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此生风月唯有你 番外22

《此生风月唯有你》番外22

作者:双凝 字数:905 书籍:此生风月唯有你

  可能是老者正盘坐运动之时突遇大蟒来袭,遂一手抓住大蟒的七寸。一手挡住大蟒的内丹。双方相持力尽而死。

  茶时间,竟然发现这条路是通往一片光洁如镜的削峰下的一个q。同时。使他大大吃惊的是,这洞口竟有一条粗有碗口的洁白蟒骨。直穿入洞内。细看这蟒委实大得惊人头已伸入洞中,q有五六大的一条长尾仍拖在外面,直伸到小溪旁,暗中估比司蟒若在生时。至少也有水缸那么粗细。只不知为什么会死去?

  四下削晚前行无路,他暗忖:死生有命,我何不进洞里看个究竟呢?

  也可说是一种好奇心的驱使,当下暗把真气凝聚,手提下问剑缓缓向石洞探索前进。

  顺着蟒,弯弯曲曲走完了一条四道,又抬级登卜一个较和宽大的山洞,基然。一个触目惊心的怪状。使他大吃一惊。

  只见这个方圆不到二丈的石洞内,五彩缤纷,光芒四射有一阵阵冷森森的澈骨寒风从洞内透出。

  洞的中间一片白蒙蒙,1面有红光隐射的努体,雾体的卜有两盏碧荧荧的亮0,仔细看了一会,才把里面的大致情形清。

  这洞里石凳石泉,一应俱全,当中一张石榻匕端坐。穿褐色长衫、面容十分干瘪的老者。这老者左手五指如钩,深入大蟒七寸的白骨内,右掌掌心向外,抵住了一颗红光闪耀、二有招蛋大的红珠。那珠是由大蟒的一条其赤如火、长有三四尺三叉长舌托着。

  蛇丹红光耀眼,外面绕了一层白蒙蒙的气体。突然流转人和大蟒,因年深日久的关系,都已变成了枯骨,看那利。

  由这点推测,可知这个老者实非常人。试想,这条大蟒,长有几十丈,而且已经练成了内丹,气候当在于年以上,老者在焠不及防的情形下。能够和它拼个两败俱伤。功力之高可以想见。

  再看两盏灯时。竟是大蟒的眼睛,碧荧荧地。足有鸭蛋那么大。他原是一个童心未泯的大孩子。暗想:“这颗眼珠。必是罕世奇珍。将来把它拿来晚上照明,也是好的嘛!”

  一耸身,用手攀住蛇头,把它取了下来,只觉入手阴寒彻骨。照得全县均呈碧色,看了一会,也想不出它的奇处,便往怀时一塞,再不去看它。

  抬头又把目光投向大蟒内丹,觉得这东西既是大蟒的武器,必定更为珍贵,又分开老人的手掌,把它拿到手中,只觉一阵奇寒彻骨,全身打了一个寒战。张口喋喋又打了两个喷嚏。

  就在他张口猛地一吸气之际,嗖的一声。那颗内丹竟直向他咽喉投去。

  这一惊非同小可,赶紧张口想把它吐出,但哪里来得及!立时。全身就际发疟疾一般,猛抖起来,寒气由丹田直往四肢百骸乱窜,几乎是把地冻昏过去。

  他心慌意乱,努力支持着,暗中只是叫苦。熬了约有盏茶时间。突然,一股炽热如火的热流又从丹田奋起,顷刻之间,直冲十二重接,游遍全身奇经八脉。

  这种热火焚身的滋味,较比奇寒彻骨的滋味,还要来得难受。直烧得他汗珠象黄豆般从额上滚下。

  暗想:“这次一定死定了,一寒一热两股力量在体内乱窜。哪里受得了呢?”

  大凡一个人在生死关交之时,总会产生一种求生的本能。挣扎着,使自已脱离危境。正当他被这两股力量折冲得半死不活,神智渐趋昏迷之时,突然又想起刚才曾用“贝叶神功”

  口诀自疗伤势的一幕。

  此刻,寒热交加,全身骨节几乎快要胀裂。何不用内功心法来缓缓导引呢?也是他一时福至心灵,当下咬着牙,挣扎着盘膝坐起。凝神静息,缓缓用起功来,这一用功导引,居然奇效立见。

  那两股寒热气体原在体内各走极端。互相排斥,一经他用本身真气导引,流转竟慢慢缓了下来。

  只是武继光内功火候过钱,一时之间,实无法把这两股气体融会。

  原来这两股气体,热的是大蟒的内丹,奇寒的是上面那层白蒙蒙的流转气体,也就是褐衣老者近百年功候修为的一点玄阴真元之气。

  当时,大蟒吐出的于年内丹其热似火。恰巧老人所练的玄阴罡煞阴功是一种纯阴功夫,拼将近百年修为的一点真元,全部逼出体外,将内丹吸住,两下相持,直到力尽而死。

  人与蟒虽死。而大蟒内丹仍紧紧把老人的近百年修为的真元之气吸住,并未涣散。两件东西,虽紧胶一起,却等于无主之魂,武继光既是有肉有血的活人。又属纯阳之体,气机相引,无意中用力一吸气。竟把它全部吸入肚内。

  也就是说,他无意中不仅接受老人近百年的修为真元,而且连大蟒的千年内丹也已成为己有。

  这等于是一个暴发户,也等于是一条小蛇吞下了一条大象,叫他如何受得了?还幸“贝叶神功”乃是“震宫秘学”。神妙无比,竟在原地足足坐有十天的长时间,方才慢慢龙虎相调。天地交泰,把寒热两股气体调和,据为己有。

  这一来,不啻平平步青云,进入了武学的最高境界。不过,自己并不知道罢了。醒来之后只觉全身痛苦尽失,先机畅达舒适已极。

  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尘土。也没有体会到自已究竟坐了多久。挪步便向老人走去。只见石床的右侧,摆了一张石桌。桌卜堆满了书籍,除了经、史、子、集等书外。还有各门各派的拳经剑谱。

  顺手翻开一本剑谱看时,上面竟批满了评语。哪一式最神奇,当用何式去破,哪一式有破绽,应该如何改正,都诠注得明明白白,不禁暗自赞叹道:“这位老人家真是奇人,就凭这一点,便非常人所能及。”

  放下剑谱,又把其他的书翻了一阵。不仅拳经剑谱如此。连那些经书之类,也批满了注解,心中愈对老人钦佩不巳。突然,他发现书下压了一个小小玉匣。打开玉匣一看,里面放了一个柬贴,继光自小跟随万里云烟陆通,文武兼修,文学也薄有根底。展开来怕一看。上面写道:

  余地灵教王李梦非也,原期以一身所学。开宗立派,不意所传非人,初传一徒,凶残、冷僻,竟拐吾女远遁,再传一徒,毒辣,阴险,均无法行吾教。

  心灰意冷之余,遂隐迹于此,誓不再出江湖。余武功虽已达三花聚顶,五无朝元之上乘境界,但世间并无不死神仙,近日突感心思不宁,精神恍惚,噫!岂大限已来临乎?

  窃念死实不足惜,痛在未得足以弘扬吾教之人,哀哉!岂天意不令地灵门中有江湖崭露头角之日乎?

  他日如有缘进入此洞之人,盼将余骸骨葬于隔室洞中,愿以案上所遗书籍为赠。

  邯郸老人李梦非年月日

  看过这封简帖后。心里暗暗好笑道:“幸于是碰到我,如若是别人。把书籍中走后,不埋你的骸骨,又将如何?”心里想着,抬头一望,果见左面有一个仅容一人进入的小门,走进小门一看,里面宽不到五尺。地下却有厚厚的黄土。遂把头一点道:“入土为安。我应替他办好这事。”

  拔出玉剑一阵乱挖,金精玉魄剑,神物利器。更兼他此时功力大进。不一会工夫已挖成一个四五尺深的大坑,蓦然,当的一声响,底下竟横看一块石板,掀开石板一看,下面竟是一具完整无缺的石棺,石棺之内,平放着一个一尺多长的玉盒,当时也无暇细看,大步走到老人面前。深深一礼,双手把尸体托了起来放人石棺之内,再把虚土掩盖。

  一切就绪之后,方才打开玉盒一着。里面是一本黄经封面的精装抄本。上书“地灵真经”四个隶字,里面又突夹一张简帖上面写道:

  得此经者,即为地灵教之下代教主,望祥研此经,宏扬武学,此经虽属旁门秘学,然而精习之后,仍可归于正途。

  “地灵金丹”一颗,为吾聚多种灵药练成,食之可抵三十二苦修功果,怕恐得经之人功力不足难习“地灵美经”也。

  银笛一支,为吾当年兵刃,亦教主之信物也,希珍藏之。

  地灵教主李梦非留示年月日

  看完字条之后,暗赞老人用心慎密,若来人不肯把他尸体慎重掩埋。便得不到真经。以此测验来人心术,再好没有。

  藏起金丹和银笛,翻开地灵真经一看,第一章所载的便是“玄阴罡然阴功”,不禁暗吃一惊,道:“噫,这种功夫我曾经见过嘛。”

  但他并未去细想。却被真经里面许多神奇的秘学所吸引,不禁立刻手舞足蹈地比划起来。他此刻玄关之窍已通,不仅内力增进到难于想象的境界连智慧与灵明都增进了不知有多少倍。

  如此每天不断苦练,继续了足有半年之久,地灵真经上的武功大部已经读熟。连老人批注的那些拳军剑谱。也有了一个概括的轮廓。同时,金精玉魄剑上的那几招“消霜掌法”也已在这时参透练会。

  这天。突然觉得自己老是呆在这里不是办法。如果师父得到了我落下悬崖的消息,该是多悲痛啊!也许。会因这事而惹出事情来。

  于是。决心出谷。把各项东西稍微收拾了一下、便向洞外走去。出了洞门之后,一个难题来了,这谷四壁削峰,怎样出去呀。转了一圈,突然,他发现一处较为隐秘的削峰上,有一根长长的黑索,由峰顶垂下。

  这根黑索离地足有十丈以上,若不是目力极好的人绝难发现。暗付:这大概是地灵教主当年进出所用的吧?

  这时。他并不知自己的武功究竟如何?而且这系在风雨中不知挂了多少年,能否经得起人,确成问题。

  急于出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