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神话三国之人皇路 第421章 贝丘县尉,刘备

《神话三国之人皇路》第421章 贝丘县尉,刘备

作者:生煎小馒头 字数:2961 书籍:神话三国之人皇路

  山中消息到得要晚一些,李泌知晓皇孙被册封为储君的时候已经是月了。

  那时候太子已经葬入皇陵,李俨也已经入主东宫,一切都已尘埃落定。

  对于这个结果,李泌虽不能说早有预料,却也不算意外。他坐在竹荫下纳凉,心中推演着未来的事,却推演不出个所以然来。

  李俨性情宽厚,倘若顺利登基,应当是个能听劝的好皇帝才是。

  只不过能共患难者,不一定能共富贵。当年李俨年纪还小,才会把自己那堪称预言的梦境向他们和盘托出,而他们那时候年纪同样不大,齐齐给李俨出了不少主意。

  这次听闻太子病重,李泌还特地给李俨送过一封信。

  将来李俨若是当真能登基为皇,想起昔日种种会是什么想法?

  李泌早已做好潜身远祸的打算,倒也不算太担忧自己的安慰,只是思及立志走仕途的三娘,他心中仍不免生出几分忧虑来。

  李泌正独坐树下思量,却听门外传来一阵人语声,他侧耳细听,很快分辨出其中一道熟悉而清越的嗓儿:“多谢裴先生领路,我们自己寻阿泌去就好。”

  李泌一顿,起身走出竹荫,向不远处的柴扉。他闲居山中,只有几个仆从相伴,此时有人听到叩门,负责应门的老仆已过去开门。

  门外站着的不是旁人,恰好便是方才在他脑海中掠过的几个儿时玩伴。

  还有给他们引路的裴迪。

  裴迪把人送到了,笑着对李泌说道:“你们几个老朋叙旧,我便不相扰了。”

  李泌谢道:“改日泌再请先生喝酒。”

  裴迪朗然笑应:“好!”

  说完也不多留,归去与王维弹琴赋诗去了。

  李泌起身引三娘几人入内,来的不仅是人在蓝田县的三娘,还有李俨和李俅兄弟俩。

  四人当年阴差阳错知晓李俨那场梦的事,这几年哪怕各有各的方向,实际上依然是绑在一起的。

  此番三娘便是陪着李俨前来请李泌出山到东宫任个幕僚,算不上什么实职,只为李俨遇事能有个商量。

  安禄山虽死,大唐也未必(粉扑-儿文=!学)便安宁了,若是眼下的大唐当真一点问题都没有,两京如何会变成让外敌如入无人之境的地方?

  问题肯定是有的,只是他们从前没能接触到罢了。

  如今李俨成了储君,总是要做些事情的,难道真的等到风雨来临了才开始做伞?

  李泌听了三人的来意,并没有立刻答复。

  他的目光落到李俨身上,李俨眼神清明,没有因为成为储君而神魂意乱,心性在同龄人中算是十分难得的了。

  在李隆基底下当储君不容易,当能做事的储君更不容易,即便你的想法是好的、你的意见是对的,李隆基不想听你也没辙。倘若他对你生出了忌惮,你就更是寸步难行了。

  李隆基儿l孙众多,想换掉你还是很容易的。

  所以李俨目前确实还很需要遇事能商量的人,磨子还得驴来拉上许久,远没到卸磨杀驴的时候。

  李泌在心中衡量过后,笑着说道:“其实殿下不必亲自过来,只要给我送封信,我自然会去的。”

  李俨道:“我知道你志在山林,请你来帮我实在令你为难,若是连亲自来一趟的诚意都没有便太不应当了。”

  李泌说要收拾一二,过几天再去长安。

  两人就此说定。

  三娘见他们谈好了,便邀他们在终南山中溜达起来。

  正值盛夏,终南山中草木葱郁,不少树上还挂着果子。

  三娘兴致勃勃地一路摘过去,最后几人寻了块树荫下的大石头就着潺潺流水围坐野餐,依稀找回了幼时无忧无虑一块玩耍的快活。

  只是他们都知晓,从这天起他们都将一脚踏入长安那无形的漩涡中,再不可能像从前那般随意自在了。

  临到分别时,李俅说道:“我也准备在辋川弄个别业,到时候我们每逢休沐便过来松快松快,也算是忙里偷闲了。”

  人总不能一直像弓弦那样紧绷着,偶尔还是该放松放松。他们都在长安,只三娘在外头,若是能时不时过来放个风,心情应当会愉快许多。

  三娘道:“行,你弄一个。只是老师怕是要骂我了,你们一个个的都到辋川置办别业,弄得老师的隐居之地都不像隐士住的地方了。”

  先是昌公主,然后是李腾空,如今连李俅都要过来,偌大的辋川怕都是要被他们弄得拥挤起来!

  王维若是知晓始作俑者是她,一准要找她算账!

  李俅道:“他自己也不算隐士,他还当着左补阙来着。难道就许他自己过来偷闲,不许我们过来?”

  三娘乐道:“你说得也对。”

  三人别过李泌,溜达去裴迪家找王维一起回山外去。</p>

  到月底,采薇学堂便开学满半年了,城中这些兵嫂大多不必下田干活,只是仍需干织布刺绣之类的活儿帮补家用,所以每天并不能把课排得太满。</p>

  好在她们的学习劲头都很足,基础好的人已经结束基础的识字课程,开始参加选修的专业技能培训了。</p>

  有些课程是大家都想听且该听的,比如三娘特意下帖子邀来擅长儿科、妇科的太医及女医给大伙上课,讲解一些日常生活中时常会碰到的问题,比如孩子被呛到该怎么办之类的。</p>

  得知有权威医者来授课,连远在张家村的康丽娘都特意过来旁听。</p>

  像康丽娘这样跑来蹭这类医学知识讲座的人不在少数,极大地满足了前来讲课的老师们的虚荣心。哪怕只是讲一些浅显的医理,能有这么多人盼着听对他们而言也是极有面子的事。</p>

  这种兼具开放性和实用性的课程是三娘建议卢氏开设的。</p>

  要只是道听途说,许多人感触可能不会太深,听了也就听了,我就是不在意,我就是不羡慕也不嫉妒,你能那我怎么办?</p>

  现在就不一样了,你,这些这么有用的课程你虽然能来旁听,但你们不能像正式生员那样能坐下听,能拿把课堂上讲的内容记下来。</p>

  感受到差距没有?感受到落差没有?是不是生出了想改变现状的想法?</p>

  不得不说,三娘把人心拿捏得挺准,不少人蹭听完讲座后都闷闷不乐好些天。</p>

  人家才学了半年,字就已经写得有模有样了。遇上这样好的选修课程,人家永远都占着最好的位置听,她们只能在边上站着人挤人。</p>

  以后人家能教儿女念,儿l女嫁娶都压自己一头。</p>

  这可怎么办才好哟!</p>

  过了农忙时节,县吏开始忙活今年的征兵工作,结果赫然发现今年城中百姓都十分踊跃。</p>

  往年府帖下来后不三催四请是不会到位的,如今竟是没几天就来齐了。</p>

  一问才知道,他们都是被家里婆娘撵出门的。</p>

  主要是吧,他们孩子也生了,平日里赚得又不多,家中婆娘越越觉得他们碍眼,就把他们给扫地出门,说他们要是不好好服兵役就别回来了。</p>

  他们赶早去军中,她们也能赶早报名啊!</p>

  听说这两年朝中两次大捷,短期内应当不会再有大的战事了,她们送男人出门倒也不会太担心。</p>

  迫于婆娘的催促,他们只得第一时间应征。</p>

  至于那些还没轮到他们去服兵役的男丁,就只能在家里听妻子埋怨了。</p>

  狄安性情古灵精怪,叫人到外头的乐事回来分享,这几日便和三娘说了不少关于征兵的闻。</p>

  别处让人闻而色变的兵役,在蓝田县居然成了香饽饽,谁听了不觉得稀奇!</p>

  听说有个懒汉被自家婆娘念叨多了,登时不干了,振振有词地对自家婆娘说:“你人家郑家那女娃儿l比你小十岁,如今都当上县吏给家里免役了,你怎么不去当?”</p>

  气得他婆娘差点把他耳朵给拧掉了,那哀嚎声全里百余家人都听得一清二楚。</p>

  狄安说得眉飞色舞,三娘也听得乐不可支。</p>

  等到县中征的兵都到齐了,三娘便领着两个学生去会一会这些兵蛋子。</p>

  郭家养着不少退下来的老兵,那都是上过战场的好手,三娘从小跟他们了解军中诸事,对练兵也算有些心得。</p>

  不过县吏只负责征兵以及教他们通晓鼓鞞所代表的命令,士兵的日常操练须得等他们正式到了军中才会进行。</p>

  三娘真就只是溜达过去瞧一瞧。</p>

  结果兵丁一个个垂头丧气。</p>

  虽然说接下来可能不会打仗了,可军中的日子终究是不好过的,去的全是那些苦地方,好些年见不着妻子儿女,谁心里能好受?</p>

  三娘想到自己远在边关的阿耶,心中也满是怅然。</p>

  她知道这些人即便到了军中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建功立业的机会,他们去了要么干苦活,要么豁出命去拿几个人头,并不像她阿耶是武举出身、走的是将领路线。</p>

  三娘沉吟片刻,吩咐狄平、狄安兄妹俩负责安排给兵送行的事。</p>

  眼前她们还没办法改变太多事,但只要蓝田县的基础教育能提上去,以后蓝田县的兵丁个个都能识字会算术,到了军中应当也会有用武之地。</p>

  办这个送行会一来是想鼓舞士气,二来也是告诉这些兵:放心出发吧,县里会优待你们的妻儿l!眼下你们吃的苦,都是为了你的孩子们将来不再走你们的旧路!</p>

  狄安兄妹俩跟着三娘已经许久了,因为年龄的缘故一直没机会上手做事,闲得狄安都开始天天让人出去打听市井见闻。</p>

  如今三娘终于给她们活干了,兄妹俩立刻精神抖擞地应了下来,拍着胸脯保证会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p>

  </p>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