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nba之超级球王 第175章 我拿到了很多钱!

《nba之超级球王》第175章 我拿到了很多钱!

作者:乔维安 字数:4403 书籍:nba之超级球王

  "什么?"他以为自己听错了,"什么议婚谁议婚了?"

  傅母道:"郎君,老媪也不怕告诉你,我们娘子议婚了,过两日便要过大礼。郎子早前没有娶过亲,家中很是重,照着迎娶正房娘子的规制,三礼一样不少,都已经说定了。所以郎君往后千万别来了,一则娘子是借住在兄嫂府上,不便得很,二则人言可畏,要是让人说还与前任郎子纠缠不清,怕会伤了郎子的心,坏了这门婚事。"

  辛重恩急起来,"这才几日光景,怎么会有这种事,她与谁议婚了?"

  傅母木着一张不苟言笑的脸道:"老媪替郎君算过了,今日是第五日,和离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不碍着我们娘子定亲。反正正式迎娶的日子没那么快,且将亲事定了,有了着落,人就不慌张了。毕竟总借住在兄嫂府上不像话,我们娘子是要体面的人,不单对父母兄嫂,对自己也得有个交代。"

  辛重恩听闻这个消息,觉得天都要塌了,他没有想到,她这么快就找好了下家,简直让人怀疑这场和离,是如了她的愿。

  "怎么会呢不会的"他喃喃自语,"我与她才刚和离,区区五日而已,怎么那么快就"

  傅母的神情变得有些不耐烦,掖着手道:"我们娘子出身名门,在闺中时候就是名满茶阳的贵女。嫁给郎君之后,一径在家相夫教子,郎君眼中乏味无的人,殊不知别人眼中宝贝一样。如今得知娘子和离了,郎子转头就禀报高堂,托了大媒上门来。娘子起先不答应,怕被人说闲话,后来经不得冰人游说,又在亲上加亲的份上,就答应了。"

  辛重恩听得愈发茫然了,"亲上加亲?那人究竟是谁?"

  傅母原本就是有意要透露给他的,坦然道:"太常寺少卿,唐义节唐少卿,郎君应当认识。他与我们娘子是表兄妹,自小也算青梅竹马,据说蹉跎到三十还未成婚,就是因为我们娘子。郎君今后就放心吧,我们娘子有这样一位郎子照顾着,吃不了亏的。娘子也让我带话给郎君,前尘往事就不要再惦念了,请郎君多加珍重,与胡四娘子百年好合。"

  辛重恩心头乱成了一团麻,先前他知道很难挽回,但总是带着一点期许,认为银素对他还有感情。只要他虔心悔过,她瞧着和月,终究会原谅他的。可没想到,他匆匆赶来,迎接他的竟然是这样的消息。

  他人懵了,身上忽地没了力气,心慌意乱道:"和月那和月呢?她就不管和月了吗?"

  傅母不由蹙眉,"郎君现在怎么想起小娘子了?郎君既与我们娘子和离,不管我们娘子是否再嫁,和月小娘子势必会孤苦,这种情况,郎君不是预先就知道嘛!不过小娘子虽不能跟阿娘回外家,辛府是世家大族,府上三位夫人又极和气,自然会待我们小娘子好,这点我们娘子很放心。"说了半晌,也有些没耐性了,拖着长腔道,"郎君快回去吧,眼要变天了,外头多冷!这里坊内人来人往,叫人见了也不好。郎君自己做下的决定,自己得担着,又不是小孩儿过家家,今日说准了明日又反悔郎君可是朝廷命官啊!"

  傅母说完不再逗留,转身便返回门内了。留下辛重恩在台阶前站着,一寸寸寒意钻进皮肉里,这十月的天,几乎要把他冻僵了。

  朝廷命官不过是个从四品的秘少监,唐义节是正四品太常寺少监,官职还在他之上。以前他曾隐约听郑家人打,说若不是银素相中了他,家里原打算亲上加亲的多年过去了,他已经把这件事忘了,谁知那唐义节还不曾婚配,难道一直在等着银素吗?

  人站在那里,摇摇欲坠,才发现自己狠心放弃的人,原来是另一个人的珍宝。自己把这郎子的位置让出来,人家便迫不及待上门提亲了。

  一阵风吹过,他的每一寸骨节都在颤抖,茫然向前走了两步,高声道:"七娘银素你再见我一面,求求你了,我有话同你说。我已经知错了,往后再也不敢了,求你在和月的面子上,跟我回去吧"

  坊院中回荡着他的嗓音,但却得不到任何回应。郑家门房当着他的面关上了大门,他知道,这是不留任何磋商的余地了,郑家这道门槛,他再也迈步过去了。

  可他不甘心,银素心软,只要自己真心悔过,她还是会原谅他的。郑家关门闭户,不要紧,他可以等,就算等到明日郑家人出门上朝,届时他负荆请罪,也要把银素求回来。

  郑宅中,窗前的香案上燃着苏合香,偶尔吹过一阵风,将直的一缕青烟吹散了。

  郑家一门,有不少人在朝为官,郑银素的长兄郑诜,就在尚省任吏部尚。辛重恩在门外一通喊,郑诜也听见了,底下人问怎么处置,他只说不必管,就关门去了。

  长嫂黄氏坐不住,忙赶到银素院子里来,见银素正抱着和月,教她认千字文,上去一派平静气象,心头的焦躁也平复了些。低声唤小姑,"厨上蒸了鱼羹,我让人取来,喂和月吃些。"

  郑银素听了才放和月下地,笑着叮嘱她:"跟乳娘去吧,吃些东西,再睡一会儿。"

  乳娘上来引领,将孩子引了出去,剩下主母与娘子好说话。

  郑银素比了比手,"阿嫂请坐。外面闹腾,惊动阿嫂了。"

  银素是家中最小的妹妹,和长兄差了十五岁,说是兄妹,其实情同父女。银素的父亲身体不好,很早就辞官回茶阳了,当初她与辛家结亲,先入长安住在长兄的府上,大婚也是兄嫂亲手把她送出门的,因此长嫂格外怜惜她,听说她与辛五郎和离,黄夫人气得大哭了一场。

  如今小姑住在她府上,她绝没有半点嫌弃的意思,再三地宽慰,让她只管放宽心,纵是和离归家的女儿,郑家也养得起。

  外面辛五郎的呼声,黄夫人确实听见了,派人出去查,一会儿婆子便进来回话,说辛五郎不肯离去,还在巷子里守着。

  黄夫人道:"这又是何必!既然和离得那么干脆,倒是别后悔呀,这会儿跑来低声下气,不知什么意思!"

  郑银素道:"阿嫂别管他,没人理会他,他自然就走了。"

  黄夫人犹自苦恼着,"可这样也不是办法,我他好像蛮有悔改的打算,我同你阿兄商量过,全你的意思。若你愿意原谅他,咱们便敲打敲打他,约法三章才让你跟他回去。若是你不肯原谅他他终究是和月的父亲,且辛家待你也很好,不僧面佛面吧。"

  这话是给她台阶下,银素知道,兄嫂都认为她在气头上,等气过了,还是会回头的。可是这么长时间所受的漠视,已经让她痛恨这段婚姻了。

  她说:"阿嫂不用劝我,我今生不会再回辛家了。和离之前我一夜不曾睡,想了整整一夜,是深思熟虑过后才踏出辛家的。家里人固然对我很好,我却不能着家里人的面子,和他凑合一辈子。阿嫂,我当初嫁给他,先是图他的人品才学,二便是图辛家三十不纳妾的家规。可他遇见胡四娘子,连家规都敢违背,将来若是再来一个红颜知己,我还得再受一遍这样的屈辱。"

  黄夫人怎么能不理解她的想法,那辛五郎再好,毕竟是庶出,银素是嫡女,又是最小的孩子,全家一向宠着,择婿上她自己有话语权,因为她选了辛五郎,全家就高高兴兴送她出了。

  可是没想到,这个选择错了,让所有人悔不当初。然而辛五郎可恨,却要瞧着和月,黄夫人是个很孩子的妇人,始终觉得父母双全,孩子才幸福。

  于是话又说回来,"这世上规矩大多向着男子,男子纳妾不犯刑律,若眼里不揉沙,将来苦的还是自己。再者你再嫁,和月要见阿娘一面,只怕辛家也不答应。"

  郑银素摇头,"阿嫂,这个郎子是我自己选的,我有多信任他,他伤我就有多深。若是对婚姻没有那么高的期许,家里安排多少妾室,我也就不上心了。至于和月,辛家不是不讲理的人家,长辈们很开明,对小辈也疼,和月想见我,他们不会拘着的。"

  黄夫人见她不动摇,心里也就踏实了,"门外那人,你果然一点都不在乎了吗?"

  郑银素脸上显出一种解脱后的释然,再也没有了前几日的愤懑,连回忆起不快来,也可以很平静了。

  "自从他外面有了人,面对我时总是心不在焉,我多说两句就嫌我啰嗦,有阵子弄得我不敢开口,怕开口就惹他不快。他倒也不与我吵,就是漠视我,怨我不懂我怎么不懂他?当初成亲之前引我为知己,成婚几年就鸡同鸭讲了吗?我是今年三月发现他有外心的,后来改朝换代,家里乱糟糟的,他也消停了一阵子。我忍了半年,到后来实在收不住他的心,干脆就放他与别人成双成对去吧。现在既然和离了,好马不吃回头草,我不会再与他纠缠了。"说着淡淡一笑,"再说表兄等了我这么多年,我也觉得对不起他。既然他不嫌弃,那我就嫁了,我总不能一辈子留在娘家,让人笑话。"

  她这么说,黄夫人很是心疼,"留在娘家倒也不怕人笑话,这世道和离的人多了,谁能担保什么时候落到自己身上。不过义节的人品,我和你阿兄倒是信得过的,这些年他一直未娶亲,有人问起也只说遇不上喜欢的当初你嫁的若是他,想来也不会走到今日。

  关于表兄对她的感情,其实银素一开始并没有太深的感触,她那时不过十七岁,一心都在辛五郎身上,眼里根本容不下第二个人。待和离了,回到郑家,表兄闻讯赶来,什么都没问,只说"七娘,你回来了",短短的一句话,包含了太多的思念。

  人生就是这样兜兜转转,对错都不用去说了,将来怎么样也不知道,走一步一步吧。

  她的心念很坚定,决定的事便不会反悔,所以辛五郎就算使出什么苦肉计来,也打动不了她。

  一个婢女从外面进来,拍了拍头上的雪珠,笑着说:"娘子,下雪了。今年冬日来得真早,前几日还很暖和呢。"

  院里的女孩子们都喜欢雪,听说下雪了,三三两两聚到廊庑上,细微的一点雪沫子,也让她们欢欣雀跃。

  黄夫人有点担忧,偏头吩咐身边的仆妇,"上外头,辛郎子走了没有。"

  仆妇领命去了,过了会儿回来禀报说:"还在门前站着呢,顶风冒雪的,脸都冻紫了。"

  黄夫人回身郑银素,她有什么反应,她却恍若未闻,只叮嘱婢女:"再添两块炭。小娘子那里着点,别把窗关死了。"

  她实在是一点都不在乎那人了,与对待陌生人无异。心死之后涅磐重生,已经不愿意带着前世的回忆了。

  黄夫人心下了然,交代仆妇:"你去,把人轰走。他是辛家人,回头冻死在我们府外,我们不好向辛家交代。"

  仆妇道是,紧了紧衣裳从院里出来,半路上截了一个婢女手里的伞,笑着说:"走得匆忙,顾不上拿伞,先借我使使,承办夫人的差事要紧。"

  一路赶到前院,大门上开启一道缝,她从缝里挤了出去,站在廊下说:"郎君,家下夫人让婢子出来传话,请郎君回去,天寒地冻的,出了事我们吃罪不起。"

  雪沫子越来越密,没头没脑扑上来,扑得人睁不开眼。

  辛重恩身边的家仆也上来劝解:"郎君,不急在今日,还是先回去吧,明日再来好么?"

  眼改变不了她的心意,辛重恩只得暂时放弃。可是站得太久冻僵了关节,举步蹒跚,一下扑在了地上。

  家仆忙上来搀扶,传话的仆妇缩回门内,重关上了门。

  家仆好不容易将他送上马背,一路浑浑噩噩回到家,进门人就瘫软了。

  门上人忙将他送回房里,李夫人得了消息过来查,吩咐人熬姜汤让他驱寒,心里虽恨这孽障自作自受,但因他不是自己亲生的,也不好随意发落他。

  他三魂丢了两魂半,李夫人道:"象州离长安几千里,你阿耶现在动身,怕也要年关才到家。这阵子你就消停些吧,一切等他回来再说。"

  辛重恩闭着两眼直挺挺躺着,仿佛已经死了一半。

  李夫人见他没有反应,从他房里退出来,问随侍他的家仆:"五郎究竟怎么回事,撞邪了?"

  家仆耷拉着眉眼,期期艾艾道:"回禀夫人,今日出了好多事,小人与郎君赶往乐游原,遇上胡四娘子与别的男子厮混,当即把郎君气得眼冒金星。后来从原上下来,郎君直去了延福坊,郑家人闭门不见,等了半日出来个傅母告知郎君,郑娘子已经议婚了,让郎君往后别去找她。"

  "啊?"李夫人大吃一惊,"议婚了?"

  家仆说是,"与太常寺唐少卿,据说是娘子的表兄,等了娘子许多年,一直没有成亲。"

  李夫人顿时慌了神,她总琢磨着再想想办法,把人重接回来,却没想到区区五日而已,人家竟定亲了。

  慌里慌张找到两个妯娌,李夫人抽出帕子大哭起来,"这可怎么办,怕是劝不回来了。"

  居幽居安挨在一边旁听,听见五嫂又许了人家,互相交换了下眼色,既是不舍,又是佩服。

  杨夫人直叹气,"五郎是个没造化的混账,他这里一和离,人家一刻不等便下了定。这回他可知道行市了,那是郑家的女儿,他还糊涂着呢!他没头蝇蚋般在外面乱使劲,结果那胡氏一抹头,又勾上了别人,他这才想起去郑家央告,晚了!"

  顾夫人也对五郎十分不满,"他的事闹得沸沸扬扬,把全家的脸都丢尽了。那胡家女郎没有爹娘教养,与兄弟姐妹全断了往来,那是个什么人,破落户而已!唯独他,捡起当宝一样,还与正房娘子和离。我碍于他是侄儿,拿他没办法,要是我生的,我非把他腿打断不可!"

  居幽则更关心五嫂将来的归宿,探身问:"阿嫂说合的亲事好不好?郎子是什么人?"

  说起这个更伤心了,李夫人掖着泪道:"太常寺少卿,唐义节。"

  居安"呀"了声,难掩欢喜,"官比五兄还大,阿嫂的郎子真不错!"

  结果长辈们都虎视眈眈向她,她自知说错了话,忙又换了副嘴脸,伤心欲绝地说:"这么好的阿嫂,就要嫁给别人了"

  大家都知道她们姐妹一条心,这件事上半点不向着自己的阿兄。甚至得知阿嫂再嫁,且郎子条件很好,都由衷地替阿嫂高兴。

  还是顾夫人开明,遗憾了一阵,说算了,"都已经和离了,就别想把人扒拉回来继续受苦了,若有好姻缘,随她去吧。"

  李夫人道:"我也不是心疼五郎,我是心疼和月啊!先前兄伯说,让五郎自请出籍,他阿耶回来成也是这个意思,怕还要绑到郑家门上赔罪呢。别的不要紧,要是果真出籍,和月怎么办,孩子与父亲还能断绝往来吗?将来和月要经受多少流言蜚语,我连想都不敢想,这辈子怕是要毁在她阿耶手上了。"

  居安听了半晌,她虽然照旧胆小,脑子却很灵活,"让长姐认和月做女儿吧,身份体面全有了。"

  结果顾夫人却让她不许胡说,"你知道你长姐的儿女将来都是什么人,这是能瞎认的吗。"

  妯娌三个对坐着,外面风雪连天,这厅房幽深,怎么都暖和不起来。

  思来想去,李夫人终于下了决心,"要不我舍下这张脸,上郑家跑一趟吧。银素若是愿意回来,五郎也就保住了。"

  杨夫人和顾夫人没有办法,总不能袖手旁观,只得勉为其难道:"等雪停了,我们陪你一道去。不过究竟能不能劝回来,听天由命吧。"

  上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