刘,所以说这就是你们百姓的见识了,挡了谁的路?赵无眼呗,这个丞相贪生怕死,见了北蛮鞑子,恨不得叫亲爹。

  如今两国罢兵修好,他就迫不及待跳出来给当今皇帝上眼药,巴不得把李大都督弄死,才顺了他的心意,龙眼无恩,龙眼无恩呀。”

  小刘一把胸脯:

  “李大都督何等样的好人,就说这李公祠里的粥场,就是李家军从军费牙缝里抠出来的,咱们不能平日里吃人家的,关键时候掉链子了,回去就联合家兄,给尚书台上万民书请命,让当今皇帝放了李都督。”

  “对,放了李都督,放了李都督。”

  大家伙一时群情激奋。

  “这位老先生,只怕说的不尽然吧。”

  一个温文尔雅的声音从一旁传来。

  老杨头循声望去,但见一个细眼长须的白脸中年人,一身华贵的锦布棉袍。

  身后站立一位黑衣老者,白须紫面,甚是有些威严。

  最后面是一个年轻小伙子,却是坐在李公祠的神龛之上,用手不断摩挲李崇信雕像的周身。

  这三人一看器宇不凡,似乎不是百姓面貌。

  老杨头顿时气势矮了半分,慌忙作揖:

  “哎呦,不知道三位大官人也来此小庙,刚才不过街坊邻里饭后闲聊,当不得真,当不得真。我家里尚有幼孙无人照顾,老朽失陪,失陪了。”

  说完,急匆匆一溜烟地走了。

  小刘在老杨头身后骂了一声:“孬种,呸!”

  说完也不理会庙宇内的三人,斜瞪着眼睛,径自出了庙门,要了一碗白粥喝了。众人见气氛尴尬,生怕惹出什么祸端,一个个消失在庙宇之中,偌大的李公祠转眼就剩下衣着华贵的三人。

  坐在神龛之上的年轻人问道:“这是第几座李公祠了?”

  紫脸的老者叹了一口气:

  “整整九十九座庙了,据镐京府奏报,都是百姓自愿捐助香火钱打造,连附近的金阁寺和太白宗都没什么香火,唯独此处香火旺盛。”

  说罢,指了指厚重的香炉,里面香灰堆积如小山一般。

  年轻人正是当今禹僖皇帝,心下烦闷,故而带着李十朋和丞相赵无咎微服私访,这也是他第一次出宫私访,一路上但见李公祠坐落多所,故而一行人至此。

  禹僖皇帝也叹了口气:

  “想如今天下兵凶战危,百姓自家锅内却无多余存粮,皆朕之过也。

  李崇信治军如此,为人如此,魏冉告他忤逆谋反,你二人可信?”

  赵无咎与李十朋对望了一眼,赵无咎咳嗽了一声:

  “大理寺归属御史台掌管,刑部尚书回避此案,现下唯有小李十郎负责审讯,圣上具体垂询可问李大人。”

  李十朋略一思索,昂首道:

  “李崇信为人特立高标,果敢忠信,断然不会忤逆谋反。”

  禹僖皇帝挑了挑眉毛:“照你这么说,魏冉是诬告?”

  李十朋梗着脖子:“定然是诬告无疑。”

  赵无咎咳嗽了一声:“小李,圣上面前回奏,你仔细着,声音太高那是要惊驾的。”李十朋讪然一笑:“微臣怕声音小了,难以悉达天听。”

  禹僖皇帝沉默穆然:“你不用大声,朕也知道李崇信冤枉。

  他在朕小的时候就在内庭当值,统领左武卫军,忠贞果敢,哪一杖不是身先士卒,背后的刀箭伤就有四十五处,他是个打仗只知道一心往前冲的人,前胸还不知道有多少伤痕。”

  说着说着,禹僖皇帝的眼眶竟然湿润了。

  赵无咎急忙掏出手帕,递给了禹僖皇帝。

  禹僖皇帝擦抹眼泪,随即开口道:

  “如今李崇信羁押已有半年,朝野民间议论纷纷,光百姓的请命书每日里镐京府不知道收了多少份,不能再拖下去了。”

  说罢,回身转头望向李十朋:“你小李号称目余十子,难道就当真审理不出来?”李十朋摇了摇头:

  “但凡审讯,需犯人心中有愧,方可对症下药,逐一突破。

  李崇信坦坦荡荡,从无悖逆之举,更无悖逆之心,光明磊落,审从何来。”

  禹僖皇帝还未回答,突然外面白圭太监小跑进了李公祠:

  “启禀圣上,燕大将军回京述职,听闻陛下在此,亲自来见陛下说有要事相商。”

  禹僖皇帝心里一喜,急忙高叫:“传,快传!”

  一阵脚步之声,燕须陀甲胄未脱,来在李公祠,倒身下拜:

  “臣,淮河道行军总管燕须陀叩见陛下。”

  禹僖皇帝更喜欢眼前这个粗壮威武的将军,比起李崇信那长身儒衫的智珠在握,武将还是心眼少一些来得好。

  “燕将军剿贼辛苦,快些就坐吧,咱们君臣都席地而坐,别那么多规矩。”

  燕须陀瞪着一对铜铃大眼,却不坐下,直愣愣大声喊叫:

  “末将未敢就坐,青阳教匪患猖獗,已经溜到了江浙一带,臣此次回京,是申请兵饷粮帛的。”

  禹僖皇帝一皱眉,自从自己登基以来,银子花的跟流水一样,官府放债已经延续到了禹僖六十七年,自己刚登基不过九年。

  北蛮入寇,青莲教匪,诸侯割据,黄河改道,那一项不是几百万几百万的银钱在花。

  此刻听闻燕须陀又来要银子,没由来的一阵烦恼,但是却不能冷了边关将士的心。

  想及此处,温言道:

  “爱卿不必苦恼,想来户部现下要赈灾,又要忙着年底节庆事宜,一时半会没银子拨给你,朕就先从皇府库里拨出二百万银子,你先回去置办军械,明年开春等你的好消息。”

  哪料想燕须陀并不领情,瞪着一对铜铃大眼:

  “末将谢陛下,但这不是最要紧之事,末将听闻李崇信下狱,特地来问李崇信何罪?”

  禹僖皇帝无气力指了指李十朋:

  “御史台接到李家军副都督魏冉奏报,李崇信勾结北蛮,意图叛逆。当然此案还在审理过程之中。”

  燕须陀大吼:“胡扯,天下人都反了,李崇信也不会反。”

  赵无咎脸色一沉:“燕将军,这是圣上面前,有理不在声高嘛。”

  禹僖皇帝却奇了:

  “燕将军,朕素知你与李崇信不和,当年雁门关分兵,你还参奏李崇信孤军深入,恃强领兵,怎么今日反倒给你这对头说起好话来了?”

  燕须陀一低头,嘟囔道:“李崇信为人清高霸道那是有的,但若说谋反,末将第一个不信。

  我与他二人不和,乃是私愤,但若要以谋反罪拘押李崇信,那是公义,末将不能因私愤而废公义。

  倘若他年北蛮再次领兵来犯,陛下岂非自毁长城耶?”

  禹僖皇帝面色惨白,早已像被抽干了血液,不耐烦指了指白圭,白圭急忙架起燕须陀:

  “燕将军,赶紧随老奴去皇府库吧,去的晚了,这兵饷没准就被别的将军领走了。”燕须陀一边走,一边大喊:“陛下不可自毁长城呀,陛下.....”

  空中只有几只乌鸦“嘎嘎”的叫着,李公祠里一阵寂寞。

  禹僖皇帝自嘲般的笑着:“难道是朕错了,难道李崇信不该杀?”

  “李崇信必须死。”

  一旁李十朋突然开口。

  禹僖皇帝怒极反笑,一把揪过李十朋的脖领子,瞪着一对猩红的眼珠子:

  “黑也是你,白也是你。

  你说,李崇信有数桩大功与社稷,百姓爱戴,军兵奉若神明。

  连平日的对头都站在他这一边,为人如此,怎么杀?凭什么杀?

  你李十朋也是李氏宗族旁支,难道就这么急不可耐,要大义灭亲?”

  李十朋昂然道:“没错,李崇信确是有大功于社稷,但是心中无陛下。

  为人坦荡,为国尽忠,但是不忠于陛下的人,难道不该死吗?”

  这几句话如同天空中的雷霆,瞬间将禹僖皇帝的所有念头击得粉碎,双手无力的放下,喃喃道:

  “没有任何证据,如何能说他谋反?”

  丞相赵无咎在一旁突然开口:“陛下,以老臣来看,李十郎虽然聪慧,但毕竟文人出身,审不得这等功勋宿将。

  常言道挖树断根,李崇信自幼修炼在蜀山,臣已经从封玉书真人处调来了邢如龙和邢如虎二兄弟,据说两人审讯修士有几分手段。”

  “朕不管你等用什么手段,年底之前必定要结案,你等好自为之吧。”

  一团寒气迎面扑来,大门打开,禹僖皇帝已经走出了李公祠。

  【故事不错 敬谢收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