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回到古代当豪商 第172章 利弊取舍

《回到古代当豪商》第172章 利弊取舍

作者:虎虎有点威 字数:3319 书籍:回到古代当豪商

  潇湘分行开业以后,似乎又带来好兆头,大华银行的存银直线上升,而且大额存银基本都是定期一年。看起来前景一片大好。贾静敏却紧锁眉头。

  旁人看存银多,银行红火。贾静敏却是看到存银多,意味着以后支付的利息更多。

  目前大华银行大额定期存银已经两百余万两。零散存银忽略不计,一年以后利息就得支出二十万两以上!加上银行运营开支成本,这不是亏损,这是严重亏损,贾行长怎么能不着急?

  原本按照原先的计划,先有存银,再把存银放出去,收贷款利息。

  最简单的算法,贷出去一百万两银子,就能回收二十万利息,账目基本就能做平。如能多放个几十万两,银行就能赚大钱。

  但是,从开业到现在,大华银行贷款部的秀才,就一直无所事事。

  时代不同,秦枫来自现代社会,现代社会的经济体系庞大,商业管理宽松,投资渠道多样,银行贷款不用愁。

  大华完全不同,先说投资渠道,大华没有股市,期货,没有房地产按揭项目,一句话,老百姓没有任何投资渠道,这部分良民,不需要贷款。

  再说商业,现代社会为了保护商人,保护社会商业生机,对商业有宽容法律条款。

  举个例子,你有两百万,你拿五十万出来成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做生意,这五十万叫注册资金,就是你的生意本钱。这笔本钱购置固定资产或者其他,你再在银行贷款,或者商业行为中,欠下债务,最后你的公司资不抵债!按照法律规定,你的公司残值,全部抵债还不够的话,那就算了,不会继续追究你!这就是有限责任。你家里不是还剩一百五十万么?这笔钱还是你的合法资产,所以只要你确确实实拿出了五十万,也没有其他违法行为,确实经营不善,你最大的损失就是那五十万!

  这样的法律,会有一定弊端,但是利远大于弊,因为他能促使更多人从事商业,增加就业,扩大经济体。毕竟你拿五十万出来,也是想把生意做好。

  大华不行,法律简单粗暴,还连带家人。你做生意欠债,你家里有什么就拿什么出来赔!不仅你是无限责任,还有连带,父债子还!子债父还!天经地义。一个人欠债,一家人还。钱不够,人来凑!所以,要经商,赚大钱,要有妻离子散,甚至卖身为奴的心理准备。一般百姓,谁敢轻易投资做生意?

  不仅有限责任这一条,还有个破产法。你合法经营,后期又确实有效益,现代社会法院会判定你破产。破产期间,你正常营业,不能高消费,不能投资,每一笔支出有法院指定的委员会审核。你的公司基本被监管。好处是,你欠的钱,暂时不用还,债主也不准上门找你。其实这是变相保护商人。

  比如一个厂,你投资十万,买了工具,请了工人,赊欠了材料,生产了棉大衣。但是今年冬天来得晚,你的大衣滞销一个月,你的资金链条就断了!你的材料商找你还钱,你没有,按照大华律,拍卖工厂,大衣,银子还不够还,对不起,卖你的其他家产,你就完蛋了!说起来,仅仅是今年的冬天来得晚些。

  但破产法就会这样保护你,你的工厂有人来监管,你继续生产大衣,债主不准上门找你。一个月以后,冬天来了,你的大衣全部卖了,你的资金回笼了。还清了债务,你,还有你的工厂,工人,都保住了。再去法院解除破产保护,这下你可以买车买房,高消费。

  现代社会美国人特朗普曾经破产三次,就靠这个破产法保护他三次,最后终成大富豪,当选为美国总统。在美国这种商业发达的国家,几乎每个大商人都会有破产经历,因为在长年的经营行为里,谁不会遇到一些波折?

  大华人经不起这波折,一个浪子就让你家破人亡,谁敢轻易投资做生意?

  所以大华从事商业的,基本都是商业世家,或者自己把损失控制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之内,有多少钱,做多大的生意。

  贷款就是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了,这不行。

  没有人投身商海,大家都用自己的本钱做生意,谁来银行贷款?

  还有,大华社会是儒家社会,提倡勤俭节约,还特别反对借贷!借钱,对于多数人而言,是一件丢脸的事情。这种思想甚至延绵到秦枫所在的现代社会,在秦枫所在的国家,遇到一次房地产黄金二十年,就有很多人不愿意欠钱,借贷,坚决不搞按揭买房。最后后悔的肠子都青了。这还是这种思想的延续,在大华这种思想正处于鼎盛,人人都以为,欠债就不是好事!借银子,除非救急所用,其余任何理由都不成立,都是不肖子孙所为!

  贷款玩提前消费,那等于在大华裸奔。

  投资,商业,消费,现代社会银行贷款三大支柱。大华一样都没有。

  所以大华银行就只抢了一点质库的买卖,利息低嘛,年息两成,质库要收四五成。大华普通人家,家底不厚,救急或者遇到个大事,临时缺银子,就来银行用房子,首饰抵押,就像当初贾静敏去质库一样。

  这部分贷款对于质库而言,是生意!利息也高!对大华银行而言,是杯水车薪。

  所以截止目前,大华银行放出去的贷款,还不到十万两。也看不到未来有增长的迹象。

  没存银,贾小姐愁。有存银了,贷款放不出去,贾小姐更愁。

  这天,银行迎来一位客人,自称是南昌一家客栈东家,叫董昌盛。董昌盛是来贷款的,而且,他想申请贷款五万两。贷款部的秀才激动了,这都多少天了,好不容易来条大鱼。当下,热情款待。几个人伺候董昌盛一人,态度好得不得了。

  借钱的,终于能扬眉吐气,装一回大爷。ok作文网

  按照程序,先贷前审查,问问贷款用途。

  董昌盛说了,打算扩张经营,再买一块大土地,再盖个客栈。聊着聊着,贷款部的秀才就发现不太对劲。

  董昌盛的说法有漏洞,新开一间客栈,哪里需要五万两?就是你现在经营的客栈,市价最多也就七八万两。这还是你有固定的客源,地理位置好,地皮也值钱。新开的,地理位置肯定就会偏僻一些,好地方?成熟的城市里面哪还有好位置?除非你玩拆迁补偿,那五万两,又远远不够了。

  贷款部三问两问,就感觉董昌盛可能属于冲动型投资,按照大华银行规定,过不了内部的贷前审查。因为银行也不愿意你的投资失败,没收你的抵押物,看着你一家可怜兮兮。费神费事还闹心。

  但是贷款部又舍不得这个大客户,这边继续沟通,那边就有人去给贾行长汇报。

  贾行长也有些拿不定主意,先定下一个缓兵之计,着贷款部,请董昌盛回去写个新建客栈的计划书,约好明日再商谈细节。

  晚上回到家,贾小姐等到秦枫回来,一起用过晚饭,就将此事原原本本说出来。

  秦枫沉吟许久,慢慢点点头:“我明白了!呵呵!好,贷给他!但是要求他把计划书写清楚,买多大的地,修多少间客房,至少要有个大概。他现在的客栈做抵押,按照市价,先打个七折作为定价,这个定价,再五折作为抵押物。能贷多少是多少。”

  贾静敏一盘算,客栈按照八万两银子算,就是五万六千两的定价,再五折抵押,就只能贷款二万八千两。贾静敏道:“这和他想要的银子,差了很多。“

  “是啊,他要就要,不要就算了!合约一定要签好,贷款不能挪用,随时接受银行检查。还有,加点其他无关痛痒的条款进去,条款写得越细致越好!整个百八十条的。”

  “这样,人家会不会看不清楚,很费时的。”

  “就是要他看着嫌麻烦!违约金,加罚息都写在里面,加一句,如遇特殊情况,提出申请,银行可以赦免。”

  “这样也行,给人家多一个机会。”贾静敏点点头:“还控制住他的资金量,你倒是真为他人想,那为何合约要让他看着烦?”

  秦枫笑笑:“我希望,他老老实实做生意,万事好商量。敢故意违约,这条款就够他喝一壶。我有预感,从明天开始,一定还有更多人来贷款。都这样办理,三查制度,走个形式就行。先把贷款放出去。但要总量控制,暂时不超过定期存银七成。“

  贾静敏点点头,又道:“我也想到他会不会有其他企图,但是他用自己的产业抵押贷款,说起来用的都是自己的银子,他一定会比任何人都在意风险。我们也不懂其他行业,确实没必要严格审查。只要严格审查抵押物就行,看好抵押物,就不怕他耍什么诡计。”

  “贾行长所言极是,三查制度,是我自己多事了!来,让我看看,怎么这几天,贾行长脸上有一丝憔悴,哎哟,真让人心疼!宝宝过来抱抱。”

  啪嗒,贾小姐气咻咻摔门而去,走两步,嘴角一弯,这么大的人,还叫宝宝。心里突然涌现一个大胆的想法,下一次要不留下,让他抱抱?那么宽阔的胸膛,那么有力的臂膀,躺在里面,真像宝宝?......哎呀,羞死人了!

  次日,董昌盛果然带来一份计划书,这一次计划书就比昨天说的好很多。为了证明需要五万两银子,还特意注明,客栈旁边还要修建一家大型酒楼,吃住一体。这样一来,确实需要五万两了。

  不过银行认为抵押物价值不够,七折以后再五折,当然不够。但董昌盛现在名下的客栈有固定客源,声誉,银行评估价值又多给了一些溢价。

  最后一协商,董昌盛接受了银行的建议,投资小一点,风险小一点,贷出银子三万两。

  锦衣卫校场,秦枫,高文进,风连生坐在一起。风连生道:“团长,参谋,已经查清楚了。截止五天以前,来银行存定期,万两银子以上的,合计二十八家。其中二十一家,都是楚王的关系。大部分本来就是楚王的产业,挂在门人名下。小部分是投靠,依附在楚王门下的商户。这些人存银加在一起,七十万两左右。“

  高文进笑道:“楚王还真是恩怨分明,加上王府存银一百万两。银行一大半的存银,都是他家的。算算还不少,一年得利十几万两了!”

  十几万两 ,按现代货币算,有一亿多,就算贵为楚王,这也是一大笔巨款。

  “还有呢?”秦枫笑道:“你们没有其他感觉?”

  “我第一反应是,楚王有其他企图。但是一算算他的利息,已经非常可观了!以楚王对银子的偏爱,或许,这一次他真的只想要利息?”高文进分析道。

  风连生道:“高参谋所言极是。就算楚王原本有企图,看在利息的份上,多半也会改变初衷。反而是我们的银行,如何获取更多利息才是关键!”

  “风连生说得对!那么接下来,你去贷款部,这几天来贷款的还不少,查查贷款万两以上的人。”秦枫微笑道:“我发现,风连生查人底细比银行三查商业模式更有用。”

  “是!”风连生笑笑,起身告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