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屠龙后记 第一卷 山河易主 第十二章 金陵王气黯然收11

《屠龙后记》第一卷 山河易主 第十二章 金陵王气黯然收11

作者:鹤排云 字数:2713 书籍:屠龙后记

  燕王朱棣眼看躲闪不及,大叫一声:“我命休矣。”

  在他身后的郑和一见情势紧急,一催战马,挡在他的身前,那人的匕首便刺中了郑和的胸膛。

  幸得郑和身上穿了软甲,这一刀便无法刺入,只是胸口一阵刺痛。郑和定睛一瞧这名刺客正是张士行,他强忍疼痛,一掌击出,正中张士行肚腹,张士行人在半空,避无可避,被郑和一掌击中,他倒飞出去,摔倒在地。

  燕王亲卫立刻围了上来,张士行猛得吐出一口鲜血,深吸一口气,翻身跃起,与众人战在一处,他使出毕生绝学,左冲右突,登时刺死了十余名燕军。

  张士行本来奉命去武库领十万支箭,忽然有旧日的锦衣卫兄弟来报,说李景隆大开金川门,不知何意。

  张士行闻言大吃一惊,急忙赶回,却见燕军已然入城,他便扮做羽林军士,混入人群,假意恭迎燕王入城,伺机行刺,眼看成功在望,却被郑和破坏,自己也中了一掌,幸亏郑和受刺之后,力道不大,否则他此刻早已立死当场,焉能手刃数人。

  饶是如此,燕军还是越围越多,眼看他不能杀出重围,忽然燕军身后一阵大乱,一员虎将带着一群家丁杀了进来,只见他身高八尺,面如冠玉,英姿非凡,正是魏国公徐辉祖。

  徐辉祖跳下马来,命张士行上马快走,道:“你快回宫保护皇上。”

  张士行急道:“魏国公那你怎么办?”

  徐辉祖推了他一把道:“不用管我,你快走。”

  张士行急忙跳上马去,打马向皇城奔去。

  高阳郡王朱高煦见到徐辉祖又来阻挡大军入城,催马上前,戟指大骂道:“舅舅,你也太不识好歹了。上次在灵璧父王已经放你一马,今日大军入城,你不来恭迎也就罢了,还敢带家丁前来捣乱。”

  徐辉祖也回骂道:“我与乱臣贼子势不两立。”

  朱高煦大怒,挺枪来刺,徐辉祖无马,抵挡不住,只得转身而逃,朱高煦在后紧追不舍,徐辉祖穿街过巷,跑进一个大宅,闭门不出。

  朱高煦正想破门而入,只见那大门上方悬着一块匾,上面写着中山王祠。

  原来此处是中山王徐达的家祠,朱高煦正在沉吟间,自己要不要硬闯进去。

  忽然燕王朱棣派人前来传话说正事要紧,命他即刻返回,朱高煦这才恨恨而去。

  朱高煦回到本队,见着燕王,道:“父王,我大军已然入城,南军皆作鸟兽散,当即刻入宫清君侧,除奸臣。”

  燕王道:“不急,先命诸军占据金川门,你我父子慢慢入宫。”

  朱高煦不解道:“父王,这是为何?”

  燕王黏须微笑道:“你日后自明。”

  张士行跑入乾清宫中,见到建文帝,禀告金川门已失,建文帝闻报后面如死灰,急忙命内侍擂鼓召集众臣上殿,商议对策。

  过了半晌,只来了齐泰、黄子澄二人,建文帝惊问道:“方先生何在?”

  黄子澄叹息道:“方先生病重不能来朝,托我给陛下带话,说宁死亦必不负陛下厚恩。”

  建文帝顿足道:“李景隆降贼,金川门已破,二位爱卿,现下局势该如何应对?”

  齐泰道:“陛下,如今只得弃京师而走,寻找外援,再做打算。”

  建文帝道:“该向何处去寻外援?”

  齐泰道:“当向云南去寻西平侯沐晟,彼处尚有十数万大军,可与燕贼一争高下。”

  黄子澄摇摇头道:“此去云南有千里之遥,关卡重重,如何去得?即使能到云南,也不知那西平侯沐晟是否忠心。以在下愚见,当奔浙江,从宁波府出海,先在海外暂避一时,待机而动。”

  建文帝怒道:“已到这个时候,你们二人还争吵不休,怪不得燕贼坐大,以至于此。”

  齐泰、黄子澄二人听到建文帝责怪,急忙跪下叩头,痛哭流涕道:“局势如此,皆我二人之罪,请陛下责罚。”

  建文帝将二人扶起道:“朕知你二人忠心,事到如今,也不能怪你们,朕是一个仁柔之主,怎能对付燕王那个凶狡之徒?”

  张士行见情况紧急,他们君臣几人还在絮叨不已,急忙上前道:“以末将之见,驸马梅殷近在淮安,坐拥四十万大军,我们可前去投他,再令铁铉率山东义军南下,汇合一处,天下事尚可为。”

  建文帝一听,眼睛一亮,感慨道:“还是弘毅久在军中,见识不凡,朕与尔等即刻离京,前往淮安。”

  说罢,建文帝便要率众人出宫。

  张士行上前拦阻道:“陛下,你这番装扮,实在引人注目,还是换了便服出宫为好。”

  建文帝登时醒悟道:“你提醒的对,朕久不出宫,把此事倒给忘了。”

  然后他大声喊道:“王德盛,王德盛。”

  他喊了半晌,王德盛才颤巍巍走上殿来,身边一个小太监也没有跟着。

  建文帝怒喝道:“王大伴,怎么喊你半天才来?”

  王德盛道:“老奴年事已高,腿脚不便,身边徒弟跑得一个不剩,无人搀扶,故此来晚,请陛下恕罪。”说罢,便要跪下叩头请罪。

  建文帝急忙摆手道:“王大伴,念你年老,不必多礼了。你去找一套便服,给朕穿上,朕要微服出宫。”

  王德盛想了想,摇摇头道:“宫中皆是龙袍,何来的便服?”

  建文帝急道:“王大伴,你快去给朕去寻,即使寻到西天也要给朕找出来。”

  王德盛听到西天二字,心中一动,蹒跚着走了出去,不大一会儿捧着一个包袱进来,道:“这是洪武三十一年太祖高皇帝去世前一个月,鸡鸣寺的德玄法师曾入宫拜见高皇帝,进献了几套僧衣,说是让陛下沐浴斋戒、身着僧衣,口诵佛经,可消灾免祸。但自陛下登基后,一直忙于国事,无暇为此,故此这些东西便一直放在宫中库房,经陛下提醒,老奴这才想起。”

  建文帝打开包袱,只见里面是三套僧衣,鞋袜俱全,还有三张度牒,一把剃刀。他打开度牒,只见上面写了空闻、空印、空能三个法号。

  建文帝见此情形,不由得一怔,难道那德玄法师未卜先知,早就备下这些物什,助我逃亡?

  张士行见他发愣,催促道:“陛下,事不宜迟,赶紧装扮起来。”

  建文帝听到后,急忙盘膝坐下,命王德盛给自己剃发。那王德盛取下建文帝的束发金冠,解开建文帝头发,哆哆嗦嗦的拿起剃刀,满眼含泪,给建文帝剃去头发。

  看着青丝片片落下,建文帝也禁不住流下眼泪。

  建文帝剃头已毕,换上僧袍,众人看去,只见一个慈悲和尚站在面前,哪里还有半分帝王气象。

  张士行收拾好包袱,背在身上,对建文帝道:“陛下,我们快走吧,耽搁了这许多时辰,燕军就要入宫了。我来在前开路。”

  他们一行人正要出宫,忽然从殿外闯入一人,拉住建文帝的衣衫放声大哭,众人定睛一看,原来是皇后马氏。

  那皇后马氏哭道:“听闻那燕军已然入城,皇上你为何这般模样,你究竟要去往何处?”

  建文帝也哭道:“朕出城去搬救兵,故此微服出行。”

  皇后道:“皇上你都走了,见了那燕王,妾身该如何自处啊?”

  建文帝怒道:“你是大明朝正宫皇后,不可辱没了皇后的名号。”说罢,便要出殿。

  皇后拉着建文帝的衣衫不放手道:“皇上,你不要走了。我们将这江山让与那燕王,退居林下,好不好?”

  建文帝一把将她推倒在地,怒斥道:“胡说八道,朕的江山是太祖高皇帝亲传与我,岂能相让。朕去了,你要好自为之,不可受辱于人。”

  说罢,建文帝走出殿外,张士行在前,齐泰、黄子澄在后,簇拥着建文帝走到玄武门外,此刻守卫宫城的士兵都跑得不见一人,建文帝回望宫城,心中涌起无限感慨,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短短三四年间,以一国对一隅,竟然便走到了要出宫逃亡的地步。

  这时,他忽然看到了乾清宫中冒起了一股黑烟,他大喊一声:“快去救火。”便想要转身回去。

  张士行一把将他抱上马来,二人共乘一骑,然后一磕马肚,出北安门,向太平门疾驰而去。黄子澄骑一匹黄马,齐泰骑一匹白马紧紧跟在他的身后。

  朱棣率军缓辔进入承天门,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他也不曾料到,就是这么孤注一掷,千里跃进,便真得杀进了京城,短短几年功夫,自己不但转危为安,更使得江山易手,父皇的一切苦心孤诣,尽皆付诸东流,这是什么,这就是天命。

  但眼下该如何安置自己的那个侄儿皇帝,却是一个头痛之事,是学周公辅成王呢,还是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呢,抑或是他主动禅让呢,朱棣还没想明白,所以他不想早些见到建文帝。

  进入承天门后,燕王朱棣又跳下马来,缓步进入太庙,祭拜了一番历代祖先,哭诉了自己此番带兵进京的不得已。这时高阳郡王朱高煦匆匆来报,道:“父王,大事不好,乾清宫中起火了。”

  燕王朱棣一听,急忙站起身来,一挥手道:“走,快去看看。”

  待他们一行人走到乾清宫前之时,大火已经被先期入宫的燕军扑灭,燕军从火堆中拖出一具烧焦的尸体,身材苗条短小,似为女子。

  朱棣却快步走上前去,哭拜道:“痴儿,何至于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