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屠龙后记 第十八章 三佛形容总不真4

《屠龙后记》第十八章 三佛形容总不真4

作者:鹤排云 字数:2798 书籍:屠龙后记

  梁道明对自己儿子梁伯可小声道:“他怎么来了?”

  梁伯可无奈苦笑道:“他本来要劫大明使臣之船,见到了我,碍于情面,这才罢手,不过一路跟来,说要见见你,大约是想打打秋风罢了。”

  说话间,那陈祖义便来到梁道明面前,对他一伸手,笑道:“老梁,我帮你打跑了满剌加人,你准备怎么谢我?”

  梁道明拱手谢道:“多谢陈王仗义出手,在下感激不尽,先请陈王到敝处喝杯水酒,自有重谢。”

  陈祖义拍了拍梁道明的肩膀道:“还是老梁会做人,那我就叨扰了。”

  说罢,他带着手下亲兵卫队,趾高气扬的向城内走去。

  梁道明也招呼二位钦使向王宫行来。

  到得王宫墙下,只见尸横累累,血迹斑斑,显然刚才经过了一场血战,众人无不看得心惊肉跳。

  梁道明感慨道:“刚才一场恶战,实为平生最险之事。若不是机缘巧合,有众位贵人相助,我梁道明今日便死在此处了。”

  说罢他对众人团团一揖,众人也都客气还礼。

  梁道明忽然发现人群中没有张士行的身影,急忙问左右,那个安南来的净智和尚哪里去了。

  左右亲兵有人见到过张士行的踪迹,便说他已经回万寿寺了。

  梁道明急忙派人去请他前来。

  接着,梁道明命人打扫战场,清理血迹,将陈祖义及二位钦差迎入王宫,在正殿摆下筵席,招待来宾。

  二位钦差自然上首坐了,陈祖义坐了下首,梁伯可坐在了父亲对面。

  这时,手下人将张士行引入正殿,梁道明亲自下殿迎接,将张士行引入下首位,坐在了陈祖义旁边。

  陈祖义将张士行上下打量了一番,见他貌不惊人,身着布衣,非僧非俗,对梁道明不满道:“老梁,我好歹是一个国王,就算不能和大明使臣相提并论,但他算什么东西,敢和我坐在一起?你遮莫不是瞧不起我老陈?”

  梁道明满脸堆笑,向众人介绍道:“诸位贵人,这位净智师父,看起来貌不惊人,实则胸藏锦绣,今日若不是他相助,我旧港城早就毁于一旦。”

  张士行起身向众人行礼,谦虚道:“梁王过奖了,这是小僧份内之事,何足挂齿。”

  众人惊问其故。

  梁道明便把张士行如何劝他退守王宫,又如何带领疍民偷袭满剌加战船等事详述了一番。

  众人一听,对张士行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陈祖义听了,也一竖大拇指,端起一杯酒便来敬张士行。张士行急忙推辞道:“陈王,我虽没有剃度,也要遵行五荤三戒,多谢陈王美意,我以茶代酒,先干为敬。”

  说罢,他拿起一杯茶,咕嘟嘟一口气喝下。陈祖义叫了声好,拉他一起坐下,问道:“净智师父,我看你不似个出家人,倒似个当兵的。”

  张士行强装镇定道:“看来我前世是一名武将。”

  陈祖义听后,哈哈大笑,称赞他道:“有些人天生就是个武将,无师自通,象我一样。”

  张士行听他自夸,也不觉一乐。二人都觉得对方是个豪爽之人,故此相谈甚欢。

  梁道明也频频举杯向二位钦使敬酒,显得恭敬之至。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梁道明对谭胜受道:“谭行人,在下已经有十余年未回中土,此番进京,我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如果惊了圣驾,如何是好?”

  谭胜受笑道:“梁兄,这个你不用担心。你进京之后,自有礼部官员会教你参拜礼仪,待你练得纯熟之后,方可入宫面圣。贵公子便是如此,不信你可问他。”

  梁伯可闻言,笑着点了点头。

  梁道明又问道:“那我见了圣上后说什么好呢?万一言语不对,冲撞了陛下,该如何是好?”

  一旁的千户杨信笑道:“梁兄,有话直说。陛下自北京起兵,奉天靖难,一路南下,打入京师,坐了龙庭,最喜欢我等武将的直来直去,不耐烦那些文臣的婆婆妈妈。”

  谭胜受听了勃然变色,反驳道:“谁说的?陛下不是成立了内阁,与那翰林院的七名阁臣,共商天下大事吗?”

  千户杨信听了更是掩面大笑道:“谭行人,你不提这个也罢,提起这个实在让人发笑。那些阁臣不过是备文学顾问,处理日常杂事而已。待在皇帝身边那么久了,也不过是个五六品的小官。象那个什么自称天下第一才子的内阁首辅解缙,说发配,就发配,说下狱便下狱,哪里给他半分颜面?”

  张士行在旁听了惊呼道:“解学士下狱了?”

  杨信看了他一眼,问道:“净智师父莫非认得此人?”

  张士行这才发觉自己失言,连忙道:“大明第一才子解缙早有耳闻,只是无缘得见。”

  谭胜受奇道:“那解学士曾到交趾督粮,你没见过他吗?”

  张士行摇摇头道:“安南国中叛乱四起,我们四处逃难,哪里能见到解学士?”

  谭胜受点点头道:“原来如此。那甚为可惜,你以后恐难再见到他了。”

  张士行追问道:“那解学士是因何入狱的?”

  尽管他们已经离开了安南,他还是会担心解缙会透露他们的行踪。

  谭胜受叹了口气道:“解学士自交趾归国后,想要入宫面圣,谁料不巧,陛下去北京未归。不知那个解学士有什么急事,便去觐见了太子,未等陛下南返,又径直返回交趾去了。此前因立储一事,他得罪了汉王,汉王因此在陛下面前进言说解学士乘陛下外出,私见太子,然后径归,实无人臣礼。陛下为此震怒,将解学士下了诏狱,并牵连了他的好友大理寺寺丞汤宗、宗人府经历高得抃、中允李贯、赞善王汝玉、翰林院编修朱纮、检讨蒋骥、潘畿、萧引高及御史李至刚等人入狱。其中高得抃、王汝玉、李贯、朱纮、萧引高等人瘐死狱中。实为朝廷追究奸党后又一大狱。”

  众人听后,都不胜唏嘘。

  张士行听后,却如兜头被浇了一盆凉水,浑身发冷颤抖。解缙干冒天下之大不韪,那么急匆匆的求见太子,定是要将朱允炆等人的行踪报告,也许太子对他大加夸赞,更兼封官许愿,这才让他得意忘形,不等朱棣回京,便擅自离去。

  看来师父朱允炆实在是太过善良,又一次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酒足饭饱之后,陈祖义便要告辞,梁道明送出宫外,命人抬出一大箱财物相赠,里面皆是金银、香料、珊瑚、象牙之类宝物,金光耀眼,价值不菲。

  梁道明一指箱子对陈祖义道:“此番蒙陈王仗义相助,梁某感激不尽,因城中甫遭兵祸,损失不小。些许礼物,不成敬意,望陈王笑纳。”

  陈祖义命手下人将箱子抬走,对梁道明拱手称谢道:“老梁,你我兄弟,还这么客气做什么,以后有什么事,只须知会一声,我老陈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说罢,他带着手下扬长而去。

  梁伯可看着陈祖义的背影,恨恨道:“真是个无耻之徒。”

  梁道明微笑道:“他不过是贪财罢了,这种人好对付。”

  梁伯可问道:“那父王什么人难对付?”

  梁道明一字一句道:“大明永乐皇帝。”

  梁伯可听后,却有些不以为然,道:“父王,孩儿以为大明永乐皇帝待人和气,说话直爽,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可怕。”

  梁道明说道:“以叔篡侄却称奉天靖难,究治奸党却又重用阁臣,宣威海外却又郡县安南,这个人实在令人捉摸不透,捉摸不透的人才更可怕。”

  梁伯可听后,似懂非懂,说道:“父王,看来我们要向钦使打探一下皇帝的口风,做好准备,才能进京。”

  梁道明点点头道:“那是自然。”

  梁道明回宫之后,安排两位钦使在偏殿住下。

  将近二更之时,梁道明来到了谭胜受所居之处,轻叩房门。谭胜受开门一见是他,问道:“梁兄,这么晚了,你还没睡,来此作甚?”

  梁道明闪身入内,将房门关上,从怀中取出一个小盒子,双手奉上,道:“人生四大喜事,他行遇故知为其一。小小礼品,不成敬意,望乞笑纳。”

  谭胜受打开盒子,只见里面是一颗鸽子蛋大小的珍珠,晶莹圆润,光华夺目,是难得的精品。

  谭胜后看后,急忙将盒子递还给梁道明,说道:“无功不受禄,如此重礼,我受之有愧。”

  梁道明将盒子塞到他的怀里,道:“谭兄弟,你先收下,老哥我有事相求。”

  谭胜受便把盒子收起,问道:“梁兄有何事相求?”

  梁道明说道:“你我是同乡,你老实告诉我,我此番进京是不是凶多吉少?”

  谭胜受想了想道:“那也不一定。主要是你儿子上次到了京师,求见陛下,说你们占据了三佛齐国京师旧港,自立为王,请求陛下册封。陛下听后甚为不快,他曾对左右言道,说你们是大明朝人,不同于外番蛮夷,可以册封为王。若人人都象你们这般,那天下岂不大乱了。”

  梁道明听后,顿足道:“果然是这个逆子坏了大事。那还有补救之法吗?”

  谭胜受道:“你可直言相告,说你并无异心。若是陛下要封你为官,你一定要辞官不受,然后告老还乡,可保性命无忧。”

  梁道明沉思片刻道:“若我不去京师呢?”

  谭胜受听后吓了一跳道:“你想要抗旨不尊吗?除非杀了我们这两个钦差。况且郑监所率船队便在左近,你敢抗旨,他必定前来攻打,届时玉石俱焚,你又是何苦呢?”

  梁道明笑道:“适才戏言耳。陛下召见,乃是光宗耀祖之事,我身为大明子民,焉能不去。”

  谭胜后听后,一颗扑通扑通乱跳的心才平缓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