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神话之我打造了众神时代 第一百五十一章 接引蒙恬

《神话之我打造了众神时代》第一百五十一章 接引蒙恬

作者:我为啥这么帅 字数:1725 书籍:神话之我打造了众神时代

  哪些地方好种地,哪些地方能挖矿,道路应该建设在哪里不容易遭遇坍塌,如何将矿渣和修路结合起来……还有修筑能泄洪和灌溉的水利设施,林林总总治理和“开发”上党、野王地区的措施,从朱襄口中一一道来。

  秦王不断点头,在木简上写下一些朱襄看不懂的文字。

  这应该是秦王自己发明的速记标记,估计只有范相国看得懂。

  秦王对朱襄态度越来越和善,除了朱襄自己的性格缘故之外,最重要的是朱襄因为快死了,不再隐藏自己从后世带来的知识。

  秦国迟早会统一天下,他想为自家崽崽多做一些事。

  打仗上的事他不懂,秦国也不缺人打仗。秦国缺的是告知秦王们在统一天下后,应该做什么事的人。

  朱襄以上党郡为例,大言不惭地教导秦王,如何将这一块被魏赵韩三国抢来抢去,黎民们没有对任何一个国家有归属的群山包围的高地治理好,让这块地和这块地上黎民完全融入秦国。

  修路虽然至关重要,但沉重的徭役让黎民没有了活路,就会反抗秦国。所以修路就要和致富结合起来,让黎民看见,这条路修建之后对他们也有好处,他们就会自愿修路。

  农田、水利、矿产……在这些能给黎民带来好处的地方修建道路,黎民们越修路越富裕,肚子吃得越饱,就不会反对秦国的徭役。

  朱襄才刚来到上党不久,却对上党地势地理了如指掌,如此神异之事,让秦王和白起都十分惊异。

  朱襄只说自己从廉颇和蔺相如那里看过地图,又走访了从上党来的流民。但这些不足以解释他为何懂得如何多的事。

  朱襄知道这些无法解释,但他无所谓。

  暴露了自己的学识,让人以为自己有神仙精怪教授知识,可能会引来别人的恐惧和嫉妒,但最终也就是一死。

  他现在难道还怕死?

  秦王猜到了朱襄的心理,心情十分古怪。

  他想,等朱襄活过这次劫难,会不会为现在的事后悔。

  秦王一想到这样的可能就忍不住笑,第二日就提笔将自己开心的事写给范雎看。

  范雎展开秦王的信,展露出多日来第一次畅快的笑容。

  他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了心理负担,只想着如何报答他的君上。他自然也不会嫉妒朱襄的得宠和神异。

  不过就算是之前的他也不会。朱襄是秦王的晚辈,是公子子楚的亲家和友人。他只会悉心培养朱襄。

  “怪不得蔺相如和廉颇那样心高气傲的人对朱襄如此溺爱,朱襄才华横溢,又心思单纯,身为长辈,肯定会担心他。”范雎感慨。

  有这样的晚辈,长辈既骄傲又担忧。投入的感情多了,自然就对其最看重了。

  秦王大概也感受到了这一点。

  范雎想起秦王曾经抱怨,无论是儿子还是孙子,在面对他的时候都战战兢兢。只有自己能与秦王好好聊天,不会诚惶诚恐。

  现在秦王终于找到一个不会惧怕他的晚辈了。

  只是不知道朱襄是因为自己快死了才不惧怕秦王,还是在度过这次劫难之后还敢这样。

  范雎真想也去长平,看看这位可能颇具神异之处,却又天真愚蠢得令人头疼的朱襄。

  他想了想,让人将公子子楚叫来。

  他能直接让公子子楚来自己府上拜见他,就可见他在秦国的地位,和在秦王心中的地位。

  子楚诚惶诚恐地来到范雎府上,范雎将秦王这次写的书信递给子楚,问道:“朱襄似乎完全不惧怕君上。”

  子楚一听就开始头疼。

  他匆匆扫了几眼秦王写的书信,头更疼了。

  子楚解释道:“朱襄确实有些……性子有些过于随意了。相国可否派我去向君上送信?”

  子楚已经不顾自己脱了马甲会不会被朱襄暴揍了,他想现在就去长平,请求秦王不要杀朱襄。

  “君上会将朱襄带回咸阳,到时你再与他相见吧。”范雎很明白自己君上的恶趣味。显然君上非常期待公子子楚告知朱襄真相那一幕。所以他不会破坏君上的乐趣。

  子楚担忧道:“但是朱襄这样……”

  范雎打断道:“君上都不介意,你担忧什么?我现在找公子来,是想详细询问朱襄在赵国的事。朱襄展露出的才华,绝不是廉颇、蔺相如能培养出来的。他刚来上党,就对上党了如指掌。这简直就像是有神灵相授。”

  子楚犹豫了一会儿,道:“我知道的不多。朱襄担心自己引起他人的嫉妒,所以隐藏了自己许多才华。不过朱襄确实会说一些常人不知道的知识。他曾经说,我们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围绕着同样是球形的太阳转动。不过他是喝醉酒时说的,醒来就坚持不肯承认。”

  范雎道:“他居然知道天上的事,难道真的是神灵下凡?”

  子楚道:“古来今往,有许多神灵下凡帮助明君贤主的记录,朱襄是其中之一并不奇怪。不过我想朱襄或许只是梦中得到了神灵教授。”

  子楚曾经打探过朱襄的经历。朱襄小时候也很聪明,但也只是比同龄人稍稍厉害一些的程度,并不引人注目。但朱襄父母双亡,差点病死后,就突然开了慧,知道了许多常人不知晓的知识。

  蔺相如也知道此事。他们都猜测,朱襄可能在濒死中得到了神灵的帮助和馈赠。

  这个时代的人信鬼神、敬鬼神。就算儒家,也只是说自己不说怪力乱神之事,但要敬畏它。在绝境中得到神灵帮助的事,史书和民间传说中都很常见。他们很坦然地接受了朱襄的奇遇。

  范雎思索了许久。子楚等候了许久,一句怨言也不敢有。

  “朱襄平时最敬仰哪一位神灵?”半晌,范雎开口问道。

  子楚摇头:“这正是最奇怪的事。朱襄尊重鬼神,但并不信鬼神。我原本以为他是得神农氏提点,但他提起神农氏也只是敬仰他做过的事,并未有太多敬畏。我试探过许多次,他对任何神灵都没有特别高的信仰。”

  范雎皱眉:“他每年总会祭拜神灵。”

  子楚道:“朱襄每年都不主动祭拜神灵,家里人祭拜什么神灵,他就跟着去祭拜什么神灵。”

  范雎愕然。

  难道朱襄不知道自己被哪位神灵救助提点?但就算不知道,怎么会有人对神灵完全没有敬畏信仰之心?

  第28章 肉酱盖粟饭

  其实朱襄接受了哪一位的神灵馈赠并不重要。那些传说中接受了神灵教导,化身贤臣来辅佐明君的人,也并未说过自己的师承——说了也没有办法证明他们没说谎。

  只要朱襄为秦国所用,秦国就乐得为他宣传,用他的名声奠定秦国一统天下的合法合理性;如果他不能为秦国所用,就是需要被斩杀的妖孽。

  战国时代尊崇信仰许多鬼神,但各国国君也经常做伐山破庙的事。

  范雎询问子楚,只是因为好奇。他知道自家君上一定也很好奇。谁不会好奇神灵呢?

  长平。

  朱襄得到了秦王的准许后,建造了有鼓风机的手工作坊,用收缴的赵兵武器锻造农具。

  商朝和西周时代的青铜铸造技术,为冶铁技术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从“块炼法”起步,早在春秋晚期,我国就已经发明了铸铁冶炼法。战国时,铸铁冶炼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西方直到十四世纪才使用了水力鼓风机,运用了铸铁冶炼法。

  春秋末期的楚墓中出土了铁锄头。铁器都能用作农具了,可见冶铁在春秋末期就已经发展到了民用的阶段。如今的兵卒们的武器自然也都是铁器,墨家锻造铁器的技术也十分熟练,不需要朱襄在一旁指手画脚。

  不过国君和一些贵族出身的将领仍旧使用青铜剑。

  青铜经过了许多年的时间,被氧化了之后才是青色,它被铸造出来的时候金光闪闪,比黄金还要耀眼。所以青铜剑不仅是武器,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青铜虽然柔韧度稍差,出品率也不如铁器,但很坚硬。战国时的武器沿用了青铜时代的模样,基本都是宽剑。在剑的形态下,铁器比青铜器优势不大。所以将领在战场上使用青铜剑,不会影响他们的战斗力。

  秦王同意将赵国兵卒的武器熔炼成农具时,将伯夫砍断赵括的铁刀没收了。

  他一把年纪了,天天摸着那一把模样十分质朴的铁刀,东挥挥,西舞舞,还真像那么一回事。

  朱襄猜测,秦王年轻时候估计还是比较能打的。

  相和带着墨家弟子迅速铸造了一批铁锄头和铁犁头。

  许明带来的人在农具制造方面不输墨家。他们砍伐木头做成农具木制的部分,与铁锄头和铁犁头组合,把朱襄曾经告诉过他们的宽面锄头和曲辕犁都做了出来。

  虽然没有耕牛,但赵军还剩下不少马匹。有些受伤的瘸腿马不能再打仗,正好用来耕种。

  或许马也能感受到自己没有打仗价值之后,要活下去就只能当“耕马”。以前它们脾气很差,遇到非主人的兵卒,还会去咬别人的衣服。现在它们都老老实实,耕田的步伐十分稳重。

  当第一批铁制农具打造出来时,朱襄带来的土豆已经育完种,可以播种了。

  他们将地里的土块挖起,堆成高高的田埂。一群赵国兵卒仍旧穿着他们破烂的、几个月没有换的衣服,拿着铁锄头在地里勤劳地翻地。

  翻着翻着,他们就翻出了带着布片的人骨头。

  这一片地在秦国到来之前,就是魏国、赵国、韩国争夺的战略要地。稍稍把土层挖深一些,就能挖到不知道是哪个年代的人骨头。

  赵兵已经习以为常。

  他们把骨头翻出了地面,继续翻地。

  翻完地之后,他们将骨头敲碎,在地面上放了一层枯草,将枯草点燃。

  枯草燃尽后,骨头也被烧脆了。他们又翻了一次地,将地面的灰烬和人骨头碎片埋入土中,正好肥地。

  这一片荒野浸透了兵卒和流民的尸水,十分肥沃,但病菌也很多。先烧一遍再种地,可以减少部分不利于土豆生长的病菌真菌蔓延。

  这是第一层消毒。

  开始播种土豆的时候,种坑里被撒上生石灰。

  朱襄在带着人漫山遍野挖煤的时候,也挖了不少石灰矿,烧制出许多生石灰。虽然没有弄出水泥,但生石灰还能用于种地,兼有“农药”和“肥料”的功能。

  田地里撒多少生石灰很有讲究,少了没作用,多了会“烧”种子。虽然没有仪器分析土壤成分,但观察土壤和融化在水中的土壤的颜色,观察土壤上生长的植被,再尝一尝……朱襄就能大致掌握这些土壤的成分,判断出该撒多少生石灰。

  朱襄不仅告诉耕田的赵兵需要撒多少生石灰,还将自己判断土壤的经验絮絮叨叨教给赵兵。

  赵兵中还没死绝的将领很无奈。他们认为朱襄说的东西太深奥,愚昧无知的兵卒怎么可能听得懂?

  还在装白起的幕僚的秦王也这么想。

  几日之后,有年纪较大的赵兵自行判断出需要生石灰的数量,然后询问朱襄。朱襄认可了几次之后,将这些老兵卒派出,让他们分担了生石灰的播撒工作。

  赵兵在这段时间又死了几千人。

  生病死的,伤势过重死的,现在还剩下十五万人左右。农时紧张,三个月的时限也很紧张。即使朱襄相信,秦王肯定会将时间延期,等到土豆丰收那一天才会做决定,但种地也得抓紧时间。朱襄一个人要指导十五万人,精力和时间都不够。

  分析土壤本来应该是一件很复杂的事。秦王见这么快就有人学会了朱襄的“绝活”,十分惊讶。

  朱襄笑着解释道:“还有谁能比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农更了解土地?他们本来就有判断土壤成分的经验,只是那些经验零零散散不成体系。我只是帮他们梳理了一遍,将他们的经验转化成了知识而已。这就像是原本就认识字的人开始研读文章一样,当然很迅速。”

  秦王深深地看了朱襄一眼,表情莫名。

  朱襄不在乎秦王在想什么,问秦王要不要派一些秦兵接受自己的指导。

  “土豆产量很高,但我不建议你们在自有的农田上种土豆。我还带来了一些比较优良的冬小麦种子,现在正是种植冬小麦的时候。要不要试试我的种子?”朱襄不抱希望地询问。他以为秦人不会信任他。

  秦王没有做决定,他让白起将这件事告知将会在这里屯田种地的秦兵,让他们自行决定。

  白起回禀:“他们都想种朱襄带来的种子。因为朱襄带来的种子有限,他们还打了起来,被我用军令罚了。”

  因范雎千里迢迢送来酒肉和酱料,秦王的饮食大大改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