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回到古代当豪商 第五十五章 奸佞列传

《回到古代当豪商》第五十五章 奸佞列传

作者:虎虎有点威 字数:3362 书籍:回到古代当豪商

  隆兴皇帝旁边站着一位面白无须的中年太监。佝偻着身体,随侍一旁。

  正是人称内相,司礼监掌印太监李英李公公。

  李英虽是垂手谨立,眼角却是一直关注到隆兴帝一举一动。

  见皇帝慢慢抬起眼神,李英弯腰抬头笑道:“皇上,这东西,真这么重要,值得锦衣卫派人八百里加急派送?”

  隆兴帝侧头瞟一眼台下李英:“你还是掌印太监,见识怎地这般差?”

  话虽贬意十足,语气却不严厉。

  李英讪笑:“皇上能不能点拨一下奴婢。让奴婢长些见识。”

  隆兴帝点点头:“好,就点拨你几句,免得以后给我丢人。”

  隆兴帝喜欢和身边太监说话,不喜欢在朝堂和堂官说话。堂官个个满腹经纶,舌灿莲花,自己说一句,他们能接十句。

  他们要是再引经据典,来点暗喻,自己就只有听的份了。

  可隆兴帝不喜欢听,他喜欢说。

  多数人都喜欢说,或抒发自己感受,或好为人师,或表现自己。所以,愿意聆听你说教的,就是你最信任,最喜欢的人。

  隆兴帝见李英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缓缓道:“这拼音,就是用这些符号引导你发音,类似反切法。但比反切法,高明许多。你如果记住这几十种发音,配合字典上的拼音拼读,那么天下的字,你都能自己习会。你说这东西好不好?”

  “哦,原来如此,我就怕那些儿郎不懂事,一些小事故意夸大其词。”李英恍然大悟状,一身如释重负。

  “以后,我大华孩童启蒙,先学会这拼音,就能借助字典,学会看其他所有书籍。这将是,大华所有人的启蒙典籍!你说,有多重要?有多好?这字典,是近些年来,朕收到的最好的东西!”隆兴帝心生感慨。

  李英笑道:“恭喜皇上。难怪他们奏请皇上为字典题名,这以后,所有大华人,都会使用字典,学一生,就得用一生。每次一用,就能看见皇上题字,就会感念皇上恩德!”

  “哈哈哈,对了!所以这字,朕还非题不可!”

  “既然这事能做,奴婢马上传去内阁,给几位阁老看看。请他们尽快拟个章程出来。”

  “不!这事儿不是政务国事,别找他们掺和!任何事到他们手里,就是扯不清的一团麻!哼,等字典横空出世,朕倒要看看,这帮饱学之士,怎么没想到这个?反是朕的字,先题在了上面!哈哈哈,我就看他们,脸往哪里搁!”

  “皇上,那以后,他们吹毛求疵呢?”

  “蠢才!字典上面的字,有什么可以争议的?就算有错,也能随时修订!增补!他们总不能睁眼说瞎话,说这字典,拼音,没有用吧?他们真敢这么不分是非,还不用朕说什么,天下人都看着呢!哈哈哈,一想到他们那囧迫样,朕就觉得开心,痛快啊痛快!”

  “皇上,那奴婢先飞鸽传书过去,让他们先做起来。皇上的题字,另派锦衣卫随后送去?”

  隆兴帝点点头:“汪海在南昌,干得不错!舒庭轩也不错。对了,舒庭轩好像和朝廷中的那帮清流疏远了?他和你联络上了?””

  “是啊,皇上,那帮清流做事也绝。棋赛之事,就想要舒庭轩承担责任。礼部冯尚书,甚至把儿子和舒庭轩小女的婚事都退了。舒庭轩找到奴婢,希望奴婢在皇上面前,说出棋赛真相,再给他个机会。他还向奴婢保证,以后为皇上尽心办事,每年,想办法再为皇上增加两成税收,充实皇上内帑。此事奴婢不知皇上心意,所以不曾与他回话。”

  “棋赛之事,不是不了了之了么?”

  “内阁议过此事,上过折子,要求舒巡抚承担管理责任。前些日子,重大事件较多,皇上还未处理到这事。锦衣卫又跟着传来捷报,东瀛高丽棋手已退。所以内阁这奏章,还压着。”

  隆兴帝侧头问道:“江西增收两成,是多少?”

  “整个江西去年定额约两百万两。两成40万两,全部都算皇上内帑收入,舒巡抚可能会在商业上有所作为。”

  “棋赛已经结束!此事己了。奏折留中不发。你告诉舒庭轩,让他在江西,安心做事,用心做事。但不可独断妄为,激起民愤,若引发民乱民变。那可真要他出来承担责任了!”隆兴帝最后两句说得极为严厉。

  “是,皇上英明,奴婢明白。”

  “若是其他地方,都能增收两成多好?辽东兵乱,熊延明去解决了吗?”

  “皇上,只是临时解决了。兵乱被平,带头作乱的几十名军士被正法。两天前,熊经略的折子就到了兵部。折子上说了,朝廷必须尽快筹措银两,否则下次兵变,恐怕他也弹压不住,后果不堪设想。”

  能做到皇帝身边近臣,首要就是,皇上有问,近臣必答!国家大事千头万绪,你得猜到皇帝问什么,事先做足准备。

  仅仅靠溜须拍马,最多就是一宠臣,离近臣,权臣,还远着呢!

  隆兴帝眉头紧锁:“熊延明的折子两天前就到了,内阁怎么还没有递上来?”

  “奴婢也去内阁问过几次,熊经略的折子其实就一个意思,要银子。户部没有银子,内阁也就拟不出章程。所以折子还递不上来。”

  大华国家大事,各级部门,地方,写好折子送到朝廷。分给各部处理,各部给出处理意见,或者处理不了,最后都统一交给内阁。

  内阁必须给出最后处理意见,就是章程。然后交给司礼监,司礼监整理一下,交给皇帝批示。准或者不准,或者皇帝有其他意见,都可以批注上去。

  然后,司礼监,取出皇帝大印一盖!就算处理完毕。

  司礼监再把折子还给内阁,内阁昭告天下,就可以执行了。

  皇帝如果想偷懒,就把盖章的活儿扔给司礼监。朝廷诸事,基本就是内阁说了算。司礼监只负责盖印。

  司礼监的太监如果强权,就会自己决定是否盖印,甚至以皇帝名义,另出意见,然后盖上皇帝大印。

  内阁如果觉得,批示离谱,不能执行,还可以把盖印的折子,封还给司礼监!不受理。这条命令就无法执行。

  事实上,这是内阁和皇上,一个可以互相制约的机制。

  谁放权,另一方就强势。谁强势,谁就能掌握朝政。

  所以内阁,不管面对什么政务,都必须自己先给出章程,做出批注。

  隆兴帝听完李英的话,面色一凝,喝道:“兵家大事!他们打算压到何时?”

  李英小心翼翼道:“奴婢也在催促他们,内阁可能在协商,怎么找皇上要内帑的银子。”

  隆兴帝一窒,只觉得一股股怒气,刷刷刷在胸中腾然而起!怒道:“就只能想到朕的那点内帑?这就是朕的股肱之臣?上不能匡主,下不能益民!尽皆尸位素餐!”

  李英不敢回话。

  隆兴帝长吐一口浊气,叹息一声:“可朕的内帑,也空了啊!就剩十万两压箱底儿。朕,又去哪里找银子呢?熊经略说,还能坚持多久?”

  “最多两三月。”

  “两三月,各地赋税还有半年才会缴上来!把那十万两,都给他们!都给他们!内帑空空如也,我看他们,以后还怎么惦记!”

  “皇上,熊经略那里,至少要三十万两银子。十万两不够。”见隆兴帝面色一变,李英急忙道:“皇上,奴婢有个想法。”

  “说!”

  “前些日子,舒巡抚为了和奴婢搭上线,提议在江西,为奴婢修建家族祠堂。奴婢能有今天,全仰仗皇上恩典,和祖先没有关系。以后,奴婢周全也靠皇上施恩,和祖先也没有关系。奴婢没啥亲人,如今无父无母无儿女。几个旁系亲戚,其实也只想沾奴婢的光。所以,这家族祠堂,没有建的必要。奴婢想让舒巡抚,汪海,把建祠堂凑的十五万银子,解来京城。奴婢再想法,凑个五万两,皇上内帑十万,合计三十万两,给熊经略解去吧。”李英面带苦涩又道:“只有皇上好了,奴婢才会好。”

  隆兴帝沉吟片刻,点头道:“也只能如此,边关军士饷银,再拖不得了!你能有这份心思,很好!若是满朝文武,天下百官,都能如你这般想,大华,何至于此!”

  “皇上,奴婢或生或死,都是皇上的人。所以奴婢对皇上没有二心。但那些百官,和奴婢处境不同。”

  “朕知道他们有私心,有私欲。他们可在前朝为官,可在本朝为官,可在异邦为官,就算天下易主,改朝换代,他们一样可以为官!唉!可大华朝,万千黎民,也只能靠他们来治理啊!”隆兴帝一声长叹。

  “奴婢该死!奴婢不是这个意思!大华朝一定千秋万世!”李英扑通一声跪下。

  隆兴帝冷哼一声:“回看前朝,你告诉我,哪个朝代做到了千秋万世?少说这些来哄我!你这话,还不如那二十万两银子好听!”

  李英叩首泣泪,不敢回话。

  隆兴帝沉默片刻,道:“以后,再有人给你送银子,该收,你就收着!”

  李英点头:“是,奴婢愿为皇上,肝脑涂地。”

  “你去吧!”隆兴帝叹口气。又道:“摆驾,坤宁宫!”

  隆兴帝对百官失望,心情极度不好,就想去坤宁宫,和皇后说说话。

  大华张皇后张嫣,出身书香世家。知书达理,仪态端庄,人也生得极为美貌。张皇后行事严正,母仪天下,在后宫很有威望,也深受皇上信赖。

  张皇后听传皇上前来,急忙带着随侍宫女迎出门。

  见隆兴帝龙行虎步而来,张皇后迎上,面对隆兴帝盈盈一拜,微笑道:“皇上国事繁忙,怎此时有空来我这里?”

  “心里有些烦闷,来看看你,和你说说话。”隆兴帝拉起张皇后,两人相携而入。

  跨进门,隆兴帝一眼看见张皇后书桌上一本打开的书,笑问:“皇后在看什么书?”随手拿起一看:奸佞列传,赵高篇。

  张皇后轻轻取过隆兴帝手里的书,放在一边,微笑道:“前朝之事,后世为鉴。我闲来无事,就翻来看看。皇上心里烦闷,我们一起叙叙话罢。”

  隆兴帝点点头,低声道:“大华日益衰败,千疮百孔。我虽有心励精图治,却止步于无米之炊。大华若亡我手,我又如何去面对列祖列宗。每每思虑至此,我心里万般忧愁。”

  张皇后伸出手,轻轻抚摸隆兴帝脸庞:“皇上受命于天,即为天命所归。只要皇上有心励精图治,远小人,近贤臣,恩泽四方,造福百姓。天意自然会解灾去难。皇上勿要忧愁,勿要烦恼。”

  隆兴帝伸出一手,按在张皇后手上,轻声叹口气:“边关欠饷,急需三十万两。国库空虚,内帑仅剩十万两银。”

  张皇后垂下眼幕:“我这坤宁宫里,有不少皇上昔日赏赐,可拿去卖掉换做银两。”

  “南昌商户集资十五万两银,为李英修建祠堂。李英要他们将十五万两解入京城,他再筹措五万两,与朕内帑存银,一起解往边关。我的皇后,一听缺银,开口变卖坤宁宫物件!可满朝百官!食君之禄,受万民供养,他们却无计可施!”隆兴帝冷笑道:“朕的贤臣,现在何处?”

  张皇后眉宇间一丝愁色:“皇上,百官行事,自有法度规则。李英是皇上的内侍,皇上的奴婢。我和皇上是一家人。这些关系都不同,行事自然不一样。百官,也有百官的难处。皇上不必苛责,也省的自己烦心。”

  “军士欠饷短期算解决了,我现在可以不烦心。可是,接下来呢?下一次再欠饷银,真要我变卖坤宁宫物件?那再下一次呢?”隆兴帝叹口气,道:“秦二世亡,赵高死有余辜!李斯罪无可恕,秦王识人不明,胡亥咎由自取,扶苏引颈受戮。细细一想,谁无错?人人都有罪过!”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